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任务很重。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正在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要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的目标。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我们要围绕调整结构、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个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
一、1999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回顾
1999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增长的好势头。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各种矛盾集中暴露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发展目标。预计粮食总产量5亿吨左右, 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98年略减;棉花产量383万吨,比上年下降14.9%; 糖料产量8535万吨,比上年下降12.8%;其它经济作物稳定增长;肉类5953万吨,增长4%;水产品产量4100多万吨,增长6%左右;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经济效益好于上年;农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3 %,农机总动力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2205元,实际增长4%左右,有800多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各地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向农业、农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去年市场滞销的早稻、南方冬小麦、北方劣质春小麦面积调减幅度较大,优质早稻、专用小麦和玉米面积扩大;棉花、糖料面积调减,油料、蔬菜面积增加,优质化进程加快。畜牧养殖和渔业结构有所改善。乡镇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三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农民收入继续保持适度增长。中央明确提出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到农村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力度,继续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并大规模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和扶贫投入,积极吸收农民工参加项目建设。上述措施,有效增加了农民的劳务收入、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和出售优质农产品的收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农产品价格下跌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四是科技进步明显,已成为推动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地普遍把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和提高农民素质,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农、科、教结合,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产业,使结构调整的过程成为依靠科技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过程。同时,许多地方重视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民办科技组织有新的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也有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农产品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式还不适应。在供给持续增加的同时,国内消费需求增速大幅回落,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消费和价格持续疲软,国内农产品出口受到制约。供求增长不同步,使去年农产品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的特征更加明显,粮棉库存持续增加,多数农产品积压卖难,价格下跌。对此,如何开拓农产品市场,如何搞好产销衔接,优化供给结构,我们经验不足,办法不多。二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宏观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何搞好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如何运用好有限的调控手段,我们显得还不适应。特别是在农业调控目标由注重增加农产品产量转向注重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后,如何引导农民开辟增收新途径,我们思路不宽,工作跟不上。作为政府部门,我们要尽快调整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与广大农民一起,共同探索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路子。
二、转变思想观念,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上来
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关键是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要跳出以粮为主和传统农业的圈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要跳出区域发展中自求平衡的圈子,调整好农产品区域结构,使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要跳出短缺经济条件下一味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圈子,在稳定有效供给的同时,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按需生产,以销定产;要跳出过度开发农业资源的圈子,着眼于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当前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既不能畏难观望,无所作为,也不能主观决断,盲目调整。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稳步推进。二是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注意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结构调整中,要把一些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退出来,还林、还草、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这从总体上会稳定和提高农业结合生产能力。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优势适量压缩部分粮食生产,发展效益更高的农业,但耕地要保护,基本生产能力要保持。粮食主产区要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要在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适应市场,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向提高产品质量要效益,向搞好加工转化要效益。三是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结构调整主体是农民,结构调整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引导和做好服务工作上,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着力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搞好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三、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目标,认真落实好调整农业结构的各项措施
在区域布局上,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效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城郊型的现代化农业,增加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特色出口农产品生产,形成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中部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建立优质、稳产、高效的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生产基地。西部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加快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特色高效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在作物结构上,要适当调减棉花、糖料和烤烟面积,稳定粮棉糖基地及优质高产田面积,重点压缩低产地区和零星分散区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济作物产业带、产业区。在品种结构和品质上,要大力发展优质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尽快淘汰南方早灿稻、江南冬小麦和东北春小麦中的劣质品种;实行东北玉米大豆轮作计划,大力发展东北优质大豆生产。棉花要加快发展优质棉,淘汰夏播棉。油料要扩大“双低”油菜面积,重点抓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带建设。
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抓。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效区要发展规模生产和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畜牧业集约化经营,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实现养殖方式的突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草原牧区要加强草场改良,提高单位面积载畜量,努力恢复草原植被。要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优质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要健全良种繁育、疫病控制、饲料生产三大体系,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继续优化渔业结构。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名特优新产品的比重,改革养殖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调整作业方式,继续实施捕捞产量“零增长”计划。大力提高渔业技术装备水平,调整远洋渔业结构,积极发展大洋性公海渔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引导休闲渔业发展,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农机行业要调整农机产品结构,提高装备水平,围绕重要点作物、重点环节的机械化生产,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特别是作物收获机具、粮食烘干设备、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以及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技术的开发推广。要进一步搞好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的更新工作,继续组织好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并逐步向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和生产环节延伸。要大力推进水稻、玉米和大豆的机械化生产,推动大中城市效区和东部沿海等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政策引导,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
