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译文]  人生在世,短暂无常,就像那来去匆匆的远行过客一般。

  [出典]  东汉  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注:

  1、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     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      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      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      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      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      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      戚戚何所迫。


  2、注释:

    陵:大的土山。

    柏:,四季常青的树木。

    青青:犹言长青青。

    磊磊:众石攒聚貌。

    涧:溪流。这两句是托物兴起的,用以兴起生命短暂,人不如物的感慨。

    忽如远行客:忽,速貌。远行客,比喻人生的短暂。离家远行,思家更切,到了那里,尤其不能久留。不但极言生命的短暂,而且暗示有厌世的意思。

    斗酒:指少量的酒。

    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华热闹的气象。

    冠带自相索: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於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索,求也。是说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

    长衢罗夹巷二句:衢,四达之道,即大街。罗,列也。夹巷,夹在长衢两旁的小巷。这两句是说大街的两旁,罗列着小巷,许多王侯的第宅在巷中,而第宅的大门,则面临大街,以见气概之盛,引人注目。

    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极宴:穷极宴会。

    戚戚:忧思也。上句写那些冠带人物们的生活现象,下句写他们的现实心情。


  3、译文1: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着。

  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着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译文2:

    山上青翠的柏树,涧中光洁的石头。与之相比,人生只是匆匆过客。饮少量的酒获得乐趣,不必计较味道浓淡。驾起劣马,去游历都城宛和洛。京城多么热闹繁华,长街上行人拥挤,以至帽带常与他人缠绕在一起。长街连着短巷,坐落多少王侯深宅大院。南北两座皇宫遥遥相望,宫殿两侧的望楼百余尺宽。尽情享乐寻找快意,不可终日忧郁像被什么逼迫。 


   4、《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着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着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不做艰涩之语,不用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浅显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传神达意,意味隽永。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如山间甘泉,如千年陈酿,既清新又醇厚,既平淡又有韵味。

  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许多人认为,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


    5、这首诗与《古诗·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古诗·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

  《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必会有感想。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权贵。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

  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6、这一首开篇依然采用叠词。只不过,上一篇围绕春色而对应离别之岸和孤寂小园。而这一篇却让生死对应,透出人生短暂。柏树为生,陵墓为死。磊磊为生,涧石为死。生死之间,发一长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个忽字让死亡来得毫无端倪,也让生存变得脆弱。天地之间,即是一段旅途。路程的终点早已预料,那么沿路的风景又是什么呢?

     斗酒不多,也聊以解忧,驽马难驭,仍可游戏宛洛。读此处,似乎隐约可以看见古时传说之中仙人的画面,一匹瘦马之上,褪色的长袍,几缕随风飘起的白须,手中是一壶酒,且吟且唱。哪管路边是高耸的危崖,崎岖的栈道还是富丽的高阁,喧闹的人群。这一种豪迈似乎是魏晋乱世之中,文人心中的神仙,活着只在逍遥,不问那世事纷纭,红尘种种。      

     但这一形象又并非一味的超凡脱俗,而是类似道教徒李白的痛苦。在出世逍遥的洒脱中,仍有入世的希冀。诗中冠带王侯、宅第宫阙不能说已被这瘦马之上的歌者所鄙夷。只是羡其富贵,厌其“相索”。于是,最后一问,即可说是对于自己的一种安慰,也是对于凡尘荣华的一声嘲笑。

     于是,天地之间,人生一路的远行则必然背负着种种外事的所迫,剪不断,理还乱。无论是哪种眼神里,这一路短暂的风景则永远有繁华,也有萧索。生之悲哀与无奈浓浓的化于诗中,千年之后,这一盏酒仍是冷冷中透着苍凉。


  7、这是一首写欢乐的诗歌,却从死亡写起。

陵墓上的松柏青青,人生是何等的短暂!生于天地间,就像匆匆的过客。既然人生如此短暂,何不斗酒取乐?虽然饭菜简陋,但只要有这份快乐,就胜过那豪华的宴席。驾着破车赶着劣马,在宛水与洛水边流连游玩。洛阳城中到处都是达官显贵,高门大院,尽情享乐,但是他们的脸上却带着愁容。

或许,这个无名氏也是求取功名的士人中的一员,“冠带自相索”是他的人生追求。“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的嘲弄中,包含了贫贱之士的多少怨愤!“富贵非我有,帝乡不可期”,所能寄托的,惟有杯中之酒,以及宛水洛水上的风景。怨愤之中,又有着一份开解,开解之余,又含了几多辛酸。最终这一切,都被放置于死亡的背景之下,从而获得了暂时的解脱。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只是,有几人能够真正地洒脱,真正地去执呢?


