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文]  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无邪,即使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

  [出典]  战国  屈原  《离骚

    注:

  1、《离骚》第五六部分  屈原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

     曰:“鮌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之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揽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2、注释:

     相道:辅佐大道。 

     延伫:伸长脖子踮起脚尖远看。 

     复路:走回头路。

     兰皋:生有兰草的水边陆地。

     椒丘:有椒树的小山。 

     焉:在此意为“在那里”。 

     离尤:遭受责备,获罪。

     初服:以前穿的衣服。比喻原来的志向。

     芰(ji 4):菱。

     岌岌(ji 2):高峻的样子。

     陆离:美好分散状。  

     昭质:光洁美好的品质。 

     其:语气词,用以舒缓语气。  

     游目:极目纵观。

     四荒:四方边远之地。  

     菲菲:香气浓烈的样子。 

     弥章:更加显着。章,同“彰”。

     惩:怨恨。

     女嬃(xu 1):可能是屈原的姐姐,嬃,楚人对姊的称谓。

     婵媛(chanyuan 22):喘息状。在此指眷恋。 

     申申:一再地。

     其:再此作缓和语气的语气词。 

     詈(li 4):责备。  

     鮌(gun 3):即“鲧”,禹的父亲。相传他偷了天帝的息壤治洪水,被天帝治罪,杀死在羽山之郊。 

     婞(xing 4)直:秉性刚直。 

     夭(yao 1):死。 

     羽:羽山。所在不详,一说在东海之中。 

     博謇:过分忠贞。

     薋(ci 2):积草繁多的样子。

     菉葹(lushi 41):恶草名。比喻谗邪之臣。 

     茕(qiong 2):孤独。 

     节中:度量内心情感、志向。

     喟(kui 4):叹息。 

     凭心:愤懑的心情。 

     启:禹之子,继禹为君,建夏朝。

     九辩、九歌:相传为天帝的乐章,被启偷来在人间演奏。 

     夏:即夏启。  

     五子:名五观。启的幼子,因不满启而作乱。 

     用失乎:因而。“失”一说是衍文。 

     家巷(hong 4):内乱。巷,同“哄”。  

     羿(yi 4):夏代有穷国君主。

     畋(tian 2):打猎。 

     封狐:大狐。 

     乱流:指后羿等荒淫作乱之流。

     浞(zhuo 4)。寒浞。羿的相。 

     厥家:羿的家室,指羿的妻子。厥,那。

     浇(ao 4):寒浞之子。他先杀死夏后相,又在内乱中被相的儿子少康杀死。 

     强圉(yu 3):厚甲。 

     用夫:因此,因而。 

     常违:指夏桀违常理,行暴政。 

     乃遂焉:于是这样地。 

     后辛:既殷纣王。 

     菹醢(zuhai 13):肉酱。传说纣王将其臣梅伯做成了肉酱。 

     殷宗:殷商的宗祀,代指商代的命运。 

     俨:畏。 

     祗(zhi 1):恭敬。  

     错:同“措”,措置。

     苟:才。 

     下土:天下广大的疆土。 

     计极:终极。 

     阽(dian 1):接近危险。

     危死:濒临死亡。  

     曾:同“增”。累次。

     歔欷(xuxi 11):哀泣的声音。 

     茹蕙:柔软的蕙兰。 

     浪浪(lang 1):形容泪流不止。

 

 

    3、译文1:

      后悔选择道路未曾细察啊,徘徊不进我将要回还。

      我掉转车子回到原来的道路啊,趁着在迷途上还没走远。

      我让我的马漫步在生有兰草的水边啊,又奔向长着椒树的小山休息留连。

      接近君王不成反遭责难啊, 只好退回去重修德行以偿宿愿。

      用菱叶与荷叶制成上衣啊, 又采集荷花瓣做成了下衣。

      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啊, 只要我的内心真正芳洁高尚。

      把我的花冠做得高高啊, 使我的佩带变得长长。

      芳香与污垢混杂一起啊,唯有我洁白的品质还未受影向。

      忽然回首纵目远望啊, 我将游观遥远的四方。

      服饰佩带丰富多彩啊,香气勃勃愈来愈芬芳。

      人们生来各有所好啊,只有我爱好美德习以为常。

      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啊,难道我会因受到教训而放弃早有的志向。

       六

      女 连喘带说心情急切啊, 反反覆覆将我告诫:

