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而迅猛发展起来的现代高新科技,在感性现实的功利指向上,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而在形而上的精神境界中,它又以新的科学理性催生思维的云朵,促使思想“逻各斯”在自然哲学的前沿拓展人类的认知空间,冷静地省思科学对理性的吁求以及理论给予科技的回应。现代高新科技与现代美学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正是在这样的意识时空中实现了理性的沟通与对接。
美学,是人的生命感性学,它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认识自身的历史进程中,对自己的智慧、才华与创造能力的体验认同和共鸣的理性审视及其理论形态;而现代高科技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以社会进步和人本发展为两轮驱动,去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因而,可以看作是人的生命创造学。从一种更为广阔的意义上说,它们都可归结为人的哲学。高科技基于人的科学理性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一步步洞悉自然的规律,在用人的智慧潜能降服自然物的必然中赢得人的生命自由,并据此将人类美好的生存可能变为惬意的生活现实。所以,对现代高科技的美学诠释,亦便是对人类本身的生命、个性、潜能的自我审视和心灵陶醉;思考现代高科技中的美学精神,是窥视人本、睥睨人伦、礼赞人生的又一面窗口。
一
现代高新科技给予人类的精神馈赠首先在于它本身所蕴涵的浓郁诗意。科学与诗,本是人生的两极境界,而现代高科技以其穿越时空、启迪想象的新发明和新创造,让凝聚了人类智慧心血的技术产品,以物质寄寓着精神,用创造吐纳出情怀,靠技艺飞放出美感,最终使得科学与诗、精密的数学与抽象的哲学、毫厘不爽的设计与激情勃放的臆想,激荡出现代生活的盈盈诗意,引导并印证着现代人的生存幻想,让高品位的生活质量和高享受的诗意关爱,一道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
作为现代文明的强大引擎,自本世纪40年代起,高新科技便以超越诗意想象的高速发展态势滚滚而来。今天,它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新材料技术为基础,以新能源技术为支柱,从微观领域向生物技术开拓,从宏观领域向空间和海洋技术扩展的庞大的高新技术群。它们之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对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并且,科学技术除了是一种物质的财富外,还是一种观念的财富,这观念的财富中就裹挟着诗意审美的因子。只要我们在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屏的喧哗中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情,让自由舒展的灵魂敏锐地感悟现代生活的美,并懂得珍藏生活中的诗意,那么,我们便不难觉察现代高新科技各个领域所孕育的诗意之美,以及它给予我们的那一份温馨的诗美享受。
譬如,许多高新科技正在把人类的诗意想象和幻想变为活生生的现实,让人的创造力去确证并强化诗意的想象力。过去我们在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读到过作者虚构的“小人国”,免不了笑谈小说的荒诞;看到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变成一只小虫子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要挟借扇,既叹服孙猴子的精灵,也钦佩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但它们比起现代“纳米”技术这个“科学小人国”来,又不免小巫见大巫了。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发达国家兴起的“纳米”技术制造的超微型遥控机器人,可以进入人体血管中穿行,使用它能消除癌变病灶,修复受损的细胞组织,或程控糖尿病人胰岛素的注射量,这是文学想象中“小人国”、孙悟空等所难以望其项背的。现代可视化技术将计算机技术、胶片处理、视屏影像的数字化等,扩大到三维音响和虚拟实体的仿真技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超宏观或超微观世界,以及一些非感性的科学法则等,都实现其可视化。据载,日本正用可视化技术建立一个“科学通讯城”,人们进入这种影像数据基地时,犹如置身于深海之中、宇宙深处,抑或是到了细胞内部,乃至数学公式里头……。试想,这该是多么神奇、多么富有诗意啊!中国古代诗论家所推崇的那种“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诗味胜境,在这里被现代高科技营造得切切诱人。还有如现代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通过对遗传密码的破译和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切割与重组,可以直接操纵生物的遗传蓝图,设计和创造理想的生物新品种。英国已培育出头尾似山羊、躯肢像绵羊的“绵山羊”,美国培育出了“超级鼠”,德国科学家把蕃茄和马铃薯的细胞进行杂交培植,生产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植物新种“蕃茄薯”。这较之于希腊神话中的“两面人”,以及中国传说中的“隐身术”、“七十二变”之类,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现代科学的新发现和技术的新发明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对“此在”的想象力,只有渺远修长的诗化审美的精神空间,才有可能汇纳这亘古旷世的绝妙美景。再如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形成的“咫尺天涯”,以及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生物芯片这一代代电子计算机对于人的创造潜能的超拔,还有现代摄影术和电脑储存带来的“瞬间永恒”等,都已跨越了个人生存时空的樊篱,把生命的有限提升为生命创造的无限,把生存需求的满足升华为满足后的心灵享受,在改变世界图景的同时,又让人类乘坐睿智的“科学方舟”去畅游审美化的自由洞天。
