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译文]  夜阑人静,我从沉醉中醒来,独自对着微微摇动的烛光,黯然神伤。

  [出典]  北宋  王诜  《忆故人》

  注:

  1、  《忆故人》 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2、注释:

     阳关:即《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为送别之曲。


  3、译文:

    夜阑人静,我从沉醉中醒来,独自对着微微摇动的烛光,黯然神伤。我不禁回忆昨夜在送别的酒席上,我为他唱起的《阳关三叠》。而现在,他已离我远去,让我的离愁别恨追随他直到天涯。

    我深感无奈,往日欢愉已烟消云散。清晨起来,我凭栏远眺,不见他的踪迹。一阵东风吹来,我不由悲从中来,泪如潮涌。就这样痴痴凝望。不知不觉已黄昏,海棠花已谢,燕子正归巢。夕阳下,庭院更显凄清寂寞。

    译文2:

    红红烛火独自揺,夜已阑珊天欲晓。饯别宴上酒盏深,酒初醒,心慵意懒无精神。席前为什唱《阳关》,到如今只落得, 人去天涯远,离愁别恨满心间。

  无奈巫山云雨散。独自凭栏站,东风扫过含泪眼。黄昏庭院,海棠花谢,燕飞来


   4、王诜(音shēn)(1036年-1093年后,一作1048年-1104年后),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徙居开封(今属河南)。宋熙宁中尚英宗第二女魏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为利州防御使。与苏轼等为友。元丰二年,授昭化军行军司马,均州安置,七年转置颍州。元佑元年始得召还。《蝶恋花》(小雨初晴)即作于是年,手卷真迹流传至今。卒谥荣安。《东都事略》有传。诜兼擅书画诗词,自度曲《忆故人》后由周邦彦“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一七)。赵万里辑有《王晋卿词》一卷。

    王诜与苏轼等人交游甚厚,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官。但他一开始得罪,却不是因为党祸而是有个人的原因,而是因为“太牛”的缘故。他娶的公主,是神宗的同胞妹。据《宋史·公主传》里记载说,宋神宗是笃于手足的人,蜀国公主与他同母所生,素来又孝敬母亲和兄长,自然更得到他的喜爱。一般来说,做驸马的人难免受到金枝玉叶的公主欺压,但王诜所娶的公主却十分贤德,王诜的母亲卢氏寡居,公主将她接到身边,每日致送珍美的膳食问候,卢氏生病,公主亲自奉药服侍,并不以自己的高贵身份而忽视尽媳妇的孝道。但王诜素性风流好色,做得太放肆了,竟然“以是自恣,尝贬官。”这是否有与公主的不和情节在内,难以考证,但在曹太皇太后,,仁宗的皇后,谥慈圣光献,为神宗之父英宗的养母,,去世的时候,神宗哀毁逾恒,蜀国公主说道:“我与皇上是同胞,看到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安心呢!”于是立即遣散家中的歌儿舞女三十人,不再作乐。这虽有与上同戚的名义,但隐然之中,未必不是对王诜的风流放荡有微妙不满之情而借此发泄。不过,到1080年,,元丰三年,,公主病重,高太后与神宗都很焦急,高太后亲临公主府第的时候,公主已经昏迷不醒,太后恸哭呼唤,公主良久醒转,能开口说话,自诉命不久长,母女相抱痛哭。神宗不久也到了,亲自替妹妹诊脉,持碗喂食,公主却不过此情,勉强为之尽食,神宗赐金帛六千,又问公主有什么愿望,公主只是说:“感谢皇兄复了驸马的官职。”第二日公主便即去世,年三十岁。神宗得知噩耗,未曾用膳即催驾前往,还只看见公主府第大门就伤心哭泣,后来为之辍朝五日,谥为“贤惠”二字。

