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译文] 柳丝飘飘,春雨绵绵,滴漏之声从遥远的花外传来。
[出典] 唐 温庭筠 《更漏子》
注:
1、 《更漏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君君不知。
2、注释:
迢递:远远传来。
画屏:有画的屏风。
香雾:香炉里喷出来的烟雾。
谢家:西晋谢安的家族。这里泛指仕宦人家。
红烛背:指烛光熄灭。
梦君君不知:又作“梦长君不知”。
3、译文:
柳丝纤纤,春雨蒙蒙,花上的雨滴地落下来,好像远远传来铜壶的滴漏声。遥天传来大雁的唳叫,城上响起了乌鸦的啼鸣,莫不是被那滴漏声惊起?只有那画屏上的金鹧鸪依然如故,安祥恬静。芳香的薄雾,透过重重帘幕,使闺中景象更加令人惆怅。在红烛斜照,绣帘低垂的闺房里,那位远行人又怎知道这女子梦里悠长的思念?
4、温庭筠生平见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这是一首以闺怨为主旋律的“小夜曲”。
上片写漏声触动女主人公的离思。“柳丝长”三句移情入景,颇具象外之致。“春雨”、“药外”,点出这是极易引人愁思的仲春时节。而“柳丝”,则是习见于唐诗的意象——李白《劳荣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刘禹锡《杨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因而,以“柳丝”起笔,能引发读者的联翩浮想。这里,“柳丝长,春雨细”,实际上既是刻划春景,也是形容漏声,同时还是比况女主人公的离思:它长如柳丝,细若春雨,缠绵,柔韧,难以挽断。这三句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夜长无眠:只有失眠的人才对这又远又细又长的漏声如此敏感(“迢递”,远也)。“惊塞雁”三句则是说,这漏声能惊起关塞外的大雁和城堞上的乌鸦,只有“画屏金鹧鸪”不为所动。“雁”前冠以“塞”,便有了特定的含义,成为边地的代表性景物。女主人公的心上人无疑正戍守在那“塞雁”、“城乌”惊起的地方。这漏声既然能惊起“塞雁”和“城乌”,当然也会惊起她的心上人了。那么,此刻他是否也愁思萦怀,情不自已呢?细加体会,其中包含着多少关切、系念之意?这里,“惊塞雁,起城乌”两句都是动宾句式,“画屏”句却不着一个动词。看来,唯有“鹧鸪”此刻还在酣睡。这或许是因为它“双双”成对、无忧无愁吧?张惠言《词选》认为这三句“言欢戚不同。”陈廷焯《白雨斋词语》也说“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如果这“画屏金鹧鸪”确有寓意的话,那么,作者这里实际上是在抒发“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感慨。可以想见,当女主人公从塞外收回她的思绪,而将目光移向画屏后,一定会对那“双双金鹧鸪”产生些微的恼怒和嫉妒。
下片写女主人公的愁思与夜俱深。“谢家池阁”,是“小楼高阁谢娘家”的省称,指代女主人公的居所。“香雾薄,透帘幕”,既是景语,也是情语:这茫茫夜雾,正象征着女主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夜雾穿帘入幕,愁思铭心刻骨。此时此刻,女主人公必然会感到寒意袭人——寒意,与其说是起自茫茫夜雾,不如说是起自她似烟似雾般迷离怅惘的心境。“红烛背,绣帘垂”,也是借景传情之笔:女主人公之所以吹灭红烛(“背”,犹灭),大概是因为红烛易使她回忆起当日红烛高烧,“言笑晏晏”的情景,而不胜今日的凄凉,孤寂吧。而她之所以在这尚无蚊虫侵扰的春季便垂下帐帘,大概也是想用这层轻纱隔绝那茫茫夜雾和夜雾般的莫名惆怅,也隔绝帐外所有让她触景伤情的景物,如“画屏金鹧鸪”之类吧?因而,“红烛背,绣帘垂”这一乍看并无意义的简单动作,实际上也曲折地反映了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结句“梦长君不知”感叹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知晓,隐隐流露出对久戍不归的丈夫的哀怨,意味深长,情思摇曳。夜正深,曲未终,女主人公纵然入梦,怕也只能梦见“几许伤心事”而益增惆怅吧?