当然,无庸讳言,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有时也可能会骚扰人的精神宁静,打乱竹篱茅舍下的从容意态,挑去笼罩在某些事物上的诗意薄纱。因为现代高新科技求真务实的科学理性,在揭穿迷信、打破神话、中止愚昧的同时,也可能熄灭留存于人们心中的那盏诗意幻想的油灯。例如,阿波罗号登月成功,终结了嫦娥舒袖、玉兔捣药的广寒宫神话;试管婴儿的降生,给生命孕育的神秘和血缘人伦的神圣打上了问号;直拨电话、电脑传真、光纤通讯确实方便快捷,却又消除了那种“望尽天际盼鱼雁、一朝终至喜欲狂”的脸红耳热的幸福感;还有高速公路上的以车代步和蓝天白云间的睥睨八荒,让人体验到了激越与雄浑,但同时又排除了细雨骑驴、竹杖芒鞋、履齿苍苔的舒徐与随意。不过,现代高新科技所蕴含的新的诗意和所创造的新的美境(譬如现代科技所创造的诸多艺术新种和新的艺术创作形式等),以及新的审美方式(如激光唱碟、立体电视、家庭影院等),较之于它所消弥的那些带有古典情韵的小桥流水、昏鸦老树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保留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只要我们对快速变换的物质文明抱有静观的心态并投以审美的眼神,高科技的声光电屏依然能辉映出精神的绿地,信息文明的管道网线传递的仍将是诗意的美。
二
如果说,现代高新科技所蕴涵的诗意美还只是现代物质文明的观念副产品的话,那么,从美学的视角辨析科技理性中的人文精神,就是对科技美学的本体诠释了。
就其实质而言,任何一门现代科学和高新技术,都是人对外部世界的征服和驾驭,并以此获得人在自然界中的更大自由,确立人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高科技以其巨大的创造性功效,帮助人类认识自然又改造自然,通过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来创造财富,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其终极的目的不是为了膨胀物欲,而是为了生命的完美。它是通过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来高扬人自身的个性、创造性和自由本性,运用客观合规律的手段,实现主观合目的的宗旨。在这里,物质的种子生长出的是一片精神的绿野,最尖端的科学探索回答的竟是“认识你自己”这个最古老的“人”的课题,最缜密的科学计算和技术实验收获的却是大写的“人”的心智成果。我们辨析现代高科技的美学精神,正是基于这样形而上的持论前提。
譬如,在技术手段的意义上,高科技产品的设计构想与工艺,需要遵循美的规律,追求物质功能与精神愉悦、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以产品的实用之美去追寻和满足人类心灵对美的欲求。产品设计的目的是要求得工业设计与艺术审美的最佳联姻,以达到技术产品的艺术化境界。在这里,审美不仅是使高科技成果步入产业化的必要手段,也是高科技研究得以实现其功利价值的重要目的,手段与目的是统一的。
从美学上考辨产品设计的审美作用,应当避免那种把产品设计仅仅理解为产品包装和“广义形式美”这样的肤浅观念,而应当把它摆到“自然→技术→人→审美”这样一个现代社会文明结构的大系统中去审视。由此便可以发现产品设计在现代科技革命浪潮中层层递进的三大功能:首先是解决工业设计中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完成产品的创意和生产,以实现其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其次是致力于在工业设计中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建造出合乎人性的生产条件和生存环境,实现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第三便是通过产品设计的智力创造去丰富人的审美智能结构,验证、丰富和完善人的生命潜能,让人在对象化的物质产品中获得一种人文精神的理性认同和哲学升华,最终实现科学与人的统一。这才是产品设计的美学要义所在。这是人类在文明的历史演进中培植出来的科学观念。
在人类文明的前工业技术时代,大自然以其美的形式形象地与人类对话,人们在领受自然之美的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彩的同时,往往用“巧夺天工”的质朴创造来美化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从而满足并发展自身的审美需求。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摆脱原始自然与人的那种天然浑谐的审美关系,进入以技术为杠杆的“人化自然”的开拓阶段。这期间,一方面在合规律又合目的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产品的美和美的产品,建造起了人与造物之间的审美关系;另一方面,产业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负面效应——某些“见物不见人”的技术的畸形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诸如污染环境、疏远人际关系、物压抑人、财富与情感不平衡等非人化、非审美化的消极影响。这些都给现代新技术革命的产品设计规律提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美学课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自觉地将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与美学相融相谐,让人类在品尝物质文明的甘果的同时,还能欣赏到高科技美仑美奂的诗意关爱,获得精神的自由舒展,这实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科技理性中的美学问题和人文哲学问题。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到英国的“产品设计中心”,再到日本的“产品设计之家”,国际范围内的工业设计师、技术美学家为此所做的巨大努力,正在于不断地寻找产品设计与美、科学技术与人文关爱之间的最佳结合。
