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译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出典]    王维   《山居秋暝》

    注:

    1、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注释: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画家。

  暝:夜,这里指傍晚。

    空山:幽静的山。

  新:刚刚。        喧:喧哗。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随意:任凭。

  春芳歇:春天的芳华衰歇了。歇:尽,消失,消散。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3、译文1:

  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后,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打鱼的渔民下船了。

  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

  译文2: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晴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缓缓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上岸收网。

  尽管春天的芳菲已经消散而去,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译文3:

     刚刚把一阵新雨送走,      青山翠谷格外空旷清幽。

     夜幕降临,凉风悠悠,      使人感到秋意浓厚。

     皎洁的明月在松间浮游,苍松把月光染得碧油油。

     月下的山泉清澈、亮透,一鸿鸿地从石上潺潺奔流。

    静静的竹林忽然间喧闹不休,是洗衣女一路笑声回到村口。

    小河上莲叶纷披银珠儿乱抖,是顺流而下载满月色的渔舟。

   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已久,   再不是万紫千红的气候,

   为什么我仍然长往不走?山中的秋色呵美如醇酒。

   译文4: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4、王维生平见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5、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6、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写人来反映山村风貌的,上句重点写的是“浣女”,为什么诗人要选浣女为代表呢?

  这与开头提供的自然现象有关:一是初秋时令,农忙未到;二是新雨之后,大雨已把劳动者过早的赶回了家;三是时间已经到了夜晚,月亮出来了,老人与孩子们,干了一天活的中青年男子们大多趁着天气凉爽早早地休息了。所以,只有年轻的女子们会趁溪水高涨时,抽这个空闲时间,拿起被汗水和雨水浸湿的衣服,踏着月光出去洗衣服。可见在此时此地此景选写浣女是有现实的生活基础的。

  那么,诗人为什么把着眼点放在她们的“归”而不是“出”呢?

  这是和诗人平时观察细致、善于抓住年轻女子的特点分不开的。因为她们离家时,是一个个走的,因此寂然无声,而当她们在溪边洗衣,不约而同的相会之后,又三五成群的回家时,一路上就很自然的说说笑笑起来了。她们的谈笑声响遍竹林。诗人写她们的“归”而“竹喧”,是十分自然的。

  下联重点写的是“渔人”,诗人为什么要选渔人为代表呢?

  同样与此时此地此景密切相连。因为这是山村,溪水下来,河边必有河流、池塘;新雨之后,鱼都游向水面来吃鲜水,呼吸新鲜空气;秋天鱼肥味美,是捕鱼的最佳季节;而高挂的明月就是帮助捕捞的天灯,因而捕鱼人紧抓住这一良机,他们是夜中醒者。可见在此时此地此景选取写渔人也是有现实的生活基础的。

  那么诗人为什么写渔舟“下”呢?

  “下”是顺风顺水,顺流而行,这个字把渔舟之轻巧,敏捷、自由自在都表现出来了,渔舟在荷塘里航行时,由于莲叶遮蔽,并没有引人注意,后因触动了莲叶才被发现的。诗人写渔舟“下”而引动莲叶也是非常自然的。

  从上面分析来看,语序应为“浣女归(而)竹喧,渔舟动(而)莲动”。但诗人为了创造诗中意境,采用倒装的手法来表达:一是变补语为状语,把“竹”和“莲”分别前置到动词“喧”和“动”之前;二是因果倒装。把结果“竹喧”和“莲动”前置到句首,主谓语放在句尾;三是主谓倒装,变“浣女归”为“归浣女”,“渔舟下”为“下渔舟”。巧妙的运用倒装句之后,产生了以下几点艺术效果:一是增强了真实感。上联诗人着意描绘的是优美的图画和恬静的气氛,承接上联而写的“竹”和“莲”也是处于静态之中的。起初被它们遮住的浣女和渔舟都未见,到了“竹喧”和“莲动”之后才被发现。因此这样前置符合生活的逻辑,显得自然而真实,富有生活气息;二是先声夺人,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三是使动作“归”和“下”富有节奏感和持续性,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四是引人入胜,倒装句也是一种巧设悬念的办法,引人注意,使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动感更加强烈。

