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默哀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中国高科技从业者一直很悲哀,他们面临资金难、市场难与审批难。科技从业者或者被资本挟持,无力左右事态发展;或者狸猫换太子,将一般的制造企业包装成高科技公司,而把真正的高科技企业打入冷宫;或者默默耕耘几十年,研究成果不外乎束之高阁,以及一次性套现。

  无论哪一种,都不会让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出困境,

  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研究者属于被挟持的一族。1月9日晚,《证券时报》披露,重庆啤酒发布“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度,公司股票将于1月10日复牌。在主要疗效指标方面,意向性治疗人群的安慰剂组与600μg组,及安慰剂组与εPA-44 900 μg组之间,HBeAg/抗HBe血清转换在统计意义上均无差异;符合重庆啤酒28.45+0.000.00%方案人群的安慰剂组与εPA-44 600μg组,及安慰剂组与εPA-44 900μg组之间,HBeAg/抗HBe血清转换在统计意义上均无差异。换句话说,炒作了十三年的重庆啤酒乙肝疫苗折戟沉沙,在高位上购入重庆啤酒的资金翻身无望。

  乙肝治疗是世界医学难题,迄今没有有效的办法。国内有几组研究机构从各个方向攻关,试图攻克乙肝,但新药研制的成功概率与赌博差不多。笔者并不认为研发者刻意制造浑水,试图浑水摸鱼,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各路人马兴风作浪,研究者只是被动而为。

  新药研发是高风险行业,一个新药由概念到进入市场通常需要10—15年的时间,需花费4—8亿美元的费用、高于99%的失败率、股东要求尽早回报、民众及企业均有很高的需求但很多新药迟迟不能上市(如AIDS疫苗)。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新药研发自始至终都遵循着自身规律在提高和前进,从美国FDA批准新药的数字上可以看出,从20世纪90年代初每年20多个,到后来的30~40个,此后又持续在每年20个左右徘徊。2010年美国FDA批准的新化学实体仅21个,每一种新化学实体从开发到上市成本约10亿美元,全球知名制药企业辉瑞2010年投入新药研发金额94亿美元,预计2012年下降到65亿—70亿美元之间。

  重庆啤酒进入乙肝疫苗领域,从本质上来说,是进行一场失败概率接近百分百的高风险投资。从证券与债券市场融资,国际上也有,前提是,上市公司将投资本质提前告知公众,那么重庆啤酒的股价必须打个风险折价,绝不可能涨得如此之离谱,但很多推荐报告显然是把风险极高的投资当作确定的成果,推向了市场。美国的制药企业是新药研发最大投资者,其原则之一是尽早淘汰无前景项目,但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项目,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

  随着重庆啤酒烟花的消散,从事新药行业的研究者处境将更加艰难,他们得不到长期资金来源——相比较全球排名前五位的每年用于研发投入达到销售12%以上的比例,中国药企的研发投入平均占比还不到5%——在药物筛选上无法做到产业化,依靠政府力量获得研究资金将是一场人情关系大比拼,可以想见,未来中国仿制药将越来越多,创新药将越来越少。

  乙肝疫苗消沉,癌症疫苗、狂犬疫苗、抗癌新药等方兴未艾,看来,资本市场的搅局者正在彻底透支新药研制的最后一丝信用。

  另一类是狸猫换太子类型。比如海普瑞,他们的工作本质是向制药企业提供原材料肝素钠,上市之时最大的优势是提前实现了标准化运作,却硬拉来美国FDA为其背书,这是一家制造企业,却被模模糊糊地暗示成高科技制药企业。当神话被揭穿,股价从每股188元直线下跌到22元。

  当越来越多的狸猫被当成太子,真正的太子没有立锥之地,高科技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逼窄。海普瑞没有宽阔的技术护城河,陷入同业恶性竞争,定价权掌握于真正的国外制药企业之手,赢利下降是可以预期的事,毫无悬念。中国所谓的高科技企业,悲剧了。

  研究机构将成果束之高阁的情况比比皆是,科技领域与市场的对接十分薄弱,研究就是为了评职称。而另一类情况则是在经营无力的情况下,不惜搭上信用一次性套现。 2011年第一大熊股汉王科技,由于业绩变脸及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股价及市值均跌去73.2%,成为市值缩水幅度最大的个股,但九位高管在股价大挫前高位套现。原本清贫的高科技研究人员,在证券市场淌入深水,成为疑似内幕交易者。

  中国目前的资金与体制,决定了只能在科研与制造业的升级换代领域获得突破,当上市公司一再打着高科技的幌子追求财富之梦时,中国离高科技越来越远。

  诚信与市场效率,无论对于上市公司,还是高科技企业,都是最后的价值支撑。


叶檀 2012-01-13 21:01:51

[新一篇] 南都周刊:“公敵”韓寒

[舊一篇] 英國金融時報:新興大國真正的風險在哪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