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译文]  月华如水,悠悠地映照在高楼之上,流动的月光在天上人间徘徊逡巡。

  [出典]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

  注:

  1、  《七哀》 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2、注释:

     七哀:该篇是闺怨诗,也可能借此“讽君”。

     宕子妻:作客到远方去的人的妻子。

   清:形容路上尘。

   浊:形容水中泥。二者本是一物。

   浮:就清了。

   沉:就浊了,比喻夫扫(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逝:往。


  3、译文:

    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移不定。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试问叹息的这个女子是谁,自言是远游子的妻子。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夫君像是路上的清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我愿意化作西南风,长久的停留在你的怀中。你的怀抱良久不开,我当依靠什么呢?


  4、曹植生平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5、七哀,李冶《古今注》谓人有七情,今哀戚太盛,喜、怒、乐、哀、恶、欲皆无,唯有一哀,故谓之七哀。这样阐释七哀题旨的旨意,确切合适。七情失其六,唯余一哀,这份哀伤弥漫整体,本来应有七情之别如今同为一哀,十分突显了哀伤之厚重。《文选》就将本篇归入哀伤一类,而本诗的确是笼罩在浓浓的哀戚伤痛里。

  开头两句用的是托物起兴的手法。明月在中国诗歌传统里,起着触发怀想相思的作用,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月夜,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怪挂怀的人或事。当皎洁的明月照着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曹植接着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闷,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着痕迹,成为“建安绝唱”。

  丈夫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夫妻本来像尘和泥那般共同一体,如今丈夫却像路上的轻尘,自己则成了水中的浊泥。轻尘浮空飞扬,浊泥却深沉水底,一浮一沉地位迥不相同,什么时候才能重会和好?曹植于此自比“浊水泥”的弃妇,“清路尘”指的是曹丕曹睿。曹丕继位后不再顾念手足之情,疏远甚至防范着自己的亲弟。曹睿称王时,曹植多次上表上书自试,终究无法获得任用。所以曹植用了浊泥和清尘的远离相互映照,衬托出和兄长侄子形势两异的遥远距离。 

  曹植盼望着骨肉相谐和好,期盼能在曹丕曹睿身旁效力献功。所以他说但愿能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重投丈夫,也就是兄长侄子的怀抱。可是丈夫的怀抱若是不开展,曹丕曹睿始终防我疑我,做妻子的我无人可依靠,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抱负就不能实现。人一般能在外在环境的压迫困窘而激发出潜在的力量,曹植就是这样。当他意气风发、开朗无忧的时候,只能写些骑马射箭、山明水秀等没有深刻内涵的诗文,对后世影响不深。而为人称道的,是后来落魄时迸发出来的火花。


    6、古人咏月诗之多,叫人目不暇接,最早的咏月诗当是《诗经》中的《月出》了:“月出皓兮,佼人浏兮。”这也应该是中国人对月怀人,望月咏叹的滥殇。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首咏月诗,却是曹植的《七哀》,首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多年来一直在心头不时闪现,尤其是月夜,壁如今夜,这两句诗竟又引起了我听月的愿望。 

  “明月照高楼,流光共徘徊。”流光徘徊不但给人一种月光的流动感,而且这种流动是徘徊不定,犹豫不决,踟蹰不前的。此时我独坐窗前,看月在中天,如水的月光象瀑布般倾泻下来,虽无瀑布那种排山倒海的轰鸣声,但屏声静气地细听,又似乎能听到月光流淌的声音。  月光如流。它从无限的夜空飘落下来,又从楼房的顶上,从树叶之间,漫无声息地跌落下来,然后流得满地都是,哪怕石子间有个小小的空洞,草叶间有个细细缝隙,月光也会顺势流淌进去,照亮那一片小小的空间。  

     月光在流。我听见了它比微风滑过琴弦还要轻柔的流动声;月光洒在窗玻璃上,我听见了玻璃发出的微弱的金属颤动声;月光照着阳台上的一盆米兰,我听见了月光细小的光珠落在花蕊上的嘀嗒声;月光穿过薄薄的窗纱,我听见了月光零乱的脚步在窗纱后徘徊的跫音;我向窗外伸出手去,我感觉到了月光温润的潮湿,一握手,似乎有丝丝月光从指缝间逸出,又轻轻地滴落在地面上,于是,我听见了一串极其轻柔而又似是而非的琶音:像柳枝划过池水,似青蚨跌进蛛网,如婴儿熟睡中的轻鼾,又疑是玫瑰正在轻轻合上花瓣……。  

    夜半听月,我听见了世界上最轻微妙曼的音乐。  

    夜半听月,我听见了自己心灵深处最纤柔敏感的脉动。


    7、斜月迷离,有时使人精神恍惚,有时让人缠绵悱恻。喧嚣尘世,芸芸众生,知音难遇,壮志难酬,唯有与月作伴,吐露心声:

  唐朝诗人韦庄:“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除了天上的月亮,我的满腹理想实在没有别人知道了。

  李白:“举怀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饮酒,没有人来陪伴,只好将明月和自己的身影都视为朋友,可以相见,此时的诗仙是何等的孤苦伶仃呀?