   8、其实古诗十九首对于我而言,并算不得什么印象深刻的句子。相较于唐宋词风,古诗十九首是在太过朴实了。至少对于我而言,那些带着些岩石质感的句子,一旦跟“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绮艳奢华,又或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般的飘渺无迹相提并论,立时黯淡了下去。

然而这并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中间,横亘着无法逾越的时间的隔阂。

古诗十九首通篇读来,只是满心的荒凉。那本不是我在这个年纪能够解读的。因为人生,容不得矫揉造作。

那种印象是只能描摹的。在想象中。除非有一天自己也须发皆白,独自怆然于天地之间,或者我们能约略的体会到一点忽如远行客的意思。

十九首诗,这样的句子其实是处可寻。然而我偏偏选择了这一句,除了要好的同学喜欢之外,另一个原因是这一句,给了我一个稍微可寻的意向。

远行客。

其实这本不容我慨叹,因为相比于故事中的人,我根本算不得远行过。但至少,它给了我一个基点,可以散开去。

然而当选定这首的时候,我又发现无从着笔。或许是因为没有像以前一样读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我在更多时候,是宁愿选择去用文字讲故事的人。

我称之为故事的,是因为可以没有情节没有发展,甚或只是一种状态。只是一个人而已。所以我从不称之为小说。犹如佛家妙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世事总是如此充满了难以言明的意味。且容不得虚伪的矫饰。那便是为什么古诗十九首,我只能读,却不能言。而我又不能如陶潜一般的,得其意而忘其言。

我们有着摆不脱的俗命。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于我们,只是一处误会的小城,我们不是归人,而是过客。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当真难解,只因我们是凡人,读不懂玄奥古拙的禅机。

人生何渺渺。

亦不过是一片默然,写满了我们的喟叹。人生对于我们太长,长得以至我们无法思量,而它又同时太短,短得我们来不及思量。

记得庾信《枯叶赋》里的句子,“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一语道破千古恨,由来便是如此,人生弹指,渺渺茫茫间,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此身何处寄,是处尽客乡。辛弃疾叹过“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也只得任命,唤取红巾翠袖,搵过英雄泪。姜夔自度长亭怨慢词曲,叹道“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春如此。”更明言恒大司马所云“此语予深爱之”。虽然记错了词之所属,却依旧可见那一树摇落了多少凄怆。

庾信把赋的名字取得好。枯叶。

人生百年,也许再没有比这两字更贴切的了。只不过,我们一直在飘落中。

待到曲终人散,灯火阑珊。沉思往事立斜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也只有到历经这一番摇落,或者我们才能立言如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9、《青青陵上柏》里:“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柏树为生,陵墓为死磊磊为生,涧石为死。生死之间,发一长叹,一个忽字让死亡来得毫无端倪,也让生存变得无比脆弱。天地之间,即是一段旅途。路程的终点早已预料,那么沿路的风景又是什么呢?

    对生命流逝,无所皈依的焦灼之感,古今皆有。乱世特别容易滋生存在主义,每逢乱世,文人赋诗时用字总离不开“忽”。“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里的诗人多是有着高远志意的并为之甘守穷贱历苦辛的读书人,因为志意落空,眼看着生命流逝,无所皈依,故做激愤之语:“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这里面有的其实是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的焦灼,是“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的忧愤。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人无论在哪里,都注定是个漂泊者。所谓家,看似一个实体,实则已经是一种情感记忆。“旅”与“归”,正是情感的两极,两极之间漫长的距离,正是诗人们徘徊的道路。漂泊感往往是确定其身份的最好证据。


