泰国的对外开放与市场开拓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对外开放具有相当广泛的含义。当我们把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思考,或者说从经济学意义上来分析对外开放问题时,我们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市场问题。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进行海外扩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寻找市场。可以这样说: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都是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相反,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经济发展水平也越低。究其原因,前者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后者则仅有狭小的国内市场。另外,只有成功地推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才能寻找到更为广大的市场,从而使经济持续发展赢得一个至为关键的条件。以下对泰国对外开放的分析就是沿着上述思路来展开的。需要说明的是,泰国是亚洲主权国家中较早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家之一。早在19世纪中叶,泰国国王蒙固,即拉玛四世登基后,一方面迫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全球扩张,一方面为了自强,泰国就开始走上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然而我们这里探讨的问题仅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而不能包括泰国对外开放的这一前期过程。
   一、通过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全面开放培育起本国自由市场经济制
   度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泰国政府开始推行在经济上较为全面、系统的对外开放政策。这一时期泰国政府在对外开放方面做了两件对后来泰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大事。第一是1949年,泰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协议,正式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使泰国货币成为一种可在世界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币值长期与美元挂钩。第二件大事是1957年建立的沙立政府聘请世界银行专家调查团到泰国进行全面的经济考察,并协助泰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从而为泰国自由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
  除了加入西方金融和贸易体系以及制定适应对外开放的发展计划以外,这一时期泰国对美国采取了全面开放的姿态。1959年,美国对泰国派驻了阵容庞大的援外使团。成员包括9所美国大学和8个建筑公司。驻泰国援外使团有139名美国雇员和263名泰国雇员,此外还根据合同雇佣了268名美国人和2157名泰国人。援外使团主要从行政管理、电化教学、人员训练、农业、公共卫生、治安、教育、工业发展和市政工程9个方面开展工作。在农业方面,改良稻种和牲畜品种,建立农业发展中心,扩建农学院,改善农村信贷服务。交通方面,修建通往东北部的新公路,改建桥梁和机场。教育方面,为中、小学和师范院校制定新课程,创办了曼谷技术学院和行政管理学院。并通过世界银行对通讯、电子化等社会基础设施提供了贷款。从1948—1961年,美国对泰国提供了总额达2.63亿美元的援助款用于以上项目的建设。1950年,美国富布赖特教育基金会开始实施一项专门为泰国人提供大学奖学金的计划,帮助训练泰国行政官员和技术人员。到1974年3月,共有8千多名泰国学生在美国受过教育,其中有1500人获得学位。据当时的统计,每4名泰国高级文职人员中就有一名是在美国受过教育。
  1950年,泰国与美国签订了《泰美经济技术协定》。同年,美国在泰国设立了美洲银行曼谷分行。1950—1971年的21年中,美国向泰国提供的经济援助款项达6亿多美元。同时,美国垄断资本如洛克菲勒财团等开始向泰国投资。1965年和1966年,泰美双方又签订了《美泰投资保障协定》和《泰美友好和经济合作条约》,根据这些协定,美国人获得了在投资、经商、航海、居留等方面与泰国人同等的地位。以至在1962—1972年间,美国在泰国的直接投资和信贷金额达64亿铢,占外国在泰国投资的首位。
  在向美国全面开放的同时,泰国也对日本、英、法、西德、瑞典等国家敞开了大门。1962年,泰国颁布了新的投资条例,对外资给予特殊优待,使外资蜂涌而至。1960—1973年,日本对泰国的投资达10.71亿铢。1974年,日本对泰国的投资为4.83亿铢,占当年外国投资的55%。从此,日本取代了美国成为外国投资中占第一位的国家。从1954—1977年,日本给泰国的技术援助达8.4亿铢,为泰国训练了2974名技术人员,派遣了2084名专家到泰国工作,此外还提供了2.46亿铢的各种设备。在这一时期,泰国政府还通过日本的战争赔款和政府贷款来发展经济。1961年12月,泰日政府签订协议,规定日本在8年内分期偿还泰国战时军费96亿日元,作为泰国向日本购买货物及劳务抵偿之用。1973年12月泰日签订日本给泰国45亿铢贷款协议时,又取消了泰国必须用这些贷款购买货物和劳务的规定,提高了贷款的利用范围和效益。1974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泰国,在访问后发表的泰日联合公报中,双方商定进一步放宽日元贷款的条件。1974年8月泰日双方又签订了减低日元贷款利率的协议,把日元贷款和进出口银行借款利息从5%下降为4%,海外经济合作基金的贷款利率从3.25%下降到2.75%。日本在泰国投资和贷款建立了许多大型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泰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泰国市场经济的发育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除日本外,泰国政府也通过对外开放吸引了英、法、西德、东盟各国及我国台湾省的大量投资。
   二、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阶段,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