    史传称蜀国公主“好读古文,喜笔札,赒恤族党,中外称贤。”应该不完全是溢美之辞,但以她遣散府中的歌舞的事情来看,要说“性不妒忌”则未必,但妒忌之情人所难免,何况公主对王诜显然也有深笃的爱情,纵使是曾经因为妒忌而闹出纠纷,也是人情之常,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反而令人觉得是王诜薄情负心了。而且王诜的日常行为,确实也很过分,不仅仅是“放浪”二字可以概括,据说他“不矜细行”,甚至到了和小妾在公主身边公然通奸的地步,小妾放肆到敢于当面顶撞公主给她气受,蜀国公主之所以早死,很难说跟这样痛苦的家庭生活没有关系。她在生前可能是隐忍居多,也许这出于妇德的戕害,也许是对风流夫婿的爱情使她放下了公主的架子默默忍受,但最后直到死去,也未必就拉回了丈夫的心。倒是在她死后,她的乳母为公主感到愤愤不平,,将事情全部揭发出来,神宗正为同胞妹妹的亡故不胜伤痛,听说之后自然大为震怒,把王诜的八个小妾大打扳子,并将她们分配给士兵做老婆。于是在葬礼之后,神宗便再将王诜贬到均州,一直到宋神宗死后才被放还。在很多笔记中都说王诜是受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而贬,实则还有如此内幕。

    蜀国公主比王诜要小上十余岁,两人生有一个儿子,却在三岁的时候即夭折,王诜给公主带来的遭际是终身的忍耐痛苦,公主给王诜带来的,却只是一个“驸马都尉”的头衔而已,既拥有不了他全部的爱情,也占据不了他全部的生活。就连后人的笔记中所艳称的,所记载的也只是王诜和爱姬的遇合。《西清诗话》记载:王诜曾有一个歌姬名啭春莺,王诜得罪外谪,啭春莺流落到一个密县人家中,大约也就是因为公主死后乳母诉说了他的放荡行径,以至于家中姬妾都被杖卖了吧。1086年,,元佑元年,,,神宗死后高太后当政时又复还了王诜的驸马之职,他从贬所南还,在汝阴道上,听到了一阵熟悉的歌声,他说:“这是啭春莺啊!”寻访之下,果然是当年故人,但佳人已别属,只有怅然相别,王诜赋诗说:“佳人已属沙吒利,义士曾无古押衙。”这一联用了两个唐传奇典故,以韩翃爱姬柳氏被武将沙吒利所夺来指啭春莺落于别人之手,以《无双传》中的侠义之士古押衙舍生帮助王仙客与刘无双团圆来慨叹无人助自己二人团聚。这两句诗出,有好事者为之续足全篇云:“回首音尘两沉绝,春莺休啭上林花。”

   5、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缱绻,感人至深。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烛影摇红”,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当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内,只觉得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唯有一枝孤零零的蜡烛摇着红色的光焰。“长”字状静定空气中之麝烟,似目前:“摇”字形容微风中之烛光,亦分明可睹。后来汤显祖《牡丹亭》烛影摇红,意趣盎然引人遐想。“向夜阑”,是说临近天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说:“向,犹临也。”“夜阑,是说夜将残尽。更深夜阑之际,女主人公宿酒初醒,神思慵怠。着一”懒“字,写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虽未言”忆“,而回忆之意已隐然逗出。”尊前“二句,才开始落到忆字上。这里的倒叙不是平铺直叙地回忆,而是人物抒情时将往事自然而然地带出来,这样就比客观地描述要生动得多,感人得多。”尊前谁为唱《阳关》“,说的是饯别故人之时,她无可奈何地唱了一曲送别之歌。至此,可知她的”酒醒“乃是饯别时喝醉了的,前呼后应,针脚绵密。”谁为“二字,饱含着幽怨。她虽然唱了《阳关》,但又是懊悔,又是怨恨,充满了自怨自艾的情绪,至于为何,又不点透,这样此句便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离恨天涯远“,蝉联上句,意境又进一步拓开。大凡词中写离情的,常常说”魂梦绕天涯“,此处女主人公本睡中,却直接用了”离恨“,这就避免了落套。此词不主故常,刬尽华藻,直抒胸臆,纯以情语见长。离恨远至天涯,表明她的思绪也跟踪故人而去,其情之深挚,露于言表。

