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rn 回乐峰前沙似雪 |
[译文] 不知在何处吹起悲凉的芦笛,整夜里出征人都在思恋家乡。
rn[出典]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rn注:
rn1、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rn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3、【韵译】:
rn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rn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rn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rn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rnrn
4、李益(748-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宪宗时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礼部尚书,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rnrn
5、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烽前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rnrn
6、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rnrn
7、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独辟蹊径,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夏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rnrn
8、由于这首诗的出色的艺术成就,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rn
9、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10、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怀?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rn
11、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诗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非常醒目地点明主旨,令人玩味不已。
rnrn
1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rnrn
13、乡关何处?这是中国旧文人经常困惑的话题。在人生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故乡常常浓缩成一滴风干的泪,一缕思念的白发,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没有任何的诗意点缀,李白就这样轻易地俘获了千秋文人的情怀,把一抹思乡的温暖代代传递。
rn
又是某一个年代的某一场战争的间隙里,“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经历了一天征战的人们身心疲倦地或躺或站或坐着,他们的思绪似乎有些漫无边际,更多的人已经厌倦了去思考战争的成败得失,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那一方清冷的长天。星移斗转,月升月落,在同一片天空的万里之遥,亲人们不知该有怎样的期待和遥想。叹只叹“燕然未勒归无计”,恨只恨“武皇开边意未已”,何处是归程?仰天唯叹息。在这辗转流离,居无定所的征战日子里,即使想“凭君传语报平安”也无从实现,只有想着念着临行前为他们壮行的那一杯浊酒,从而把血肉相连的亲切家园毅然搁置在万里之外。
rn
14、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句句描摹石城的衰败与荒凉的景象,字字融合诗人 因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万千感慨、深沉忧伤。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 感人。
rn15、《诗经》小雅第一篇《采薇》中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类复沓之语。“归”字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回家”的意思。当然,抛开字面上的意义,这个“归家”的意象也就有了更为深沉的旨归。有家却不能回,这在战乱纷争的时代是痛苦的,此句一开,便有了后代征人思乡的众多悲凉之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戍边征战之苦,思乡情切,是我们这个年代不曾直接经历过的场面。在这里,征人观念里的家是回得去的家,那里有慈母贤妻娇儿,正是这些,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因为有个实实在在的归宿等着他归来,何日良人罢远征?数不尽的牵挂和遥望。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0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