      “伯鲧秉性刚直不顾自身啊, 终於死在羽山之野。

       你为何事事百言又喜欢高洁啊,你为何偏偏要坚持美好的品节?

       屋子里堆满了普普通通的花草啊, 你却不肯佩带与众有别。

      对众人的误解不能挨家逐户去解说啊,谁会将我们的本心详察关切?

      世人都在成群结党啊,你为何偏要孤独不听我的劝戒?”

     我遵循前代圣贤的榜样并无偏差啊,可叹的是心中愤懑直到如今。

     渡过湘江沅水我向远方远行啊,要找虞舜诉说我的本心:

     “夏启从天上取来《九辩》、《九歌》啊,他就在寻欢作乐中放纵自身。

      看不到危难也不考虑后果啊,五个儿子因而内乱纷纭。

      后羿喜欢射猎漫无节制啊,又喜欢射死大兽虎咽狼吞。

      狂乱之辈本不会有好的结局啊,他的家臣寒浞又对他的妻子起了贪心。

      寒浞的儿子浇身强性暴啊,纵饮胡为不能节制。

      天天游乐忘了自身危险啊,他那脑袋因而掉落埃尘。

      夏桀的行为违背常理啊,终於遭到了祸殃。

      商纣把人剁成肉酱啊, 殷朝因此不能久长。

      商汤、夏禹严肃而又恭敬啊, 周代的贤王讲究治国之道谨慎恰当。

      举荐贤人授权给能人啊, 遵守法度没有偏向。

      皇天对人公正无私啊, 看谁有德就给谁帮忙。

      圣明之人德盛行美啊,才得以享有天下,治理四方。

      看一看前朝想一想后代啊, 观察人们在立身处世上的根本打算。

      哪有不义之事可以做啊, 哪有不善之事可以干?

      我临近危险几近死亡啊, 回顾当初的追求却无后悔之感。

      不度量插孔而削正榫头啊, 前代的贤人正因此而惨遭死难。”

      我呜咽抽泣心情烦恼啊, 哀伤自己生不逢时。

      拿来柔软的蕙草擦拭眼泪啊, 热泪滚滚还是沾湿了衣衫。

     译文2:

     我后悔,后悔我当初没有看清前程,迟疑了一阵,我打算回头转身。好在迷失方向还不算太远,掉转车头,我依旧踏上原来的水驿山程。我走马在这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我奔向那长有椒树的山丘,暂且在此停息。我既然进言不听反而获罪,倒不如退居草野,把我的旧服重整。我裁剪碧绿的荷叶缝成上衣啊!又将洁白的莲花缀成下裙。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把佩带加的很长很长。芬芳与污垢已经混杂在一起,唯独我这光明洁白的本质未曾蒙受丝毫减损。急匆匆我回过头来纵目远望,我要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我的佩饰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喷吐出一阵阵令人心醉的幽香清芬。 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爱,我却独独爱好修洁,习以为常!就算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悔改,难道我的志向会因受挫而改变?

