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东省社科联、广东历史学会、广东中国文学学会、广东教育学会和梅州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的纪念丘逢甲诞辰130周年学术研究讨会于1994年12月20-22日在梅州市举行,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就丘逢甲的爱国思想、诗歌、教育思想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与会者通过对丘逢甲一生的言行的评析,进一步肯定丘逢甲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着名的爱国志士,一致认为,对丘逢甲爱国主义思想的评价,在1984年召开的“纪念丘逢甲诞辰120周年学术讨论会”就给予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但遗憾的是,这种公允的评价在近10年来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同,尤其是在教科书中尚未得到体现和反映,这与我们今天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很不相应的。实际上,丘逢甲的一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份好教材,因此,与会者呼吁除学术界进一步研究丘逢甲外,教育界、出版界和社会各界也要给予重视。
作为诗人的丘逢甲,有大量的诗作传世,因此,对其诗歌的研讨也是这次讨论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会者指出,丘逢甲的诗歌,就其思想内容而言,顺应潮流,与时共进,具体表现为抒发故土沦亡的悲痛,表达光复河山,统一祖国的誓愿,揭露列强侵略,抨出清廷腐败。核心是高扬爱国主义的理想情丝。但由于命运的打击和现实的挫折,其某些诗作也体现出迷茫、彷徨、归隐出世、消极无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丘诗的思想内容而成为一种缺陷和不足。其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为直抒胸臆,反映现实生活,注重民族形式,既继承传统又锐意创新。至于丘诗与同时代诗人,尤其是黄遵宪诗歌,与会者作了比较,指出两人的异同,认为丘、黄两人对近代诗坛的影响,学界的评价之所以历以黄为先,是我们长期以来未给丘以应有的研究和公允的评价所致,实际在近代诗坛上,丘、黄两人各领风骚,不相伯仲。但能否据此而确定岭东诗派已形成则有不同的意见。
对于丘逢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与会者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丘是一位成绩卓着的教育家,但《中国近代教育史》竟未有片言只字论及丘逢甲,显然有失公允。实际上,丘逢甲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与时共进,不断地深化对传统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批判,不断地探索创新,比洋务派和维新派办教育都高明,因此,他不但为我国近代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不仅在当时是进步的和积极的,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与会者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干史实也进行了考析。例如关于丘逢甲与日本的关系,有论者依据丘氏的遗文遗诗,指出他虽然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对日本近代的先进文化并不拒斥,在向日本维新学习上,丘氏是持积极主张态度的,他不仅曾聘请日本人士担任教职,而且希望中日两国能保持“兄弟”的友好关系,共谋发展富强。又如关于丘逢甲向资产阶级革命派转变的问题,论者对于丘氏晚年这一转变的时间作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论证。此外,论者还对丘氏与康有为保皇会和刘士骥的关系,以及一宗地方乡绅密告丘氏的史料等进行了探讨。
(曾燕)
学术研究广州083K3中国近代史曾燕19951995 作者:学术研究广州083K3中国近代史曾燕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