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是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从育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思想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也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而思想教育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才算落到实处。从教书的角度看,尽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多种多样,但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全国着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当听到有人说他的语文教改“实际上没有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思想教育或者说自我教育方面有一套办法,比别人多下了点功夫”时,说:“这就是关键。抓住了育人这一关键,再去教语文,新办法,旧办法,洋办法,土办法,都能改造成好办法。”
根据心理学研究,小学儿童开始有自我教育的因素,中学生已能进行自我教育。中学语文课具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积极性的良好条件。学生阅读语文教材,能间接地洞察社会和历史,领会做人的道理,在思想道德上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受到自我教育。学生作文,更包含着丰富的自我教育因素。作文是表情达意的智力作业,必然要表现学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这就有可能通过自我教育来发展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达到精神境界的自我提高。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我的做法是:
一、通过寻找课文与学生生活的接近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找到课文与学生生活的接近点,才容易激起学生心中的浪花,产生共鸣,把作品所蕴含的情思转化为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自我教育。讲《小桔灯》一文,若大讲小姑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听了会不以为然:几岁的小姑娘懂得什么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呢?未免让人有贴上标签的感觉。不但激不起学生的激情,反而令人反胃。有鉴于此,我讲这篇课文时,着重讲小姑娘爱母亲的亲情和勇敢能干的精神。并联系报纸上曾披露的一个事例:某校一女中学生,其母煤汽中毒倒在厨房,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把门锁上跑去找她父亲,找不着,又跑去找她母亲的单位,等到救护车赶来时,已经辗转了几个小时,幸而是轻度中毒,才免出人命,否则不堪设想。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遇到这类事情,怎么办?我们应当向课文中的小姑娘学习什么?”这一问,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立刻展开热烈讨论,课堂呈现一派情趣盎然的景象。学生既受到了深刻的自我教育,又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一般来说,要找到这种接近点,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同时还要留心中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备讲课时随手拈来,派上用场。实践证明,语文课要讲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只有鲜活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自我教育。
二、通过与作品中人物自我比较对照,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意识是从同别人比较开始的。基于自我意识的自我教育离不开比较对照。一个人正是在自行同别人的比照中,才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品质。在这一点上,教材上的文学作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比较、对照的例子。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赞赏主人公的英雄行为、高尚思想,而且还把他们作为效法的榜样,将自己同英雄人物加以比照,萌发并强化向英雄人物学习的愿望。这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凡是能在阅读中自行作这种比较对照的学生都能在思想上得到自我提高。例如,一个学生看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后,多次在日记里提到这本书,她写道:“这本书中所表现出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爱是感人至深的,我非常喜爱这本书。写入团申请书时,我想起了卓娅;和妹妹闹矛盾时,想到了卓娅是怎样对弟弟的;当学习马虎时,想到了卓娅化学考试中的‘很好’;甚至犯错误时也想起了这本书。总之,不论现在或今后,这本书将永远是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若教师善于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从作品中找出对照点,引导学生在比照中发现自己的误区,从而明确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理,亦能达到自我反思、走出误区的自我教育目的。有一次文学欣赏课,我们针对部分学生不辨是非逞能斗狠的现象,欣赏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前几章。 当欣赏到该文第三章《续优胜记略》,阿Q“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 便“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为没有王胡的虱子那样多那样大而“恨恨的”“癞疮疤块块通红”,进而大打出手之捉虱比赛场面,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我启发学生思考:“捉虱子比赛,同学们的确是没有人会干,但类似在毫无比较价值的事情上逞能斗狠之事是否就没有呢?”同学们顿时陷入沉思,接着纷纷举手,抢着发言,举了很多类似现象,如看到别人吸烟时能吐烟圈自己也要去比,听说某人能从书店神不知鬼不觉的偷出武侠小说自己也要去试,看到某某能爬上飞驰的汽车自己也要去显示,听说某人某科考试舞弊没被发觉就夸口自己科科考试都敢舞弊……此后一有类似事情出现,就会有同学喊“捉虱子比赛开始”,而欲斗狠者一听就脸红闭嘴了。
三、通过范文讲读和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学生作文包含着丰富的自我教育因素,但要让学生把作文过程自觉地变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却有赖于教师的精心引导。