  泰国对外开放的第二阶段是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和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相互合作,以及对非洲、拉美国家的全方位开放。这一时期,随着泰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出口创汇型工业日益发展,需要寻求更加广阔的出口商品市场,另外,70年代初期,随着冷战局面的结束,泰国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新的突破。1975年,中泰两国建交公报的发表使中泰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除了政治、外交、文化交流方面的频繁交往之外,1978年,中泰两国签订了贸易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建立了贸易联合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1985年和1986年又先后签署了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1985年,两国已顺利完成了120多项科技合作项目。到1987年,泰国对华投资项目已增至30多个,中国在泰国的合资、合营企业有10多家。主要经营项目泰方为饲料、养殖、罐头、玻璃、空调机、摩托车,合成纤维和旅馆饭店等。中方则为机械、制药、染料、制盐、航运等企业,中国还在泰国承包工程84项,劳务合作16项,合同总金额为2亿多美元。泰国企业界在华投资最成功的是泰国农、牧、工、商综合企业集团,即泰国正大集团。到1989年,正大集团已在中国投资建设了14个大项目,其中有种鸡、肉鸡、饲料、摩托车、玻璃厂等项目。在贸易方面,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向泰国出口的主要是原油和轻柴油,而泰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大米、玉米、绿豆、原糖、天然橡胶等。随着双边贸易的扩大,进出口商品品种也有增加。双边贸易额也由1975年的2462万美元,增加到1989年的12亿美元。
  70年代初,泰国也加强了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注重利用集团的力量为泰国商品出口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泰国是东南亚地区天然橡胶的重要生产国之一。70年代初,由于日本大力发展人造橡胶的生产和出口,泰国等东盟国家的天然橡胶生产和出口受到很大打击。1973年,东盟外长会议强烈谴责日本大量出口人造橡胶,迫使日本保证不让其人造橡胶的生产冲击天然橡胶市场。泰国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东盟的力量赢得了与西方国家进行更多的对话、协商的机会和各种信息来源。70年代后期,随着《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协议》的签署,泰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协议规定成员国之间应相互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关税优惠、购货优惠;放宽非关税措施等,从而为泰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到80年代初,东盟内部特惠商品达一万多种,削减税率达20%—25%。1981年,泰国还加入在新加坡成立的“东盟金融公司”,利用这家公司吸收东盟内部和外部发达国家的资金,推动地区工业化发展。除以上合作外,泰国也积极加入东盟在工业方面实施的工程项目合作;工业互补等计划,并与东盟各国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石油安全保障协议”、“粮食储备协定”等经济合作协议,不仅促进了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内部经济发展,同时解决了泰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例如在1979—1980年能源危机期间,泰国就曾要求印尼和马来西亚以政府间的协议价格每天向泰国出口15000桶原油。到1985年,马来西亚石油产品的12%出口到泰国,也就在同一时期,泰国主要出口商品大米的半数左右都在东盟成员国内销售。1988年,泰国与东盟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091亿铢,占泰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
  80年代初,当时任泰国总理的炳·廷素拉暖提出了实施经济外交的扩大对外开放思想。在外交部专设一经济司,指定一名副外长负责经济外交工作,要求驻外使馆成为经济外交的前哨。驻外人员要大力宣传泰国,促成外国投资,参与对外贸易。外交部必须协助经济界开辟国外市场。炳总理带头从事经济外交,在国事访问中把经济问题置于重要地位,积极争取外国经济援助和促成经济合作。从经济外交活动开展以后,泰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更大进步,欧亚市场进一步扩大,对苏联东欧及非洲市场的开辟也取得新进展。1980年3月11日,前苏联副外长费留宾、泰国副外长阿伦进行了互访,泰苏经贸活动日益活跃。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强调要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和睦、友好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泰苏经济关系的发展。双方的贸易额逐年增加,进出口商品种类也有所扩大。前苏联从泰国进口的主要是谷物和其它农产品,泰国从苏联进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原料和设备。1988年,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访问了莫斯科。1990年2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对泰国进行了回访,双方签署了成立“泰苏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1990—1991年文化和科学交流计划及两国使馆租址”等协定,重点在加强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问题。雷日科夫的泰国之行进一步改善了泰苏经贸关系。
  在经济外交方针的带动下,泰国还加强了与中东、澳大利亚、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向这些地区大量输出纺织品、食品和电器产品,交换石油和各种原材料。据统计,1985年泰国在海外的工人有30万人,其中70%是在中东,主要从事建筑业和服务行业,这些工人每年向泰国汇回大量外汇。
   三、从变印支战场为商场到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外开放走向完善的
   阶段