 10、年头岁尾,习惯于有一种仓惶。这种仓惶的感受来自于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消磨。关于时间的流逝,孔融在《与丘伯之书》中的话我记得很深:“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这“忽焉”二字令人惊悚。庄子说,“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耳”,对于年命短促,多灾多难的古人来说,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对于他们来说就更意味着生命的飘忽和不永,古诗当中有许多叹息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篇章,“古诗十九首”中有“青青陵上柏,磊磊磵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之类的感慨,汉代乐府诗中也有“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的叹息。阮瑀的《七哀诗》中说的更为悲苦:“丁年难再遇,富贵不重来。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陶渊明写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把人生比作飘忽的陌上的尘埃,是轻到可以忽略的,不能自主的要随风而逝的。人生就是以这样微不足道的状态,生存于宇宙之中。陵上青青的柏树与涧中磊磊的山石是永恒的大自然的象征,而人生如过客,若飙尘,却是短暂而易逝的。在茫茫的天地之间,人就如远行的过客,只作短暂的逗留,没有永远的归宿。鲁迅先生《过客》中“困顿倔强,眼光阴沉”的过客形象,是卑微的人生彷徨与困顿的喻体,来路布满荆棘,向前去的道路最终通向坟场,那是黑暗和绝望的所在。郑愁予“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是个过客,不是归人”这样的诗句之所以动人,是和人生飘渺无依这样的背景相关的。衰落和消亡是注定的,忧伤和落魄于是成为一种宿命。

     佛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界上的事物都像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而容易破灭,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像朝露、闪电一般稍纵即逝。尽欢极乐,但乐极终归要生悲,和短促的年命一样,和世间所有因缘所生的事物一样,人生的欢乐也注定不能永恒。晏几道晚年为自己的词集作了一篇序文,大约说道:“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垅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曾经有过的悲欢离合,最终也都倏忽如昨梦前尘。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易逝,有及时行乐的想法是自然的。所以在感叹陵上柏与涧中石的永恒与人生的飘渺无依之后诗中写道:“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另外,“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这样的感叹却是在“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的氛围中生发的。至于“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在不满百岁的有生之年怀抱千年的忧患,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一种超乎人生本身的关注,是对短暂人生的珍惜和延伸。陶渊明诗中也接着说:“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正因为时光易逝,所以应当及时行乐,但是也正因为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他同时勉励自己,其中有一种加倍珍惜的精神在。

     孔子曾对着浩浩江水叹道:“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其情其景高远而辽阔。对于不断流逝的时间,我们习惯于用年年岁岁来表示。年年岁岁就像流水,“年年”和“岁岁”的重复和重叠,更让人真切地感觉到时间正是流动的,像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关于年年岁岁,刘希夷的诗句为很多人所喜欢并引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花开花落,年年岁岁一床书,是真正的寂寞,但同时也真正远离了寂寞。


    11、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奈光阴中乱人心肠。“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认真追究起来,中国古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怒最多只是入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诗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的《红楼梦》,至少在我初涉人生的少年时代,是这一以贯之的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

  当然,最使我倾心的还是那不知出处的《古诗十九首》,唯其不知出处,那些文字才更显得神秘,有一种天启般的意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痛楚不时地袭上心头,使那无所依凭的凄凉与空虚挥之不去。教科书里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人生的自觉”,我觉得这断语下得贴切。好像是过去的人们一直都没心没肺地也兴致勃勃地存在着,去打仗,去婚嫁,去种去收,去生去死,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不可收。后世的感伤文人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位是李后主,一位是秦少游,他们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两种人世间最跟本的丢失使今生今世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李词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和秦词的“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同样美丽的句子正可以互相应证。我们看出这种感伤既是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他们经由这种感伤与人生生出了斩不断的纠缠,他们玩味甚至珍惜这种感伤就象珍惜与生俱来的病痛。这是怎样的孽缘啊。感伤的文人对人世必有的丢失总是耿耿于怀,对人生必有的缺憾不能报之以坦然,然而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能力,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因为生命个体所秉承的趋向健康的自然机缘,我的这种感伤病在某一天不治而愈。我对李后主和秦少游再也没有那样强烈的共鸣了。我转换了兴趣,竟喜欢起了苏东坡的达观。苏东坡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情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他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惠州他能“日啖荔枝三百颗”,贬谪儋州他能“竹杖茫鞋轻胜马”;对生命的喜悦甚至表露为这样直接的口腹之快。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无限欲望,放弃了那种“非如何不可”的悲剧感,随遇而安,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伤害他。他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他知道怎样在这大不如意的人世间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心传被后人誉为“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同样在诸种坎坷中保护了我,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