  宋朝诗人辛弃疾:“谁共我,醉明月”。你走了之后,又有谁来与我共饮,醉看明月沉浮呢?

  世事更替,有人得志,也有人败落,追怀往事,令人黯然神伤:

  三国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没有用武之地,却时常遭兄妒嫉陷害,以至精神恍惚,他笔下的月色也跟着“徘徊”不定:“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虽然有明月高照,但因诗人背负了沉重的精神压力,所以此时的月色也充满了迷离的神态,无法看清她的本来面目了。

  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国主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国之君,怕见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多少往事追忆起来让人痛不欲生。

  红楼梦中林黛玉对湘云的盈联:“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在寂寞的深秋之夜,白鹤的影子从冷气嗖嗖的池塘上一掠而过,月亮发出阴森森的寒光,埋葬了渴望温暖的诗人的灵魂,此时的月亮是多么冷酷无情呀?

  借月舒怀,探寻哲理,充满了趣味色彩。


    8、月色是迷人的。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无不将月色描绘得美仑美奂,柔美的月光洒落在亭台楼阁上,也洒落在人们的想象中,情韵袅袅,回味无穷。而苏东坡的一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更是让人们的思绪从浩淼的苍穹一直走向了不可探知的远古,将忧伤和对生命的感怀交织在了一起,更让月色平添了几分神秘。


    9、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中秋之夜,夜凉如水看那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似一抹浅浅的笑容凝视着我。心里溢着一份宁静,视野的周围,是远远近近的风景,都显得如月般朦胧。微微仰首,那一团皎皎冰轮的月儿,静静地披垂着云影和铅灰色的青空,如一枚玲珑剔透的玉盏,淡然入定。 

    月光,是最温柔的女神。时光,像是在淡淡的飘移,忽远忽近。而我,心中暗涌的那一层月光,质疑着是否自已真要做一个如玻璃般感性的女子,那般的易让心情变得零碎。想起自已总会不经意间被这人间的凡尘琐事所左右,从内心里不仅涌上了一层羞愧。这美好而又迷离的红尘,曾牵引着我一路走过,里面有欢笑、有泪水,有忧伤、也有安慰。  

    现实生活的一切,总是要求我们要理性而快乐的面对,包括对一切的情绪,一路往前走,也在一路丢失着。年轻的我们总喜欢假装孤傲,假装成熟,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浮生背后的那双眼睛,以洞悉一切的彻悟,落寞而冷静地淡看所有的浮世绘。但我不能拈花微笑,也不能求得一丝慧根,任何琐屑和俗杂轻易就能将我击溃。 

    岁月流过经年,才最终发现,过往的一切都黯淡成了回忆,当夜风拂过脸庞,回首来时的路,却不知道是该忧伤还是快乐。尽管有时仔细审视,生活中总是掺杂了太多的真真假假,无法分辨。但最后终于发觉,难得糊涂,学会简箪,或许会更快乐,少一些计较,多一些糊涂,我们或许会变得更幸福,更满足。 

    时常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接到朋友的电话或短信。无需太多的言辞,也无需太多的寒暄和虚伪。淡淡的几句问候或祝福,都可以让人滋生出无数的精彩和感动。听着电话那端温柔或低沉的声音,随性地聊上几句,知道彼此安好,彼此会心一笑,足矣。 

   今夜,且许我月色倾城。若可,我愿剪一半明媚和忧伤,与你醉语清风。


   10、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丕《七哀诗》

  (一) 初相遇

  我曾是荷塘弄莲的女子,我爱我如叶的碧罗裙和撑杆时荡起的水的微波。风过处,莲叶摇曳出曼妙的姿态,隐约掩饰着我不胜莲花的几丝娇羞。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我穿梭于这莲与莲之间,仰望天空漂浮的云朵,低头采撷如水的莲子,和水鸟一同轻轻歌唱:“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然而我是有着水之温婉的南方女子,却独爱这支苍凉的曲子,也许因为它恰寂寞如我。我唱着它采莲,唱着它归家。

