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译文]   肯定有那么一天,我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出典]  李白《行路难》

      注:

      1、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注释: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食物。

    直:通“值”,价值。  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长风破浪:据《宋书》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3、译文1: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译文2:

   金杯中盛满名贵的美酒,没斗价值十千钱。玉盘里盛满珍珠的佳肴,价值高达一万钱。面对如此盛宴我停杯丢筷吃喝不下,拔出宝剑放眼四望,心中一片茫然。我本想渡过黄河,怎奈流冰阻塞了河道,我欲登上太行山,可莽莽大雪却封住了山路。闲暇无事我效仿吕尚到碧溪边垂钓,同时也曾像伊尹一样做梦乘舟经过日边。行路难啊,人世的行路是多么的艰难,在歧路众多的道口徘徊,而今我该走哪一条路?然而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浪的。到那时,我一定要挂起高耸入云的风帆,横渡苍茫的大海,直达我理想的彼岸。

   译文3: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译文4: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4、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5、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面对丰盛的美酒佳肴,“嗜酒见天真”的李白,本该开怀畅饮,但他却食不下咽。他说:金杯里斟满美酒,一斗就要十千,玉盘中盛着珍贵菜肴,价值万钱。但我推开杯子,丢下筷子,不愿喝,也不想吃。可见心情是多么苦闷抑郁。

    诗人没有借酒浇愁,而是焦躁不安,有一种行动的渴望。他拔出宝剑,放眼四望,似乎在寻找什么,又像要随时击出宝剑。他好像在寻找出路,要斩断那些阻碍。但出路在哪里?他试过,找过,却无路可行。现在,他要去向何方,宝剑要指向哪里,诗人心绪迷乱,茫茫然不知所措。

    三国诗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写洛阳饮宴时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想到了他。曹植被称为才高八斗,尽管身怀利器,抱负不凡,却受到政治上的打击,郁郁不得志。接着,李白又想到了南朝诗人鲍照,并化用了他的诗句。鲍照也是现实生活中的被压抑者,他在《拟行路难》之六写道:“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显然,这引起李白的强烈共鸣。

    本诗起句极言宴席的华美,紧接着说对此了无心绪,是欲抑先扬的写法。羞,同“馐”。“直”,同“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遭受了挫折,遇到了迷茫。他想渡过黄河,坚冰却堵塞了河流;准备登上太行山,却又积雪满山。诗人茫然四顾,不见坦途,不见春光,惟见大河高山,冰天雪地。这是诗人托物寓意,以山川的险阻说明世路的艰难。鲍照在《舞鹤赋》中说:“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李白这两句也是从他那里化出。

    诗人感到寸步难行,有了暂时退隐的打算。他要闲居下来,垂钓在碧溪上,与山水相亲,忽然又梦到自己乘船经过太阳边。

    诗人借用了吕尚(姜子牙)垂钓渭水的典故。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隐钓于磻溪,后来遇到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立为军师。最终,他辅周伐纣,成了兴周八百年的功臣。白居易在《渭上偶钓》诗中说他是“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李白所说的“垂钓碧溪”,也同吕尚一样,并不是甘心隐居,而是时运不济时暂且退隐江湖。因此,他又借用伊尹的典故,说明自己的期望。传说伊尹将受命于商汤时,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于是,诗人也做起了这样的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吕尚、伊尹的人生际遇,固然增加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但毕竟是梦想,当他的思想回到眼前时,又不免焦虑起来:行路难啊,行路难!前路崎岖,歧途甚多,我要走的那条现在哪里?诗人在七言中用了节奏短促、跳跃的短句,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岐”,通“歧”。

    李白毕竟是积极入世的。瞻望前程,他坚信目前的困境终将摆脱,总有一天,他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扬起云帆渡过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末,作者又唱起高昂的调子。他似乎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引吭高歌,以不可遏止的热情和执着不渝的追求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云帆”,指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长风破浪”,用南朝宗悫故事。宗悫少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这最后一句也有不同的理解。明人朱谏《李诗选注》卷二云:“世路难行如此,惟当乘长风挂云帆以济沧海,将悠然远去,永与世违。”也就是说,诗人一旦建功立业,便当功成身退,乘舟浮海。

    评 解

    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评论李白的七言古诗说:“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行路难》的感情发展,就体现了这种波澜层生、变幻无穷的特点,它围绕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展开,通过瞬息变化的场景,生动地反映了诗人激荡起伏、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失望与希望交织,迷茫中有着期待,痛苦中掩藏着热情,悲吟和叹息中有着美妙的幻想与豪迈的高歌。

 

 

