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译文]  往事如梦,只是令人感到无限哀凄;面对眼前美丽的景色,满怀愁苦更是无法加以排解。

  [出典]  五代  李煜  《浪淘沙》

  注:

  1、  《浪淘沙》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2、注释:

    《浪淘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来用作词调。唐人所作的《浪淘沙》都是整齐的七言绝句体。李煜开始另创新声,改为长短句,并分为上下两阙。此词原注“傅自池州夏氏”。一题作“在汴京念秣陵作”。

    只堪哀:只能悲哀。

    排:排遣。

    藓侵阶:苔藓长到了台阶上。说明台阶上已久无人行。

    金锁:指用来封锁长江的铁锁链。

    壮气:旺盛发达的地气。

    蒿莱:野草,杂草。这里象征衰落、消沉。

    天净:明净如洗的天空。

    月华:月光,月色。

    玉楼瑶殿:这里指南唐的精美宫殿。玉楼:华丽的楼。瑶殿:玉殿,指宫廷。

    秦淮:流经南京的秦淮河。这里代指南唐都金陵。

 

 

  3、译文:

     悲哀的往事实在难以排遣。苔藓长满秋风庭院,任它朱帘不卷,反正没有人来。已是国被家亡了,从前做皇帝的一切都埋没在蒿莱之中。晚凉天静,满天月色,想见远方的金陵,那些过去属于我的宫殿的影子,还照在秦淮河的清波里,只是人去殿空!

  4、李煜生平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和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此词为入宋后抒写幽闭时心情。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认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

 

 

   6、这首词是后主被俘虏到汴京后所作的。一开端作者就写到“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直接就写明了自己此时的心绪,回荡在心中的是一股浓厚的悲哀,这种哀伤和酸痛的往昔遭遇是牵连在一起的,其程度已到了面对眼前的景物,也是难以排遣。紧接着后主写到自己的情景,是紧扣上句中的“景”,来对“难排”作具体的解释。“秋风庭院藓侵阶.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这是后主在汴京的生活环境,住处有庭院,庭院中到处是苔藓,以至于侵上了台阶,没有心情去整理窗帘,任其散乱在那里,居住空寂,从早到晚到没有人来。据宋人王铚《默记》中记载,后主在汴京的住处,有一个年老的士卒看守门户,这个门卒奉守北宋皇帝的旨意,监禁后主,不能让后主和外人接触。所以没有人上门来看望或拜访后主。上阙主要是抒发后主心中难以言明的痛楚。虽然在一开始就点明了往事不堪回首,那些春花秋月般的往事只能钩起作者无限的悲哀。下面是具体描写自己面对景物无法排遣痛楚的原因。苔藓侵台,珠帘散乱,无人问津,这种环境给后主带来的酸痛、寂寞、哀伤等等情绪,恐怕不是回忆往事那种悲伤所能比拟,蕴藏在后主心中的更多更丰富的痛苦经历,都赋予了这些苔藓侵台、珠帘散乱、无人问津的冷寂、凄惨的景物之中了。

     下阙开端,后主先着眼于往事所带来的哀伤。“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金指的是用来封锁长江的铁锁链,三国时吴国曾经使用铁索横江的办法来抗拒西晋的军队,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在此借指南唐抗拒北宋军队的败绩。“壮气”指的是金陵王气的黯然和抗拒宋军壮志的消失。这里后主点明了为什么“往事只堪哀”,即就是国家的丧亡。紧接着,后主的又转到了对眼前景物和想象的描写。晚凉天静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到了晚上,,天上无云,月光照耀在那轮牵引相思的月光下,后主脑海中又泛出了自己在金陵城中的玉楼瑶殿,不过朱颜已改,昔日精美如同仙人所居的宫殿现在只能徒然地把身影投在秦淮河上了。下阙主要是写后主在面对“晚凉天静月华开”时的神思。既有对于亡国的悲痛,也有丧家的忧伤,情感深婉而凄凉。

    这首词可以这样概括,上阙主要是写白天的场景,提出了往事,只是一点就过,大部分笔力用在眼前景物,心中的悲伤不是眼前的景物所能派遣,更何况眼前的只是那些更加令人酸痛的景物,抒发后主在囚禁生活中酸痛、寂寞、哀伤等等种种情绪。下阙主要表达白天所力图掩盖的对于往事的悲哀,却是没有抵住月亮的引诱,在这风静无云月华明亮的时刻,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亡国丧家的深痛最终还是不能抑制地抒发出来,通过亡国丧家的回顾和想象月下往昔宫殿的情景,把内心深处那股浓厚的情感表现得深婉而凄凉。总的来说,这首次写出了李煜在汴京被拘禁的痛苦生活,也写出了他怀念故国的痛苦心情。