  下片起句用了一个典故,暗示幽会之后,故人音讯杳然。宋玉《高唐赋序》云:“妾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暗示楚怀王遇巫山神女,成为后世文人骚客寄迹青楼的代称。“云沉雨散”,暗示词中女主人公乃是一名青楼女子。而冠以“无奈”二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似乎可以听到这名不幸的青楼女子的叹息声。

  以下几句时间跨度较大,即从夜阑酒醒,到这时的倚阑远眺,再到黄昏时的庭院。这长长的过程中,她几乎无时无刻不思量。此词意境空灵幽丽。黄庭坚云:“晋卿(王诜字)乐府,清丽幽远,工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词林纪事》卷五引)以这段评语来衡量此词,也颇为恰切。从这几句,可以想见女主人公斜倚阑干,凝神远望的神态。她那双盈盈泪眼饱含着离情别绪,饱含着怨恨和忧思。“东风”二字,勾勒出她特定的氛围中苦盼的神情,丰神独具,颇有韵味。

  词最后以景语作结。“海棠开后”,是说花落春残,象征女子的芳华易逝,境已惨矣:“燕子来时”,是以归燕反衬故人之未归,激发和增添女子之离思,情更凄然。此处化用晏殊《破阵子》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把“梨花”易为“海棠”,并压缩为一联四言偶句,以更为凝炼的词笔表现人物的伤春之感和念远之情。这两个并列的句子一写花,一写鸟,原为两景,接着“黄昏庭院”一句,便把两景融合一个统一的意境中,自然浑成,思致渺远,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6、“烛影摇红”早见于宋代王洗《忆故人》一词: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整首词让人读来满怀伤心,很有点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意,但总让人感觉不如《蝶恋花》更加丰满圆润。王洗的词小巧玲珑,近似小令,说是小令也无不可,从宋词发展史来看小令仍属小成,不是为大气候。

     烛影摇红,在岁月的沧桑中已经随着古老的檀木的馨香袅到了旷远的阡陌中了。现代化的纷繁的世界依然绚丽多彩,只是少了些许幽雅的情致。
  
  有人说,烛影摇红即斧声烛影,说的是北宋初年宋太祖和宋太宗之间的故事。这是一段千古之谜,也是悲惨的帝王之争。据说,北宋开宝九年,宋朝太祖命人召见他的弟弟晋王光义入宫。“光义入宫后,太祖屏退左右,与光义酌酒对饮,商议国家大事。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与此同时,这些宫女和宦官还听到太祖大声喊:‘好为之,好为之。’两人饮酒至深夜,光义便告辞出来,太祖解衣就寝。”凌晨,太祖驾崩,光义却先于皇子赵德芳入殿。宋太祖皇后一见光义先入殿,惊恐万分,哭喊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皇帝)了。”赵光义也伤心流泪说:“共保富贵,不用担心。”于是,赵光义便登极为帝,这就是宋太宗。之后,太宗抛出了“金匮之盟”,巩固其帝位的合法性。
  
  历史的迷雾,世人难以揭开,但烛影摇红这个词牌却真的是宋人所创。关于烛影摇红这个词牌的来历,据《能改斋漫录》云:“王都尉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婉转为恨,遂令大晟别撰腔,周美成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云。”由此可知,这个词牌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宋代着名词人王冼的词《忆故人》的基础上奉旨“增损”之创作。
  
  王冼的词《忆故人》无疑是其中的精品,而周邦彦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增损’,却给原文增辉了许多。
  
  周邦彦在《烛影摇红·惜春》里写到“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他把一个舞女的内心的凄楚通过婀娜多姿的舞技和顾盼婉转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出来,既写出了舞女“娇波眼”的风韵和天生丽质,也写出了舞女那种多情羞涩的的内心活动,让人读之动容。精炼,婉转,一波三折,内含更显深广,在腾挪顿挫的开合之中,极尽含蓄和柔婉地表现了离恨别绪。
  
  在浮世的虚无里缥缈游走,看花开花落,总以为那颗敏感灵秀的心已经被沧桑蒙蔽,厚厚的茧子里不会再滋生出鲜活的血液,可是,一曲动听的烛影摇红又让我感悟颇深,砰然心动的瞬间,仿佛看到了翩跹的舞姿和摇曳的烛光承载的许多喜悦和忧愁。
  
