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译文]  被束缚在笼子里的鸟儿,总是眷恋着昔日自由飞翔的丛林;被饲养在池塘的鱼儿,总是思念以前宽广的江湖。

  [出典]  东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注:

  1、《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注释:

    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3、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4、陶渊明生平见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归园田居》为陶渊明所作,共有五首。诗人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浑然一体,展示出宁谧和谐之美。在诗人的笔下,田园风光秀美而自然,徜徉于其间的诗人淡泊宁静,志趣高洁。此情此景,构成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最高意趣。

 

    5、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着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我们便以这一首为例,主要谈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其它问题,便不多作议论。
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又是什么呢?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
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
从写景转下来,是这样两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诗便以这样两句收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
自来评陶诗者,多强调其自然简淡的风格,至有“陶渊明直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渊明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之类的说法。其实,诗总是诗,“自然”的艺术仍然是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易求得的艺术。真正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也许称得上“自然”,但绝非“自然”的艺术。从这诗来看,在谋篇布局、逐层推进,乃至每个细节的刻画方面,都非草率从事,实是精心构思、斟字酌句、反覆锤炼的结晶。只是有一种真实的情感始终贯穿在诗歌中,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6、“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得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诗,也可用来表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留恋和向往。

 

     7、古人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类本身就源于大自然,内心深处总会有皈依自然地渴望,只有踏进自然界里才会找到真实的自我。但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让现代人离自然界越来越远,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只是疲惫后的幻想而已。

     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这也是社会不断变迁的结果。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疲惫,社会上也弥漫着一种“急功近利”浮躁的风气。很多时候感悟和灵感不是在频于应付和奔波中产生的,而是在于心情平静淡泊中得到的,很多东西是顺其自然的,刻意追求未必能够达到目的,也许这正是很多人生活得很累很痛苦的原因吧!

    坎坎坷坷人生路,风风雨雨总会晴。背负沉重的行囊,拖着疲惫的身体,踏着漫漫的征程,一路默默的前行。征途中不应只顾匆忙赶路,而更应驻足凝思,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放松一下心情,让自己重新拥抱自然,找回真实的自我,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精彩!

 

   8、 我无法设想,两个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之间的天长日久的情感生活,会是一条没有任何暗流或支流、永远不起波澜的平坦河流。倘这样,那肯定不是大自然中的河流,而只是人工修筑的水渠,倒反见其不真实了”。男人们对待自己的忠贞含义由此可见一斑,既然背叛的基因从来存在,如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一样,只要生活中再加上些适时的遭遇与变故,背叛的性格便会凸显出来,他便会离开既定的轨道,抛弃依然在原地勤勉辛劳完全失去自我的女人。

  我们无法扼制人类的喜新厌旧的劣根性,或者也不叫劣根性吧,没有这样的“劣根性”,人类可能还在茹毛饮血,矛盾!虽然会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之类安慰的言语,但改变从来都在,背叛自古都在发生,应当怎么办?中国文艺作品中对背叛的惩戒从古以来说得最多的是殉,殉情,殉自己心底那份绝望的情。很可笑,牺牲弱者的利益惩罚得了谁?非得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才叫爱情?对背叛者而言,良心会有所震撼吧?但大多数会心安理得的活下去,说不准生活得还更优游,死者悲愤的血泪也许不过锦上添花而已。

  所以,古时的女子由于时代经济等等局限无法做得到吧,但现代的女子们面对背叛,如果从前为了爱情失去了自己,那么这之后就在背叛的起点上,重新来审视自己,再度找回自己,更好更美丽的活下去,为了自己。这样的话,背叛,又能算个什么东西?

 

    9、弹一曲古音,在青山前回响,采一束清菊,在东篱下逸香,披一身布衫,在回忆前埋葬,洒一墨笔砚,在天地间绝唱。他同样“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爱菊,种菊,采菊,品菊,喝菊花茶。他憎恶于世俗,寄情于山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纷繁黑暗的世界中独自归隐,寻求精神上的放纵与满足。渊明,如菊般的诗人,有着菊般的清香,菊般的顽强。“大自然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在山水间,他尽情舒展着久已疲惫的身躯,他有其锋利的一面,然而,更多的是他的淡泊,他的恬静。真正的隐士,绝不会把归隐当作其获取名誉的途径,也不会沉沦在归隐的清高中,像躲避死亡般地逃避着周围的一切。真正的隐士,是“大隐”,是不再在世俗的轮回中去挣扎着异样的梦,心系国家却不特意地追求功名富贵,如浮云般地轻轻涤荡心底所眷恋的,灵魂所依傍的,在山水的熏陶下独自享受自然所带来的一切殊荣与安逸,在自然与哲理间穿梭,在生活与自然间和解。如若把嵇康比作是竹,清高,傲然,已俯视一切的胸怀与锋利的性格去挥洒清香,用生命去耸立自己的追求,那么渊明无疑就是菊了,不去附庸百花争艳的春夏,却在秋冬的孤独中独自飘香自然的恩惠,不张狂,更淡雅,从容地实践着自我的追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回归,“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闲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作,一切都仿佛那开得浪漫开得单纯的菊花,在这自然的归隐中飘洒着一生无悔的传奇。