 

 

   7、词的上片,写在袅袅秋风中,庭院苔藓侵满台阶和一任珠帘终日不卷这两个视觉意象和弦,推出了第三个意象的弦外之意:“终日谁来?”我们可以想见其庭院荒凉、凄清无人之情;孤独郁闷、亡国丧家之哀,如何深重而难以排遣,这与当年“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之欢乐盛事相比较,无疑有天渊之别。可见其“甚哀”之“往事”中,必然积淀着、包孕着多少风流倜傥、赏心乐事,令人思索,逗人遐想。

   下片一开始以“金锁”和“壮气”这样的豪放之词起领,似乎与上片风格不谐和,但是词的艺术生命力,就寄寓于这些曲折、幽微和奇崛处。其实,这是诗人为了艺术地展现自己面对着国破家亡情境也曾想有一番作为,胸膛里跳动过一颗悲愤不驯之雄心。“金锁”即“金锁链”,这句借指南唐抗宋的失败。眼前严峻的现实是,剑折锐销,沉埋如粪土。昔日的一腔热血、满腹豪情,都洒遍荒野肥劲草了。接着“晚凉天净月华开”一句,可谓静穆之极。夜色如水,长空如洗,一轮华月冉冉运行,显得多么神秘宁静而肃穆,有一种超凡脱俗、怅望无极之情致。其中深含的隐性意蕴,大有“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之人生感喟。但是,李后主毕竟是一个往事难忘、悲哀难排的被俘之人。他在想象中念念难忘的情景,仍然是取自己的切身体验。华月空照秦淮河畔,那雕阑玉砌的宫殿楼阁,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月光,拖着长长的月影投入河中。这儿以月光的永恒,衬托人间繁华的短暂,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生的苦难感。正是这种“空照秦淮”的人生感慨,它“形象地向生命有限的人类显现”了它无限的诗意光辉,从而才有可能走向人心的最深处,化为每一个人心中感知到、嘴中说不出的“集体无意识”,使这首词具有生生不息和蓬勃的艺术感染力量。

 

 

    8、此首念秣陵。上片,白书凄清状况,哀思弥切。起两句,总括全篇。“秋风”
一句,补实上句难排之景。秋风袅袅,苔藓满阶,想见荒凉无人之情,与当年“春殿嫔娥鱼贯列”之盛较之,真有天渊之别。“一桁”两句,极致孤独之哀。后主入汴以后之生活,于此可见。换头,当年之意气,都已销尽。“晚凉”一句,点月出。“想得”两句,因月生威,怅望无极。另影室照秦淮,画出失国后之惨淡景象。

 

 

    9、“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走在泥泞的田野小道上,望着苍茫大地,沉沉暮色,有个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际。文人自古多忧怨,描写离愁别恨的诗文不计其数,但若论深刻动人,我认为李煜词当独步天下、古今无双。他那些伤春悲秋、感怀伤时的吟咏,自然明净,含蓄深沉,凄楚中不无激越,把沛然莫御的愁思写得哀感动人。这固然与他由珠围翠绕的帝王沦为长歌当哭的囚徒这种经历有关,但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

  李煜登基时年仅25岁。面对强敌压境、国事已非,他整日忧心忡忡,却一筹莫展,只好得过且过,借酒浇愁。他早期的词虽然多为反映宫廷生活的柔靡之作,却往往华瞻幽怨,交织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历经3世48年的南唐江山,最终在他手里给断送掉了,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他心中的愁思更是如一江春水,滚滚不断。他的一生都被浓郁的愁苦笼罩着,这显然不全是境遇使之,而与个性和气质有关,是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而那些融汇和浓缩着无限愁苦的精典之作,大多诞生于囚居开封不到4年的时光。残红零落,春去匆匆,凄风苦雨中,才华绝代的李后主绝尘而去,只留下一声声凄惨苦涩的千古浩叹。
 
 
 
   10、李煜以自己一介囚徒的切身感受,体会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意识。”
     一是通过身体的寒冷,含蓄有致地抒发心灵深处的凄冷孤独;一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失去以后,在梦幻中寻找欢乐和慰藉。正是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当人们在生活中饱经磨难时,一定会对此有深刻的感受。其实,人间最美好的事物,一量失去,又何尝能重现呢?就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人生的无奈,正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11、在家时,整理房中物什,偶得少时日记,翻看着泛黄的日记,不时哑然发笑。那些少时的梦想,那些规划的未来,统统都像是色彩斑斓的肥皂泡,还没有飞扬起来,便被现实的尘埃刺破了,四溅出粘湿的水滴。殊不知,多少铅字染上了泪渍,一并尘封在记忆中。