  乐曲烛影摇红是中国民族音乐先驱刘天华先生所创。刘天华出身在江苏省江阴县一个知识份子家庭,深受新文化运动的革新思想影响,创作的音乐糅合了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二胡的表现力。
  
  “烛影摇红玉生香,谁谓温柔不断肠?”二胡细如抽丝、暴如风雨的悠长缠绵的音韵,让人听到了红烛美酒里的如泣如诉声。倾听琴弦凝重幽咽的声音,仿佛看到了身披薄如蝉翼的轻纱的舞女在翩跹妙曼之中轻盈灵动、顾盼流连的姿容,那么空盈,似乎如雪花飘落。但眉宇间却凝聚着淡淡的哀愁,幽怨而缠绵,似乎在回忆以往的旧事,但也只一瞬间,便沉到了心海,因为这里的繁华氛围不容许别愁淡绪的丝毫流露,惟有从婆娑的舞姿中映出纤丝半缕,但也只是很不经意之间。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一曲烛影摇红的袅升,使得所有的惆怅和茫然都被烛光摇曳的惶恐和烛灰焰烬的凄凉隐在了笑语嫣然的笙萧歌舞、纱幔低垂的水阁里了。波光潋滟中,虚幻出了华贵的红木和古老的铜镜,在夜风的轻袭中,映出了一个幽怨哀伤的温婉新娘。曾经的幽梦和绮丽在萧瑟的秋风中都随南飞的大雁烟消云散了。烛影摇红,诉尽了对已逝的繁华情景的追忆与无奈。
  
  很多时候听烛影摇红,总会无缘无故地联想到了天涯歌女。陈天华生活在那个军阀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困窘惨淡,这不能不激发他的音乐灵感。更何况,他出身一个知识分子的革命家庭,音乐无疑是他向旧势力抗议的最有力的工具。有人说,陈天华一生创作的曲子很多,但每一首曲子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不知道烛影摇红的背后是否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我翻遍群书,找不出来,只能凝望他英年早逝的生命来感悟他那颗忧国爱民的心了。烛影摇红是陈天华创作的最后一首曲子,之后,这位天才艺术家便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不幸患上致命的猩红热而逝世。
  
  人生如戏,看遍浮华,竟然有很多的类似景象。看王侯将相身旁的妖艳美姬,舞女想到了什么?是消逝的虚华?还是眼前的绮幻?在缠绵的婉转和深沉里,让人感觉到了厚重和沧桑,还有一份凄凉。万般柔情哀怨,诉与谁听?惟有烛影摇红。


    7、《忆故人》,顾名思曲,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曲子,只是这其中的故人又指向什么呢?朋友、知己、亲人、恋人…?况且,当我们一旦进入乐曲陈述者的角色里,随着他的身份、所处的环境的变化,那么即使是单纯的思念之情也就会获得多种可能性而变得复杂起来,所谓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道理正相同。鉴于此,而且对以演奏为本位的古琴来说,如果我在这里把故人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情况,那倒是不合情理了,所以,我们不妨把眼光投向历史,静静地聆听那悠悠长河中的叹息之音。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後,燕子来时,黄昏庭院。”我有时会想些很幼稚但却不是那么显然的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思念故人,比如古人念及故人时为何往往会有落泪的字眼,既然本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既然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大概这一切都源自人生的无常。青山不减,而白发无端,人生不过白驹过隙般,什么才是真的,什么才是假的?秉烛同游,月下对斟,海棠结社,相聚是欢,那别离就仅仅是悲可以说么?所以伯牙摔了他的老琴,我猜他不是从此不愿再动那琴,只是每次抚动那熟悉的旋律,心里就疼痛地浮现出故人的影子“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悲可以让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所以它才成为艺术家永远的情结,只是茫茫宇宙,一个人回过头来只发现自己孤单的身影,和着那忧伤玄渺的琴音,而那能证明着这一切并非虚无的人却已远去,永远阴阳相隔,这样容身栖居的人间世霎时都变得模糊起来,生亦为何,琴亦为何?他的手指终于停止了拨动——那时距庄周的降生还有几百年的时间,那时中国的艺术精神尚未自觉,那时主体的人还没有真正地觉醒,直到魏晋……


    8、停电了,我本能的点上一支蜡烛,看着跳动的烛光,兀地觉察这个场景似曾相识。是那江南窗扉里聆听嗒嗒马蹄声,却又一次又一次失落而终的少女吗?或许是吧。

  那种等待,该是怎样的一种急切啊,“嗒嗒,嗒嗒”,是他,不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落。  

     烛光消融,可消融的岂止是烛光,还有那颗不安的心啊!  