  那一天归家,我在路上遇见了他,他深邃的眼神跳跃在夕阳里,灼伤了我如莲的娇羞。他牵着他的马与我擦肩而过,“你又唱了这首歌”,他说。

  眼里有了氤氲,我落下泪来……我知道,他懂我。

  (二)望君归

  一个明媚的日子,我穿上红妆,成了他的新娘。阳光有着耀眼的颜色。

  他依旧喜欢牵着他的马到处游历,我仍爱去荷塘采摘我的莲花。我采莲有归,他游历却不知归期。玉箸应啼别离后,自君别离,日渐消瘦。多少个夜晚,杜鹃的啼叫打破过我的梦境:“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我的爱人,你可曾听的见它的悲鸣?你可曾见到莲花开了又谢去?你可曾问过你的马儿累不累?昏黄的烛光映着我孤单的身影,这夜,孤独的寒。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我知道,你的心向往漂泊,你的马曾将那些野花跑成一掠眼的红烟。我不能阻挡你的向往,只能默望你远去的背影,记住马蹄绝尘的哒哒之声。你的叮咛凝成一句珍重,我的牵挂却化成漫天的火烧云撩的人眼疼。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多想化作逐君的月华,照亮你前行的夜路,抚摸你的马。

  多想化作逐君的月华,跟随你坚定的脚步,给你看看我的花。

  (三) 若你归来

  若你归来,那会是个什么季节?

  我希望那是个莲子成熟的时候,我煮一碗莲子汤,捧给你喝。

  莲子,怜子……不知你能不能喝出这汤的味道?

  你的马会不会再次踢起大陆上的清尘,哒哒的弃我而去?会不会还记得我曾唱过的那首歌?会不会忘记是你找到那个藏在莲花中的我?

  愿逐月华流照君,我只求化作一缕月华照你归来的路,然而--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11、夜深了,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谢谢你,因为有你,世界才满是繁花细草,万事万物才绵远甜蜜,我因此才满怀欣喜,为这一切,我深深的感激 。

    何必在意年华还有几许 
    何必在意那前路上还有多少崎岖 
    只要我们曾一起的偎依 
    曾一起的老去

    仰首望天,星光熠熠,清风许送,漂浮的是我满怀的情谊,在这黑夜里,我倚暖了窗栏,窗栏上书满着无尽的追忆。 

    对着窗外的那抹晕黄,我仍没丝毫的睡意,但愿月华流照君,一样的月色你可也有一样的情感吗? 

    我在思念着你呢,你还好吗? 


    12、是你吗?一袭杏色单衣,折下一枝记忆中的梅花,默默地,在树下徘徊?梦里的西洲,总在伯劳惊飞时,潮湿。

  是你吗?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用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祈求一种简单的幸福。只要,西洲的相约,能在回首间,实现。

  那一片莲塘,怎能承受这沉沉的思念?那一池的碧荷,总在风声里,无语。淡淡荷香,伴随着那首缠绵温婉的歌谣,回荡在荷塘的一角。袖舞清风,莲心悄拢。抬头望,哪里有盼望中的飞鸿?西洲上萦萦轻绕的飞鸿,哪里是我始终的期盼?风声过后,依然是淡淡的香,淡淡的梦。唯有,远处的灯火,在风中,轻轻摇曳着那一莲的心事。

  岁月里,究竟有谁,仍在痴痴守候这份千年不变的相思?

  兰舟轻渡,碧橹轻摇,莲叶接碧,流连于清水荷塘间,踏波于月下凌波中,却不见伊人涉水乘舟,含笑而来。只得,将一缕凝结清香的淡愁,轻洒。

  譬如空山草,零落心自知。此时的心,此时的情,也只有,自己知道。伊人,又在何方?

  融融的月色下,登高倚栏,素手纤纤,握不住的相思,说不尽的情愁,极目远眺,却只见一片悠悠的海水,茫茫无边。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而远处,海水悠悠,心内,梦亦悠悠。远方的人啊,是不是,亦愁在心中?

  无人应答,只有,这柔柔的南风,依然悄然拂面。把梦,吹回到了记忆中的西洲。

  寂寞沙洲冷?梦里的西洲,冷寂吗?

  突然地,就忆起了那样一位清绝高雅的男子,应该也是在这样的一种时刻,留下了一种凄婉哀绝的情思: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梦魂难度!纵然是南风解语,吹梦到西洲,果真,会有重逢吗?