  亲爱的你,当我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的时候,我只能把我的过去送给你。

  今夜,就让我在回忆中醉意阑珊。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12、在传统的词中,最善于表达“哀愁”的词人莫过于李后主了。他在身历国破家亡之痛后,以一种深情而直觉的感伤,在词里写尽了人类所共有的悲伤和苦难,把词叙写出了前所未有的哀伤感。连王国维都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用血书写而成的)”。最痛苦的遭遇莫过于在中年遭难,而内心又无法自拔地“哀而怨”。人生旅途走到半路,突被命运的浪潮击毁,自己又无法变感情为理智,于是日夜被哀伤煎熬,独自吞饮哀伤的苦楚。正是“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在英国旅行中面对美丽的青山绿水常常诗兴大发,自己才疏学浅吟不出什么好诗,以前读过的古诗词总是自己就蹦了出来,最常想到的是陶渊明的“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这句话,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等很多。以前在国内旅游时当然也会想到一些诗句,我记得常常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或者“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看来心境真的是很不同了。现在的我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当如是”。游记] 在英格兰宁静的天空下

 

 

   14、心死转而参禅,还是参禅后方才心死,又有谁能说清。只听闻,她好像一夜之间大彻大悟,继而落发,永伴青灯古佛。从此歌楼中再也看不到抱着琵琶弹唱的孤独身影,西湖边再也看不到枯荷一般伶仃舞蹈的落寞女子。文人们的唏嘘感慨只化作一声声叹息,终也随风逝去,再无人提及。“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也好,就让这荒山野寺埋葬那颗破碎的心吧,一同埋葬的还有那属于江南的残缺旧梦。可是我有时也会想,当东坡故地重游,蓦然忆起西湖边那抹哀怨的眼神时,是否也会像先生当年那样轻轻叹一句:“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忘掉一个人其实好难。

 

 

   15、天不老,情难绝,心有千千结。谁也不知道缘分是什么,那等待的,又是怎么样的一段故事,演绎出情爱里的悲哀。相思的字眼,被无数人写过无数遍,却依然还在舞台上繁衍、呢喃。让女人为之魂牵梦绕,悄悄的干枯青春的光泽,错过花开也没有遗憾。而黄昏的背后,相留醉,却是一身的幽怨,诉说着千万忧伤,几时重,几多愁。
  面对自己说不清的心态,往事只堪哀,灯火阑珊处,对景难排。你说真的不明白,滚滚红尘,是什么牵着因缘,让自己的眼前,风景去去来来,昨夜小楼又东风?是谁来了后,又要谁去还谁的欠下的债,让自己无怨无悔的哭泣,呆呆的等待?
  你说,真不明白,人世间,为什么爱情就如此的复杂而又简单?当梦醒来,触摸到枕边的孤单,带着满身的伤痕,决定醒来躲开以后的伤害,而命运的安排却已无法更改和逃避,情愿接受残酷的结果,对酒当歌,层层洗空红豆的色彩。笙歌散后,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衣带渐宽终不悔。
  可是,我聪明的红颜,你知道红尘里的许多感叹,爱如烟花也难改,凄凄迷迷,却依然还要如此的等待,一任珠帘闲不卷,痴心不改。纵有高台云惨,最后孤鹤归飞,兰梦无凭消残。看着你重重的相思,折腾你清瘦的眉眼,我惟有心疼到指尖。
  月下,希望红娘能听见我的祈祷,让我在走过奈何桥之前,记得你的名字,写下给你的誓言。让我来世,永不放弃,点燃爱的火焰,把梦实现。即使爱如烟花,缘舞千万,在那忘忧湖畔,让思如蝶,让情如恋,我也要用我的柔情写千秋。与那和你邂逅的地点,亲吻你的辛酸,义无反顾的偿还,你三生的呼唤。

 

 

    16、你走了。望着你在风雨中,被淋湿的背影,我浑身颤抖。当你的背影消失的一霎那,我才感觉自己的心,像空无一人的旷野,是那么寂寥。几多呼啸,却没有回应。

  你从此天涯,而我却从此孤独。于是渐渐的明白,那条河依然在,只是再也不是同一条河流了。即使你留下,也于事无补。

  我彻底的知道,你我已经万劫不复。但昔日你的一片柔情,和你的一片尽力,往往波动心灵,时而弹起。我总会缠绵,被想起。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其实,此恨非你亦非天,偏偏就是自己,放不下曾经。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5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