  然而,到了今天,在我青春将逝的而立之年,夜半醒来我突然感到一种大惶恐。我要一直这样平庸而快乐地生活下去吗?直到暮年?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我突然对青春有了一种强烈的留恋,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我不要感伤但我要唤醒那占有的欲望,不要达观但要保持那种顽强的力量。我发现我内心真正向往的乃是那种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那种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也是一种感伤吗?这是英雄的感伤,这是苍凉。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我想我要记下并且记住这壮年的感动。
本文来自:唯一音乐论坛(bbs.v1v1.cn) 原贴地址:
http://bbs.v1v1.cn/thread-14858-1-1.html


    12、我从何处来,将要向何处?我正在思考。

    我走过和风细雨,繁华似锦的早春,也历经冷清萧瑟,凉风肃杀的深秋。我努力地去追寻我想要的东西,但在我得到的时候也失去了许多许多的美好,我一心想要赶去目的地,却在不知不觉间错过了沿途如诗如画的风景。总有那么一句诗能够让我们泪流满面,“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它让我静了下来,它是极其伤感的,伤感得令我悲从中来。

    我喜欢读古诗古词,喜欢沉溺其中到废寝忘食,喜欢《古诗十九首》喜欢吟“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这等直白伤感的诗词。极其喜爱的伤感文人有潦到落魄的柳七,伤心薄命的秦观,还有那一咏三叹的纳兰容若。纵然在词的王国里,他们堪称帝王,但于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是那般不如意。

    柳永一生穷困,历尽坎坷,却换来奉旨填词第一人,他甘于放下身段,与歌姬工匠为伍,一生的心事付于红颜,写下了缠绵悱恻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又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千古名句,万般失落醉酒后吟上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总让我心生哽噎,对于得不到的他也曾耿耿于怀,违心作《望海潮》,但这并不能泯灭他的功迹,相反留下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佳句。在他词的王国里,他是孤独的,但在他的生命中,他却是比较幸运的。

    同样孤独的还有秦少游,一生的不得志或许不是对他最大的打击,但难以排遣的愁绪则绝对是他英年早逝的诱因。我们记得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可真正了解他那首《满庭芳》的人肯定不多,你看“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是何等的凄厉孤寂,有人说“他眉间的愁绪,可能是他钟爱的女子也无法抹平的”那是他一生的等待,却等来了千年的孤寂。
《木兰花令~拟古觉绝词》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读过了就难以忘记你。

     纳兰容若,在我们记住了你那才华横溢的诗词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你那满腔的忧怨深情。我们读“背灯和月就花阴,十年踪迹十年心”感受地到你的丝丝情意,却在吟“一片伤心画不成”时倍感唏嘘。爱妻的早逝给他带来了不可复原的伤痛,他徒留回忆生活着。难怪王国维说他是“千古伤心人”他终于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一病不起,年仅三十一岁。他所经历的痛苦,伤感是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他们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生命就是一段旅程,我已起步,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不管前方是狂风暴雨还是春暖花开,我没有选择,只得向前追寻先辈的足迹。


    13、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似乎就在一转眼间,这一年就不知不觉走过了一大半。 

     生命中的时光就这么无情的又流失了一大块。有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我甚至可以听到时光的脚步声轻轻地掠过我的而边,不免有些心惊。 

    很多时候,记忆还把心情留在昨天,但我们的环境已经悄悄的换成了现在的样子。猛然间回过神来,总有些措手不及的惊愕,不知道究竟是环境变了,还是我们的人变了。然而,无法逃避的是,一切终究都不同了。 

    每一天的太阳出来了,每一天的太阳又落下了。 

    这是一种比较复杂且忧伤的感觉。每天,我都以一种平凡的姿态重复着似乎是相同的人生,我重复而无法停止,因为我知道,这也是一种永远无法回头的行走,无论这样的行走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我走掉的都是我无法留住的时光。 

