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2000年秋季启动,在国家级实验区已进入第三年,在省级实验区也已经进入第二年。和其他课程一样,自实验以来,语文课程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语文教育、教学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一、对课改的基本估计
    (一)成绩与进步
    1.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实验区的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态度积极,思变求变,认真学习,努力实践。远的不说,进入新时期的20年,从来没有看到老师们这样自觉投入、全身心投入;从来没有看到广大教师焕发出如此之高的语文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2.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看得出广大教师自觉学习、积极思考、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良苦用心;看得出广大教师对课程理念由不甚理解到逐渐理解到付诸实践再到加深理解的过程。此次课改,由于提出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因此,有理论指导,有改革力度,有比较明确的改革方向。
    3.语文课程发生了初步的、革命性的变化。首先,这个变化是全方位的,涉及到课程、教材、教法等语文课程的所有方面。老师们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也不再停留在教学改革这一既窄又浅的层面上。在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重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与形式。这在以往的改革中是不多见的。其次,语文教育、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力求准确定位,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开始得到尊重,由于激发了兴趣,培植了自信,绝大多数学生爱学语文了;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落实自主学习,落实读书实践,大多数学生真学语文了;由于开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乐于发表个人的感受与见解,乐于读出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与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语文了。过分注重内容分析、过多进行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的语文教学,老师主宰课堂,“牵着学生走”的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语文教学,逐渐淡出语文课程。
    (二)问题与思考
    改革中的语文课程,特别是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加以改进,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1.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正确体现。防止偏向一端或二者分离,造成两败俱伤。
    课程实验中,有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偏于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苗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时下有的语文课,为了体现人文性、开放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喧宾夺主,以有别于内容分析、机械训练的形式,造成了同样的后果——语文效率、质量的减损。我们应牢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是语文课的专务。我们一定要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
    2.要否定“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又放弃教师主导作用的情形出现。
    课程实验中,有片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使自主异化为自流,合作学习变成自由活动的苗头。这不是课改期望中的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要否定“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但教科书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编得再好,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教材编排的定型化,课程资源的有限性。课程实验主张“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但是,也应当看到,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因此,它又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学校更是如此。教学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警惕出现忽略教材的内容、要求,忽视对课文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安排与学习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
    4.要否定“课堂为中心”,反对把师生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但课堂教学仍然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一定要结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局面,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不仅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在自然、在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要大力研究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准确体现新的课程观念,既要开放、搞活,又要扎实、高效,全神贯注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5.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状况,从教学思想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都要有实质性的改变,但这种改变一定不要是功利性的、形式主义的。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地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靠什么?除了新的课程观念,还要靠现代教学论、儿童心理学、语文教育自身的特点等等,还有一条最根本的,就是辩证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要在上述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总有一天能总结出语文教学的规律,探索出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注重实践、讲求实效的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进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体系。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端正的研究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要力戒浮躁,要实事求是,要不断探索,要勇于创新。语文教学应当有“基本式”——它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更应当因生、因师、因时、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在课改中,出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与方法上制造新的模式化的苗头,值得警惕。
    如此课程改革,是关系到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方向与质量的、影响深远、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必定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把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二、课程改革中的识字写字教学
    (一)转变观念
    1.由“认写同步”,拖长识字时间,变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
    以往从教学大纲到教材,片面强调识字的“实”,生字不识便罢,一识就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由于要求“四会”,要求“认写同步”,每册识字数量必须加以控制。以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前四册的识字量分别是160个、280个、380个、360个,共计1180个。每册本来不大的识字量,由于认写等要求一步到位,师生负担很重。《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则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不仅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而且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即由“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以便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
    2.写字要加强指导,提高质量。
    前面谈到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既是识字的策略,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写字教学,一是写字量比识字量要少,二是写字与识字不同步。写字量少多少?拿人教版实验教材来说,一年级上册要求认400个字,要求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550个字,要求写250个字。一年级上册每课只要求写3~4个字;一年级下册每课要求写5~6个字。写得少,更容易写得认真,写得好。写字与识字的安排怎么个不同步?识字,把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放在前面学,基本上不考虑字形的繁简难易;写字,则严格按照书写的规律,在编排上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笔画少到笔画多,由独体到合体。如,一年级上册要求写的字基本上是独体字,每课学写的3~4个字,相对集中练写一两种基本笔画,“一二三”着重练写横画,“八入大天”着重练写“撇、捺”,“口日中”着重练写“横折”。
    3.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课标》从三个维度提出教学目标,在识字方面也有所体现。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课程改革中的识字教学,要落实上述目标。识字要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在老师指导下认识教科书中要求认的字;一条腿是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在生活中自主认字。实验证明,在小学生之中蕴藏着极大的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只要老师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只要老师经常拿出点时间、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学生就会以出人意料的表现给老师一个个惊喜。
