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西方价值观中,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派别。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
一、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思想文化渊源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是宗教神学价值观,它的产生和流行同宗教在现代西方社会中的双重作用密切相关。一方面,宗教神学具有神性威慑功能,能慑治人心,促进社会稳定,以超自然的神秘方式实现社会控制。另一方面,在人民群众中存在着接受宗教的可能性。在现代西方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人民的物质生活有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人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人的个性的扭曲和压抑日趋严重,人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变成强加的和虚假的,人感到烦恼、孤独、恐惧、没有归属,还承受着失业的威胁、战争的恐怖,广大人民仍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宗教神学能平衡人的心理,抚慰人的情感,维持人际和谐,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家园感,赋予人一种超越尘世、超越自身有限性的精神满足感,满足人的超越性。因此,既是消极麻醉剂又是积极兴奋剂的宗教的双重社会作用使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赢得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产生和流行还有广泛的思想文化背景。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主要依据托马斯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同时利用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和资料,与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话,与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合流。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直接渊源于中世纪托马斯的学说。托马斯学说的基本思想正是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基础和核心。新托马斯主义冠之以“新”,说明它有不同于、甚至超越于托马斯主义的地方,这表现在:第一,它为上帝的存在进行新论证,即利用现代西方社会的矛盾和人的异化现象来证明上帝的存在。第二,它强调宗教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神”的观念有很大变化。神已不再是先验的、彼岸的,而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分地贬低人性的神性不是真正的神性,人与神是相互依赖的,人类在尘世的行为不仅对人而且对神都是有意义的,来世的天国取决于人们现世的所作所为,忽视现世生活,割裂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会导致上帝拯救人类的工程抽象化,会使上帝王国落空。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利用和歪曲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的唯心主义成分。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中的“作为存在之存在”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者”、“第一因”、“宇宙的终极目的”等观念;不过,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直接论证上帝是最高存在,只是在逻辑上必然导致神学目的论结论。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中关于个体性与个性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论就是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说”应用于解释人;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中的道德价值理论也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至善论;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中的社会价值理论是对亚里士多德国家学说的引申并使之与神权统治说揉合在一起。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为给宗教信仰寻找“科学根据”,也倡导研究自然科学。新托马斯主义歪曲、利用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和宇宙膨胀学说等,对它们作出合乎宗教的解释。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还利用当代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的成果和资料,通过与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话、与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交流来充实自己的理论。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关于价值是由直觉所把握的观点正是吸收了柏格森直觉主义的思想营养;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中尊重人格、人生、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尊重婚姻的神圣和工作的高尚等思想,都非常明显地受到存在主义、人格主义的浸染。新托马斯主义的知识价值理论融合了经验论与唯理论,其审美价值理论吸取了叔本华与尼采的“观审自失”思想,其道德价值理论揉合了康德的“义务论”思想。
二、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具体内容,它对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以及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世俗价值与宗教价值的关系等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在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中,人类求知之真、伦理之善、艺术之美、宗教之圣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内容和价值形式。
(一)知识价值