    哦!女媭她唠唠叨叨一声声把我指责,她说:“因过于刚直而惹祸遭灾,到头来惨死在羽山你难道一无所?闻。你为什么要时进忠言而又爱好修身,独具这美好的一片冰心?满屋子已经堆满了恶花秽草,唯独你不愿佩戴实在太天真。众人不可能挨家挨户去一一说明,又有谁会体察咱们的内心?世人都在互相吹捧结党营私,你为什么连我的话半句都不愿听?” 遵循着先圣的遗训来修身厉行,现实的遭遇使我悲愤填膺!我沿着湘江逆流而上,我要向大舜去陈说我的内心:“夏后从上天偷回《九辩》和《九歌》,到凡间纵情作乐恣意荒淫。 不居安思危预防后患,他的五个儿子终于失掉了民心!后羿也爱好田猎,溺于游乐,一味沉迷于射杀那些猛兽和珍禽。本来淫乱之辈就少了有善终,他的国相寒浞杀了他,又和他的老婆成亲!寒浞之子过浇依仗自己健壮的体格,放纵情欲而不肯控制自己的兽性。他每日里寻欢作乐得意忘形,丢掉了自己的脑袋不自省。夏桀经常违背正道,终于落得个亡国丧身。殷纣把自己的忠良剁成肉酱,他的王位因此颠陨!成汤和大禹都严明而又谨慎,周文武都任法而讲仁。他们都凭德才选用贤臣,遵守绳墨而不差毫分。皇天啊!光明正大不存偏私偏爱,看见有德的人就设法让他成为辅弼之臣。只有那德行高迈的圣人贤哲,方才让他享有天子那样的尊称!回顾前王而又观省后代,再仔细考察天下的民情。不曾有过不义的人可以重用,不曾有过不善的事可以推行。即使死神已经向我步步逼近,回想起初衷我也毫无悔恨。怎能将方榫塞进圆孔啊,古代的贤者正因此而碎骨粉身!”我泣不成声啊满心悲伤,哀叹自己是这样生不逢辰。拔一把柔软的蕙草揩拭眼泪,眼泪涟涟沾湿了我的衣襟。 

     译文3:

    我失悔我的路向是根本走错, 我停顿着又打算要路折回头, 把我的车马掉过来走向归路, 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把马辔解了,让它在兰皋逍遥, 让它在椒丘上驰驱,暂时休息, 我不想再上前去以遭受祸殃, 我要退回故乡修理我的旧衣。  我要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 我要把洁白的荷花缀成下裳。 没人知道我也就让他抹杀吧, 只要我的内心是真正地芬芳。  要把头上的冠戴加得高而又高, 要把项下的环佩增得长而又长, 芳香和污垢纵使会被人混淆呀, 只我这清白的精神是丝毫无恙。  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开眼界, 打算往东南西北去四处观光。 我的花环是参差而又多趣呀, 馥郁的花气呵会向四方远飏。  世上的人们任凭他各有所好, 而我的习惯是专于爱好修洁。 就把我车裂了我也不肯变更, 难道我的心还会怕受人威胁?  

     我的女伴她殷勤地替我关心, 她娓婉地劝戒着我。 她说道:“鲧是太直辟不顾性命, 终竟在羽山下遭受了惨杀之祸。  “你为什么总是要孤高而又洁癖, 偏偏的一个人有着这样的奇装? 蒺藜、王刍和枲耳正是当道时节, 你却与众不同地要说它们不香。  “众人不能够家谕户晓地说服呵, 有谁人能够了解我们的内心? 天地间都是在成群而又结伙呀, 你为什么总孤零零地不表同情?”  我依据着先圣的理法节制性情, 有了这样的遭遇不禁悲愤填膺。 渡过了沅水和湘水我走向南方, 我走去向着重华呵诉我的衷肠。  “夏启从天上得到了九辩与九歌, 在艳阳时分他欢乐着,自行放纵。 毫无深远的谋虑以作未雨绸缪, 他的兄弟五观便和他生了内讧。  “有穷氏的后羿淫于游观而好田猎, 他所喜欢的是在山野外射杀封狐。 本来是淫乱之徒该当得没有结果, 他的相臣寒浞更占取了他的妻孥。  “寒浞的儿子过浇又肆行霸道, 放纵着自己的情欲不能忍耐, 他每日里欢乐得忘乎其形, 终究失掉了他自己的脑袋。  “夏桀王他也始终是不近人情, 到头来是窜走到南巢而野死。 纣王把自己的忠良弄成肉酱, 殷朝的王位也因而无法维持。  “商汤和夏禹都谨严而又敬戒, 周的先世讲求理法也没差池, 在政治上是举用贤者和能者, 遵守着一定的规矩没有偏倚。  “主宰一切的上帝他公道无私, 他要看到了有德行的才肯帮助。 只有那德行高迈的圣人和贤士 才能够使得四海之滨成为乐土。  既经考察了前王而又观省后代, 我省察得人生的路径十分详明。 不曾有过不义的人而可以信用, 不曾有过不善的事而可以服膺。  “我纵使是身临绝境而丧失性命, 回顾自己的初心我也并不翻悔。 不曾问凿孔的方圆而只求正枘, 古代的贤人正因此而遭了菹醢。”  我是连连地叹息着而又呜咽, 哀怜我生下地来没逢着良辰。 我提起柔软的花环揩雪眼泪, 我的眼泪滚滚地沾湿了衣襟。

