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割据为中兴,分封诸子称烈祖――北元大汗达延汗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1368年,明朝军队占领元大都(今北京),蒙古贵族退回北方草原,并继续保持政权达二百六七十年,这个政权史称“北元”。北元前期,蒙古分为东蒙古(蒙古本部)



和西蒙古(即卫拉特或瓦剌,元朝的斡亦剌)。约从1389―1479年,北元陷入了蒙古东西部封建主为争夺北元统治权、各自拥立大汗、篡弑频繁的动乱中。达延汗即位后,在满都海哈屯的辅佐下,收复右翼,统一蒙古本部,重建了黄金家族在蒙古的绝对统治。因此,达延汗受到蒙古人的尊敬与史家的推崇。 
    达延汗大约生于1473年,名巴图蒙克,是巴延蒙克博勒呼济农之子,蒙古满都鲁汗的曾侄孙。巴图蒙克约3岁时,满都鲁汗中了亦思马因太师的离间计,逼死了博勒呼济农。亦思马因又抢走了巴图蒙克的母亲失吉儿哈屯。巴图蒙克寄养在巴勒哈真人巴海家里,受尽了虐待,得了痞疾(胃病)。1479年,满都鲁汗去世,巴图蒙克成为了元室唯一的后裔。满都鲁汗的遗孀满都海决心维护成吉思汗家族的汗统,嫁给了年仅7岁的巴图蒙克,并扶持巴图蒙克继承汗位,称大元大可汗,蒙文史书称为达延汗,明人又称为小王子。满都海哈屯与达延汗决心改变北元大汗被强臣操纵的状况。
    他们首先征讨瓦剌。瓦剌首领也先曾僭蒙古汗位,也先死后,瓦剌仍很强大,严重威胁汗权。1481年,满都海哈屯携领幼小的达延汗进攻瓦剌,在塔斯博尔图(今蒙古国乌布萨湖一带)与瓦剌激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迫使其退回西北。
    其次消灭亦思马因。亦思马因是永谢布万户的领主,专横狡诈,妨碍统一。1483年,亦思马因侵掠兀良哈三卫,达延汗夫妇趁机联合三卫将亦思马因打得大败而逃,3年后,终于铲除了亦思马因。
    收服右翼,统一蒙古。蒙古本部分为左翼与右翼,左翼在东部,右翼在西部。达延汗即位后,直接统领左翼,而右翼的一些异姓封建主却不服从大汗约束,杀死达延汗的次子乌鲁思博罗特。达延汗决定收服反叛的右翼封建主。1510年,达延汗亲率大军征讨右翼。大汗的骑兵穿过翁观山(今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蜈蚣坝)的峡谷,沿着图尔根河(今呼和浩特市大黑河)扎营。夜间右翼永谢布封建主亦不剌、鄂尔多斯部封建主满都赉阿固勒呼等人派人驱赶牛群,蹄声NN,达延汗误以为是兵器撞击之声,仓促撤退,右翼军队随后追击,达延汗败走。不久,达延汗重整军队,再伐右翼,大战于达兰特哩衮地方,亦不剌和满都赉阿固勒呼战败,率残部逃往青海。达延汗征服了右翼,统一了蒙古本部。
    统一东蒙古后,达延汗乘势削弱异姓封建主。他摒弃元朝官制,废除异姓封建主担任的太师、丞相等官职,异姓封建主只能充当普通官吏,而且没有领地。达延汗将东蒙古划分为六个万户。左翼是:察哈尔万户,在今锡林郭勒盟境内;哈喇哈万户,在今哈拉哈河流域;兀良哈万户,在今内蒙古中部地区以北及蒙古国境内。右翼是:鄂尔多斯万户,在今鄂尔多斯市;土默特万户,在今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和乌兰察布市地区;永谢布万户,在今张家口、宣化以北地区。达延汗向兀良哈万户之外的五个万户及其下属的鄂托克(万户下面的基本行政单位)分封了自己的子孙,他自己与长子一系驻牧在察哈尔万户。右翼的鄂尔多斯万户是济农(副汗)的直属领地。这样,各个万户和各个鄂托克的领主全部由达延汗的子孙充任,剥夺了异姓封建主对领地的统治权。
    六万户并非蒙古全部,而只是达延汗的嫡系子孙们所领有的蒙古各部。达延汗建立的六万户制度,虽经变迁,但保留了基本面貌,也是清朝盟旗制度的基础。
    1517年,达延汗在位37年后去世,时年仅44岁。
    达延汗的生涯折射了当时蒙古的社会思潮与文化状态。按照蒙古传统观念,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代表天命统治蒙古,也只有黄金家族的人才有继承汗位的权利。而北元蒙古封建主长期割据混战、弑汗,甚至僭取汗位等事实表明,蒙古人的社会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权臣不惧天威、挑战代表天命的黄金家族。达延汗取消元代官制,固然是北元政治发展的结果,是巩固黄金家族统治的需要,同时又是经过百余年漫长的草原游牧生活,元朝政治制度和汉文化日益不适应草原实际环境,从而对蒙古人影响逐渐衰退的结果。达延汗时代的局面说明北元王朝已经开始抛弃了“中华大地最高皇权”的不切实际的迷梦,开始了脚踏实地的适应草原社会和草原文明,从一个“外来户”真正成为“坐地户”的全新历史时期。

网载 2013-09-10 21:24:33

[新一篇] 托孤重臣,漢朝伊尹,西漢中興名臣

[舊一篇] 抗金報國、矢志不渝的南宋名將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