     我就这样随波逐流的在时间里漂泊着,没有开始,也不知道哪里才会是尽头。 

     我甚至有些期盼我素来不喜欢的阴雨天气,因为那时候我看不到太阳的影子,也便无从感受时光的脉搏,心里多少会安定一些。 

      然而,心情始终就有些不甘。只是面对着这些现实,不甘往往会表现成一种无奈,甚至是一种逃避。 

     有时候,不敢看镜子中间的那张脸,似乎就在不经意间,一抹淡淡的沧桑便被写在了上面。 
     有的时候,失落地看镜子里自己那双眼睛,它们总是如此失落,破碎。

     一瞬间,那张脸竟然也有些陌生起来,仿佛是属于毫不相干的路人的,因为在那上面,我找不回熟悉的自己。 

    有时候,我会深入到人群里,路上行人很多,大多结伴而行,不像我.视线从他们身上快速掠过从不停留.偶尔撞见熟人,总是先被打招呼.然后一片茫然,傻笑.从相逢到远离,是如此的迅捷,我来不及收拾我的心情,一切便已消逝无踪,当我的心在街头静止的那一刻,我总是充满了一种无法把握的落寞。一个人的行走,为走而走,没有目的,从路的这端到路的那端,不知疲倦.却停止不了混乱的思绪,想一些没有理由没有结果的事,不知怎么开始,又不知怎么结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回忆已经成了我和朋友们交谈的主要内容。但是每每在谈话告一段落的时候,我都会感到莫名的惆怅,因为我知道,所有的这些回忆,连同所有这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喜怒哀乐,都已然离我远去,再也不会回来了。 

    每一个明天都是新的,每一个昨天都是历史。 

    那么每一个今天呢?我们所拥有的现在,它又是什么?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深陷在现代文明中,每天感受的是人心的颠沛流离,我们攒足了力气来对付这些压力,却不免时时回头遥望,去感受曾经的生活中所包含的无比珍贵的东西。

 

    14、相比于茫茫无际的宇宙,人只不过是一粒尘埃,微不足道;相比于浩瀚无尽的时间,人的一生只是匆匆的一瞬,转眼即逝。人生不过百年,如白云苍狗,白驹过隙,时间吞噬一个鲜活的生命和其不屈的魂灵只要几十年,至多百年的时间。
  
  人是什么?人所有的努力又算得了什么?正如《古诗十九首》里说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一个过客。
  
  我们的一生将遇到无数的过客,我们同时也是无数人的过客。过客的相逢总是短暂的,多则不过百年,短则擦肩而过。还有更多的人与我们无缘成为过客。能够成为过客已属不易,在爱恨情仇的纠缠中,更多的是生命结束时的“往事如烟”的顿悟。在生命烟消云散的那一刻,你记得在人生旅途上曾经有多少人与你擦肩而过?又有多少人让你刻骨铭心?那时一切对于你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过客注定是要漂流的,在人生漂流的旅程中,我们经过的、驻足的地方不过是人生的一个个驿站和码头。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行走在路上,漂泊在河中。所以行走和漂泊是人类灵魂的本质。
  
  在行走和漂泊的漫漫人生中,驿站和码头就显得十分重要。驿站和码头是我们修养身心的避难所,是继续行走的加油站。驿站和码头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它不断的让我们补充给养,休养生息。在这里我们和我们的过客们共同打造了码头、驿站的繁荣和悲凉。
  
  我们和生命中一个个过客的世俗生活,构成了我们漂泊中的物质世界,在漂泊和行走中,我们尽览了世俗生活的庸常和无奈,在物质的驿站和码头里我们尽享了世俗生活的繁华和奢侈。
  
  那些过客的灵魂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精神的码头和驿站。精神的驿站里有一代代先贤留下的金刚般若,因着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可以让时间倒流,空间重置,反复和那些躯壳尘灭、精神不朽的灵魂对话和学习,让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在时间机器粉碎肉体、变换空间的残酷战斗中得到不断的传递。在那里你能够感悟生命的卑微与高贵。卑微的躯壳让我们保有敬畏、知道尊重、懂得感恩;高贵的精神让我们进入灵魂超拔飞跃、精神纵横驰骋、灵性自由翱翔的空灵境界。
  
  韶光易逝,岁月如流,只有得到这种生命智慧和精神的传承,我们才能在死亡阴影的步步紧逼下,求得生命面对时光催逼时心灵的平衡、自由和安宁。
  
  个体生命的漂泊终将止于坟茔,人类漂泊的历程将是川流不息。在驿站和码头得到休养生息的人们,注定要一次次重新走上漂泊的旅程。
  
  在人类生命长河无休止的漂流中,作为个体的人都将是“赤条条来,不带半更根草去”的,如果我们能够在人生漂流的途中,借助人类精神传承得到的般若,尽可能的领略沿途景致的曼妙和风情,看自然风光鬼斧神工和天造地设的美沦美奂,看人类精神画卷智慧洒脱和超拔优雅的精妙绝伦。这样的旅程才不会枯糙乏味,这样的旅程才让你知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个体的生命才会变得自由和洒脱,理想的光辉才会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和河流。(文 / 
苍山如海


