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减负的理性思考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素质教育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是一种充满创新行为的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阻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已经成为纵深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为顽固的“堡垒”。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但在减负实践中,也遇到一些急待解决的认识问题。这里,拟归纳为若干关系问题试作理性的探讨。
    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减负”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减”下来。否则我们的孩子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世界、了解未来,去发挥特长和全面发展,也将无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必要的素质,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中国地域之广,人口之多,学校之众,各有各的实际。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业负担也不尽相同,所以“减负”工作绝对不能搞一刀切。
  从总体上讲,坚决贯彻中央的“减负”精神,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政策,切实减轻学生确实存在的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儿童创造更多可以自由支配、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全面发展,这是“共性”。同时,必须客观分析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我们抽查小学,结果是,东风东路小学收到反馈意见表1122张,认为负担很重的1人,占全校人数的0.07%,认为比较重的44人占3.0%,认为学生负担适中的743人占50%,认为学生负担比较轻的252人占16.8%,认为负担很轻的54人占3.6%;执信南路小学向家长发出问卷952份,回收928份,90.5%的家长认为学生的负担适中,2.5%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负担过重,7%的家长没有做答;芳草街小学95%的家长认为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适中,2%的家长认为学生的作业量少,3%的家长认为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从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出,东山区过去几年在小学教育中一直抓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优化教学设计活动,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一直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因此为东山区教育局制定区域性的“减负”措施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区学生课业负担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在减负实践中,没有盲目地把减负工作的重点放在“作业量”的控制上,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减负”工作,把“减负”实践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一是通过“课堂教学量优化”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订购辅导资料。二是把“减负”工作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规范课程设置,积极拓展学生课内课外活动的空间,积极开设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兴趣活动课,如舞蹈、滑冰、乒乓球,无线电测向、电脑操作、健美操、语言艺术、趣味写作、国际象棋等等。三是把“减负”工作与教法改革结合起来,倡导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开展等级评价和描述性、鼓励性评价,探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业评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广州市21中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练习分为基础性练习、巩固性练习、提高性练习、综合性练习,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类此做法,值得研究和推广。
    二、“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在“减负”活动中,首先对于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善于做“减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要善于做“加法”。
  不少学校提出“减负”不只是在时间上和作业量上的做“减法”,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关心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使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做“加法”。有的学校把下午4:50分以后的时间定为学校大教育时间,开展各类富有特色的环境、人文、科技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为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在学生“全面发展”上做“加法”的一个范例。
  课外作业做“减法”,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必要的简单重复训练,惩罚性训练,应当坚决抛弃。针对教学的弊端,增加学生自主性、实践性作业,则要做“加法”,应当倡导。针对目前一些教师上课拖沓,效率不高,在额定时间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必须积极倡导教师锐意追求教学过程的优化,在课堂容量上做“加法”,在可能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应当追求尽可能大的容量、尽可能高的训练频率、尽可能强的训练强度,力争在额定时间内让全体学生达成大纲规定的目标。
  在课内训练和全面发展上做好“加法”,倡导自主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作业,这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现代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应该清醒地看到:人类社会已经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存在与变化有三个特征:其一是知识的增长速度加快;其二是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其三是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要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效果已经不能只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作为衡量标准了;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是否发展了智力,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是否学会了学习,是否学会了创造。因此,课堂教学的“加法”还在于要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要加强思维能力的锤炼,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减负”是“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加负”,教师在“减负”实践中还得想方设法做好自己教学活动的“加法”。
    三、“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目前学生的“过重”负担,我们认为更多是心理方面的,而不是生理方面的。什么样的负担才是重呢?其实很难用时间量进行精确的表述。一些学生喜欢电脑课,课外大量的时间都在“上网”,这些时间远远超过了课业训练的时间,但是他们就是乐此不疲,哪里感受到什么“负担”;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爱好的学科,他们以学习这些学科为乐趣,表面看起来“训练负荷”或许是重的,但是心理负担却永远是“轻”的。古人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从学习情感的角度看,学习有“知之”“好之”和“乐之”三种不同情感和效应,对进入了“乐之”境界和情感体验的“乐之者”来说,何来“负担过重”!
