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汉武何曾输文采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丁启阵    当代伟人毛泽东有宏论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沁园春・雪》。凭着伟人的影响力,宏论一出,恐怕很多人的心目中,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差不多就都是个文盲半文盲了。秦始皇姑且不论,汉武帝实在是很冤枉。依我看,汉武帝刘彻不但有文采,而且,他的文采在历代帝王之中绝对是一流的。   首先,刘彻会作诗。了解汉武帝刘彻,绝对不能看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怨恨刘彻用宫刑让自己蒙受奇耻大辱,因此《史记・孝武本纪》里只记载了刘彻一系列祭祀鬼神的迷信活动,只字不提他的文功武治。了解汉武帝,得看班固的《汉书》。《汉书・武帝纪》中记载了汉武帝文功武治的主要事迹,其中,包括他几次写作诗赋的背景与情形。《汉书》记载的刘彻第一次写作诗赋,是在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这一年刘彻四十四岁,属于文学中年时期――这年六月,在后土祠旁边挖出了一口宝鼎,刘彻于是写了一首《宝鼎之歌》;秋天,有一匹马在渥洼水中生产,他又写作了一首《天马之歌》。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四月,刘彻前往泰山祭祀,走到一个叫瓠子的地方,黄河即将决口,他命令随从大臣将军以下都必须加入抗洪抢险行列,背柴禾加固河堤。面对抗洪险情,刘彻有感而发,写作了《瓠子之歌》。同年六月,甘泉宫内生长出了一棵九茎连叶的芝草,他又写了一首《芝房之歌》。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春天,贰师将军李广利杀死大宛国王,将缴获的汗血宝马献给朝廷,刘彻又作《西极天马之歌》。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二月,巡视到东海的时候,猎获了一只赤色大雁,作《朱雁之歌》。写《朱雁之歌》的时候,刘彻已经六十三岁了。   从以上记载,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几点结论:一是刘彻每次作诗,都是因为什么事情发生,有感而发,合乎“歌诗合为事为着”的风骚传统;二是他一生中作诗持续的时间很长,可见他对于诗歌是经心着意的,不是附庸风雅偶尔为之。刘彻流传到今天的诗歌作品,除了《汉书・武帝纪》提到过的《瓠子歌》、《天马歌》、《西极天马之歌》之外,还有《汉武故事》记载的《秋风辞》、《搜神记》《汉书・外戚传》等记载的《李夫人歌》、《洞仙传》记载的《思奉车子侯歌》、《东方朔别传》记载的“柏梁台联诗”。因为刘彻的诗歌,不少篇的创作背景都是有明确记载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诗歌都是汉武帝本人的创作,不存在假手词臣的问题。   其次,刘彻的诗写得不错。刘彻的诗歌作品,全部是楚风诗歌,继承了屈原《离骚》的悲情传统,抒发的都是缠绵悱恻的感情,带有明显的伤感色彩。我认为,《瓠子歌》和《秋风辞》堪称其代表作。为了便于读者朋友了解,摘录如下: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巨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       正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瓠子歌》共二节,这里摘录的是第一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辞》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不难看到,刘彻是一个感情丰富、心思细腻、性情敏感的人。两首诗因为题材的原因,各有侧重。洪水泛滥成灾,他在当机立断采取措施的同时,内心也充满了忧虑,《瓠子歌》表现出来的是一位有责任、有悲悯的帝王情怀;秋风刮起,草木摇落,多情的人不免要心中感伤,《秋风辞》表现出来的是地道的诗人肝肠。

网载 2013-09-10 20:57:29

[新一篇] 高句麗民族的族屬溯源

[舊一篇] 鮮卑族對隋唐歷史的影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