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译文] 呵!有什么办法使我变出千千万万个身子,让每一棵梅花前都有个放翁在把它赞夸!
[出典] 南宋 陆游 《梅花绝句》其三
注:
1、 《梅花绝句》 陆游
要做到此种境界不容易!但如果花都不开,又怎能宠辱不惊的去看呢?岂不连个机会都不曾有?花开不但无罪,反而带给世间与人类无限的美丽与芬芳。不知这世上有多少人不喜欢花开?反正我喜欢!喜欢花开时的无声;喜欢花开后的艳丽与明媚;喜欢花瓣的那种柔软质感;喜欢花间的蜂蝶飞舞;喜欢风过后的那一缕暗香;喜欢雨淋中花朵的清爽。
花开不好吗?
李白:
汤显祖: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美吗?花开无言,但魅力胜过万语!
当然,花开也有花落。那也是一种美,一种凄美。一种留恋与思念。因为毕竟灿烂过!昙花一现后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思念与期待。
也许越是辉煌的东西越不能长久!就像空中绽放的礼花,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自身的美丽;就像洁白无瑕的雪花,只有在寒冬才能一睹她的芳容;也或深山幽兰;也或山巅的雪莲……
7、徒步、漫游、一路向前,从三三两两到满目绯红。我想象过,但真正到了跟前,还是被震撼了,真的很美!忽闻远处有人纵情放歌,不由会心微笑,若我有婉转的歌声,此时也必定要按耐不住。我向来喜欢花,虽不至痴却也甚爱,尤其喜欢小巧秀美的花,迎春、雏菊、梅、兰、桃以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最爱看的就是山花烂漫的场景。梅很好,梅自有一番独特的风采。独门别院里的墙角数枝梅常常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梅山上成片的花海,则让人如入幻境,心中顿生“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感慨。
8、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而今绽放江南街。寒冬腊月暖犹在,无需聊赠一枝春。远胜那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高坚。倒是那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意境颇合此景。还有那曹老雪芹的“疏是枝条艳是花”,“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瑶池换骨亦为她。道出了对梅花无限的赞美之意。但见那含苞欲放的花朵,象是要与那王氏介甫作对,而今不在墙角开,小园玉瓶金盆栽。岭南亦无雪皑皑,吐芳流香自不改。是啊!时代的变迁不止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连花儿们也享受着新的“阳光”,无须再为苦寒风霜愁煞人了。
9、阅梅有若读书,好似经历他人有悲有庆,纵然有人世迢遥相隔,却也可共其跌宕浮沉;即便是游戏散漫其间,亦难免竟日寤思辗转。又有写梅佳句如,“处处梅花压酒船”、“酒痕吹上水边花”,是与酒言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是与月相知;“一声羌管何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是与琴笛共和;“墨花犹带粉花香,制自兰房,佐我文房”,是与翰墨有亲;而“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则是要与清妙高逸之人相契相怜,……,原来却是,这梅花心事、竟也如此多情。
10、国人喜爱梅花,因为这是大多数人在经历了季节的萧瑟之后最先看到的花朵,也是我们从传统文化中继承的审美倾向。严冬刚过,寒春开放,引众人竞相观赏,赞的是一种品质;令凡俗附庸风雅,显的是一种的素养,而文人墨客尤爱雪梅,寻的是一种意境。至于书画中的描绘更是林林总总:工笔的梅花,细致雅静中稍事拘谨;写意的梅花,洒脱飘逸中略显凌乱;文人的墨梅,淡定脱俗中带着清殇。同样,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佳句比比皆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在众多的诗词中,最喜欢陆游的这一首绝句:“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许是文化的积淀太过厚重,或是凡世的困扰太过羁绊,世人的心思要么缜密过度;要么烦乱无主,总之缺少了自然平和。于是在赏梅的情趣中,添加了过多自我的调处,使整个审美过程一开始就附会了太多的心理诉求和人文情怀。加上古意的底衬、模式的诱导,使观者的神情多半专注于自我的赏悦行为上,自我凑趣、自我陶醉,于梅花自身的意韵更多的只是敷衍了了。因此今人喜欢相约到公园、梅园、梅山赏梅,图的是多聚几分人气,彼此互相感染。总之,作为审美对象的梅花,已经被我们严重的人文化、世俗化了。
优雅中带着坚毅,妩媚中带着张扬。山上梅花的美丽不仅来自色彩的纯正和姿态的多变,还来自自然生长的枝条所具有的随性伸展带来的自由的表达,以及丰富、通畅的背景中映衬出的大气。这是园子里的花朵永远都不具备的那种欢畅的生命魅力。
梅花原本是这样开!
