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别让“爱情”走开  ——当语文遭遇青春期敏感话题时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那是一个“多事”的春天,先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收了几本言情小说,拿来向我这个班主任“告状”;接着我又亲自发现了两起“早恋事件”;还有我那几位挺有才情的“得意门生”,忽然一下子迷上了《红楼梦》和婉约词,伤春悲秋、欲语还羞的朦胧情绪在作文随笔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初三的孩子,十四五岁,正是少男多情少女怀春的年纪。巧的是,我们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单元中偏又编选了《诗经》中的两首爱情名篇《关雎》和《蒹葭》,从学生们躲闪又兴奋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们的期待。让躁动的心灵平静下来的最好办法是疏导,给情感一个合理的宣泄口。也罢,爱情既然来了,就先别让它走开,就让我们在语文课上,潇潇洒洒地谈一谈“爱情”吧!
  二、大大方方谈“爱情”
  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开始对两性关系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开始对爱情进行探索,部分学生甚至尝试着去模仿成人谈情说爱而陷入早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并不奇怪。中国有悠久的禁忌文化,在性教育方面有浓厚的愚民传统,其实越是讳莫如深越容易激发好奇心。与其让这些纯洁的心灵从不健康的书籍杂志、网络资源中寻找变了质的答案,不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爱情”这一话题加以开诚布公的正面讨论。
  于是,在教学《关雎》时,我开门见山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这首诗歌从内容而言,属于哪一类题材?”一向热闹踊跃的课堂忽然冷了场,有的学生低下头,有的学生脸上浮现出暧昧的微笑。沉默良久,角落里传来一位调皮男生的回答:“耐情诗呗!”学生们“轰”的一声笑了,我也笑了,“耐情”——“爱情”,故意吐字不清的发音里既包含着勇气,又有掩饰不住的羞涩。我微笑着加重语气:“恭喜你,答对了!这是《诗经》中非常着名的一首爱情诗!”我的微笑,加上坦荡的眼神,大方自然的肢体语言,都在向学生传达着一个明白无误的信息:爱情是一种纯洁而崇高的情感,谈论作品中的爱情话题是学习研究的一部分,不必扭捏,无须讳言。
  为了尽量消除学生的心理顾忌,我甚至搬出了自己学生时代的读书笔记,向他们展示我在这个年龄时读爱情文学的心得体会。教师的态度健康阳光,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渐渐地,“爱情”不再是一个别扭、拗口的字眼,他们终于能够大大方方说出自己对作品中爱情主题的认识了。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文学是爱情最美丽的载体。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爱情的篇章虽然不多,却也足以勾起人的无限想象。另外,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名着作品中,对于爱情的描写也比比皆是。让学生直面经典作品中美好的爱情,就像面对亲情、友谊那样,大胆公开地利用健康美好的爱情精品来熏陶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这不仅是一个解疑的过程,更昭示着一种襟怀坦荡的为学态度,它对于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从容大气的气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明明白白谈“爱情”
  既然已经开始谈了,那就干脆谈个明白,谈个透彻吧!其实,爱情的教育早于我们的课本,小时候背过的唐诗名作《相思》,听过的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传说,读过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无不贯穿着“爱情”这一主线。进入青春期,躁动不安的心对这一题材的作品尤为敏感。学校的课本中有相关的选文,课外有经典的名着,也有形形色色的青春言情小说,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随处可见。可是,爱情究竟是什么?
  《关雎》中的那个男子为思恋的人“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李清照由于思念远行的丈夫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泰坦尼克》中男主人公杰克因为爱罗斯而放弃求生的最后一根浮木葬身海底,罗斯同样因为爱杰克而坚守着一份生命的承诺最终顽强地活下来……爱情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相濡以沫,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然而,爱情仅仅如此吗?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他们对爱情的解读往往是偏执、狭隘的。他们容易为文学作品中的爱情片断所打动,往往沉迷其中柔肠百转;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有时因“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无病呻吟,有时则会因对爱情的好奇而跃跃欲试。对爱情文学的指导阅读稍有不慎便会沦为“早恋”的“教科书”,所以,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白:爱情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它必须有道德感、理智感制约,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仅凭几篇课本选文畅谈“爱情”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让学生搜集了他们曾经读过的爱情作品,并推荐了诸如舒婷《致橡树》、裴多菲《自由与爱情》等多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加以分析。