6、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女子春夜相思愁苦的春怨词。
词的上片写女子春夜难眠的情状。作者由景写起,以动寓静。柳丝亦如情丝,细雨亦湿心田,如此长夜,思妇本已难眠,却偏偏总有更漏之声不绝。“惊”“起”雁、乌,更惊起独守空房的相思女子。寂寞中听更漏声,仿佛石破天惊,甚至连画屏上的鸟都已被惊起,女子的朦胧情态一扫而空,惆怅更重。上片写景似乎单纯,但处处都可见情,“惊”“起”的气氛笼罩全片,为下片的叙写情怀做了极好的铺垫。
词的下片直接写人,以静寓动。香雾虽薄却能透过重重的帘幕,正像相思的惆怅挥之不去,驱之还来。过片三句写尽了闺中女儿怅惘寂寞的心思。最后三句说,任红烛燃尽,把帐帷落下,本以为可以不再听、不再看便不再思了,未料想,相思却入梦,只是梦里有君君不知啊!下片写人兼写境,以女子的心境来写女子的环境,实际上暗中写出了“君”的无情和冷漠,由“君”的“不知”更写出了女子的“惆怅”和凄苦,是以情视景、以景见意的写法,委婉含蓄。
全词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动静相生,虚实结合,以女子的情态反映相思之情的无奈和愁苦,语轻意重,言简情深,含蓄蕴藉,曲致动人,是婉约词的风格。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首尤佳。
胡元任云:庭筠工于造语,极为奇丽,此词尤佳。《花间集评注》引尤侗云:飞卿《玉楼春》、《更漏子》,最为擅长之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更漏子》与《菩萨蛮》同意。“梦长君不知”即《菩萨蛮》之“心事竟谁知”、“此情谁得知”也。前半词意以鸟为喻,即引起后半之意。塞雁、城乌,俱为惊起,而画屏上之鹧鸪,仍漠然无知,犹帘垂烛背,耐尽凄凉,而君不知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
7、《更漏子》为夜曲。本篇所写的正是一位深闺女子夜闻更漏声引发的相思与惆怅。
上片全都围绕“漏声”来写。起首三句“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以柳丝之长、春雨之细烘托漏声。细雨轻风中,柳丝悠悠飘拂,花外传来点点更漏。万籁无声的静夜里,漏声听来往往感到其声悠远渺茫,仿佛传自花外某一遥远的地方,故有“花外漏声迢递”的感觉。“迢递”指雨点声连续不断。雨丝之于柳丝,虽为物不同,却都是纤细之体。二者交织在一起,意象密集,情致缠绵。暗夜中不可能看到纤纤柳丝,但深闺之人耳接细雨之声,因日间所见的景象和经验产生自然联想,脑海中便浮现出飘拂在细雨中的柳丝。悠远绵长的点点滴漏声,一时也仿佛从室外传来,和微微细雨、袅袅柳丝融为一体,造成一种轻柔、纤细、深永而又带有迷惘情调的氛围,以表现女子长夜不寐、愁听漏声时深长柔细的情思。在情景交融之中,柳丝、雨丝之于情思,漏声之于心声,也就浑然莫辨了。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雨夜漏声之中,传来塞雁城乌的鸣叫声。从长夜不寐者听来,仿佛是这“漏声”所惊起的。这虽和实际情形不符,但就特定情景中的主人公来说,却是感觉中的真实。静夜怀人,相思无寐,本来隐约细微的更漏吸引了她的全部注意力,感觉印象中遂不觉将漏声放大了许多倍,真切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寂寥、凄清和不宁的心理状态。而后“画屏金鹧鸪”一句乍读很觉费解。对此,张惠言说:“三名言欢戚不同。”陈廷焯《白雨斋词语》也说:“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这是有道理的。比照温词菩萨蛮中“双双金鹧鸪”一句,我们就明白这里为何欢戚不同了:画屏金鹧鸪不惊也不起,是因为它们成双成对,无忧无愁。近人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评:“全词意境尚佳,惜‘画屏金鹧鸪’一句强植其间,文理均因而扞格矣!”其实不然,正是这一句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无依。
