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的走势,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曾出现过三年左右的放慢,至2000年出现了重大的转机,当前的经济走势,是去年出现重大转机的继续。
今年1-9月全国经济的走势继续向好,GDP的增长是在7.6-8之间,出口情况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增长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继续提高,比去年的情况更好,价格在98年后出现了通货紧缩(价格水平负增长)的情况,现在保持在零上的态势,没有出现通货紧缩,在一些比较大的国家中,美国、日本这些龙头国家经济陷入了衰退,中国经济却是一枝独秀。
今后的走势
首先要研究中国经济在2000年出现了重大的转机?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还会不会继续起作用?将来还会不会有新的变数?从而确定相应的政策。
2000年经济开始向好的推动因素如下:
一、政府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一个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起了作用。也就是需求方面的政策起了作用,即政府直接地用财政、货币政策手段和其它消费政策手段,来直接地创造需求,扩大内需,政府从1998年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学上称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消费政策。
二、第二手政策——供给方面的政策,即发挥供给方面活力的政策。供给方主要是指企业,要提高企业的效益,发挥企业的活力,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所制定的政策也各不相同,如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推行的自由化政策,目的也在提高企业效益,发挥企业潜力,另外适度地降低社会保障,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1987年,里根执政后,也采取了供给方面的政策,内容有三点:①减税;②解除对一些行业的管制,强化竞争;③大力扶植小企业的发展。
供给方的活力增加,投资意愿提高,就会影响到需求的增加,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在恢复英、美经济方面的努力见成效后,人们把这方面的政策称为供给政策,它与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由政府直接创造需求的政策是不同的。
国有企业
中国20多年改革的进程,到1997、1998年,落脚点正好落在了解放企业活力上,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举措,1997年7月亚洲发生金融危机,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作出了重要决定: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对发挥各类企业的活力,奠定了一个政治上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国有经济的改组、布局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
(二)非国有(私有)企业迅速发展;
国有企业方面,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心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56年(第八次代表大会)至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没有找准,过去认为国企没有活力是因为决策权过于集中,利益过于集中,统的过死,由这种判断得出的结论就是用各种方法松绑放权,放权让利,如利润分成、承包等,但却没有取得好效果,直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论断: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不是放权让利,而是制度创新。1997年十五次代表大会和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国企改革有了两个组成部分:①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布局调整;②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得出的结论是:①全国30万个企业不一定都要变成现代公司制,其中29万个企业是中小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可能改变其产权制度更为重要,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新问题,重组有两层含义:a、企业的强强联合;b、产权制度的改变,由此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新问题,其中有一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就是“放小”。
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中央重申“放小”,要求中型企业也要放开搞活,从全国总的情况看,绝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中小型的乡镇企业已经放开。如浙江的企业改制方面放的比较开,所以浙江的企业就显示出蒸蒸日上的活力。
大的国企公司改制在1997年以后,也有了新的进展,十五次代表大会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样的一个基本经济制度,并且根据这一经济制度要求提出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有三个主要内容是:
①要有进有退地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要降低整个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②要寻找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有一个基本原则:即三个有利于,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切的各种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当得到发展,这为多种所有制企业的权力的发挥奠定了一个政治基础。
1997年以来特别是1999年国有经济的改革做了哪些工作?
从北京的情况看,中央政府是对一些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重要行业采取了行业改组和企业改革结合进行的方法,来进行改组和改革,这些行业企业包括:石油、电讯、铁路、电力、军工等等,采用的方法是把行业的改组和企业的改革结合起来进行,主要做三件事:①政企分离;②打破行业垄断,主要采取的方式是:a、拆分公司;b公司多元持股;c经过改组以后成立的公司在海内外证券市场上市。1999年后,不少的国有企业已经搭起了现代企业的架子,但它的运转还存在一些问题,需继续努力。
非国有企业
非国有部门方面,企业制度的完善和经营环境的改善效果表现的则更快,和国有企业相对应,有两个原因:
①一般是中小企业;
②没有历史的包袱,就象一张白纸上可以画出新的图画。
中国的乡镇企业有三个模式:温州模式(特点:乡镇企业以私管为主);广东模式(乡镇企业以外向型为主);苏南模式(乡镇政府直接拥有,直接管理)。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在中国过去经济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历次出现了经济的停滞和衰退,带头启动经济的往往是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1998年国有投资上升了18%。而全国的投资却增长不快。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实现转制,制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至2000年,制度的优势发挥了出来,在转制过程中确实还有很多毛病,2000年,江苏省的GDP比上年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出口增长很快达40.7%,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出口总额增长12.7%,外国直接投资现在非常红火,除了历史的原因之外,主要有两个优势:①专业人才集聚;②制度环境除了其它因素,一般的规章制度比别的地方要完备一些,另外还有一点是中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在苏州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不仅引进资本、人才与市场,还成套地引进新加坡的管理软件,其法制环境在全国数一数二,外国投资者喜欢这样的制度环境。所以,大量的外资进入苏南地区,而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在外资投资的形势也都非常好。
如果说经济走好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政府的财政政策;另外一个是企业活力的发挥,可以断定,今后经济完全可以稳定、持续、高速地发展,因为财政政策不可能长期的持续,第二个方面的空间还很大,今后经济如果按照7-8%的增长率继续保持一、二个5年计划,十年、二十年后,整个中国经济的面貌和地位,和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要做到这一点,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大量的下岗职工还需要分流,这是要牵涉到社会稳定的问题;
二是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农业),全国大多数地区这三种问题是非常严峻的;
三是部分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没有形成,特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凡是对外开放的,首先要对国内开放,要对民营企业开放,也就是说首先要实行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国民待遇,然后才谈得上对外国企业外国公民实行国民待遇;
四是西部广大地区有待开发;
五是行政机关对企业微观干预仍然广泛;
六是1997年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一个口号,要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对策
中国加入WTO就等于我们的国家承诺了按照国际的游戏规则来进行我们的经济活动,这就会产生很大的冲突。
现在我们怎么才能够适应WTO的需要?另一个是如何才能够面对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呢?
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措施:
1、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继续执行两手政策,着重在第二手,即发挥企业活力方面的有关政策(供给政策),在强化第二手政策的前提下,减弱第一手政策(即政府投资),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2、最中心的一条是要继续贯彻十五次代表大会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地去发展民营中小企业;
3、继续推进大型国有公司化的改制;
4、加快金融体系改革的进程;
5、要实现法制,这是牵涉到中国经济能否长治久安,能否有效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问题。
(本报记者记录整理)
《亚太经济时报》广州A②F10国民经济管理吴敬琏20012001 作者:《亚太经济时报》广州A②F10国民经济管理吴敬琏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