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领导思想初探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着《道德经》(即《老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2000多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影响巨大。从历史上看,该书曾被人推崇为讲授“君人面南之术”的帝王之学,而现在人们一般是把它作为一部哲学着作来研究。然而,从领导学的角度来看,《道德经》也是一部重要的领导学着作,书中包含了丰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思想。本文试就此作一简要探讨和分析。
    一、关于领导素质
  人们一般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如伟大的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将领、有作为的帝王或开国元勋等,具有一些常人所不具备的、高于常人的特性或个人品质特征。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对领导者特性作了分析和阐述,认为领导者应具有如下几方面的重要素质:
  1.品德高尚
  老子认为,领导者首要的素质就是具有高尚品德,曰:“大小多少,报怨以德。”[1]58领导者为人要宽容大度,即便是与对方有过过节,仍要以德行报怨仇。老子又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1]52老子认为,从一身到天下,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乃领导者立身处世的根基。领导者用高尚的品德去影响下属,树立自己的威信,可以赢得下属的信任和支持。有了下属的信任和支持,才会有上下级之间良好的沟通,才会有和谐的工作环境,才会有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组织目标的成功实现。我们党选拔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领导干部的德行修养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这一点与老子尚德的领导思想不谋而合。
  2.认真谨慎
  认真谨慎是老子所提倡的领导者应具有的另一个重要素质。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1]56“慎终若始,则无败事。”[1]59他认为领导者应以认真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中遇到的一切事务,决不能随心所欲,盲目冒进。另外,仅凭一时的认真谨慎是不行的,领导者做事要善始善终,把认真谨慎的态度保持到底,才能避免失败。现在我们积极倡导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应该保持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其实正是对老子上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道德经》中,老子还指出了领导者做到“慎终若始”的具体方法。首先,重视基础。老子阐明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曰:“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1]58他强调做事要从基础的小事、易事做起,从小到大,先易后难。认真地把“易”和“细”做好,就不会受困于“难”和“大”。其次,防患未然。老子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1]59领导者在问题未出现或未凸显之前,就认真观察形势,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这样才能达到“无败事”的效果。在现代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处理事务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对领导者始终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做到善始善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老子所提出的这两个方法不失为现代领导者工作方法的明智之选。
  3.少私寡欲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1]45老子接连用三个反问和切中肯綮的论述,告诫领导者要淡泊名利,控制自己的私欲。在他看来,世间的祸患大都源于人的自私自利和旺盛的不加克制的欲望。因而他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1]27的要求。老子又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2他认为领导者要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不放纵自己的情欲,经得起“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和“难得之货”的诱惑。只有做到“知足之足,恒足矣”[1]46,才能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人格不断完善,达到“可托天下”[1]22的最高境界和层次。在领导学看来,领导者,尤其是掌握着一定公共权力的领导者,能否做到“少私寡欲”、廉洁自律,关系到整个管理工作的成败。只有廉洁自律的领导者才堪当重任,引导组织或国家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老子对领导者“少私寡欲”的要求对当前的反腐败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正确宣传老子“少私寡欲”的思想,使他们真正理解其内涵,对于提高他们的领导素质和品德修养,进一步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二、关于领导行为
  老子认为领导者可以通过其行为影响下属和整个组织,从而进行有效的领导。他对领导者应该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作了如下阐述:
  1.为人之下
  老子曰:“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1]6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1]60他认为江海之所以能汇聚百川,就是因为它处于百川的下游,正是江海处于百川之下的位置决定了它百川之王的地位。所以领导者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成功地领导下属,就必须坚持“善下”。领导学认为,领导者对下属保持一定程度的谦让、尊重,能激发下属的进取心,给下属创造出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如果领导者在下属面前总是摆出一幅趾高气扬、唯我独尊的姿态,久而久之,会失去下属的信任和拥护。
  同时,老子还指出:“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1]47仅对下属表示谦让是不够的,领导者还要时刻考虑到下属的需要和利益,要时常从高高的位置上走下来,与下属沟通,了解下属的真实需要。现代领导者的领导艺术之一就是对待下属的艺术,其核心就是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领导者只有充分尊重下属的利益才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2.不言而教
  老子曰:“知者弗言,言者弗知。”[1]53“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1]18意思是说聪明的领导人是不乱讲话的,过多的指手画脚,只会加速失败。领导学也认为,领导者在工作中不宜对下级的活动横加干涉,评头论足。虽然领导者的个人言论通常并不像按正式途径下达的指令那样有权威性,但它对下级仍有很大的心理影响。下级可能会受领导者不当言论的影响而感到无所适从,迷失工作方向;或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去干;甚至做出错误的行动,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
  领导者单靠少说话是不可能成功地领导好下属的,因而老子又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1]16“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入。”[1]57即领导者要以身示范,在下属面前做出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下属。他希望领导者靠“美行”来达到有效的领导,而不是靠繁冗的指令。领导学认为领导者要注意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一切举动,要在遵守规章制度方面做出表率,不做规范的破坏者,以保证自己在下属中的影响力。领导者凭借身先士卒的表率行为赢得的影响力,是保持组织内部政令畅通、成功领导下属的必要条件。
  3.无为而治