顺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四项基础性工作需要抓好:一是搞好规划,加强引导和指导。农业部已经制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规划、主要农产品优质化的分区域分品种规划,各地也要抓紧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分作物、分品种、分区域的生产结构调整规划或意见。二是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引进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要认真实施“种子工程”、“养殖业良种工程”、“菜篮子工程”和“丰收计划”。把开发、引进和推广降耗增效技术、优化动植物品质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及储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和农业质量标准体系。要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产地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规范销地批发市场;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个体运销大户、民间运销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名牌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绿色食品”。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农业信息网络,尽快实施覆盖各省农口部门的农业部卫星通讯工程,加大为决策服务的力度。农业部和省级的农业信息网,要加快向县级延伸,努力扩大信息覆盖面。要大力推进“电波入户工程”,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发布信息。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快研究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和发展规划,加大对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改组、改造,建立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广泛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建设。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
四、加快农垦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
农垦系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调整农垦国有经济布局。要加大对农垦经济发展起核心作用的龙头企业的改革,加强有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农垦工业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要采取更得力的措施,支持集体、个体、私营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要大力推进农垦企业的战略性改组,通过企业技术创新,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着力解决重复建设、布局分散和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集团公司制改革的垦区,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国有农场的实际,积极发展多元投资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推进政企分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部分小型农村可选择依法转让、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推进资产重组,转换企业经营形式。要加强企业管理,特别要推行场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进一步深化农垦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三是改善企业负债结构,减轻企业负担。十五届四中全会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国有企业债务的政策措施,农垦系统特别要把分离农垦企业办社会职能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用好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及企业资产变现的政策。四是完善农垦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做好职工养老保险工作。要抓住当前各地开展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将农垦职工养老保险纳入社会统筹。
乡镇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一要大力调整乡镇企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时,要注意发挥乡镇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距离近、联系紧密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二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乡镇企业总体科技水平低下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把推动科技进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技术投入,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技术开发机构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三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机制创新。要加快建立乡镇企业集体资产管理、监督体系。鼓励乡镇企业投资多元化,促进产权明晰和政企分开,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创新乡镇企业经营机制,重点完善用工、人事、分配制度与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狠抓薄弱环节,实现乡镇企业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由生产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同时,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四要加强引导,优化企业布局。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乡镇企业的布局规划,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新建企业原则上要建在小城镇,有条件的老企业要逐步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要通过产业转移、技术转让、对口支援、联合开发等方式,积极开展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加快东部乡镇企业产业升级和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步伐。
五、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
要以现有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为基础,按照经济发展需要、区域特点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建立国家农业科研基地、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和区域农业科研中心,形成主要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重大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等社会公益类研究的、精干高效的农业科研体系;按照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要求,推动一批科研机构由科研型向科技服务型转化,形成主要从事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成果引进与消费吸收、科技咨询与服务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从事科技成果开发、实现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转制为农业科技企业,形成农业科技产业体系。根据三大体系各自的特点,从事公益类研究的农业科研机构要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的基础上,按非营利性机构的机制运行和管理,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扶持,采取竞争择优的方式,提供科研项目和基地建设经费。公益类研究机构的农业科研活动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建立和完善“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实行新的人事、课题、财务、收入分配、监督考核管理制度,逐步推行科技人员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和首席专家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原则上要实行企业化经营,对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中介服务机构,经认定后可按非营利机构运作和管理。农业科技产业体系要完全按照企业机制运行,积极通过科技项目投标等方式,从事共性、关键性、前沿性产业技术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要创新,人才是关键。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农业科技人才,形成一支懂科研、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大军。要切实加强农业教育特别是农业科技培训,加大“绿色证书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实施力度,不断提高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农业科研、服务单位和企业,都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海外农业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六、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队伍,转变推广机构服务和经营机制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等部门《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贯彻这一文件,一手抓推广体系和队伍稳定,一手抓推广和服务机制转换。
下大力气稳定农技推广体系和队伍。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把稳定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的政策落到实处。要继续做好农技推广机构的“定性、定编、定员”工作,对一些“三定”落实不好的地方,要加大协调和督促力度,确保及时落实;对于一些地方出现的非法拍卖、转租、侵占、平调农技推广机构财产以及随意向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安插非专业人员等错误做法,要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农业部要组织力量对各地贯彻落实《意见》情况开展检查。要加快起草《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条例》,保护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的合法权益。
积极转变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要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克服“等靠要”思想,强化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在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当中,以优质服务赢得农民信任,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要在保证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服务职能的前提下,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通过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和兴办经济实体等,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要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索试验、示范、推广服务相结合,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销售服务相结合,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结合的农技服务新路子。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打破用人制度上的任命制和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建立严格考核、竞争上岗、按岗定酬、以绩付酬的机制。
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不仅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主要措施,也是顺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增加农业投入,适当调整农业资金投向,做到“三个倾斜”。
