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战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家信,就请你捎个口信,回京报平安把吧。

   [出典]   岑参《逢入京使》

   注:

   1、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2、【注释】 

  1.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下简称刘《笺》)系此诗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2.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3.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4.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5.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6.凭:托。

 7.传语:捎口信。

  3、【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译文2:

        东望回故乡的路是遥遥没有尽头,
  想起故乡伤心的泪水不住地流,衣袖都沾湿了。
  在马上与回京的使者相逢,却没有纸和笔写封家书,
  就烦请你带个口信,说我在他乡很好吧。

 

  4、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旅舍。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色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烂,风格奇峭。他擅长七言歌行,用歌行体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为唐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5、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6、“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 ,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 逢 ”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又没有纸笔 ,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 。

      “凭君传 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能表现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传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这首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仿佛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7、改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边塞的天空格外高远,一轮秋月在云中时隐时现。天苍苍,野茫茫,在这荒原上信马游缰,打发夜晚寂寞无聊的时光。目光追逐着那朗朗圆月,我不禁想起离开家乡许多时日了。天遥地远,音信杳无,我的双亲妻儿还好吗?他们得不到我的消息该会怎样寝食不安?借着月色,眺望东边,一条羊肠小路蜿蜒而去,一直消失在远远的天际。在梦中我多少次沿着这条路回到家乡。踏上乡土,听着乡音,感受乡情,我悲喜交加。梦醒时分,我已泪流满面。而今天举头望明月,低头看归途,我不禁又潸然泪下。用袖子一遍遍擦拭着双眼,可是泪水如泉喷涌,越擦越多。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见一个人策马过来。走到眼前,他勒住缰绳。我定睛一看,是一位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他告诉我他因公回京,要路过我的家乡。我惊喜不已,终于可以捎信回家,报个平安。但仓促之间,没有纸笔,无法书信。朋友又告诉我皇上急见,要日夜兼程,不容我回去坐下尽情倾诉。我双拳一抱,深施一礼,说:“朋友,麻烦你给家中老小带个口信,告诉他们我一切安好。拜托了。”我取下临别时妻子送我的一方手帕,交给朋友,再次深鞠一躬。朋友回礼,扬鞭驱马消失在滚滚烟尘中。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6:0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