    15、如何从成功的陶醉和偏执中走出,或如何从痛苦与寂寞中走出,就如成功与失败时刻在陪伴着我们,所以,必须时刻翻阅自我,从自我的回顾与自悟中寻求出路。

    自我,本是一本绝好的刊物,自己的历史是自己写的,写的好坏暂且不说,而那里面,却有着无尽的宝藏,只要掌握了合理的方式方法去挖掘,就可获益非浅,也就能从自我中得到升华,找到人生新的起点和力量,从而达到领悟人生的目的,从人生的歧途中超出。 
        
    人生不如意的事毕竟太多太多,许多事在经过十分艰苦的努力之后,往往得到的却是失望或者是创伤,即使成功了,顶多只能是一阵掌声或者喝彩而已,过后依然会品尝寂寞和孤独。或许,人生本是寂寞的? 

  在人生的奋斗之中,结果往往是最后的,甚至是没有结果。但是,在路途中,却必须欣然前往,去作所谓的奋斗和拚搏,拚得是你死我活,杀得是血流成河,到头来才发现,一切都是那样的无意义和没有结果,只落得后人的假语村言,成为一部《三国演义》或者是一部《红楼梦》,引得感慨万端,惹来情男怨女,这正是红楼一曲,从古吟唱到今,让军事家有事可干,让红学家研究不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执一词,争论永无止境?或许,人生本是一场历史戏?古诗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大概,这就是最好的注脚吧!
 
    当我们看透了人生的一切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人生无聊”的感慨。但我们还要活着,从孩童时期走向青年,中年,壮年,老年到死亡,这是任何人都必须走的道路,谁也无法例外。而这条道路却是坎坷不平,随时充满了危险,恐惧,稍不小心,就会身败名裂,暴病身亡,意外事故,车祸等等,这一切都在伴随着我们。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切时,又会发出“人生艰难”的感慨,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要活着,这活着二字却使人困惑,即对前面的路无可奈何,又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随之而来的,就是算命先生的叫声和卢梭的《忏悔录》......
       
    算卦的人,口干舌燥,听卦的人,似有所悟;
    写书的人,费尽心血,看书的人,泪流满面,感慨不已;
    算过了,算卦的人,挣足了卦钱,听卦的人,依然困惑;
    写过了,写书的人,拿足了稿费,或许,还会为了一本书的稿费,打上几年的官司来;
    看过了,看书的人泪流了,情费了,一切的感慨都发了。
    ......
 
    即是如此,依然还得活着。不管你活的好与不好,都得活着,面对人生,我们十分的无奈。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只拿别人的一切,来做自己生活的样板,去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任何时候都必须记着,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生活的轨迹和生活的道路,都必须由自己活着,向着明天走去。这就必须依靠自己来完成自己的人生道路。 

  其实,每个人生来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走过的道路和昨天的心迹,是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幅画,足以使你完成人生的全部,并跨过一切障碍走向人生的终极。前面的路,前面的事,充满着危险,充满着痛苦,要求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才能走到人生的终极。其实人生的终极说穿了就是死亡,就是从眼前的世界走向末知的世界而已罢了。但你必须走去,不论多么困难......

  人总是不能从眼前的迷雾中看到将来乃至更远,对哲人的名言永远不能真正理解,“视死如归”只是说说而已,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无愧于“视死如归”,他们把死看做是从这一世界走向另一世界。所以才能面对任何诱惑、威胁,宁死不屈地走完人生之路。大丈夫或女中豪杰生在人世间,当以天下为己任,视金钱、物欲如粪土,正如李清照所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的意义,就是自己应该走完自己的路,清清白白的来,清清白白的去,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16、过客人生

     你读过香港诗人吴正的一首题为《人生》的小诗吗?我们生命的世界只是一座驿站,一座在茫茫无际的旷野上闪着光亮的驿站,一座每一刻都有人抵埠,每一刻也有人离去,向着未知的前程再继续进发的驿站。