  梦里相思曲中求!也许,此种相思,也只有到曲中去求了罢。如同这乐府旧曲,读来历历在目,而想来,却又是如此的凄凉,只得,将一曲《西洲曲》,低吟浅唱,唱尽其中深意,惹人爱怜,惹人空叹,惹人,情不自禁地,泪流成行……


    13、如练的月色无遮无拦地浮现于天地间,冷清、寂寞,有些淡淡的哀愁。尚未泛绿的庭院,在如水如云如雾的月光里,显得宁静肃穆,四周像白昼一样的耀眼,没有阳光的明朗,星光的隐讳,月色总是带着柔和凄清的美,若即若离的围绕在你左右,伸出手去触摸,它一下子就跑远了,远到你的手勾不到,好象从未曾真实的接近过过。当你缩回手去,无奈的叹息的时候,它又会急地的赶回来,抚摩你的脸颊和手臂,驱逐你心里的忧伤。

    如果阳光是热情的男子,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那高悬的明月就是温柔的女子,让我们体会唯美和婉约。和阳光相比,月色好象并不适合用铿锵的笔触来大张旗鼓的描绘,月色是用来欣赏的。李白邀月饮酒“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透彻的月色就成了知人意,懂人语,寄托无限愁思的良朋知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明月成为情人眼里相思的源泉,因月思人,触景伤情,连夜都显得那么漫长;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初已惘然。”一声叹息中,月色渐已消沉;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写尽对情人缠绵不尽的思恋,以至于失眠,迷糊之中好像听到情人低声呼唤,不觉空自答应。这悠悠明月,又成了千百年来见证几多相思愁情的证人。

    独立院中,泻一地的月华,风很静,虫子唱着不知名的歌儿,柳枝跳着醉心的舞,那月色凄迷,于梅笛声起处,月弦可弹,一曲天上,一曲人间。

    月色清淡,脱俗出尘,像出水的芙蓉,风姿绰约,似风中摇曳的莲花。在这样的月色中,不用高歌,不用做诗,静静的站立其中,就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就是一首绝妙的诗篇。雾气氤氲,清风徐来,款款的月色直断端的入你的心,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仰头望月,月也俯下身来望你,就这样对视着,让月光温暖你的眼,应该是“相看两不厌”吧?


    14、月悬于天,离人间何其遥远,而人与它的感情又是何等亲近!千百年来,人们总是要向那一轮圆月诉说情愁离恨,向它诉说苦恼,向它寄托相思,向它倾诉心曲。可以说,它是个体情感释放的知音,是个体精神自由的帆船,是人间精神的彼岸世界。对天上的这样一位悠悠知己,李太白、张若虚、温庭筠们怎能不浮想联翩、诗意盎然?所以,后世才有了一个更明确、更通俗的说法:“月亮代表我的心”。

  同时,在古人笔下,“楼”并不是今天房地产中的概念,不是人们消费中刚性需求的对象;更多地是一个寄寓人间情怀的场所、一个情感与精神的载体,或者进一步说是一个连接个体和大自然、人生的中介。“楼”也成为景观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创作者的思绪、生命体验和“楼”完全融为一体。因此,在古人的心里,“楼”是有生命的,是肉体与灵魂的双栖双居之所。是作者生命体验的一部分。

  有月相伴,有楼可倚,才有了精神的自由飞升,就有诗兴在胸间漾动,就使生命历程成为一种诗意的栖居。

  如今久居都市的人,已经很少注意到天上那个月亮,也很少留意地上的月光。地上还有月光吗?如今的大都市都是“不夜城”,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即使还有月光如故,那素淡的月色也早被红红绿绿、耀眼夺目的灯光遮盖。大街上的行人,脚步匆匆,心事重重,哪里还有闲心注意什么与己无关的月光?只见万千灯火,不见一轮素月。在拥挤不堪的城市,古时作为寄情、抒怀的“楼”,在今天已经成为最实用的栖身之所,甚至成为财富增殖的手段,成为身份的标志。而且一再高企的高房价,让多少栖身蜗居的人们望而止步!他们还有心情登楼看月,寄托相思情怀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每每看到这句,心头有一丝如梦如幻之感,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让人恍惚回到过去的年代:秦时明月,汉时关山,唐时繁华梦,宋时故国情——千年轮回,阴阳盈缺,酸楚的沧桑之感涌上心头。现代的人们身处高低错落的楼宇之间,周遭车水马龙,华灯璀灿,城市的喧闹浮在夜空之上,那种赏月相思的古典心境已经渐行渐远。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4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