 

     10、一位高中生的忏悔

   我出身低微,本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我相貌平平,原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节操,无需“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成绩本来骄人,以图“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可在网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怂恿下,我为上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致品学兼劣,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此作一忏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我为上网经常迟到,看到迟到被抓的难友们,我安慰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课也不注意听讲,地理课上“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数学课上“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政治课上不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辩证法,历史课上不体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语文课上不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经验。而是偷看无聊小说,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看小说的心情并不好受,有时干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打起了盹,甚至打起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呼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我被老师叫醒回答问题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回答不出不得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罚站在大庭广众之下。但在自习课上,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要有我在,教室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只有在班主任前来造访时,我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体育课音乐课是我的最爱,我可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为了上网,我有时逃课。校门口虽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会爬墙而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偏激。没选上班干我会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并感慨道:“我是差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是男生,‘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值日不想干,试想连“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都做不到的人,何谈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胸怀呢?作业总嫌多,不想做,常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有时被叫到办公室罚写作业,当老师返回检查时,已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不见我的踪影。为此检讨书写了不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时总是说到做不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时真想放长假回家,每当月圆之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使我盼望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真的有一天“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到家,“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因为我染了黄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爱上了喝酒和交友,与朋友约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并信誓旦旦表白:“虽然‘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但我也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朋友转学时,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朋友安慰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朋友走后,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考试前夕,“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却深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作起了小抄,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刚看小抄被逮个正着,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只好向别人要答案,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只有遇到知音时才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偕同作弊。
      公布成绩时“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知耻而后勇,我认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事后不久又逃课如初。当班干部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好言相劝时,我会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老师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育我时,我会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当班主任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教导我时,我"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甚至反驳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说起谎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头头是道。不仅不为之羞愧,反而感到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被学校劝退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奉劝我的学弟学妹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时刻牢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山东省枣庄八中   卓厚宝

 

   11、陶渊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下面结合本诗的赏析略谈一下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思想上的矛盾恐怕是最根本的。他在政治上即不象屈原一样受到沉重打击而非走不可,也不象贾谊那样暗受排挤而无容身之地。他归隐不仕主要是因为其“心为形役”、酷爱自然、任真率性的“心”与沉浮官场的“形”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陶渊明认定归隐是实现他人生理想的必由之路,于是便坚决地归田隐居了。当然,在归田初期,陶渊明对农村的认识还是不够全面的,最起码是对前途抱有天真的幻想。他所描绘的农村田园,带有相当的理想色彩。这样,我们就很容易从他的诗歌中,寻找到他的人生理想。
  总体而论,诗人的人生理想就是“养真”、“守拙”,顺自然,解放人的天性,恢复社会的真淳。这首诗用极朴素的的笔墨,轻描淡抹,在写出诗人挣脱官场羁绊返回农村田园,重新呼吸那里的清新空气的欣喜情怀的同时,很自然的就在活淡闲静的画面中流露出自由解放之情。
  首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他天生具有热爱自然的气韵,而这一气韵与世俗社会的人情世故是格格不入的。这样,诗一开头,就揭示了矛盾。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二句写他前段的错误决择,也是对他从仕生涯的总结概括。“质性自然”的气韵不可改变的“鸟”在污浊媚俗的“网”中必然是会碰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自然会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末远,觉今日而昨非” (陶渊明《归云来兮辞》)的觉醒。“三十年”显然夸大了事实,但诗人将短短的入仕所受的羁绊说成为“三十年”显然表明了他对呆在官场的极端厌恶和对“误落尘网”的反省与总结。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里用“羁鸟”、“池鱼”自比甚是巧妙。借“羁鸟”“池鱼”恋旧的特征再现自己离开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失去自由活动空间的内心苦闷。由于主观与客观、个性与时代的矛盾在诗人身上难以调和,致使他精神上严重受创,而他又清醒地认识到为禄而仕是“误”、是“非”,故在厌倦、鄙夷仕进的同时,必然升起对故乡田园的眷恋和向往,并由此而激发一种冲破“樊笼”、“尘网”的巨大精神力量。事实上,这样的诗句古已有之。“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哀郢》),“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等都是寓情于物,只不过陶诗中的“旧林”“故渊”所倾注的是恬静幽美而又充满生机的大自然,这与其人生理想是相吻合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开荒”句是说参加自食其力的劳动,这是诗人“抱朴守拙”的具体内容之一。在陶渊明认为劳动谋求衣食与实践人生理想不矛盾的:“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故至暮年,诗人仍未停止耕稼。至于“守拙”的“拙”在玄学概念中与“真、淳、朴”一样,与自然是相通的,往往与“巧”相对。所以“守拙”自然也就是诗人所追求的坚守自然之性,并且诗人也常常以“拙”自诩,“性刚才拙”、“诚谬会以取拙”便是。
  “方宅”以下十句,具体写“守拙”的乐趣。通过“园田”与“尘网”的强烈对比,写出了“复得返自然的无限精神快慰。表面看来,诗中写的都是农村极普通、极常见的事物,但是在诗人看来,这些平淡无奇的农村见闻正与他自己所理想的自然之趣相妙合。“远人村”、“墟里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常物事营物了一种极其自然、真淳的氛围,无怪乎诗人会乐处清贫而倍感悠闲。这种种精神上的感受,诗人在最后两句加以归结: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可以说,这两句是诗人人生理想的最终体现。“返自然”也就是诗人最终的人生理想。它总括了全诗的要旨,又水到渠成的破了题,真可谓画龙点晴之笔。
  就诗歌本身而论,其艺术风格在于“淡永”二字。“淡”是说诗中写到的事物,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极平常的。如“羁鸟”、“池鱼”、“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狗吠”“鸡鸣”等无一不是农村耳闻目见。整首诗给人的总体感觉就象一幅恬淡的农村山水画。但这首诗又不仅仅是“淡”而已。陶诗的高明之处往往是“淡”决非浅露,而是“淡”中能“永”。“永”是指意味深长而言,或许也可以说是意境深远。诗所要写的是“返自然”的理想和情趣。而“自然”本身是不加修饰的。如此,诗人在创作上也就绝不象精雕细刻的谢灵运,而是“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更无一字不清真”(辛弃疾《鹧鸪天》)。就象“抱朴含真”是陶渊明思想性格的特征一样,质朴真率,平淡自然也是他诗歌艺术的基本风格。
  总之,“真、淳、拙”不但是陶渊明人生理想的核心,也是他美学思想的精髓。他的诗“淡”而能“永”,而陶渊明本人也是平淡之中见真情。