     这首诗不难懂,很明显是从“过客”意象中演绎出来的。人生就是从一个驿站到另一个驿站的过程,无论你贫穷富贵,何来何往,最终都会消失在茫茫无际的旷野上。

     显然,人生如过客的思想古就有之。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已经把人生看得非常开。到了汉代古诗十九首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已经表达得更为明确了。后来李白在《拟古十二首》中咏叹,“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情感就更深沉了。由此可见,过客人生不但表达了一种生命过程的象征,而且也表现了一种人生观:人生是短暂的,不可追悔的,一切意义都不在乎其结局,而在于过程。这种人生观为人们在绝望状态中活着,提供了一种精神支柱。

     例如鲁迅,当他在最痛苦彷徨的时候,就曾以“过客”自居,坚持走自己的人生之途,不管结局到底如何。他写过一个小短剧《过客》,其中那个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的过客就是鲁迅自己的写照。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从一开始记事就在路上走着;他也不知道要走到什么地方去,只是知道前面有声音催促着他,使他继续走下去。看来过客并不排除理想,并不是没有追求,只是无法预知前面到底是什么,而过客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向前走。过客的难点不过是选择道路和开辟道路。前者是在遇到歧路的时候如何选择,后者则是行到没有路的地方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当然,过客人生多少含着一种悲剧气质,因为在拼命向前走的时候已意味到了死亡——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结局。但是,这也许意味着一种解脱,把死亡看成是像回家一样轻松自在,而生命过程中的千里奔波之苦,自然更不在话下了。过客人生活得无牵无挂,只管叫生命大胆地往前走。


    17、史铁生说我们都是到这个世界上来玩的孩子,总有一天,我们要回去;这首诗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不管是玩一趟还是出一趟远门,相对我们长长的一生来说都是短暂到来不及回味的。而相对于那年年常青的陵上柏,岁岁坚守的涧中石,我们的生命是比玩一趟出一趟远门更渺小到“沧海之一粟”的。诗开头用恒久的自然之物起兴与下句的生命的短暂比照,一下子就把我们笼罩到一种怆然而悲之中。

 人生奋斗的意义何在?何不抓紧时间享受这转眼就要逝去的时光,斗酒相乐,驱车而游,游戏人间。有花堪折直须折,哪怕是驽马,哪怕是薄酒。

但是分明我却看到一双忧郁的眼,扫过繁华的街道,扫过迎来送往的冠盖,扫过那一座座豪华的王侯宅第۬۬۬۬۬۬۬……这双眼里也有着嘲讽:你们这些达官贵人啊,“极宴娱心意”,享受了人间所有的荣华富贵,为什么脸上却愁云密布?这嘲讽又分明是求而不得的愤恨,是志意难成的空虚,是在“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自己的家”的悲哀。

达官贵人有达官贵人的世界,失意书生有失意书生的忧愤,但是看到那青青柏下的陵墓,也许一切都该释然。


    18、人生天地间,真的只是像远行的客人,在渐行渐远吗?一场宿命,一场相遇,应该都有它的道理吧,上天为何又让他牵挂起已经远去的人。也许爱是要在死的面前才能终结一个人的思念与记忆。 

 

    19、人生如寄,忽忽而过。匆匆太匆匆,忧心无已时。“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古诗十九首》,首首感叹白驹过隙,阴阳相隔,年命无常。“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敬服纨与素。”“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人生短短,忧思长长,如之奈何?惟酒是亲。醉人的酒,才是最好的清醒剂。

    20、人生如棋,每个生命都须经历起承转合。“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是非成败转头空。茫茫古今,白驹过隙之间,只为凌其壮志,耀其才华,千秋过尽,问心无愧。