  泰国对外开放的第三阶段是从1988年差猜总理上台后推行的与印支三国建立经贸关系的所谓“战场变商场”的政策。当时差猜政府变印支战场为市场的新观念主要建立在这样一种思想基础上:即在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后,半岛东南亚将出现一个和平和稳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印支三国将会成为较好的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缅甸随着大门的开启也将加强对外投资的吸引。另外,这些国家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实现和平后,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将会经曼谷到柬埔寨的吴哥窟,缅甸的仰光去旅游。在印支问题解决后,中南半岛将进入一个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这样的机遇,作为半岛上的经济大国,泰国决不能放弃这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泰国将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和产品优势来帮助印支恢复经济,同时也给本国经济带来一个大的促进。差猜政府的这个设想,也是泰国长期以来奉行的经济外交政策在印支地区的具体化。后来的实践证明,差猜政府的设想基本上反映了印支地区的发展趋势。
  在以上思想的基础上,差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来贯彻这一外交政策。第一步是取得东盟各国,特别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谅解和支持。差猜总理就任一月后就对马来西亚进行了正式访问,随后又访问了新加坡和印尼。在访问期间,差猜向新闻界解释了他在印支问题上的立场,这个立场是泰国今后对越南的政策将采取双轨制的形式,即一方面与东盟各国一道对越南继续施加外交压力迫其撤军的政策不变;另一方面与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非官方贸易将得到政府的鼓励。差猜的这一政策在东盟内部取得了谅解和支持。1989年9月李光耀总理回访泰国时表示:他支持差猜总理变印支战场为市场的政策,同时他也强调,如果印支战争不停止,这一地区就不可能成为市场。
  在取得东盟,特别是周边国家的谅解和认可后,泰国外长西提于1989年1月9日开始了泰国外长12年来首次对越南的访问,寻求解决柬埔寨问题的途径。西提访越几天之后,金边政府总理洪森应邀到泰国访问,与差猜会谈了有关柬埔寨和平和泰柬贸易关系问题。随后越南第一副外长丁儒廉也对泰国进行了回访。
  在完成了政治接触任务后,泰国与印支三国的贸易交往开始活跃起来,政府对国内公开宣布:只要向国家银行申请批准之后,私人公司就可以向印支国家投资。部份开放老、柬边界。恢复与柬埔寨的公路、铁路和空中交通。与此同时,柬埔寨和老挝对泰国的政策迅速作出反应,金边政权专门开辟了经济特区,鼓励泰商到特区投资。老挝在1989年1月份已经批准了外国公司价值约为510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这些计划的资金大部份来自泰国。到90年代初期,泰国货币已经成为一种被印支市场共同接受的流通媒介。老挝商人喜欢储存泰币胜过基普和美元。泰国银行还准备在金边开设分行,印支各国市场上到处都可见泰国商品。到90年代初,泰国通过这几个步骤把战场变市场的外交抉择付诸了行动,并由此而先于发达国家和东盟国家率先进入了印支市场。
  9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扩大的要求,泰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泰国的继印尼“共同优惠关税计划”、新加坡“成长三角”、菲律宾“东盟经济合作条约”、马来西亚“东南亚经济集团”建议之后,提出了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提出这一构想的阿南政府在1991年成立了一个包括内阁部长在内的委员会,研究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同时提供一套具体实施方案。参加设计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泰国经济学家,当时的总理私人经济顾问那隆猜博士在谈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指导思想时说:许多工业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产品已采取多方限制,因此一些小国家如东盟应该制造一个更大的内部市场。他同时指出:我们不需要乞求发达国家开放他们的市场,特别是我们是一些小国家,最好是我们的产品价格能尽量压低,以使发达国家的贸易集团向他们的政府施加压力,自己开放门户,让我们廉价的产品进口。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泰国制定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于1991年7月提交东盟外长会议讨论。外长会议经过研究,决定将这个计划交1992年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讨论。1992年1月,东盟第四届首脑会议决定采纳这项建议,在15年后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就是着名的“新加坡宣言”。
  新加坡宣言中关于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主要有两项:第一,制定一张明确的时间表,确定从1993年1月开始,经过15年的努力建立起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在1993年前把化肥、水泥、药品等15类工业品的关税降到20%,从1993年元月起,凡是由东盟各国制造的工业品,关税率超过20%的,将在5—8年内把关税率降到20%;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将所有工业品的税率降到0—5%。第二,设立专门机构协调、监察各国推行自由贸易区的行动。由于东盟内一些国家担心在失去保护政策后某些经济部门可能丧失竞争力,因此第四届首脑会议决定设立一个部长级会议来解决这类问题。一方面要拆除关税壁垒,刺激成员国保持和争取建立优势产业,同时也要考虑各国的不同情况,选拔部份产业谈判,预先调整削减关税的细则表,使实现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能正常运行。就这样,在泰国的倡导下,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从设想变为现实。
  经过几年的实践,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虽几经波折,多次修改,但仍在逐步推进。就目前情况分析,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深化泰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至少有这样几点好处:
