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大纲,注重开放语文教学的读和写,把教学内容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拓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放”就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语义渠道,展现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导”就得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
首先,它有利于突破读和写的旧框框,确立现代语文的民主和开放意识。传统的读写教学把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客体,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封闭性,阻碍了学生个性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必须突破读和写的旧框框,注重学生个体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科学有效地开展好语文读写活动,把读写看作是一种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事实上,作为读和写的个体,在读写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不可能相同,课堂上的发散思维和多元化倾向是正常的,健康的,无视差异,千篇一律的教学应当摈弃。
其次,有利于改变工具性的读和写,致力于构建学生主体人文精神内核。过去的阅读教学企图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分解和剖析,“找到一把开启所有文本大门的万能钥匙”。(注:黄伟杰《阅读教学: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语文学习》2000年第6期。)这种工具性的简单重复同样表现在写作中,学生为了写而写,胡编乱造,空洞乏味,自然形成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因此,必须建立现代语文的阅读观和写作观,朝着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方向发展,即“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把读写过程看作是构建学生情感、精神、人格的过程,在读写中铸造主体人文精神内核。
再次,有利于改变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过去的课堂总是教师唱主角,教师的指指点点,名曰“点拨”“点化”,实则牵住学生的鼻子。因此,开放语文教学的读和写,就是要求学生在读写过程中认知情感的参与,调动积极性,激发个性潜能,通过紧密相连的读和写的一系列探讨活动,培养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确立能动精神和创造意识,发展生命个性。因为“在一切形式的教育中,人的个性独立,生命舒展,灵魂的生长,是最最重要的”。(注:韩军《再论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语文读写教学自然也是如此。
在这个不断开放、拓宽视野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一个“导”字。
首先,抓住读和写的切合点,引导学生走进心灵世界。注意将有关知识点、文本内容支撑点和现实生活、个体思考有机渗透和衔接起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读写中不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鉴赏能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得到了落实,课堂读写的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整体,也使语文教学步入了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
其次,注重个体参与,引导学生以社会化的人的眼光观照和审视自身。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正如主张读写创语文教改的许序修老师所说,语言的习得和运用缘于情感、兴趣和需要,“是生命历程中情感、兴趣、需要的自然体现,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个性和灵性。语言的个性和灵性是语言生长力的最重要因素”。我们按文本对个性的牵引点大体把训练分为情感性读写、意象性读写、哲理性读写、鉴赏性读写和研究性读写5个类型,在情、意、理、趣、知等方面平衡与协调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智能结构,促进良好心智的建立,追求个性精神和人格的完善。并根据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尝试用社会化的人的眼光来观照和审视自身,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面向社会,适应未来。
再次,活化生活源头,引导学生寻找和谐共振,感悟生命活力。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个性教育、情感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艺术审美过程和社会化过程。用读和写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大方向。因为语文能力提高的“内里,却是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文化涵养的加深”。(注:③韩军《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教育”》,《中学语文》2000年第7期。)针对现代学生特点尤其是高中学生特点,我们通过读和写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1)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内驱力。寻求对文本和自然、社会的共鸣,表达对生活的热爱。(2)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形成表达欲。乐于在作文中显现美丽人生,参悟生活真谛。(3)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形成辨析力。同时开设立意创新、不拘一格的阅读课和写作课,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思辨能力,为读和写的结合提供能力的保障。
中学语文武汉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陆宝初20022002 作者:中学语文武汉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陆宝初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0: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