    (二)改进策略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要落实《课标》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要相信儿童的认字能力,调动小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识字、写字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2.要求认的字,要明确要求,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及时巩固。教科书中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教材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没有其他要求。在教学中不要拔高要求。有的老师以为,对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逐字进行字形分析,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能提高认字质量。这样,花费的时间很多,又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效果不一定好。其实,认字和认人是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记个大体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要想取得理想的认字效果,一要第一次见面力求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如,利用音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记字,以加深对生字的第一印象。有的老师在教蔬菜、水果用字时,让学生对照实物看标牌,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记字。有的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学生用猜谜的方法记“秋”字,用会意的方法记“闪”、“笔”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们”(门+亻),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几”(机-木)。二要当堂采取多种方式复现,力求做到要认的字当堂大多数学生都能认得。这就需要时间充裕,形式多样,全体参与。如,分组玩字词卡,玩魔方(每一面写有本课要认的生字词),做摘苹果、找朋友、夺红旗的游戏,读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句子、儿歌,让每个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合作学习中,与要认的字多次见面,“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三要及时复习巩固。根据儿童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刚刚认识的字一定要在以后的两三天中及时复习。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巩固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在口头组词中,在生活中的各种场合,留意生字的复现,做巩固认字的有心人。
    3.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一方面可以联系教科书中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增识字词。如,学习《操场上》一课,结合认识“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字词,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认识一些体育器械,增识一些汉字。又如,学习《自选商场》一课,结合认识食品、日用品、文具用字,引导学生到自选商场看一看,收集一些商品包装袋,认认上面的字。另一方面,借助教材中的有关提示,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如,人教版教材在“语文园地”中,陆续出现了认班上同学的姓氏字,认广告、路牌上的字,认电视屏幕上的字,认书报杂志上的字的提示。教师可据此进行课外识字的引导与交流。再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经常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如,指导学生把课外认的字,制成卡片装进识字袋,或剪贴成册,定期在班上交流。又如,在班上开辟“识字园地”,鼓励学生在园地中展示课外识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一个人认的字,变成全班认的字。又如,定期围绕一个专题(动物、植物、玩具、文具、生活用品……)或开展的活动(春游、种植、养殖、开运动会、搞竞赛……)组织自主识字的交流与展示。只要老师有意识,有措施,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学生,在这方面都会有令老师、家长吃惊的表现。此外,对识字的评价要跟得上。要转变观念,课内、课外认的字都能帮助阅读,都应计入学生的识字量;课内认字丢几个,课外认字拣一些,这样的学生认字成绩仍应视为优秀;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暂时遗忘,要相信学生能在今后的阅读中把暂时忘掉的字找回来。
    4.写字指导要到位,要加强板书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如果说学生认字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有时可以“无师自通”,而小学生写字,入学儿童大多是零起点,一定要“有师指导”。在课改实验中,有的老师对指导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软任务,教学时间不够,往往就把指导写字和学生练字的环节省掉了;有的老师虽进行指导,但指导不利,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用展示写字的课件代替教师的板书。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字写不好,就没有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老师的板书字不好,就不是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
    加强写字,一要从思想上重视。电脑时代仍需要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这不仅是交流的需要,还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二要以身作则。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就一手规范、美观的板书字。三要加强写字指导。对低年级学生,写字指导一定要到位。每次写字,一定要提醒写字的执笔姿势,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写一个宇,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边讲解边示范。而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发现问题,在评议中指导。随着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要鼓励学生说出写每个字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高书写水平。四要保证写字时间。低年级每节课都应安排写字,由写字渐渐过渡到写词,每节课三五分钟,细水长流。还要利用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按写字教材的要求,练写硬笔字、毛笔字(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练习用毛笔描红),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书写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小学语文教学太原76~80G39小学各科教与学崔20042004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对传统课程的变革,是一次教育的重构。从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与教师的成长、新课程与教学目的的定位、新课程与教学常规的审视,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角度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勇气和胆识,变革头脑中旧的观念,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重构新的教育观念,探索课程改革前进的道路。texts of Chinese/productive knowledge tendency/directive know ledge tendency/emotional cultivation“教材开发”包括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的设计与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料库的建设、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等多个侧面,本文着重探讨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问题。阎凤桥郭娇(1979-),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The relations of Chinese teachers and subject of texts
  YU Yu
  (Guangxi Teacher University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ry Department, Guangxi Guilin 541004, China)We have to think about that the key how to use the subject texts is one perso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by recounting the tendency of productive knowledge and directive knowledge, consider that using subject texts should supply a terrific place which students learn through their life and live.余昱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54100 作者:小学语文教学太原76~80G39小学各科教与学崔20042004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对传统课程的变革,是一次教育的重构。从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与教师的成长、新课程与教学目的的定位、新课程与教学常规的审视,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角度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勇气和胆识,变革头脑中旧的观念,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重构新的教育观念,探索课程改革前进的道路。texts of Chinese/productive knowledge tendency/directive know ledge tendency/emotional cultivation“教材开发”包括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的设计与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料库的建设、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等多个侧面,本文着重探讨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问题。阎凤桥

网载 2013-09-10 20:53:59

[新一篇] 課程建設評估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舊一篇] 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續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