一要向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倾斜。在继续组织实施“种子工程”,加快养殖业良种繁育体系及农业科研、教育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抓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工作的同时,要抓好动植物保护工程、无规定疫病区及畜禽防疫体系、渔业资源监测体系、饲料安全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环境检测体系建设。
二要向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的改善倾斜。继续抓好农产品基础建设,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化。农产品基地建设要适应市场需要,由普通农产品生产向优质专用型品种生产、加工转变。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农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要向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倾斜。切实加强耕地、草原和水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污染。大力组织实施“沃土工程”,增加秸秆还田面积,多利用有机肥。加大南方草山草坡和北方牧区草场建设力度,加快治理草原退化沙化碱化。坚决压缩捕捞强度,完善渔业许可制度,继续实行伏季休渔,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加强黄河、长江等流域和生态脆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大力加强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
要切实加强农业基建项目和投资的监督管理,提高基建项目工程质量和投资使用效益,建立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完善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办法,制定奖罚标准,开展项目执行情况的检查。要结合调整农业结构,调整资金投向,突出重点,提高效益。要进一步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集体、农户、个体私营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增加农业投资。继续加强农业对外开放,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积极开展对外农业科技、经贸合作。
八、狠抓农村政策落实,加强农业法制建设
一是土地延包后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要妥善解决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的遗留问题,重点抓好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后续完善工作,围绕承包合同管理、承包费管理、机动地管理和土地流转管理等,建立健全制度,形成工作规范。同时,抓紧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法规制度建设,切实把已形成的新一轮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下来,落实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不变的政策。
二是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当前在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今年,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提留统筹费“一定三年不变”和农业税收“据实征收”的政策;继续对农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进行专项治理;结合地方机构改革,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做好乡镇超编人员的清理清退工作;继续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行为和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另一方面要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经验,完善办法,为全面推开创造条件。
三是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明晰集体资产产权,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切实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按照中央要求,全面完成乡村债务清理工作,采取措施制止新的不良债务增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已经形成的债务。结合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村级财务公开工作,在继续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重点抓公开的质量和效果,切实做到常公开、真公开。同时,继续抓好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整顿工作。
四是配合做好国家粮棉购销政策的落实工作。中央制定的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由市场形成棉花收购价格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继续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执行好国家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政策,促进粮棉收购优质优价政策的落实,保护好农民调整结构和搞好粮棉生产的积极性。
五是农业法制建设工作。今年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权益保护法》的起草以及《农业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的修订工作,加快《农业机械管理条件》、《乡镇企业法实施条例》、《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条例》等立法进程,继续做好有关法规配套规章的调研和起草工作。要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继续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统一、精简、高效的农业行政执法路子。加强执法队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法制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及全社会的农业法制意识,为依法治农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
九、继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扶贫攻坚目标
要进一步增强扶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去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狠抓扶贫政策落实,努力实现扶贫攻坚目标。
要坚持扶贫到村到户的有效做法,坚持以贫困村为基本扶持单位,以贫困户为基本扶贫对象,集中力量,确保扶贫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要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今年中央扶贫资金在近两年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增加,各地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扶贫攻坚的需要,积极增加扶贫资金。要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广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督和审计。要继续把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种养业和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作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特别是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科技人员帮助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项目,并在农业投资项目安排上,积极向贫困地区倾斜。要加强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
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既要看到本世纪末还有一部分特困人口不能按期解决温饱,又要看到已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温饱标准还比较低,还存在返贫的可能。根本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需要作出长期的努力。因此,扶贫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要针对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特点,研究提出下个世纪初扶贫开发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十、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已全面展开,今年省以下机构改革也将全面推开。这次机构改革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工作大局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行政管理体系,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好工作。要科学合理地界定事权关系,划清职责分工,该加强的一定要加强,该调整的要主动调整,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强化主体职能问题。中央实施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精兵简政,理顺关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按照这一要求,不管机构怎样变动,农业宏观管理职能应该是加强的,主体职能应该是强化的,部门之间的工作交叉也应该是强化的。因此,各地要把这次机构改革看成是强化农业宏观管理职能特别是主体职能的一次机遇,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主动地搞好改革工作。同时,认真做好日常业务工作,做到机构改革与业务工作两不误。
机构改革后,机关工作人员大幅度减少,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定要把“三讲”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要巩固去年“三讲”教育的成果,继续抓好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同时,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干部轮岗和交流,形成一个有利于干部成长和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与环境。要改变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工作方式,学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依法行政、依法治农。要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公仆意识,发扬改革、创新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十分注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规定,继续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案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执法监察工作,特别要贯彻落实好农业部党组《关于面向农业系统抓好行业纠风和执法监察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规定。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廉政建设的表率,带头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京8~14F2农业经济陈耀邦20002000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2000年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快农垦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推进农业技术创新;转变推广机构服务和经营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提高农业干部队伍素质。陈耀邦,农业部部长。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京8~14F2农业经济陈耀邦20002000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2000年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快农垦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推进农业技术创新;转变推广机构服务和经营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提高农业干部队伍素质。
网载 2013-09-10 21: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