  从构图上看,以动写静。为了突出动态美,用词非常讲究,“竹喧”之“喧”,“归浣女”之“归”,“莲动”之“动”,“下渔舟”之“下”,用的都是有具体行为的实义词。就是偏正结构的名词中,“浣女”之“浣”,“渔舟”之“渔”也都是从有动作的行为动词中变化而来的,在此仍保留着动词的实义。此联两句共十个字,其中六个字都是富有各种具体动作的词,真是写尽了动态。其余四个字也都各具形象,诗人选用有代表性的景和人,把各自的声音、色彩、动作、形象等都围绕山村一一加以描绘使笑声、水声、月光、水光、竹林、荷塘、衣篮、渔舟、浣女、渔夫等都在村前村后融为一体,跃然纸上,如见如闻,使山村充满活力,充分显示出动态之美。然而动中仍有静意,“竹”是因“归浣女”而“喧”的,浣女未归时或浣女归后,竹林是一片宁静;“莲”也是因“下渔舟”而“动”的,渔舟未下时或渔舟下后,莲叶也依然是宁静的,诗人这种以动写静,以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写法,不但使画面形状多样,线条、点面谐调,动态与静态在变化中得到统一,还透过这些形态写出山村居民的神态和心态来映良辰美景。他们不论男女都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安居乐业,正如生活在“桃花源”中一样,这是一幅山村欢乐图

 

   7、不知为什么,总觉得秋天象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他瘦骨嶙峋但精神矍铄,他红消香残如发齿脱落,但他有棱有角个性分明。喜欢他的矍铄,不喜欢他的嶙峋,喜欢他的个性,不喜欢他的老态。直到有一天,读过王唯的《山居秋暝》之后,才觉得“老秋”之说颇为无端。秋天不是老人,春夏秋冬就象岁月妈妈并肩站立的四个孩子,各有特点,各使小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天的雨最不稀罕,但这一个新字最好,就好象是久旱逢甘露一样,这一场秋雨它是及时的,也是珍贵的,滋润着山水,涤荡着心田。同写秋雨,柳永的《雨霖铃》里写秋雨为“骤雨”,一下子便感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彻骨凉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在大雨刚刚停住的夜晚,乌云蔽月,暮色四合,寒气正浓时,一对恋人长亭送别,天冷人心更冷,加之秋蝉的阵阵哀鸣,更觉凄楚无比。自古伤情多别离,但恋人送别终究不是生离死别,天涯路远,总有相见的一天。而柳词偏偏以清秋为衬,又描绘得如此凄婉悲恸,不堪回首,把一对恋人的小别,演绎得如同奈何桥前的生死永诀了,何止凄楚,悲莫大焉。叫人忒不待见。而《山居秋暝》让人耳目一新。如《岳阳楼记》所说“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金秋时节,溽热退去,秋高气爽,山水经过一场秋雨的洗礼,越发显得山色淡雅,水色明净,空灵曼妙而又多姿多彩。此情此景,有李清照的一阕《怨王孙》正与王诗不谋而合。

   “湖上风来波浩涉,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微风吹来,湖面上荡起鳞鳞轻波,时值暮秋,秋风已有了凛冽之意,花儿余香犹存,沁人心脾,奈何秋之已至,红渐落败,香渐颓靡,这样的秋天在林黛玉笔下就成了“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这一首《秋这窗风雨夕》字字凄凉,满目萧瑟。读来令人寒冷。

    而李清照却将笔锋一振,提起情绪。为秋而歌:漫道秋花惨淡秋草黄,你看那水中的浮萍和水草,经过清露的洗涤之后,依然是鲜绿丰美,荷叶虽老而莲子已成。春天有鸟语花香,而秋天有果实累累。空灵而柔和的山水,已经是俏波婉转,飞扑上来,与人亲昵,与人耳鬓厮磨了。这种感觉不胜妙哉。这妙处说之不尽,好到无穷。鹭鸶鸟好象怨恨人们不多看一眼这美丽的秋景,头也不回的傲然飞去远方。同是闺阁才女,同有意中人,李清照是激情饱满,风华正茂,林黛玉是郁郁寡欢,寄人篱下,悲观令人老,心中的景不同,眼中的景亦不同。