  林觉民把对妻子的爱扩充到对天下人的爱,为天下人谋福利,牺牲生命在所不惜(《与妻书》);水生嫂将对水生的爱融为对国家的爱,对敌人的恨,体现在行动上就是对丈夫打鬼子这一英雄行为的默默支持(《荷花淀》);舒婷决心与爱人同样以树的形象共担风霜雨露,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实现人生价值(《致橡树》);矮小、卑微的简爱面对身份高贵的罗切斯特大胆表露爱意,并说出“我们的灵魂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这样充满独立意识和女性尊严的话语(《简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面对屠刀吟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不朽誓言……在这里,爱情不仅破除了门第观念,超越年龄、容貌、财产、时空,甚至于死亡,而且体现着一种人格的尊严和献身的快乐,散发着耀眼的人性光辉。可见,爱情的价值只有融入到事业之中,融入到人生之中,才会充分显示出其崇高圣洁的意义。别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在于我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个人的幸福又仅仅在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片遍布荒茔枯冢的真正阴暗的荒原,变成一座可怕的地狱。”
  爱情在文学作品中流光溢彩,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爱只可感受了解,不可效仿。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蒹葭》一诗,抒发了一位男子不畏艰难执着追求意中人的情愫,诗的情感和意境都带有一种朦胧的美。诗中的男女主人公也许并没有真正见过面,更没有深层交往,这一点恰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相似。教学这首诗时我抓住了“朦胧”二字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让学生了解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少男少女的爱也是如此。超过了这个“度”,美的事物就会向其反面发展。肯定地说,爱是美好的,追求爱是成熟的标志,无可厚非,但人生的任务是阶段性的,爱情之果如果在没有成熟时就过早地强行采摘,那只能品尝到它的苦涩。引导学生先把美好的感情藏在心里,到有了成熟的爱情观和判断力时再理智地释放,爱会更甜蜜。通过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以一种人文关怀的态度给学生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生便乐于回应,乐于接受。
  明明白白谈“爱情”,就是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消除了对爱情的神秘感,也从老师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教育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三、漂漂亮亮谈“爱情”
  语文课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不是青春期教育课,因此,不能把涉及爱情的语文课上成单纯的爱情启蒙课,就像不能把《赤壁之战》作为军事战役案例,不能把《故宫博物院》当作景点介绍一样。附着于“爱情”主题上漂亮的写作形式也应该是语文课的重点突破目标。换言之,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爱情类文学的品读过程中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
  学习《蒹葭》,理解爱情的“朦胧美”不能脱离其比兴手法的运用及重章迭句式的民歌风格;学习《泰坦尼克》,理解爱情的无私与伟大不能忽视剧本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及运用对话、心理刻画人物的手段。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时,当然更要注重对其写作技巧的分析和学习。
  学生手中的言情作品,多属于流行文学,某些作品甚至格调低俗,文笔粗糙,不仅无益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破坏了文学应该具有的美感,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我曾经选出了几本颇具代表性的所谓“青春小说”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讨论,从思想意义、写作技法、语言感染力等方面与名着进行对比阅读。因为这是学生平时感兴趣的作品,所以他们参与评论的积极性很高,评论产生的结果也出乎意料的好。在批评性阅读的氛围中,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无形中提高了。
  此外,我还设计了几个具体操作环节,以提高学生相应的语文学习能力。
  首先,说一说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言简意赅地概括故事内容,或者朗读经典的爱情片断,谈谈为之感动的理由。要求可以侧重于对故事意义内涵、情感张力的评价,也可以侧重于对写作技巧或语言文字的分析。
  其次,描一描心中的爱情。可以对爱情进行诗化的描写,也可以对爱情进行理性而凝练的陈述。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再次,抄一抄爱的箴言。让学生搜集名着作品中有关爱情的经典语句,并为自己搜集整理的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进一步养成,朗读、口语表达、概括归纳、分析综合、创新思维、写作等语文综合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漂漂亮亮谈爱情”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把阅读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名篇佳作中,学习从经典作品中获取更多的文学营养。在阅读流行文学时也多了一道“鉴别”的程序,对庸俗作品有了一点“警惕心”、“免疫力”。
  就这样,利用文学作品这一有力工具,我努力引导着这群处于人生春天里的孩子走出“情感困惑”。当语文邂逅爱情,我们语文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立足于语文本体,既关注语文味儿中的爱情,又重视爱情中的语文味儿,力求使学生品味到强烈的语文美感和淳厚的情爱质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净化其情爱感受力。邂逅爱情又不滞留于爱情,以开放的眼光审视作品,以开放的方式处理问题,当语文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让美好的爱情世界与学生美好的心灵世界融为一体时,无论我们这些为人师者,还是那些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都会从心灵深处获得无比的愉悦和享受。

中国教师京39~41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赵蕾20082008
赵蕾,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二十三中学。
作者:中国教师京39~41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赵蕾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53:52

[新一篇] 語文課要教出語文的個性

[舊一篇] 語文閱讀教學新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