应当说,工业产品设计与人类审美的关系还只是高科技美学的入门课题。诠释高科技的美学精神还需要我们从人类本体的意义上去思考现代高科技的美学品性,寻找这两者在价值取向上的人文精神趋同。因为在科学理性支配下的任何一项高科技研究,都势必要面对这样一个超科技的问题:即人类从事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其终极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向自然界攫取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求全性葆真、身心舒泰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正如老黑格尔在说到艺术的心灵品质时曾举例谈到的: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进平静的河水里,然后以惊奇的神色去欣赏水中所展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他的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了自己活动的结果。黑格尔在这里所作的生动的比拟,对于我们理解高科技的美学精神是很有启发的。事实上,当现代科技专家将人造卫星送上蓝天,将声纳装置潜送海底,将人工智能赋予电子计算机系统,将激光用于全息照相和数字传输,或用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来连接世界的边边角角和生活的诸多领域的时候,人类获得的不仅是超常的物质功利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同时获得了空前的精神功利和意外的心理满足——现代高新科技不断在用眩目的成果庄严地向自然之神宣告:只有人才是地球的主宰,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英;人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性在高科技领域的对象化实现,是对人性的丰富性和人的本质力量崇高与伟大的最好确证——高科技的主旋律所歌吟的原来是人自身的精神陶醉和心灵惊喜,物质功利的既得和满足在获得这种满足之后,便退居其次了。正是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美学的最好注脚。美学,无论是“美学之父”鲍姆嘉通(A·G·Baumgarten)所界定的人的“感性学”,黑格尔认定的“艺术哲学”,康德思辩的“美的哲学”,抑或是东方美的“梵我一如”、“天人合一”等许许多多的界说和体系,究其本质和本原,都是一种人的学说,是人的生命之学、生存之学、心性之学,都是在追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与自由,都是在洞悉宇宙人生的奥秘与启悟,都是在为奔放的生命之舟确定一个张扬生命律令的精神方位。现代高科技以其领先时代、穿越时空、造福社会、服务苍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通过美化生产来美化生活,又通过美化生命来美化人生,以生命潜能的创造活动来催动人文情感的舒卷,用物质文明的熠熠辉光烛照出精神洞天的傲岸与邈远,用人与天地宇宙的对话与对晤来实现人对自己生命的感悟与体认。一步步走出愚昧又一步步迈向现代文明的人类,当他们一只脚走出自然界的必然王国的同时,另一只脚便已踏进了人本体的自由王国。他们在科学理性的峰峦上攀摘的是人之所以作为人的自矜、自信、自尊和自豪,是对人本质力量的欣赏和对人性价值对象化实现的满足。
三
美学作为一种以灵动诱人的感性形式窥视人的情感和心性的美的学说,在本质上就是审美领域的人的哲学。当然,就审美需要超然于物质实用功利而言,也许美学与科学技术在介于人的方式上有途径的不同和程度的差异,因为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往往先得超出物质功利的诱惑,摆脱生存烦恼的纠缠,然后才可能把生命的自由创造当作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和结果加以感性的直观。然而就美学作为一种与人的感性生存及理性自由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品性而言,它毕竟是对人类的本原性精神存在方式的终极关怀和理想化生存状态的动情关照。人类可以在审美的逍遥境界中,调解客观生存中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自由与必然、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矛盾,以愉悦着的精神去沐浴审美的阳光,开垦身心的绿洲,芟伐生活的榛林,从而丰富人性的内涵,升华人的理想与憧憬,追求人类本体的自由与无限。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与现代高科技却又是殊途同归和气脉相连的。