首先,可通过范文讲读来引导。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讲读教学中的范文引导,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习其写作手法,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体味文章表的什么情,达的什么意,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个人因素,从而明白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道理,懂得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如鲁彦的《听潮》,把潮声写得那样诗意盎然,那样富于美感。这种美不是单纯的表达方法的美,更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本身的美,而是神与物游,海潮与心潮并起,情景交融的美。作者将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将自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未来的热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焕发出令人陶醉的美感。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这与作者雄伟旷达的气魄和博大宽广的胸怀更是密不可分。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范仲淹也写不出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来。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思想内容和美的艺术形式,离不开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而所谓的文如其人,不仅指作品的艺术风格,更指反映在作品中的作者思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学生就会懂得作文为什么要讲真话、抒真情,写所见所闻,为什么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达正确健康的思想感情,而闭门造车、思想落后为什么写不出好文章。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融进文章中去,在作文中惩恶扬善,诚实地暴露和分析自己,有意识地通过作文进行自我评价,自我鞭策,从而把作文过程自觉地变成提高自我思想修养的自我教育过程。
其次,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纠正假大空的文风,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使他们从作文、日记中获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我在作文教学中,把“真实”作为写作的基本要求,对写假话者给予批评甚至令其重作(当然,想象性作文不在此列),在班上逐步形成“反对假大空、崇尚真善美”的写作风气。对学生作文和日记里流露出的消极思想和片面认识,教师在肯定情感真挚的优点的同时,要对症下药,满腔热情地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转化思想。或精心设计鼓励性的批语,及时驱散学生心灵中的乌云,使学生精神振奋,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灵。或当面批改,当面交谈,通过开诚布公耐心细致的疏导,使学生思想健康的发展。切忌当众批评,甚而挖苦讽刺,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如有个男生,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很差。一次在作文中写出父母因他不听话,常常闹矛盾,最后导致离异。他感到很痛苦,觉得对不住父母,准备离家出走。看罢此文,我立即找这个学生来当面批改,诚恳地开导他:“家庭的不幸看来你是有责任的,但光自责又有什么用呢?离家出走更是糊涂的想法。你的父母只有一个心愿:都希望你争气成才。现在无可挽回的是他们已分手了,唯一可挽回的是你努力学文化,长大做个有用的人,让你父母得到安慰。”他听了我的话,深有感触地说:“老师,我懂了,谢谢您。”此后该生慢慢变得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的进步。
四、通过抄录名言警句和优美片断,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阅读是积累,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知识经验,还可以积累高尚的思想感情。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不仅表现在与作品的自我比较自我对照上,亦表现在正确思想的自我积累上。在他们中间,不少人都喜欢摘抄名人闪光的语言,抄录富于生活哲理的格言、谚语,摘抄蕴含着高尚思想感情的诗歌和散文片断,并从中吸取思想养料,获得精神境界的自我提高。这种自我积累具有渐进性,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一点一滴储存。要把指导学生自我积累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尤其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和丰富思想感情。课外阅读带有独立性、主动性、趣味性,学生容易萌发自我教育的要求,不少学生往往能主动地去接受高尚思想的感染熏陶。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让学生每天看课外书五至十页,抄录名言警句或优美片断二至三行,每周一查,不足者督促其及时补齐。两个月展览一次。每天轮流在黑板一角写“我最喜欢的名言警句”,并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有个学生说,他看了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不要为了尖锐的批评而生气——真理总是不合口味的”这句名言后,就不再为一点批评而耿耿于怀,易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了。有个学习懒散、人称“校花”的女生说她最喜欢的名言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外貌的美若不与知识结合是某种动物的东西”,果然她逐渐变得勤奋,不再拖欠作业了。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发挥这一优势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尚需我们继续探索,以不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33~35G31中学语文教学胡伯用19981998胡伯用,重庆市云阳中学 作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33~35G31中学语文教学胡伯用19981998
网载 2013-09-10 20: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