  第一,将逐步扩大泰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此来解决被发达国家和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如美国、欧盟等限制进口商品的出路问题。例如泰国的纺织品、橡胶制品,在发达国家受到进口限制,但在东盟国家中享有一定的比较利益优势,这些产品可望通过自由贸易进入本区域国家。
  第二,有利于泰国经济的转型。最近几年,泰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旧产业转移和新产业建立的势头已成为泰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长,将必然导致资源更有效的配置,中间产品成本减少和交易费用下降,这就有利于突出本国优势,扶持优势产业的成长,促成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水平分工。
  第三,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建立。东盟工业国家之间内部相互投资和与跨国公司之间的联合投资,将使泰国有更多选择和引进高科技产业的机会。随着东盟国家之间内部商业边界的消失,企业家对生产地的选择范围扩大,由于本地区的企业家熟悉地区产品市场和分配系统,了解当地的劳动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一旦商业边界消失,企业家选择异地建厂的条件更加成熟。对区域外的跨国公司而言,今后可以把东盟看作一个整体市场,在这个市场投资可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在区域内的生产专业化,这些条件都为泰国新兴工业的建立提供了机遇。
  除上述优势外,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还将增加泰国与世界其他贸易集团,如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进行贸易抗争的筹码;同时也将促进泰国第三产业,如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由于进口税的减少和消失,将使消费者能够买到比较便宜的进口商品,从而对稳定物价,降低通货膨胀都有一定好处。
   四、战后泰国对外开放过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从战后泰国对外开放走过的三个阶段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对泰国经济发展的这样几个作用,即培育制度、扩大市场、抵抗压力、促进转型。下面就简要归纳一下这几个作用。
  第一,对外开放使泰国培育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特点在于竞争,通过竞争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竞争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就无法保证竞争参预者不采取极端手段来追求自己的帕累托最优,(即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由此保证竞争尽量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同时规范竞争者的行为。泰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法律的形式,保证私有财产的合法权利,保证不对本国和外国投资者的企业和财产进行国有化和征用。同时使国家和政府的职能明确化,不再干预绝大部份经济部门和领域。在这个基础上,泰国在美国的帮助和支持下建立和健全了自己的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工业政策、农业政策等,利用这些政策来规范和引导市场,促进市场的发育和成长。再就是在科学化决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和战略,把政府的职能牢牢定位在计划、引导、宏观调控,保障基础设施跟上经济增长需要的方面。
  第二,对外开放使泰国赢得了一个完整的国际大市场,战后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使泰国进一步赢得了中国、前苏联、东欧各国及非洲国家的市场;90年代以来的对外开放,又促进泰国进入了自己邻国战乱之后,百废待兴的重要原材料基地和商品出口市场。正如我们在本章篇首所指出的,近现代资本主义的成长首先就是从寻找和扩大海外市场开始的。这一特征至今未变,更扩大到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不断的寻找市场、培育市场、发展市场,在不断拓宽市场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
  第三,对外开放的发展还增强了泰国抵抗来自不同方向,特别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压力。在实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泰国出口产业改变了单纯依赖发达国家市场的状况。另外,由于与东盟的密切合作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推行,也增强了泰国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纠纷与对话中的地位和份量。有利于泰国在不平等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
  第四,对外开放过程有利于泰国经济的转型。前面我们提到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资增长和原材料进口增加,使生产成本增加,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愈下降。在对外开放推进中,泰国通过战场变商场的实施,解决了许多产业的原材料市场问题和产业转移的问题。同时又通过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东盟国家之间相互投资和与跨国公司的联合投资,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建立和成长。
  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对泰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
   院东南亚所)*
  
  
  
东南亚纵横6南宁22-27F8国际经济王文良/赵子诚19971997 作者:东南亚纵横6南宁22-27F8国际经济王文良/赵子诚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30:38

[新一篇] 汕頭對外經濟區域一體化的圈層戰略

[舊一篇] 淺析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意義、問題與對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