首先,从人与外物的关系上看,现代高新科技把人的科学理性推向智慧的巅峰,让人的灵性的触须去探析造物的奥秘,破译自然规律,让人的生命潜能与天地宇宙相交感,以此强化人类对自我的意识,获得人的自我省思与自我确证,从而科学地调解了人与外物的种种矛盾,这和美学从人类劳动和人类生存活动中认识人类审美心理的发生,从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人类品性的定向发展,以人类的情绪、情感和感性生命的领域认识人的精神和智性的丰赡与超拔,从而以自由闲逸的心态反观人的生命底蕴,重塑人的心理结构,实现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生命天性的自由张扬,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在这里,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高新科技,是用智能的空间浓缩人性发展的时间,用五光十色的物质产品物化着人类的创造精神,用人与外物的和谐去沟通人的个性生命形态的有限与生存质量提高的无限的矛盾。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人类不仅有了更为舒适的生存空间,而且有了不断拓展的认识空间和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这便是人类从自然外物中赢得的自由的境界,亦即审美的境界。科学技术的奥林卑斯山上蹲着的原来是美学女神,旷古未见的物质产品上开放着的是人文精神的花朵。难怪住在爱琴海岸的古希腊人要把女神缪司想象成为既专司艺术审美同时又执掌科学的一群风姿绰约的小姐妹了。后人又从“缪司”(Musae)一词衍生出“音乐”(Music)和“博物馆”(Museum),看来也并非偶然,因为在人学的根基上,科学技术与艺术审美本来就是连袂而行、比翼连理的。
其次,从人类本体的价值论上看,现代高新科技的一系列新成就、新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人的巨大创造性和探索未知的无尽潜能。人类据此获得的是对人本价值的全方位观照,是对人生状态的终极关怀,而这正是美学介入人类和人生的动因与归宿,也是美学研究的价值目标。因为从价值本体的意义上说,美学,无论其研究的具体对象是自然、社会,还是艺术,都是对社会人生总体的审美观照,最终都应指向人的生命,指向人的生命存在的伟大与瑰奇,生命本性的天然合理;指向生命原力的坚韧顽强,以及生命智慧的灵动颖悟、超拔卓绝。在这方面,高科技正好以精密的科学实验和技术的发明创造与美学奏出同响。譬如,当阿波罗登月火箭上的宇航员第一次将一只脚踏上月球的时候,他讲的第一句话是:“这是我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又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代表全体人类心声的禅语真言,是人类面对浩瀚宇宙的自豪呐喊,其意义已远远超乎于科学,而升华为人的哲学和美学。再比如,当人类怀揣“天地通”,手握“大哥大”去沟通信息,或通过电视屏幕明察地球另一边的人世纷争,乘飞机如晴空一鹤跨越九洲碧霄,抑或用一张薄薄的CD—ROM光盘调阅电子书报,开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地球变小了,而人类自己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却扩大了。人类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人们的生活价值观便开始从崇拜物质价值转变为更崇拜精神文化价值和自我的生命价值。这时候,一切高科技产品亦便成为类似克莱夫·贝尔(Clive·Bell)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这“意味”就是人的生命价值内涵。今天,高科技带来的后工业文明,或曰信息文明、计算机文明,正在以“钢领”机器人和智能计算机逐步代替“蓝领”和“白领”的工人,企业生产正在从劳动密集化向智力密集化转变,人类自己的价值取向也在完成“体力→脑力→智力”的跨越。这一切变化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们是人类本体的各种心理功能的全部启动和自由迸发,是人的本性在科学理性澄明之中的定向展开和全面张扬,是人类摆脱自身的局限,实现主体对客体、理性对感性、精神对肉体、人类对自然的超越,并获得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自由的无限性和价值实现的自律性的生命升华。
最后从学科发展的意义上说,现代高新科技发展的终极目的与美学发展的学科指向也具有趋同性。现代高科技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技术材料、新能源和空间、海洋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前沿大显身手,把人类的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文明的演进,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让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完美统一由可能变为现实,最终实现人类生活的审美化、诗意化。这和美学要在人的生命时空中确证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修炼完美的人格来编织生命的经纬,开辟精神的绿野,拓展心灵的蓝天,完善人性的蕴涵,最终使人的精神在美的辉光的朗照中得到陶炼和提升,是灵犀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调节天人关系、主客关系、身心关系等去追求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人类乘坐科学技术的历史航船抵达的是物质文明现代化的彼岸,同时也是生活的诗意化和心灵世界审美化的理想境界。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性内涵的丰富,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人们把美好的生存希望交给科技,同时也交给审美。
求索长沙52-56B7美学欧阳友权19971997 作者:求索长沙52-56B7美学欧阳友权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