下片写女主人公的愁思与夜俱深。“谢家池阁”,指代女主人公的居所。“香雾薄,透帘幕”,既是景语,也是情语:这茫茫夜雾,正象征着女主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夜雾穿帘入幕,愁思铭心刻骨。此时此刻,女主人公必然会感到寒意袭人。这寒意与其说是起自茫茫夜雾,不如说是起自她迷离怅惘的心境。“红烛背,绣帘垂”,也是借景传情之笔:女主人公之所以背对红烛,低垂绣帘,想借寻梦来暂解惆怅。背对红烛,大概是因为红烛易使她回忆起当日红烛高烧,言笑晏晏的情景,而倍感今日的凄凉孤寂。而她低垂帐帘,大概也是想用这层轻纱隔绝那茫茫夜雾,也隔绝帐外如“画屏金鹧鸪”之类让人触景伤情的景物。因而,“红烛背,绣帘垂”实际上也曲折地反映了女子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结句“梦长君不知”一句意味深长,感叹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知晓,隐隐流露出对久戍不归的丈夫的哀怨。夜正深,曲未终,那在外的远行人是否也象自己一样,夜雨闻漏,耿耿不眠呢?恐怕自己的相思乃至长梦,对方根本就不知情呢。一个“长”字,足见情思的幽微深长,梦境的缠绵缱绻,正如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中说:“怨而不怒,无限低徊。”
这首词由花外漏声引出春夜思远,无边惆怅,切入自然,传写有序。塞雁、城乌因漏声迢递而惊起,均为拟想之景,合理入情;而屏上的金鹧鸪依然如故,于一动一静间寓有情与无情。下片为闺房陈设,“惆怅”与“梦长”互为因果,愈见其思之苦之痴。这首更漏子词绮艳含蓄,引起内心之中那种最纤柔、最委曲、最敏锐的一份感受,这正是“境生象外”的艺术魅力。正因为词中形象可以营造境界、启发人的深思、联想,所以才会有“作者之心未必然,而读者之心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录叙》)的审美现象。而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不朽的魅力,永远存在于“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况周颐《蕙风词话》)的过程之中。 “画屏金鹧鸪”一句,被王国维《人间词话》用以概括飞卿词的词品与特色,可见此词向为人称道。
8、柳丝长,春雨细。湿漉漉的春天又开始一个四季的轮回,一个四季的聚散。那些等待、守望的日子,那些没有你的日子,那些孤独难耐的夜晚又重新开始。
不要千言万语,不要朝朝暮暮。雨季的日子,不去那窄长、幽深的雨巷,不去画楼上凭栏听雨,我只在梦的屋檐等你,等你为我撑起那一伞的斜风细雨,为我洒落一怀的霁月光风。一夜春寒,满庭花雨,红烛高烧,帘幕低垂,方令我安然于一种洗尽铅华后的静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静夜里的滴滴残漏声,惊了塞雁,起了城乌,令我夜难眠,梦难续。烛光照着那画屏,你看那双双金鹧鸪收了羽翅,闭了双眼,亲亲密密,挨挨挤挤,贴身而卧,相伴而眠,有着人间享不到的亲爱与甜蜜。
香雾袅袅,帘幕重重,一种淡淡的哀伤弥漫在我的眼眸。烛影摇红,轻帐朦胧,惆怅心绪依然长长短短;梦里流光仍旧深深浅浅。关山叠嶂,云水重重。唉,这梦里的流年,已是憔悴的红颜。
夜初上浓妆,我心的温暖与和熙是你曾经给予的疼爱,那时你的指尖轻触了我的脸颊,却碰触了那许多年后我梦里的忧伤,梦里有你指尖流布的怜惜。听说月光可以疗伤,听说夜雨可以洗愁。只是谁能逃开命定的劫数,俯视红尘?
袅袅娜娜,佩环叮当,小轩窗,正梳妆,镜中鬓发渐如雪,佳人难逃红尘劫。一滴清泪从那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涌出,漫漶成此生的寂寞与悲凉。
亲爱的,隔着山水和尘嚣,此刻我在静听塞外城堞的雁唳乌啼.如果刀剑已残,征马已倦,你就会在长久的跋涉中回来,回到我身边。亲爱的,是吗?