  浪淘尽风流人物,谈笑间多少豪杰。读尽昔古英雄辞,如江湖一首断肠曲。

  江东故地,乌江河畔,风兮兮,雨啸啸,历史的风云演绎了项羽最后的人生。霸王别姬,拔剑自刎,在四面楚歌的那一刻,他用利剑抒洒了最后的豪迈,同时也成就了他完美的人格。鲜血汇成江水东流复西回,他的名字从此也被文人墨客们吟唱着。他们站在乌江畔,望着滔滔江水,无人去计较他的失败,而是思绪畅扬于历史的长河中,叹其勇歌其义。李清照也颂扬着他不甘屈人的英雄气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杜牧站在历史的高度则感概:“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尝尽人情冷暖,他少年得志,二十二岁便中了进士,苏东坡的风骨才情得到了宋神宗的垂青,却也招来了小人的嫉妒,最终为人所构陷,遭遇“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诗坛上的失意同时也成就了他文坛上的得意。“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东坡并没有一味沉浸在失败的愁苦之中,而是更加充满信心地在生活中寻找生机,点燃豪情。从此全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他坦荡旷达的精神世界在大起大落之后更加成熟。最终他占据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一个重要位置。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便是幽肠百结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确,作为一位君王,他失败的一踏糊涂,而作为一代词人,他却是文坛上一颗闪亮的星。李煜沦落为宋朝的阶下囚,他的孤独悲苦凝成一句句浸满泪水的诗。“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蕃滋味在心头。”他是忧郁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是伤感的;于是他只有“无言独上西楼”借以水月疗心。他的人生因有了词而有了辉煌的隽永。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论是一代天骄还是文坛才子,无论他们的一生最终是辉煌还是失意,我们品读的永远是生命的过程,意义在此,豪迈在此。

  孤灯之下,我握一杯绿茗,品味人生,思考人生。


    21、生活就是晨起暮落。日子,就是早出晚归。

     生,就是睡着醒来。死,就是呼吸断裂。
     让一切从简。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你我的生命不过是寂静林间草叶上的一滴露,更或是初晨缓慢升起的阳光下,被鸟儿们的羽翅扑棱棱激起的细碎尘埃,漂浮在空中,即使是有相互的遇见、碰撞或重叠,也不过是相携着簌簌而落,亦终将消失。

     故而,无需急,无需怨,无需彼此纠结,且让它在这郁郁的寂静里慢慢地来慢慢地去。
    所谓乐极生悲祸尽福抵,人之痛乐总是相携并进宛若纸张的两面,当你在此面浓墨重彩,彼面定会印迹斑斑。

    而有些痛乐,隐隐清欢也罢水深火热也好,都是他人无法分担与取代的,哪怕是你的深情挚爱。
     既是需要自我对待与处置的,又何须过分渲染,
     倒不如轻描淡写、宁息止腹、心怀坦然,终有一日一切皆会成为过往。
本篇文章来源于 www.hdz8.cn[好读者吧--读者文摘爱好者的精典网站].源网址是:http://www.hdz8.cn/Html/?14773.html


     22、古人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位先哲也曾说过,人生的每个十年都是站台,时间是呼啸的列车,你我都是匆匆过客。
  
  是啊,人生短暂,岁月沧桑,生命就像太空中的一颗流星,瞬间即逝。偶尔在生命中某一天的不经意间,也许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段美妙的音乐,一篇美文或生活中的一些碎片,会让你怀旧如风,回味无穷,从心灵深处想起那些生命中曾经与你同行的人,同时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给你带来的快乐和美好!
  
  在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人。有的来去匆匆,与我们擦肩而过;也有的或许会伴我们走上一程,但都不会太长,人生的道路上岔路很多,在每一个路口,我们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也许我们选择了这个路口,可是在路的那头我们却看到了一个驻足等候的人,说不定那竟是我们梦中苦苦追寻的人!当我们惊喜地跑过去,却发现他(她)等的却是另外一个人。我们的选择也许错了,但人生没有回头路,还得走下去。
  
  有时在路上,我们也想过停下来等某个人,但等来等去,那个人总是没来,或者终于等来了,不是就这样擦肩走过,就是人家早已有了另一个同行者。于是,我们只好一个人默默地重新上路,一路依然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但却没有了那份闲情逸致。
  
  我们想有一个人能与自己一路同行到永远。可这样的人却总是太少,一生中能遇上一个也就是我们的福报了。因为与这样的人同行,我们总会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无论境遇如何,都能智慧和畅达人生。
  
  然而,在我们的生命中,更多的是与我们曾经走过一段路的人们,那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感谢他们,正是有他们的同行,我们才能欢歌笑语;我们才能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好;我们才能忘却人生中的苦和累;我们人生才更加绚丽多彩。
  
  让我们再回首——在天高云淡、松风月影的日子中,在人生旅途上.你是否还能记起曾经有多少人与你擦肩而过,又有多少人让你刻骨铭心?我想一切的一切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生命是一个过程,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现在,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情感,我想,美丽人生亦不过如此罢了!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0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