   6、读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之句,掩卷冥思,脑海中似有寒风刺骨、飞雪飘零,无垠冰川在前、连绵雪山在后的景象。可怜李太白先生望江兴叹,观山而畏,他遇到了障碍,趟不过那条河,翻不过那座山。

    人生是一场长跑,你的面前会有很多个障碍,请记住千万不要跨越它,绕道而行吧。随便的跨越障碍会让你百孔千疮,付出代价;绕道而行随慢,但是你能达到目标。

     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淮阴侯韩信受胯下之辱,都是在绕道罢了,都是隐忍而图,厚积薄发。聪明的人都绕开了障碍,愚蠢如我者不撞南墙不回头。

   李太白先生也遇到了障碍,遇到了冰川、雪山,可是他不肯折腰,虽胸有大志,但一生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做了一只闲云野鹤,遨游四海,但毕竟这不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障碍长跑,绕道而行。绕道也有绕道的尺度,拿捏这个尺度就是要掌握分寸,这就是所谓的学问吧!永远也学不完的学问。

 

 

    7、无论古代或是现代,黄河都是为文人墨客所赞颂。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刘禹锡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王维写“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品味诗句,仿佛滔滔江水展现在我们眼前。而“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写出了黄河的奇壮之景。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从他们的诗句中我们仿佛感受了到黄河两岸金戈铁马的战况、织衣耕种的淳朴民风。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写出了他们面对着滔滔黄河水的无限感慨。

 

 

    8、茫茫大漠,万里戈壁。一声羌笛悠悠吹奏了几千年,吹的春风不度,杨嗔柳怨;一曲阳关三叠唱彻边关,大漠孤烟直青天,长河落日圆了又弯,弯了又圆。
  雪中,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唱着“喋血沙场剑出鞘,不教胡马度阴山”豪迈。
  雪中,多少回忆如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折柳的影子,洁白的视野中,缤纷的世界似乎也随之轻盈如雪,泛起儿女般的柔情。
  英雄豪气,铿锵激昂的雪啊,要看那“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要看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要看那“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
  大义凛然,气势磅礴的雪啊,要看“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个没有悬念的故事,透亮了夜的心事,也透亮了战争的影子;刀光剑影,是边塞最平常的画面,生动着整个边塞,高涨着大唐的士气!
  然后,大雪无痕。
  那些戍守边关的将士们,抖落了天山万年雪,将边关的风霜,边关的硝烟镌刻在葡萄美酒的夜光杯里,吟唱着保家卫国的决心;也在金戈铁马的胡笳悲鸣中,浅歌出了思念家人的儿女柔情。
  于是,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岑参的单骑踏雪归,在那寂静寒冷的夜晚,细数雪里蹄痕,一点,两点,三点。
  还有雪地里的一行脚印,深深浅浅,伸向前方苍茫的长安……

 

 

    9、从开始走路时,就渴自己走的更远,走更远的路。看到更多、更好、更美的风景。走着走着,就发现路不好了。于是就有畏旅途的艰难,不想走了。有的坐下来,观看别人走,有的慢慢地向前走,甚至有的人想走回头路;也有的人,发现面前无路可走,走谜了,不知路在何方?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唱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朝霞。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所谓“路在脚下”,就是沿着当初选定的目标,不停息向前走。

    当你感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时,你是否还会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始料不及的事,正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要不怎么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但是,如果你能够承受住压力,能够跌倒了再爬起来,那你还会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冲天豪情。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味自己,去认识人生的初步境界与价值。站在历史的河岸,我在求索的河川里,惊醒地看到,这里既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不羁,也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迷茫与失落;既有李乐薇式的闲适高雅的人生探索,也有鲁迅的一夜白头般的苦思冥想。人们都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人格定位、人生目标,体悟自我---人生的宏图从此铺开,人生的境界由此升华。rn本文来自:淘教案网[www.taojiaoan.com]  原文链接:http://www.taojiaoan.com/zuowen/1/2/250973.html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国可谓多灾多难,是拔剑四顾茫然无措,还是长风破浪扬帆再战,延伸出了两条历史的平行线。孙中山先生曾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仿佛说给中国革命的先烈,也如同讲给和平年代的今人。汶川地震揭示出了太多人性、社会与自然的侧面,同时也给了人们沉痛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想要诗意地栖居在人世间,就要努力调节各种微妙的关系,在祸福之间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自我反思和追问,避免重复失误。这也是多难兴邦最重要的意义所在,没有对多难的拷问,何来足够系统的经验去应对未来?中华文明踩着历史的车辙不断前进,捡拾先人们思想的碎片,也播种下我们的只言片语,长成不老的常青藤,给未来留下一片遮风挡雨的绿荫……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0:4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