 

 

    4、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抒情诗,《离骚》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为后世文学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离骚》的主题是多重的,它既充分表达了诗人“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和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感,同时又展现了“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和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其中爱国和忠君两个主题尤为突出。司马迁说:屈原“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离骚》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极高,在形象塑造、创作方法、表现形式、语言表达诸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作者不仅以自身为原型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还在创作方法上继承发展了《诗经》、神话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浪漫主义为特色,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后世的抒情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它不仅继承并发扬了《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艺术成果,采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而为一,通过“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其弥章”之类的描写,创造出一系列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而且还在吸收民间文学和先秦散文语言营养的基础上,打破《诗经》的四言格式,“自铸伟辞”(《文心雕龙?辩骚》),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骚体。总之,其艺术成就之辉煌,“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离骚》不仅在艺术上影响着后世一代又一代诗人的创作,其高风峻节的超凡人格体现以及崇高的爱国情怀也无不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这种影响持久而深刻,温总理对《离骚》诗句的多次引用,便是最好的明证。

 

 

    5、《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它的名称有双重涵义:从音乐方面来说,《离骚》,可能是楚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歌曲的名称。游国恩曰:“《楚辞·大招》有‘伏羲驾辩,楚劳商只’之文,王逸注云:‘驾辩、劳商,皆曲名也。’‘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或即同实而异名。西汉末年,赋家扬雄曾仿屈原的《九章》,自《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牢’‘愁’为叠韵字,韦昭解为‘牢骚’,后人常说发泄不平之气为‘发牢骚’,大概是从这里来的。”(《楚辞论文集》)这一论证是确切的。屈原的创作是从楚国的民间文学汲取丰富的泉源,既然他的作品内容,“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翼骚序》),那末作品的名称袭用民间歌曲的旧题,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一句词并非有声无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引刘安的话,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就是“离忧”,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劳商”“牢愁”和“牢骚”,都是一声之转的同义词,同样是表示一种抑郁不平的情感。《史记》本传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足见标题是决定于作品的内容,而标题的音乐意义和作品的内容是统一的。“离忧”“离骚”以及“劳商”“牢愁”“牢骚”,都是双声或叠韵字所组成的联绵词,只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楚辞章句》说:“离,别也;骚,愁也。”显然,他们都是在替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这句话做注脚,但却误会了司马迁的原意。又,项安世《项氏家说》说:“‘楚语’:‘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韦昭曰:‘骚,愁也;离,畔也。’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也是把“离”和“骚”分成两个字来讲。把两个字义凑成一个词义,以致理解不同,纷歧百出,都是由于不明词性的缘故。