新托马斯主义把人类知识分为科学、哲学和神学,科学和哲学是理性知识,神学是信仰知识,这三门知识都有各自的价值,并不矛盾,在正确运用时是相互补充的;但科学和哲学只有在符合神学的前提下,才有一席之地,神学是人类知识的最高价值,它的价值高于科学和哲学的价值,哲学的价值又高于科学的价值。在新托马斯主义看来,科学只能认识可以观察到的事物的时空联系,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哲学虽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但哲学的这种认识必须借助于“理智之光”,而“理智之光”来自上帝,因此“科学是哲学的工具”,“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与知识的三个价值等级理论相对应,新托马斯主义承认感觉、理性和直觉在认识过程中各自的独立性与价值,承认理性和感觉的有机联系,认为感觉所得到的只是个体的知识,理性所得到的才是普遍的知识,以上帝为对象的直觉在认识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新托马斯主义认为直觉的价值高于感觉的价值和理性的价值,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从精神性的直觉到精神性的存在(上帝)的纯思辨过程。新托马斯主义否认认识的实践源泉,诋毁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会把认识活动搞得从根枯死”。[1]这样,在新托马斯主义那里, 知识的价值就成为获得神的启示的手段,不断发现上帝是增长知识的过程。
(二)道德价值
新托马斯主义认为与政治、经济等因素相比,伦理道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把基督教伦理道德当作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据,道德价值在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中占有显着地位。新托马斯主义一方面把道德的根据归结为人的自然本性,另一方面又把这种人的自然本性解释为神的恩赐,把上帝看作道德价值的绝对来源,认为道德是超自然、超阶级、超历史的,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社会历史条件、阶级所决定的思想。新托马斯主义把美德分为道德美德和神学美德,认为道德美德是低级的、不完善的,是属于人的一般本性的美德,要完善这种美德,就要把它提升为高一级的美德——神学美德,神学美德是完善的,它把人的心灵与上帝统一起来,人人首先要爱上帝,才能爱所有的人,被所有的人爱。
新托马斯主义把幸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在感性经验世界里所能体验到的幸福,即“人的本性范围内的幸福”;另一种是超验世界的幸福,是“神恩境界的永恒幸福”,永恒幸福高于一般幸福,实现永恒幸福不能靠哲学和理性,只能靠基督教信仰。这样,道德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接近上帝、获得尘世以外的幸福。
(三)审美价值
新托马斯主义承认艺术的现实基础,把美和善看作是同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美的本质;但它又强调艺术的超功利性,认为美和善都以上帝为根据,赋予审美价值以宗教根源,否认审美价值的社会性,宣扬审美价值的神秘性、超功利性、超现实性,认为现实对艺术的意义仅仅在于它激起艺术家的想象力,只有上帝才是艺术创造性的源泉,上帝是审美价值的绝对来源,上帝是美的最终的对象,真正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应该是基督徒,他的生活的目的是为了上帝,他的心灵是依附于上帝的。艺术家只有凭借一种神秘的“创造性直觉”才能认识和把握艺术、特别是诗歌,艺术创作是上帝创造力的体现。
(四)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新托马斯主义表现出兼顾物质享受和精神快乐的姿态,认为物质和精神是统一的,不鄙视现世的物质生活,不排斥物质生活上的幸福;但是新托马斯主义是在强调精神价值第一性的前提下,才承认物质价值及其与精神价值的统一的。当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发生矛盾时,新托马斯主义就贬低甚至否定物质价值,抬高精神价值,并把上帝作为最高的精神价值。
新托马斯主义还从人的个体性与个性的关系来说明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系。新托马斯主义把人的个体性与个性分别归源于物质性的质料与精神性的灵魂,承认人的个体性,但又抬高人的个性,认为个性是上帝赋予的,个体性是个性的派生物,个性比个体性深邃、神秘,更能体现人的本质,颠倒个体性与个性、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认为人离开了精神,失去了个性,背离了对神的归顺,只沿着满足物质需要的方向发展,个体及个体的物质幸福就只能是坏东西。
尽管精神在新托马斯主义的价值等级系统中有这么高的地位,但是它还是常常受到物质的折磨、戏弄、纠缠和妨碍。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马里坦指出:“需要物质来进行操作的精神仍然不得不付出大得可怕的代价并冒着重大的危险才能克服物质,而且最经常的是精神被物质所戏弄。精神是不死的,而物质把死的规律强加给精神所推动的身体。”
(五)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新托马斯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以神的价值为基础、为前提的,在承认上帝的价值的前提下,承认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他们反对在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功利主义立场,既反对共产主义人道主义,又反对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在新托马斯主义看来,共产主义人道主义是人性的丧失而不是人性的解放,共产主义在关心人的幌子下抛弃了个人,把个人淹没在社会和集体之中,在社会和集体的压抑下,个人丧失了自由,完全屈服于社会团体中所体现的历史命运,共产主义把人类解放的希望寄托在物质和技术的发展上,这种唯物质和技术的人道主义不会使人上升到完满的境界,只会使人成为物质和技术的牺牲品。新托马斯主义也反对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固然高扬了人的价值,但却抛弃了神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只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绝对自由,不顾社会的整体利益,拒绝社会生活的约束,结果会使社会陷于崩溃,同时也使实现人的价值最终成为泡影。