  老子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1]33“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1]59“无为则无不为。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1]47“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哲学的核心思想。以往人们一谈到“无为”,多认为是什么也不做,消极避世。其实老子的“无为”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无为”不是不为,也不是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而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1]59的态度,通过“为无为”(指适度而为)达到“无不治”的理想效果,也就是用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领导效益。
  既然“无为”不是不为,那么我们就应该分清哪些该“为”,哪些不该“为”,厘清两者的界限。在领导学看来,领导活动的“无为”就是要求领导者善于抓大事,从宏观上把握组织发展的大方向,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下面的机构和人员去做,而不是事必躬亲。“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倡导的“例外原则”,其实就是老子“无为”思想一个很好的诠释。领导者只需负责处理规章制度没有规定的“例外”事务,日常事务的决策权则应统统下放给下属,让下属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根据规章制度合理做出决策,让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领导忙得不可开交,工作却顾此失彼,而下属则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责任心的尴尬局面。
    三、关于领导权变
  不同情境中的领导行为具有不同的效果,领导行为的作用受情境因素影响很大[2]99。2000多年前老子就认识到了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影响,主张领导活动不应拘泥于某种特定模式,而应该按“道法自然”的要求做出权变,即随具体情境而变,依具体情境而定。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因人制宜
  下属的特性是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重要情境因素。领导者了解下属的特点,知人善任,根据下属的特点采取适当的领导行为或方式去适应特定情境的需要,是实现成功领导的关键。
  尊重人、重视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也是老子领导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国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1]31正是因为老子认为人在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才导致他对领导者如何用人格外关注。老子曰:“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剿,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1]33意思是说:世人的秉性不一,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有的安稳。有的危险。领导者(即文中的“圣人”)要因势利导,摒弃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做法。老子认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适合不同的岗位,所以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要做到人尽其材,就要根据个人能力大小、文化水平、品德修养等因素合理安排任务,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做到因人制宜。
  2.以退为进
  管理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计划中未曾考虑到的问题。突发事件的出现常常令人措手不及。这就要求领导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情境迅速调整策略。老子十分注重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的权变反应,提出了领导者向水学习的要求。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1]68他认为领导者要像看似柔弱,实则刚强,可以被塑造成不同形状的水那样,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老子根据其对现实斗争的深入分析和体察,充分把握了事物矛盾双方转化的规律,曰:“将欲翕之,必姑张之。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1]38老子这里主张的柔弱是有着强大生命力和积极意义的柔弱;柔弱只是手段,“胜刚强”才是目的。所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后退不是被动,而是为了争取主动。按照这一策略,如果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暂时遇到困难或一个强大的敌人,不能一味蛮干,而应该稳住阵脚,灵活应对,委曲求全,避其锋芒。虽然暂时处于劣势,但却保全了自身,待以后积蓄起足够的力量,重新寻找机会战胜困难,击败对手。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承担压力和风险的能力得到锻炼,其领导方法更加丰富,领导艺术也得到进一步升华。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权变策略,对许多暂时处于困境的领导者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3.遵循规律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43老子所说的“道”,在其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他认为“道”既是万物的本源,又是统领支配天、地、人的总规律和总法则。即道生万物,道统万物。因此,老子强调人们应该学会认识“道”,学会顺应自然,学会遵循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领导活动也不例外。老子认为领导者若能遵循其道,顺其自然,则“万物将自宾”[1]36。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的管理活动不会是一帆风顺,其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问题。领导者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当遵循领导活动的规律,正确认识实际的情境因素及其特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改变领导行为或方式,而不能随心所欲或拘泥于原有的领导行为或方式,贻误时机而导致失败。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和把握领导活动的内在规律,不断丰富自己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以便在问题出现时及时权变,顺利化解危机。
  总之,老子思想中蕴涵着许多现代领导学所倡导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很值得我们去重新审视,深入挖掘。“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1]23对老子领导思想的探讨,为老子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当代领导者的领导实践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参考。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广州33~36C3管理科学张秉福20062006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哲学着作,也是一部重要的领导学着作。书中蕴涵的关于领导素质、领导行为及领导权变等方面的丰富思想,符合现代领导学所倡导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为当代领导者的领导实践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广州33~36C3管理科学张秉福20062006

网载 2013-09-10 21:20:56

[新一篇] 老子哲學思想的雙重品格

[舊一篇] 老莊的美的形態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