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 那些人寸指不沾泥土,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

  [出典]  北宋 梅尧臣 《陶者》

  注:

  1、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2、注释:

     陶者:陶,用粘土烧制器物;陶者,烧制陶瓦器物的人。
      鳞鳞:这里指屋上瓦片重重叠叠,整整齐齐,就像鱼鳞。
      大厦:高大的房屋。

 

 

  3、译文1:

     挖尽了门前泥土用来做瓦,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人寸指不沾泥土,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

   译文2:

   烧制陶瓦的人,几乎烧尽了门前的陶土,可是他们自己却只能住在房顶无瓦的简陋小屋;那些十指不沾泥土的富家贵族,住的却是屋瓦像鱼鳞般的大房子里。

   4、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着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佑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着(或十一家着)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5、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诗》,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虽从耕者腹长饥入手,但总的来说,题材仅限于男耕女织。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似不如“寸”字尖新,极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开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附:

辛苦行
(唐)于濆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掷梭女,手织身无衣。

 

   6、 这首五言绝句,只用事实对照,不加任何评论,以两组强烈、鲜明的对比——烧陶的人“陶尽门前土”与不劳动者“十指不沾泥”形成了对比;烧陶的人住房上没有“片瓦”与“十指不沾泥”者住的是屋瓦像鱼鳞般的高楼大厦又是一个对比。两组对比,寥寥四句,语言通俗平实,形式短小精悍,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蕴含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厚感情。

   7、现在有的干部,自认为是人民的“父母官”,不对,完全错了;官绝不是人民的父母,相反,人民确实是官的衣食父母。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是非常清楚这点的。张俞写的《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梅尧臣写的《陶者》:“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还有李绅写的《悯农》、范仲淹写的《江上渔者》、白居易写的《观刈麦》等等。要懂得一切都是从人民血汗中出来的,要知道自己是属于人民的。属于人民,就应该为了人民,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且,要为了人民,那就应该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8、 宋朝诗人梅尧臣在《陶者》中写道“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他描写了当时社会两种人完全不同的生活:劳动者受尽剥削,富贵者不劳而获,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现在社会中多数适龄的人都是劳动者,但由于劳动的行业不同,收入差距依然巨大。现在很多高考后的学生及其家长在不辞辛劳的选择和报大学志愿,恐怕也主要是为了选一个合适自己的高利润的行业。

   社会分工导致了不同的行业,不同行业因为劳动强度和利润率不同而难免报酬不同。所以难以避免“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和“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等现象。但社会分工能促进全社会效率的提高,并提高多数人的福利。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劳动报酬是正常而合理的,如果对一个行业的高报酬是市场行为而不是垄断或管制造成的,说明这个行业需要增加投资,通过更高的报酬能刺激大家对短缺行业有更多的投资,对短缺行业给与较高的报酬是市场经济的自发行为,而且通过更多投资能最终降低行业利润率和促进全社会的福利。人为的拉平各行业的利润是不现实的乌托邦,只能导致短缺经济,这方面在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都有教训。

   然而,市场经济虽然美好,却依然需要政府合理的管理,建立市场秩序,促进合理的竞争,制定反垄断法反对垄断和欺行霸市等行为,如果政府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作为不够,却通过垄断或权力管制来干扰市场更是会最终损害全社会的福利。比如,公务员这个行业已经相当热门,很多人削尖了脑袋也要往这个行业里面挤,这种行业再提高待遇就没有必要了。

   在一个市场经济秩序合理的社会里,我们每人都可以光明正大的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能力的相对高薪行业,因为高薪行业应该是社会更急需的行业。如果西部教育缺少高质量的教师,就应该提高西部教师的待遇而不是只提倡奉献。即使“十指不沾泥”,只要我们也用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创造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只要通过合法劳动(而不是通过偷、抢,剽窃、贪污、受贿等途径)获得足够报酬,则也可以“鳞鳞居大厦”。此文有感于多人咨询本人高考志愿报考问题而发,祝福众考生都选到适合自己专业和行业,当然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行业不仅仅要报酬适合自己的要求,也要适合自己的才能特点。

   我们的社会需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让每个人(或者至少多数人)都能流动到更适合自己才能的岗位上去,人尽其才的社会效率才能提高,社会的财富才能更快增加。现在的问题是人才流动机制并不合理,很多人找不到能发挥自己优势才能的岗位,而这些岗位却被并不合适的人占据或者同工不同酬(http://jiangeu.bokee.com/6375715.html),虽然占据岗位的人可能更适合别的工作,但却因为无法流动到更合适的岗位而死死占据这个并不适合自己的岗位。这是社会的悲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度的成本。

 

 