新托马斯主义融合了神本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种历史上相对立的思潮,宣扬神学的人本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用神的价值统摄人的价值,认为人是上帝的创造物,人既有“原罪”又接受“神恩”,人既有恶的倾向又有善的倾向,个体性使人自私、狭隘、排他,个性使人无私、宽容、友爱,个性是上帝赋予的。他们既承认人格、人道、人性,又把人格、人道、人性归结为神性和天道,认为人的存在和本质是由上帝决定的。他们既承认人的智慧和善行是有价值的,承认在基督教之外有真正的人的价值,又认为人的价值表现在对上帝的虔诚;他们既承认人的意志自由,要求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又认为人的自由是上帝恩赐的礼物。因此,在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中,人始终是一个被预定了的因素,衡量这种因素的价值的,不是看它在多大程度成功地反映自己本身的东西,而是看神在人身上得到多大程度的体现。这样在新托马斯主义那里,不是人按自己的本质和特性创造了神,而是神创造了人,人的价值异化为神的价值,趋向上帝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新托马斯主义从人的价值引出社会价值,从人性的角度来解释社会的必要性。在新托马斯主义那里,不是现实的社会条件决定人的本质,而是人的本质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在他们看来,人既是社会的一部分,又高于、超越于社会,人必须生活在社会中,这既因为人作为个体的贫乏,又因为人作为个性的充裕。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从属于社会价值,作为个体,人只是部分,要从属于社会整体;作为个性的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作为个性,人就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作为个性的整体高于作为社会的整体,这是因为人赋有灵魂,注定与超验的整体——上帝永恒结合,而特定的社会终归要灭亡的。因此,人高于社会,社会必须承认个性对于一个超时间的目标的趋向,并为此提供便利,人类社会应该向上帝前进,最终达到与上帝天国的合一。
新托马斯主义的社会价值理论还包括它的社会历史的价值、国家和法律的价值以及多元化民主、公平政治和持久和平的价值等思想。新托马斯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否认社会预见的可能性,认为社会历史是上帝意志的产物或体现,国家是由人性中彼此依赖、过同伴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既认为国家有自己的权利、目的和范围,又强调教会的权威,主张在超自然生活的事务上,国家必须服从教会。新托马斯主义在上帝是国家最终决定因素的前提下,强调人民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人民高于国家,人民不是为国家服务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新托马斯主义把法律分为永恒法、自然法、实在法和万民法,认为永恒法是上帝意志的体现,是最高的法律,其它一切法律都从永恒法产生,自然法是永恒法在人性中的反映,是人的本性和上帝的理性的统一。在新托马斯主义看来,人权以自然法为准绳,自然人权(如生存或追求幸福的权利、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权利、集会结社、言论自由等)是不能让与的;但是,他们又认为人所拥有的每一权利都依靠上帝所拥有的每一权利,自然法要发挥作用只有等待福音的渗入。这样,在新托马斯主义那里,法律的价值在于它代替了宗教律令,是上帝的世俗化身。新托马斯主义还阐明了多元化民主、公平政治和持久和平的价值。新托马斯主义强调社会统一和个人自由皆不可偏废,认为一个社会没有统一的意志、共同的信仰,就不能正常发展,每个人自由民主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同样,一个剥夺了个人自由民主的极权社会也不能正常发展,因为它违反了人性。新托马斯主义主张一切人、民族、国家都是平等的,阶级偏见和种族歧视是对人性、人的尊严的亵渎。新托马斯主义认为公平政治一旦建立起来,持久和平便有了保证,这二者的建立不仅靠外交家、政治家和各种协调机构,还要靠人的良心和爱,但良心的发现、爱的交流最终要靠福音的指导,上帝的恩赐。
(六)世俗价值和宗教价值
新托马斯主义表现出兼顾人的尘世生活需要和彼岸天堂幸福的姿态,主张世俗价值和宗教价值的统一、基督教与世俗文化的对话,重视改造和完善尘世以实现彼岸的使命,通过尘世的善道走向天国的乐土;但是,新托马斯主义是在肯定宗教价值第一性的前提下主张世俗价值和宗教价值的统一的,他们坚持天堂高于尘世、宗教价值高于世俗价值,把宗教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他们认为宗教信仰的削弱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世俗生活变成不受上帝约束的领域。他们指望通过基督教实现社会变革和进步,消除社会矛盾和挽救现代社会危机;通过恢复宗教信仰、恢复福音对世俗生活的指导来使人与神和爱会合,向着超凡入圣的境界前进。“对人的信仰如果建立在超人的信仰上,就会得到再生。对人的信仰是要对上帝的信仰加以挽救的”。[2]
总之,在新托马斯主义那里,宗教价值是世俗价值的基础,世俗价值是宗教价值的升华,世俗价值是暂时的、相对的,宗教价值是永恒的、绝对的。
三、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主题、特征和得失
世俗价值和宗教价值相互关系的思想象一根红线贯穿整个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内容的始终,构成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主题。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处处都蕴涵、体现和围绕着这一主题。新托马斯主义在知识价值中,把知识分为科学、哲学和神学三个价值等级,协调三者,抬高后者;在道德价值中,既把道德的根据归结为人的自然本性,又把人的这种自然本性解释为神的恩赐,把美德分为道德美德和神学美德,把幸福分为一般幸福和永恒幸福,协调二者,抬高后者;在审美价值中,既承认艺术的现实基础,又强调艺术的超功利性;在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中,既承认二者的统一,又强调后者;在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中,既承认二者的统一,又把二者统一的前提归于上帝。所有这些都与世俗价值和宗教价值相互关系的思想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都是这一主题的展开和具体化。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客观唯心主义是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立场。新托马斯主义认为价值是一种超现实世界的规范和理想,把价值归结为一种客观精神,归结为上帝,上帝是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中心和归宿,是一切价值的本源和最高裁判。第二,调和、折衷是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新托马斯主义为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克服以往理论的片面性,在积极寻求与其它意识形态对话、吸取其它学派的思想精华的过程中,在形式上试图把人与神、人间与天国、科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调和起来,这是在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基础上作了重要推进。第三,非理性主义、超功利主义是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明显倾向。新托马斯主义看到了自霍布斯以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局限性,强调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超功利性,突出直觉、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在人类精神中的重要性,要求把人本主义建立在反唯物主义和反功利主义基础上,反对把人当作客体和工具,主张把人当作社会的基础、主体和目的。新托马斯主义的信仰高于理性、教会高于国家、神学美德高于道德美德、永恒幸福高于一般幸福、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宗教价值高于世俗价值等思想都非常明显地带有非理性主义、超功利主义倾向。