  本篇原名《离骚》,到了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却称之为《离骚经》。他的解释是:“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这话的牵强附会,无待辨明。“经”,当然是经典的意思。《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把《离骚》下面加上一个“经”字,正如洪兴祖所说,“古人引《离骚》未有言经者,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楚辞补注》)又,本篇也有人简称之为《骚》,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就以《辨骚》名篇;甚至有人竟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后来模仿屈原的作品都称之为“骚体”。这也是原于王逸,因为他在《楚辞章句》里,把凡是他认为是屈原的作品概题为《离骚》,凡是模仿屈原的作品概题为《续离骚》。如《九歌》,题作《离骚·九歌》,《九辩》,题作《续离骚·九辩》。这些名称,虽然相沿已久,但并不合逻辑。复次,本篇也有人称为《离骚赋》。这起源于汉朝,因为“汉赋”的表现形式是从“楚辞”演化而来,所以汉朝人的眼光里,屈原的作品无一不属于“赋”的范畴。司马迁说屈原“乃作《怀沙》之赋”(本传),班固《汉书·艺文志》着录屈原的作品二十五篇,则更进一步都称之为“赋”。其实,“赋”到汉朝才成为文学形式上一种专门体制。称屈原作品为“赋”,由于受了汉朝人对“辞”“赋”的概念混淆不清的影响,是不恰当的。

  关于本篇的写作时代,过去和现在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据《史记》本传记载,是叙述在上官大夫夺稿,“(怀)王怒而疏屈平”之后。但这并不等于说,就是这一年的事;而只是说,《离骚》是屈原政治上失意以后的作品。这里所指的时间是广泛的。但《离骚》作于楚怀王的时代,这一点完全可以肯定。究竟是哪一年呢?远在二千年前的司马迁已经感到文献不足征的困难,而无法作出绝对的论断。当然,今天更不能加以主观的臆测。可是,在司马迁的提示下,如果作进一步的探讨,多少还可以寻找出一点关于这一问题的消息。我以为《离骚》既然是一篇抒情诗,而它的具体内容又属于自叙传的性质,则作品本身有关客观事件的叙述,个人遭遇的因由,情感上所表现的忧愤之深广,创作上所表现的气魄之雄伟,这一切,都透露了它自身产生的时期:既不可能是少时的作品,也不会是晚年的创制,最适合的那只有是四十左右的中年时期。篇中关于年龄的叙述,处处都证实了这点。我们试把篇首“恐美人之迟暮”,篇中“老冉冉其将至兮”,篇末“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其犹未央”等句综合起来,互相印证,就不难得出一个整体的理解:假如是三十以下的少年人,无论怎样多愁善感,也不会说出这样老声老气的话;但要把它作为五十以上的人的语气也不妥贴,因为那就谈不上“时亦其犹未央”了。屈原四十左右正是楚怀王的末期,当时楚国屡次兵败地削,怀王主张不定,楚国政府内部亲秦派和抗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剧烈。寻绎《离骚》文义和上述的时代背景,是完全吻合的。

  本篇是屈原用血泪所凝成的生命挽歌,作品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正反映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斗争生活,坚贞而炽烈的爱国心情;精神实质的内在联系,使得它成为天衣无缝,冠绝千古的名篇。可是后世读者的欣赏往往停留在音调的铿锵,词藻的瑰丽的上面。甚至有人认为“古今文章无首尾者惟庄骚两家”。说它“哀乐之极,笑啼无端;笑啼之极,言语无端。”(陈继儒语)这种似是而非的十分抽象的模糊概念,其结果必然陷于不可知论。关于本篇的主题思想及其篇章结构除了上面分段说明(见译注)外。兹提出下列几点:

  第一,本篇以现实的火热斗争作为通篇的主题思想,它不但说明了屈原和贵族的腐化恶劣势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反映了他是怎样在残酷考验中战胜了自己思想里脆弱的一面,完成了他那种坚强的具有伟大悲剧意义的高尚人格。围绕着这一核心,层层深入。例如女媭、灵氛、巫咸三大段谈话,本身并非事实,只是表现屈原在现实斗争中曲折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他(她)们同样是同情屈原的;可是他(她)们的身分不同,表现在语气上的关切程度不同,而且论点也是各异的。女媭单纯从爱护屈原、关心屈原出发而说出娓娓动听的人情话,她只是劝屈原作明哲保身之计。处于这样黑暗的政治环境里,要想明哲保身是不容易的,那就只有消极逃避之一法;这正符合于战国时代盛行于南方的道家思想。灵氛回答屈原问卜之词,是为屈原的事业前途着想而提出的当时士的阶层社会意识的普遍诱惑。巫咸的语言表面仅仅是一篇不切实际的大道理,实质上则是以妥协代替斗争,为同流合污、苟合取容的作风和行为自己在思想上先找好一个防空洞。这正反映了屈原在思想上可能动摇的三个方面。对这,屈原都没有作正面的答覆:听了女媭的谈话以后,借“就重华以陈词”从理论上予以否定;回答巫咸的则是从具体情况的分析来粉碎其客观现实的根据;灵氛的诱惑,虽然引起了他暂时的动摇,可是伟大的爱国热情终于使得这种诱惑完全破产;而屈原也就在思想斗争中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样不但在表现手法上极尽变化之能事,而它主题的突出是如何的明朗而深刻!

  第二,本篇在组织形式上一个最基本的特色,那就是现实的叙述和幻想的驰骋的互相交织;而这,又是被它的内容所决定的。诗篇一开始是从现实的叙述着手的,接着他就现实问题加以详尽的说明和反覆的剖析,可是精神上仍然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于是丑恶的憎恨和光明的憧憬,就使得他那迷离恍惚的心情进入一种缥渺空灵的幻想境界。随着幻想的开展,扩张了作者忧愤的深度和广度,驰骋着人生的炽热爱恋与追求。可是这幻想是无法脱离现实的,这就决定了幻想最后的破灭,它终于不得不回到现实而结束全篇。本篇的结构,就是这样统一起来而达到完满的高度。

  第三,尽管幻想和现实交织,全篇的线索是分明的。作为本篇的具体内容是屈原的自叙生平;而屈原的生平是和楚国客观形势密切联系着的。伴随楚国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屈原所采取的态度是怎样呢?最初他满怀信心的提出“愿俟时乎吾将刈”,可是现实不允许他实现他的理想,接着就是“延伫乎吾将反”;再次,是“吾将上下而求索”;复次,是“吾将远逝以自疏”;而这都不可能,最后是“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了。这五句所标明的是思想发展变化的五个过程,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紧紧相联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这样就很自然的划清了文章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引出了贯串全篇的一条主要线索。从这一主要线索派生出来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叙述亦莫不如此。例如:篇中以男女的爱恋象征理想的追求,始则曰,“吾将上下而求索”;继则曰,“哀高丘之无女”;继则曰,“相下女之可诒”;继则曰,“闺中既以邃远兮”;继则曰,“岂惟是其有女”;继则曰,“聊浮游以求女”。又如用芬芳的服饰,比喻自己的好修,遣词用意,也都是前后一贯,脉络分明,自成体系的。 (马茂元)

 

 

    6、屈原自己对于“美”的喜爱。《离骚》中,他用满目鲜花和香草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他形容自己的外表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披上了江蓠和系结起的白芷,又编织起秋兰佩戴在身”。又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就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让我的切云冠高高耸起,让我的佩饰长长垂地。内在芳香与外表光泽糅合,只有我光明的质量没有毁弃。”