 

   12、以前,我不喜欢诗词。作者的潦潦几笔,却需要读者花费几倍的精力去剖析。比如我在读“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时,一直把窥字看作动词来解释,可后来在一本书上了解到窥牧是来修饰马的,意思是胡人至今不敢偷偷地渡过洮河来放牧,而不是我方偷看敌方的牧马。这一字之差,竟把全诗喷发的一种浓郁的草原气息抹掉了。看来诗词理解不清会弄巧成拙,词不达意,闹出笑话的。有时觉得诗词只不过是无聊古人的无病呻吟罢了,象“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觉得要理解作者朦胧的爱情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慢慢地我有点理解,有点喜欢她了,虽然我不能过多的去理透作者的意图,但是读过之后,这些诗词总能激起我对古人的钦佩,“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只稍几个字,竟能勾勒出如此悠然恬淡的隽永图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奈何,奈何,相思已透楼阁!”些许的笔墨,就能概括人生的辛酸无奈与心灵深处的冷静承受。这些诗句,挑起了我沉闷的心思,使我寂寞的内心泛起几点涟漪,被其感染之后,我也会有对自己以往平凡人生的思潮涌动,偶尔也会沉浸在往日的激情或悲伤的记忆里,偶尔也会有对美好未来的虚幻的空想,偶尔有对人生的达观,对未来的坚信。她给我插上了品味古人灵魂的翅膀,她给了我应对起伏人生的钥匙。在这里面,我沉思,享受,心灵归于平静。

  如今,我偶尔也会摆弄一下文字,聊表自己内心的感触:只看见深浅不一的脚印,在忧伤在低吟,那是我在荆棘的人生摸索,烙下的心坎的记忆;爱会如柔和的沙滩,那张开笑靥的贝壳,宁静的夜空,娉婷闪烁的星辰;于是心醉了,竟把稚嫩的纸片折叠成轻盈的鸿雁,在月满西楼时。虽很幼稚,但能其乐融融,乐趣横生啊。

  我想,这些看似简单的诗词竟能使我愚笨的大脑溢出些许悠美的畅想,木讷的心滋生了些许灵气。看来,不喜欢上她都不可能了。因为,我已被她的魅力牢牢的套住了。虽然,这并不意味我具备做诗的才情,但我也依然如故。

 

    13、在每个闲适的日子里,我常常独自静坐,从朝霞满天到暮云四合,倦鸟归巢。村落里又飘起了燃麦草做饭的清香,直到披了一身月色。不知从什么时候喜欢沉默在这天地肃穆的秋野里。我喜欢沉默,沉默是首无言的诗,无韵的歌。只有独自浸泡在其中的时候,才能品味得出个中滋味。
   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细节或事件、经历,来影响以至形成,而且它们之间又是千丝万缕而错综复杂地联系着,并且相互产生或微妙或显着的影响。这一切足以表明,人生是一个多么奇妙而意味深长的过程啊!

   都说失去的东西,你才觉得它弥足珍贵,因为它使你曾经哭过、笑过,幸福过、悲伤过……你知道,它带走了太多曾经属于你的东西,甚至掏空了你的灵魂!每个人都有过去,过去的意义在于带给我们经验与情感的体验,以及其中蕴藏的往日的温情和生命的力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如果你现在拥有了你曾经失去的东西,你还迟疑什么?你还等待什么?这个世界真正属于你的东西其实并不多,你不好好的珍惜,它就会离你而去,包括爱情,包括生命!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3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