    王维与易安,一诗一词,同为秋天的润色之笔,,墨笔流金,相得益彰,优雅对优雅,怡情两怡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明月在枝叶分披间心情挥洒如银的光晖,树影婆娑,月光斑斑片片,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中蜿蜒盘迂,奔腾流泻,泉水在前、在后、在远、在近,在高、在低、在旁、在侧。月下听泉,泉声如筝、如瑟、如瑶、如埙,如雷、如鼓、如罄、如缶,不是天籁,胜过天籁。莫如在这山村间寻一处茅草小屋,夜晚枕泉而眠,泉声悠悠入梦,似有而无,似无却有,隐隐约约,凌凌落落,有泉声相伴,这梦境也变得舒适恬然了……

    正冥想间,忽然听到竹林里哗哗作响,定睛一看原来是洗衣姑娘们回来了,还有渔者拨开莲子涉水而来。姑娘们嘻笑戏耍着,银铃般的笑声在林间荡漾来开,与这幅水墨丹青揉拌在一起,婉如世外桃园,人间仙境。任随春芳留歇吧,这宜人的秋天足以让我居住了。

    王唯写此诗时已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有了归隐田园,寄情山水之意。他一定想说,纵然是世道乖张,命运多舛,对人生,我们还是应该有几分憧憬,几分希望吧!寄情山水  

 

    8、空蒙山色,人迹罕至。新雨初霁,丛林如洗。正是清秋傍晚,朗照秋月自松树间投下斑驳陆离的皎洁,明澈山泉沿石径中淌出淙淙如琴的籁音.浣女归途嬉戏,喧哗一林翠竹;渔舟叶间穿行,掀动满湖水莲. 松间月的娟秀妩媚;石上泉的潺湲柔和;浣女们的天真烂漫,渔人家的自得适意。作者漫步至此,陶然而欲醉,故曰“随意春芳歇”,沉浸乃不拔,故曰“王孙自可留”。散行回来的作者又以其灵动之心、通透之笔,不加修饰地,不着痕迹地托出了一幅和谐完整,素雅明丽的水墨画. 如此天然妙处,莫说作者留恋其中,便是读者也由衷生出多少向往之念!

 

   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一副多么美丽动人的画啊!

    请闭上眼睛,深呼吸,想像一下这种情景:几位女子半蹲于池塘边的青石上,一边随意地谈笑着,一边手握衣锤用力地拍打着衣服,水花四溅中已将衣服洗净,双手捧着竹制的篓子,里头装满洗净的衣服,姑娘们相互笑闹着往回走,微风吹来,池塘里荡起层层涟漪,随风摆动的荷叶恰似少女身着的衣裙楚楚动人,粉色的荷花不经意地穿差其间,或含羞待放,或并蒂花开,或躲于荷叶之下,尖尖的花蕾时隐时现,为这满眼的碧绿增添一抹亮色。而散落其间业已成熟莲蓬低垂着脑袋,饱满的莲子呼之欲出。

    此时池塘边放下一条小船,一童子取下双桨,慢慢划向荷花,站起身,挑选出成熟的莲蓬摘下轻轻放于船中,或许犹豫中已摘下几朵荷花,就为着不辜负这分美丽。待到调转船头回去时,才想起顺手从水中捞起一串菱角,逐个摘下,再摘来一片荷叶包着,剥开一个,将里面鲜嫩乳白的菱角放于口中,一口咬下去,瞬间甘甜可口,溢满清香。

    重新拾起船桨划向岸边,船后只留下道道波痕。。。。。。

    小时候就经常这样邀上几个玩伴去采莲子,当然这是不能让大人知道,否则说什么也不会让去的。现在家乡很多的土地都被开发,建起了商品房或商业区,原来一池一池的荷花已难以再见,偶尔见到一些已属不易了。想想还是当年的我们好啊,虽然当时连什么是麦当劳肯德鸡都没有听说过,连可乐都是奢侈品,但乡野间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玩味的,也有很多乐趣是城里的孩子所不能拥有的,甚至是没见过也没听过的。或许哪里都有自己的特色吧,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依然选择出生在乡野,那里有太多太多的快乐,太多太多难以忘却的回忆。

 