  品德的光辉和外表的鲜美一一相扣,不单是拿鲜花香草比喻品格,而且那些充满意象的生命力也确实渗透到了人格中,让后者更形象更直接的被把握到。

  香草美人,是屈原在《离骚》中创造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新的风格。用香草比喻品格,用美人比喻身为人臣的身份。这里就要说到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了。像上文中提到的,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和楚王有血缘联系。他对楚怀王的感情很复杂,一面对他有源于内心的忠诚和希望,一面又对他的昏昧有深沉的不满和惋惜。他说:“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就是埋怨楚怀王偏听小人的谗言,不信任屈原的一番良苦用心。但他又不愿抛弃处境越来越危险的怀王,“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眼看就可以离开混乱的楚国,前往平安的乐土,却在最后一回眸间,感到悲伤和犹豫。

  这是屈原在《离骚》中坦露的对于楚国和楚怀王充满悲剧性的内心历程。当时楚国只是危险,却还没有亡国,等到他写《哀郢》时,楚怀王已经在秦国的羁留中死去,继位的楚顷襄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没多久秦国大将白起就率军攻陷了楚国都城郢。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在这首诗中得到异常深刻的反映。“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说的就是: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屈原在江南的流放地听到国家灭亡的消息后,选择了怀沙投江,以身殉国,他的《怀沙》一辞可说是绝笔: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眼前浩瀚缥缈的江河让他感到孤独和绝望,虽然世界混浊,没人理解,但还有死亡可以安慰自己。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就此他下定了一死的决心。

  屈原死后,人们怀念他敬重他,端午节的习俗也就渐渐流传到现在。

    附:楚国人对于个人生死和荣誉之间的独特观念。后来在楚汉相争中败给刘邦的项羽,也在乌江边自刎了。项羽当时也并非全无退路。史书上说: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有作者在本栏目说过:项羽的兵败自刎,其实也是楚人风气使然。如果他不自刎,反倒得不到楚人的心仪。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载,楚国莫敖屈瑕曾率兵讨伐罗国,因骄傲轻敌而败北,结果他自缢于荒谷,而随从他的群帅们则将自己囚禁于冶父以听从楚王的刑罚。屈瑕曾多次为楚国立功,结果一次兵败就不能不自缢以谢国人。再如《左传》庄公十九年载,楚文王与巴人作战不利,回国时,掌管都城城门的鬻拳却不让文王入城。文王不得已,整顿人马去讨伐黄国,仗是打胜了,可惜回来的路上病死了。鬻拳安葬文王后,也自杀相殉。可见在楚国,即使君主丧师辱国也是不可以原谅的。又如战国时代的楚怀王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君主。他曾被秦昭王骗到秦国,要他割地称臣。怀王至死不从,最后病亡于秦。据司马迁《楚世家》说,楚怀王死后,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也因此都看不起秦国而同情楚怀王。

  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楚国人把荣誉看得比生死更为重要,自尊心很强,所以也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楚国的灭亡虽然不是屈原的责任,但屈原断不会以楚国贵族的身份做秦国的的降臣。

 

 

    7、《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8、屈原在《离骚》中对荷花也有“突发奇想”的描写:“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来年端午节时,如果我们也把这些济南特产的“荷花食品”投入到汨罗江中,说不定屈原老先生也会竖起大拇指的。

 

 

    9、正因“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才有:草木葳蕤的初夏,天地间散发着芬芳,正是万物生机勃发的好时节,却有孤零零一人,一大清早便久久徘徊在汨罗江畔。他身心俱疲,形容憔悴,谁也没认出这就是多年前的三闾大夫屈原。遥望着怎么也看不到的郢都,回味自己的一生,他叹息,复叹息。最终,他纵身一跃,投赴滔滔江水。只留下光华灿烂的文章,令后人吟咏,感慨,怀念。

 

 

    10、人们爱莲多半缘于它的文学意义。

  二千多年来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蕴育出许许多多的“莲”文化。从《诗经》中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到现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无不让人叹为观止。这其中有过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人的经典诗词,如 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李白的“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折荷有赠》李商隐的“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其实,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诗人也写过许多咏荷(莲)的诗篇,而且其作品一点也不比这些大家们逊色。如宋代诗人李群玉的《北亭》:“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元代诗人何中的《荷花》:“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