   9、如果社会经济制度不合理,即使社会物质财富再多,也是被少数贪婪成性的剥削者所占有,多数人照样挨饿受冻,又怎么可能形成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荣辱观?我国古人曾以各种愤懑的诗句描述和谴责封建社会不合理的经济关系,例如“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园林手种唯吾事,桃李成荫归他人”,等等。在这样的经济关系中,自然难以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今天我们要确保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反对和防止私有化与两极分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8页)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辛勤劳作者受穷憋气,不劳而获者享福神气,必然会助长一些人的巧取豪夺和骄奢淫逸之风,形成笑贫不笑娼、崇邪不崇正、向恶不向善、学奸不学诚的荣辱颠倒现象。

 

 

   10、“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宋•梅尧臣《陶者》
   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用双手编织着梦想,用汗水浇灌着奇迹,然后麻木的仰望着偶像们将荣誉与威仪揽入怀中。世事不过如此,“十指不沾泥”者皮鞭甩得最响,“鳞鳞居大厦”者口号喊得最亮。

 

 

   11、观点:中国继续每年进贡消费品、金钱给美国人消费。反之,中国有机会翻身。

  普通老百姓都不希望中国救市。为什么?我们只反问:凭什么?!凭什么我们要救市?为什么“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衣者,不是养蚕人”?为什么“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上面某人总是担忧中国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了美国人消费,中国就无法生存下去,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反过来想一想呢?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消费吗?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去享受吗?那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价值呀?为什么美国不用付出汗水就可以坐享其成呢?不明白呀不明白!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12、“朱门酒肉中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对封建社会的一个侧面写照,写出了老百姓对为富不仁者的仇恨,也写出老百姓对分配制度的极其不满。老百姓恨的不是别人富,怨的不是自己穷,老百姓恨的是不劳而获、肆意挥霍,老百姓恨的是“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的人。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可能是社会分工不同吧,也不一定住好房子的就非得是泥瓦匠,但泥瓦匠住不上相对较好的房,甚至住不上房,他们就想不通了。这也许就是老百姓心理不平衡的原因吧。这里说的不是贫富差距大和小的问题,也不是社会分工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这里要说的是这种现象的影响问题。为富者肆意挥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老百姓眼红,老百姓眼红的结果直接导致心态失衡,一旦心态失衡的人掌握一定的权利他们一样地挥霍,所以现在一些人“天天骂当官的,但却要千方百计把子女培养成官员”。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掌握一定权利的人,在位时有资本挥霍,挥霍自己的,当收入满足不了挥霍需求时,他们想办法挥霍公家的,害怕不在位时挥霍没有钱财,在位时多捞几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旦适应了富足的生活,俭朴的生活他们便会不适应,为贪污埋下了祸根。

    穷者盘算着何日掌权让自己像当权者一样挥霍;当权者生活富足、肆意挥霍,生怕自己有朝一日落穷,为自己谋足身后只需,人穷志不能短,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做的却恰恰相反。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扬勤俭之风,防奢侈之靡,扬浩然正气,换皎洁明月,让人穷不再志短。

 

    13、观点:中国继续每年进贡消费品、金钱给美国人消费。反之,中国有机会翻身。

  普通老百姓都不希望中国救市。为什么?我们只反问:凭什么?!凭什么我们要救市?为什么“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衣者,不是养蚕人”?为什么“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上面某人总是担忧中国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了美国人消费,中国就无法生存下去,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反过来想一想呢?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消费吗?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去享受吗?那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价值呀?为什么美国不用付出汗水就可以坐享其成呢?不明白呀不明白!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14、“朱门酒肉中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对封建社会的一个侧面写照,写出了老百姓对为富不仁者的仇恨,也写出老百姓对分配制度的极其不满。老百姓恨的不是别人富,怨的不是自己穷,老百姓恨的是不劳而获、肆意挥霍,老百姓恨的是“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的人。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可能是社会分工不同吧,也不一定住好房子的就非得是泥瓦匠,但泥瓦匠住不上相对较好的房,甚至住不上房,他们就想不通了。这也许就是老百姓心理不平衡的原因吧。这里说的不是贫富差距大和小的问题,也不是社会分工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这里要说的是这种现象的影响问题。为富者肆意挥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老百姓眼红,老百姓眼红的结果直接导致心态失衡,一旦心态失衡的人掌握一定的权利他们一样地挥霍,所以现在一些人“天天骂当官的,但却要千方百计把子女培养成官员”。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掌握一定权利的人,在位时有资本挥霍,挥霍自己的,当收入满足不了挥霍需求时,他们想办法挥霍公家的,害怕不在位时挥霍没有钱财,在位时多捞几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旦适应了富足的生活,俭朴的生活他们便会不适应,为贪污埋下了祸根。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27

[新一篇] 十年生死兩茫茫

[舊一篇]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