  有的小学在“减负”过程中,提出了“减负——活学——高质”的宣传主题词,并在“活学”二字上大做文章,积极、广泛、深入开展“创造教育”的研究,通过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活学、乐学的创造性学习中自动消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处理好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二者关系的一个成功例子。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更勤奋、具有更宽广的知识面,对科学有更强烈的执着追求,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信仰,培养他们对于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如果我们的学生养成了这些优秀的品质,那么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永远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能把“减负”简单理解成为“时间量”的增减,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学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接爱科学、追求上进的优秀心理品质。
    四、“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减轻课业负担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增质”,而不是降低教学质量。因为,衡量一所学校减负工作是否做好,既要看学生课业负担是否适宜,更要看学生是否学得生动活泼,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至整体素质是否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发展。为了减负而降低教学要求,降低教学难度是对减负工作的误解和曲解。
  杜威极端的儿童中心主义教学思想,曾经在美国占统治地位,但也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凯洛夫的系统教学思想和赞可夫的高难度教学思想,却使前苏联尖端科技一度领先美国,这是不争的事实。1957年至今,美国教育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高难度课程一直保持了增加的趋势,《纽约时报》2000年6月2日发表的教育调研报告认为,1983年“教育危机”提出以来,高中生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难度”达到了最高水平。
  所谓“难度”,一是教材有需要努力去克服的障碍;二是指学生智力操作的程度。当教材或学习内容有需要克服的障碍,学生才会努力学习和掌握,才能促进其智力、能力、情感、意志的发展。当然高难度并不是难度越大越好,而是一种“跳起来”可以摘到的“桃子”,这种难度最为适合。长颈鹿之脖子为什么那么长,是因为长颈鹿长期在“高难度”的进食活动中逐步发展和进化起来的,假如长颈鹿从古生代以来不是“尽力伸长脖子吃”树上的叶子,那么脖子就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长度了。
  奥苏伯尔在它最有影响力的着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已知的内容”,奥苏伯尔把它叫做“原认知结构”。奥苏伯尔认为原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和清晰性乃是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新材料的学习与保持的主要因素。如果原认知结构是清晰的、稳定的,并且经过适当组织的,它能够促进新材料的学习和保持;如果它不巩固,模糊不清、没有组织或者组织混乱,它便会抑制学习与保持。因此,原认知结构的加强能促进新的学习和保持。掌握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布鲁姆在进行掌握学习理论研究过程中,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学生学习成绩变化的原因,50%由学生的认识结构决定,25%由学生的情感准备决定,25%由教师教学。
  无论是奥苏伯尔的认知学习理论、还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都说明一个问题: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接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基础,是进行顿悟学习、创造学习的前提。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都直接影响学习的起点、坡度、密度、速度、难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孩子潜力的发展——万丈高楼平地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和内容选择上,要尽可能避免“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是内容太简单,目标太低,学生不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100分的成绩,长时间进行低难度的教学,学生智力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天花板效应”相反,内容太难,学生原认知结构中没有能够吸纳新知识、新观念的原由“知识准备”和相应的能力准备,那么这种教学将无法达到目标。
    五、“减负”与教师的关系
  “减负”能否同时“提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素质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能力的强弱,是“减负”成败的关键,或者说是决定性的因素。
  第一,教师的知识、技能、学力等方面的素质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自身的学识、学力、技能、能力等方面的修养与教学效果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提高教师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可以直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着深刻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就能够培养出学生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培养的学生往往也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教师的思想境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决定了他对课文或阅读材料的领悟水平,决定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他们对学生阅读、写作的评价角度和高度,从而影响到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度,影响到学生写作立意的水平,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语文教师在学科教育中如果离开了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整个教学过程将变成语言训练,永远停留在浅层次的训练上。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师来说,思想境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影响教师教学的信念和信仰,影响他对儿童、对教育、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和热情,对教育教学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自身素质是实现“减负提质”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当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自身,重新认识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勇敢地否定自己,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努力寻求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学识差”“信息差”,“能力差”“人格差”,使自己的教学更加优质,更加高效。
    六、“减负”与科研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教育科研,可以为“减负”提供可靠的方向和方法。什么是负担,什么是过重的负担,什么是必要的负担,什么是合理的负担,这些需要研究;怎样减轻负担,怎样进行科学的课业训练,这些也需要研究;新时代少年儿童需要什么样的学习风格、学习品质、学习方法等都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研究。我们认为,教育实践科研化,教育科研实践化是“减负增效”成功的可靠保障。
  教学是一种创新行为,这种创新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学策略的谋划和学科相互的渗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寻求语文与音乐的互动、互补,同时开发左脑和右脑,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数学应用题教学可以与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以至历史典故相结合。如果能够结合历史典故进行教学,每一则应用题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典故,那么整个应用题教学将是一片知识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努力设计适度的目标、编制合理的程序、调控互动、互促的气氛、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最优化”,无不是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相结合的典范。
  有些学校在“减负”工作中,十分注重发挥本校教师科研能力强的优势,组织科研攻关小组,研究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减负措施,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一,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精心安排作业。除书面作业外,可以布置口头的、观察性、思考性、实践性作业,也布置游戏、录音、看电视、阅读课外书籍、收集资料、社会调查等弹性较大的作业。二,照顾学生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要求完成不同内容的作业,既有统一的作业,也有选择性和自主性作业。有的中学在“减负”实践中,通过教育科研改革考试成绩的评价方法,取消用平均分评价教师的教学的方法,取消学生学业成绩排名制度,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评价制度的改革,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更合理、更科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减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上述的“理性思考”只是在现有的教育规模、教育投入、教育水平下所做的微观的思考。从宏观上看,要做好“减负”工作,教育观念更新是前提,只有全社会树立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为青少年创造出健康成长的宽松环境,减负工作才有可能有实效。第二,要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减负”工作才有可能持久;第三,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发展轨迹,不能因循守旧,应当有一种超前意识,从现在起有计划、有步骤的普及高中教育和扩大高等教育的容量,“减负”工作才可以全面彻底。
  从教育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减负”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评价制度,努力通过优化现有教育资源、优化现有师资队伍、优化学校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形成一种“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新的教学惯性,并且通过改革与管理,使这种“惯性”持久化。
  “减负”是中国当代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关系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我们应当用冷静头脑思考它,用理性目光审视它,用科学的态度实践它,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本市、本区、本校实际的“减负增效”之路,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全面带入21世纪。
教育导刊广州G39小学各科教与学何名欢20022002何名欢 广州市东山区教育局 作者:教育导刊广州G39小学各科教与学何名欢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1:19:39

[新一篇] 對傳統美學的兩個概念“歷史”與“文化”的批判

[舊一篇] 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