   10、烟雨朦胧的秋意,既浓郁又清丽。伊人飘飘,如一个精灵,忽隐忽现,撩拨着人们的心情。 古代的诗人们当然不甘寂寞,挥洒妙笔,抒发着隐秘的情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而 其意不在雨,不在水,也不在秋,其意更非明月、清泉和溪流。诗人看见的听到的是“竹喧归浣 女,莲动下渔舟”。浣女才是诗人笔下的主角。竹林中的欢笑声喧闹声,激起诗人的好奇心,她 们叫什么?住何处?芳龄几何?可惜的是,隔着竹林、流泉、瀑布、荷塘,只听笑声响,不见伊 人面。 当诗人欲绕过竹林,跨过流泉的时候,人影已杳,空留下余音、余香,令人怅惘。而这一切, 是诗人敏锐的笔触,记录下这一情景,让我们体味这绝美的秋晚归舟图,更让人牵挂的,是那浣 女若即若离的画面,宛若仙女下凡,让人心旌摇动,忍不住越过千年,欲去与之相语、想携、相 恋、相会。伊人是一个永远朦胧的、温柔如水的、若即若离的、凛然不可侵犯的女子。

 

   11、茶很中国,自古以来很优雅的饮用品,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士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

    喝茶如做人,茶倒七分,留三分做人情。只是我们还记得那个冷雨溟蒙的冬天,茅岩莓茶留在唇间的清香与握在手中的温暖。

  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是朋友的安慰,也是茶的缘分,强求不得。

  情到深处人自独。

  一杯茶,不管表面上有多少“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热闹,骨子里却一点一点凉下去。茶是越泡越淡的,水也是越泡越凉的。看尽了一生风和月,寂寞的生命就会有一份静美。

  正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苦中也会有一丝甜的味道回旋。

  而今,我多么的希望自己是一杯冲泡过的茶或茶叶,坦然舒展在杯底。植、摘、焙、烹,历尽煎熬之后,半杯残茶,用来浇花吧。我尽了本分,剩下的与我无关。

   言尽茶冷。茶叶的青碧,茶树的葱茏,清茶的甘醇,都成了记忆。现在,谁还能再握一杯暖梦,重返枝头,做一枚鲜嫩的茶叶,在沸水中绽出最美的容颜?

  真水无香,滋润人生最清白的日子。

 

   12、给自己插上梦想的翅膀,天空可以是彩色的,大地可以是透明的。精灵披上闪烁的缕衣,自由自在地在这美好的时光中飞翔。

  我喜爱热情似火般的红,像那山间的枫叶,想象着古人停下闲游的车辕,陶醉于这二月红艳的枫叶。于是便吟唱出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优雅情趣。想象着那如生命般的红,就联想到了那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是那么的庄严,那么的神圣。人生征途,我想给自己一些颜色,给自己一些火一般的红,因为我想拥有一颗炽热而火红的心。

  我喜爱深邃似海般的蓝,像那蔚蓝的天空,想象着云儿穿着漂亮的白衬衫,想象着海天相接的海岸线上,有自由翱翔的飞鸟,有长空一击的雄鹰。蓝天下,我怀揣着小小的梦想同鸟儿们一道飞翔。在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上,在蔚蓝的天空和黄浦江边,感受着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着世界各地人民手与手的相牵、心与心的相连。我想给自己一些颜色,给自己一些海一般的蓝。因为我想拥有一颗广阔而勇敢的心。

   我喜爱活力似草般的绿,像那繁茂的竹林,想象着在清澈的溪边三三两两浣洗衣物的少女,在绿荫斑驳的竹林下嬉笑着回家的画面,于是便吟唱出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闲适从容。绿色,轻轻地哼唱着生命之歌,感受绿色带给我的活力四射。在青青的大草原上,驾驭一匹骏马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奔驰。我想给自己一些颜色,给自己一些活力似草般的绿,因为我需要一颗快乐而真诚的心。

让色彩点缀生活,给自己一些颜色吧!让生活到处都充满五彩缤纷,这样你会飞得更高,看得更远!(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满分作文)
 

 

   1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洗完衣物的女子们归去时,喧然而起的嬉戏玩闹之声不自觉地唤醒了竹林深睡中的屏息幽深、万籁俱寂;渔舟左右摆渡迭荡起伏,灵巧机敏地穿梭在流水上,不息不止,免不了摩挲到覆盖于其上的田田的郁郁青青的荷叶。愈幽静,愈显生灵活跃。

    当一切都归于沉寂之后,方可以扩充自我的内心,烛照所有细微零碎的心之罅隙,普渡所有宽广恬美的心之彼岸,让人流连忘返……

 

    那么也许我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睡眠吧,难道是一种深度的安静?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09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