若你是那只翅膀受伤的鹰,穿越千山万水之后,终于肯为我舍弃天空的自由与空旷。请在我青丝未白的年华归来,也许我还在这里浅笑盈盈,素手托杯,细斟清酒,迎接那梦中男子的身影,笑抚你那风尘中飞扬的衣袂和头发,端详你那焕发成熟与英气的眉宇,将脸贴近你的胸膛,满目满怀都是你生动的男人气息。那时,我暗自在等待一场场风花雪月的次第展开;我依然会微笑,与君共享人间真情,欢爱如梦。
若你仍是那匹壮怀激烈的马,一骑绝尘,驰骋万里,踏遍青山人未老。而我却在一天天思念中枯萎,青丝成雪,红颜凋却。当远行人再度归来,也许月光还是那么雪白,红烛还是那么明艳,只是风月无情,绣帘里也许人已暗换,何人清眸在流转秋波,何人皓腕还如霜雪?
今夕何夕,雁唳乌啼;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多年后,多年后,也许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我已乘风远去,墓上杂草深过人头,星星点点野花开遍,轻笑对春风。请你,请你用那清和的箫声为我祭奠吧。我所有来不及告诉你的那些话,就在那一夜的柳丝细雨中,在那花外残漏声中;在那塞雁城乌的啼声中,也在这烛影摇红、绣帘深闺中。红颜易凋,那些遗落的思念会穿过千年的寂寞,在这雨夜里如潮水般涌来。当殷红晨曦在风中摇曳,那孤独身后的一抹留白,花外那滴漏声的悠长余韵,任由时间涂抹,丝丝缕缕淹没在黑暗的时间海洋中。
在千年时光中,仿佛一切都会成空。岁岁年年,只有柳丝春雨依旧,雁唳乌啼依旧。夜深人静时,耳畔依然回荡着花外漏声迢递,一点一滴,一言一语,字字句句,惊艳君心。
就算红颜飘然远去,那无时无刻的花外残漏声却永恒流传。(梦斜阳)
9、春夜,落起了细雨,刚刚过了清明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好似知人意随着微微的春风,静悄悄地来到了夜色茫茫的大地,滋润着万物。我第一次这么有兴致的欣赏窗外的朦朦细雨,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诗人笔下的春雨,“喜雨”却不着一个喜字。“潜入”“润物”二喜,雨中夜景之美,三喜,晨起晓景之美,四喜,而无一字是喜雨。同样是写春雨,在在韦应物《滁洲西涧》中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韩愈却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初春,小雨滑润得象酥油一样,飘落在刚刚破土的嫩草上面,初春的季节真好,远胜浓烟翠柳的阳春景色。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初春景色啊。“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的〈更漏子〉更细致入微,春雨汇集成滴,纤细幽微,声如更漏,迢递不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扬柳风”曾志南〈绝句〉如杏花般的细雨飘落身上,但“沾衣欲湿”,春雨轻柔,虽湿而不觉,真是春意盎然的好季节,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更是让人感到春雨的美丽,。诗人给我们留下了碧草如茵,草长莺飞的早春。
望着窗外的第一场春雨,品位着诗人咏雨的诗歌,我深深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诗人的睿智和想象力。
雨意正浓,明晨我期待着卖杏花的姑娘。
10、春雨,是有灵气有生命力的。信手翻阅唐诗宋词,不难发现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似乎对春雨都颇有厚爱,笔下的春雨都赋予了深深的内涵。如“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芳径,芹泥雨润。”“过雨春波浮鸭绿”。“柳条金软,霁雨轻烟暖。”“郊原晓绿初经雨”。“一夕轻雷落万丝”。等等,这些都是描写春雨的好句佳词。词句抒情清婉俊丽,借景赞雨,给人以无穷意韵的回味。
春风给人们送来了新一年的希望,而春雨则殷勤滋润着人们新一年的希望,让希望变成现实。五谷点播,春华秋实;枯草重荣,枯木逢春;湖温江暖,春水悠悠。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绝世名句。无疑是对春风春雨一体的最好诠释。春风轻拂,春雨悠悠,大自然总是年复一年演绎着这样一个永恒的真理:物过盛而当衰,物过衰而当盛。秋由盛而衰,春由衰而盛。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直在循环着这样的演变和进化!
11、淅沥的春雨浸润了山川和大地,浸润了人们的心田,让人感到格外的心清气爽,让这嘈杂纷扰的世界变得格外安静,雨滴下落时那美妙动听的声音,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般的壮美如画,也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磅礴;既有“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般的凄清婉约,还有“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般的缠绵悱恻;既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般的意味绵长,还有“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的清脆愉悦。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5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