     眼前的烛光又一次跳动,才发现自己已经体味了一次等待。可眼前跳动的烛影,不知又会拨动那位游子或是离人心中的琴弦。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9、“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我不懂,也不想去了解它字里行间的意思,但它却深深的吸引着我,如那抹抹羞人的红晕。它总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那么吸引着我的眼球,吸引着我这颗寂寞的心。

     我没有放弃寻找,一直都没有。可是现在我想放弃了,因为我真的有点相信放弃或许是一种解脱,一种美德。让我那该死的执着,一文不值的自信都通通见鬼去吧!我想愤怒的咆哮,撕心裂肺的怒吼,悲戚的仰天长啸,可是我却不想作为别人眼中的不可理喻活在这个世上。于是我又一次把自己这滴水滴入了深不见底的汪洋,当我再一次汇聚成一滴水时,或许我还包含着他人的灵魂,附带着另一个人的思想。然咸则咸之,苦则苦之,吾何所哉!

     我不甘心,为什么它不属于现在而属于过去。为什么它不属于光明而属于黑暗。为什么它不属于现在的我而属于以后的他。不是说“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吗?!我苦苦追寻了大半年,默默等待了8个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记忆深处,远离了我的视线。试问苍天:“你真的有情吗?”也许正是因为你无情所以你庞大的如时间一样经久不衰。而渺小的我呢?我终究要化成一柸黄土,哪管我是不是有思想的生命。

    那个秋天已离我而去,我没有在那个冬天回来,幸好我在这个春天醒来了。我呼吸着春日里泥土的芬芳,聆听着树梢上春鸟的鸣唱,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的舒心,如此的惬意。我相信它还会在摇曳,在那个小小的渡口,在那个我们曾经暂宿的小屋。 


    10、对于古人来说,红烛既是一种照明工具,亦是喜事用品,那红烛高照的喜庆和快乐人人喜欢,而最多入诗入词、最动人心的却是烛影烛光烛泪烛灰。宋代词人王诜《忆故人》小令首句即“烛影摇红”,摇出了一个最美丽、最令人心神飘荡的词牌。

     “烛影摇红”,已尽含了宋词那婉约含蓄、妩媚缠绵,摇曳生姿,让人怦然心动的招牌感觉,难得它浪漫还清纯,窃以为就像那细细长长的红烛一样,这个词牌不宜丰满,还是更适合小令。

    烛影摇红,摇出个红袖添香,人生滋味。

    读书有几种至美境界,或曰“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或曰“一枝淡伫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或曰“碧窗待月春调瑟,红袖添香夜读书”。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可谓是诸事齐集,独缺一人。

    “一枝淡伫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这是属于“少壮派”的读书观,此时不努力,多不免老大徒伤悲,此乃一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心境,心中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含着送花人的深情。一间小屋,一盏小灯,伴着一个生机勃勃的梦。

    一旦家有“红袖”,那更立时不同,无论她是否会迎合你的书卷气为你“添香”,哪怕是“添乱”也好,都会让你慨然长叹,原来书可以这样读!

    再不必为在恰当时刻展示自己的“风采”而去恶补名诗名句,也不必为进入名牌大学悬梁刺股。于是,好书的诱惑、新人的柔情、良宵的寂静……“红袖添香夜读书”实是古今文人读书之至高理想境界。

    那一夜,烛影摇动,红袖盈盈。

    烛影摇红,无论摇出了多少痴情儿女,多少绝艳故事,这个美丽的词,终究只是给那些美丽的红颜。

    唯有那份古典的美,只要你有心,总可以信手拈来。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56

[新一篇]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舊一篇]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