 

 

    11、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入夏始开,不与群芳争春;退居池水,不与百花竞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虽生在淤泥之中,但却丝毫不受纤染。荷花以其独有的风姿韵态及圣洁高雅的品质,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们经常吟咏的对象。楚国诗人屈原在遭受小人的谗言诬陷而流放时曾放声吟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用荷花来比喻自身的芳纯高洁。而周敦颐的一曲《爱莲说》:“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仅将爱莲之情表达得一览无余,同时也奠定了荷花“花中君子”的地位。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咏荷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至今仍被世人所传诵。

 

 

    12、 我们在社会上行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方向,在心中也有一个预定高度。在达到目标高度之前的云雾风雨中,我们不但要有排除困难积极奋进的勇气,还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一颗宁静的心。雾再浓云再深,也不要迷失了心中的方向。不要把上升和冲破云雾寄托于有人给予你帮助和支撑,更不要期待在云雾迷住眼睛的时候有人替你点燃一盏灯。要学会自己为自己点燃心灵的一盏灯,虽然不够明亮,却也能照亮前行的路,顺便替别人照明,也避免别人碰撞到自己而影响飞行。没有污染的纯净世界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唯一的净土只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灵。守住了一颗宁静的心,就是寻找到了心灵的净土。 

   人生在世,本来就是一个人的旅行,谁也不会陪谁一生。出生后,父母会陪伴十几二十年,然后就要独立地在社会上打拚。恋爱了、成家了,有了个“他”“她”与你同行。“白头到老”,“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相爱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誓言,可是这往往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不爱了,就各走各的路了,又留下一个人在独行。即使成婚成家了,两个人也不会同行到永远,终有一个人要走在另一人的前头,留下的一个人,还是要面对独行之路。即使是两个人能够同生共死,谁又能够真正走进谁的心灵呢?一个人一生会有许多朋友,可是朋友也是分不同时期的,只能陪你一段路的同行。只有在喧嚣中突围,耐得住寂寞,独善其身,积极进取,守住一颗宁静的心,才会让自己生命之花长盛不衰。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星球的匆匆过客,谁也无法测量自己生命的长度。那么,我们何不把握好自己生命的厚度呢?记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这样一句话:“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多做一些让自己闻香而舒畅,让别人收到花朵而快乐的事呢。虽然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可以让自己短暂的生命盛开出鲜艳的花朵,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我想,把握好这一点也就是增加了生命的厚度,无论生命长与短,都会无憾于人生了!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喜悦能让心灵保持明亮,并且充塞着一种确实而永恒的宁静。我们都希望前行的道路上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光明。可是,光明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在黑夜中,我们才可以看到美丽的月色和星辰。因此我们不要拒绝痛苦磨难,它可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当困难与挫折到来,应平静地面对、乐观地对待,以坦然的心接受面临的痛苦和快乐。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时时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静的天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赏,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以恬淡宁静之心独守我心,微笑着静观世间风云。  

 

    13、杭州西湖的夏季,湖滨闲步赏荷是城市忙碌人的一件幸事。迎着湖面上来的微风,眼目中满是大片大片绿色的荷叶与星星点点其间的荷花,总不由让人感叹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这样美好的诗句来。面对已收藏在相机、屏幕上的这一碧荷塘,挑灯展卷,轻吟古人的诗句,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却是此时最打动我们的独白“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荷花为衣饰,虽然别人不一定知道其意,自己却仍然钟情于这花的清芳。 ”盼望我们的工作也能透出这样的清芳。

 

 

    14、 其实,经受过这种痛苦与无奈的又岂止陶渊明?屈原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的自慰;李白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愤懑。当政治雄心与精神自由无法调和时,这种痛苦与无奈便会产生,这也皆因士人们的“忧道而不忧贫”吧!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0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