一直以来喜欢野花野草,主要是衷爱自然的本真。想必古人爱梅,一定起自梅花的这份原初的魅力。所幸两度梅花的不同启示,让我有了更深刻的对比,越发反衬出自然本真的可贵。
话已至此,本该收笔,然意尤未尽。
翰林之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其实岁寒何止这三友,不过是借三者共有的清高气节寄情罢了。只是这里的清高逐渐变成了文人墨客的自诩,而取意也随之走偏,畸变出以曲为美的审美情趣来。这种文化现象也非我们专署,西方园林艺术中所标榜的整齐、对称、规整的风格,尽数彰显了人类改造自然之能事,或可称为“以直为美”的畸变。可叹的是,在当今人类的文化中,这种畸变的趋势至今未曾消减。
文化在赋予我们太多的内涵的同时,已经挤占了我们很多自由的空间,令我们降低了感知的敏锐;收敛了吸纳的胸怀;流失了自然的向度,在不知不觉中落入某种即定的模式,成为形式的填充。
想到这里,不禁怅然……
11、遍观大地,所谓当年,尽是一场昨夜别离梦,踏过浮生,才晓得翠萍终无根,漂泊一世,随波逐流,落花随流水,风韵不减当年,可浮萍伴水眠,徒添伤感。乱人意,惹人泣,几番消磨几番腻。春也罢,落花前,微雨双飞人独立。所谓山盟所谓海誓,苦煞众人。尝尽山盟海誓苦,今日方悔。泪痕未消,鲛鮹已透,锦书摇摇。等不到雁字回时,独登西楼,望断天涯却茫茫。西风起,月上柳梢,归梦难成,回首百年身过半,恍如一梦。风萧索,雨滴落,拂过前身通,撩起今生忆,人不在,梦成空,万事悠悠。物是人非事事休,一步生死两茫茫,不见归程。
痛过恨过,方知今是昨非,不肯以心为形役,却尝尽悲苦。那直面鲜血得勇士,做不来,尽过一生,不过是依偎柳梦中得断肠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往事忽匆匆,不及细看已是万里遥遥,叹断短长亭,换的流光抛人得无奈。犹记得当年金雀钗头,红粉桃面,今安在?犹记当年春意拂玉人,明月夜,伊人吹箫,今亦安在?风云散尽,往事若隐若现,模糊在心头,守着未绿芭蕉。未红樱桃,独拣心中寒枝,长忆如烟事。自思自解自商量,心可在,魂可在,悠悠过往风拂乱。
人情薄,世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经年已过,伊人不在,当年盟誓,如今似烟。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传说明明是假,却依旧信以为真,造化弄人。如今,只留一句:年年有今日,好月长圆,好花不谢。人长久,梦婵娟。
花已落,楼已空,人不在,往事散。
12、反思上,有很多在教学方面有独到见解、理论和实践水平都非常高的专业人员。他们把帮助我们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实践能力作为自己的责任。或指点技巧,或讲授观点,或提出修改建议,或指出问题,获推荐相关文章,或组织相关的研讨。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案例、设计、反思等文稿发上去以后,经常能够得到热心的专业人员的悉心指点,使教师能够做到和“高手下棋”,受益匪浅。
庄子又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天地生育我,我化于天地,这是天经地义。至于人间喜剧、悲剧、闹剧、荒诞剧,我不是看客,我没有喝彩的义务。我选择转身,独往风花雪月天地精神。这一转身便是大转折。孤独从这开始。自由也从这开始。尽管那人生舞台上的锣鼓敲得正急,戏子的脸变得正频,我只管面朝大海临风远行。
对于自己心仪心往心静之事,何方可化身千亿?宋代陆游是“一树梅花一放翁。”天下只要有梅,那每一朵梅花便是陆放翁的内心支撑和一生至乐。之于我,是若为化得身千亿,一个镜头一寸心。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镜头一个镜头连起来,就是一片大风景。一寸心一寸心集结起来,就是一颗功德圆满的心。
真正的美,没有新,没有旧,只有在时间里呈现不同的光芒。就像钻石的无数个切面。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对于美来说时间只是证明。与时间共存的美没有价,也没有买家和卖家,只有赏家——欣赏她的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山水花竹无恒主,得闲便是主。得闲的人归来了,有情的节目播完了,魂还在山水中行走。魂是肉中的镞,独孤求箭。箭镞一旦离弦,便消遥九万里云天,比躯体走得更高更远。
一个人的一生不是你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你。一但你的命运被选定,你就在劫难逃或三生有幸。如:你选择了孤独,诗人阿多尼斯说:“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那么你就独与这座花园共往来吧。如:你选择了电视诗歌散文,又把电视诗歌散文当成天地大美,那么你就独与天地大美共往来吧。
天地只有四季更迭,无所谓日新月异,也无所谓只争朝夕。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这是生命的节律,顺应就好。有些东西是争不来也急不得的。智者说:机会跑得比兔子还快,你就是想追也追不上,与其盲目的追,不如守株待兔。一旦兔子从你身边经过,便猛地扑过去,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智者又说:不要被短暂的东西所遮蔽。不要被急功近利冲昏头脑。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要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4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