第四,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还带有蒙昧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消极色彩。新托马斯主义为了同马克思主义相抗衡,挽救基督教面临的危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愚弄、麻醉人民,宣扬神学蒙昧主义的道德观、国家观、法律观,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道德观和历史观,诋毁共产主义人道主义。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是生长在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的,合理地评价它的得失对于丰富和深化价值论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在总体上有以下不足和失足之处:首先,它的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是错误的。新托马斯主义以上帝来规定价值的本质,把价值看成独立于主客体之外的先验规范,割裂了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关系。以上帝作为价值的源泉、基础和标准是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失足的症结所在。在新托马斯主义那里,真善美的价值都是以上帝为绝对源泉和最高标准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世俗价值和宗教价值的统一都是以上帝为基础的。其实,真善美的价值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价值和事实等都是在社会实践中达到辩证统一的。其次,它看出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病症”,却开错了“药方”。新托马斯主义承认现代西方社会存在着丑恶和不公平的现象,但它把这些现象当作上帝存在的新根据,指望靠恢复对上帝的信仰、恢复福音对世俗生活的指导来消除社会矛盾和挽救现代社会危机,用上帝的淫威来压制人民的反抗,因而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不能成为人类解放的指南,相反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尽管有上述不足和失足之处,但也有一些得道和独到之处,这表现在:第一,新托马斯主义重视具体价值形态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近年来有不少同志感到价值论研究难以深入,这是与研究停留在一般性的价值本质有关。一般是要研究的,但局限于一般,难免陷于抽象思辨。新托马斯主义重视具体价值形态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价值论研究应重视具体价值形态的研究,并从中总结出一般性的价值本质来。第二,新托马斯主义在承认信仰知识的价值的同时,也承认科学、哲学等理性知识的价值,这在客观上有利于科学、哲学的发展,也使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结合起来,开拓了人类的精神视野,扩大了价值论研究的范围。第三,新托马斯主义在强调宗教价值时,固然不无偏颇、过分之处,但它却从“片面的深刻”中给我们以启迪。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与人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对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是联系人的纽带,有批判和维护社会的双重作用,它能以超自然的神秘方式实现社会控制,使个体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弥补理性和科学的局限。宗教虽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在总体上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是一种“精神鸦片”,当人们在宗教信仰中获得支撑和依托时,对现实的不满便转向对神的祈祷和对天国的向往,人的积极主动性就会被扼杀和削减。在我国现阶段,宗教不仅依然存在,而且上升趋势明显,信教人数逐年递增。我们应利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同时限制和消除宗教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消除宗教赖以存在的根源。第四,新托马斯主义对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的批评是中肯的,也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提供了理论借鉴。新托马斯主义把人看作主体,强调人的个性,这已触及人的价值的深层本质。它主张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不可偏废,社会应尊重个人,个人应服从社会,个人在增强社会活力的同时可能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社会在限制个人的同时可能产生个人主义的对立物——专制和极权,这揭示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武汉38~42B8伦理学吴宁20002000考察了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社会心理基础、思想文化渊源,从真善美以及物质与精神、人与社会、世俗与宗教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说明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具体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出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主题和基本特征,并评价了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得失。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上帝吴宁(1966—),女,安徽桐城人,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哲学。武汉 430074 作者: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武汉38~42B8伦理学吴宁20002000考察了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社会心理基础、思想文化渊源,从真善美以及物质与精神、人与社会、世俗与宗教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说明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具体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出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主题和基本特征,并评价了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的得失。新托马斯主义/价值观/上帝
网载 2013-09-10 21: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