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学校长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G4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0)02—0126—08
      一 问题的提出
  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意见》的精神,《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校长提高培训的必修课程之一。1998~1999年,我院干训处分别承担了广东省肇庆市和云浮市首期校长提高培训试点工作,共有78名两市属县、区、镇的初中校长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期间,很多校长都提出与我院或其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的要求;培训结束时,干训处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需要增加课时的课程”一栏中,97%的校长都填上了《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这门课程,说明校长们的思想上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内心里已具有开展教育科研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校长们交出的课程作业质量却普遍偏低。通过作业分析发现,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是主要原因;又据干训处最近的追踪调查,参加过提高培训的大部分校长,都没有尝试过开展教育科研。由此可见,中小学校长对于开展教育科研,在思想认识与行动之间尚存在着比较大的“落差”。能否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校长提高培训能否全面铺开、持续发展,也是中小学校长能否成长为科研型校长的关键。
      二 人格障碍与现代人的精神
  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统一,表现为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心理特征表现于行动时,则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和独特性。中小学时代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奠基阶段,中小学校长的人格特征,不仅会对教师集体产生无声的、强有力的教育作用,而且还会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产生非常关键的榜样作用。然而,我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积淀,对公民的人格存在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的情况是,数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造成我国从未形成真正独立人格的个人主体……人作为主体的特性被禁锢,得不到自由发展,这应该看作是我国社会长期停滞,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1] 我国中小学校长不可避免地在人格方面继承了这种积淀,如观念的守旧性、情绪的畏难性、兴趣的狭隘性,能力的有限性,思维的盲从性,追求的功利性,意志的不坚定性和行为的不自觉性等。这些不良的人格至今仍然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头脑中,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左右着他们的日常行为,使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面对这样的人的状态,我们的迫切任务理所当然地应该是首先去解放个人,培植具有充分活动的个人主体。这应当是毫无疑问的。”[2] 对公民的人格进行重新塑造,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学校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它是促使人们观念转变的最重要的部门。中小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以消除他们的人格障碍便是急中之急了。
  消除人格障碍的核心是树立起现代人的精神。人的精神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具有多层次、多内容、多样化的特点。它通过人自身的活动,认识并改变着客观世界,同时,也认识和改造了人类自身。人的精神对于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的同时,享乐主义、功利主义随之很快蔓延到社会各界。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人的精神为支撑,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3]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科研则是促进教育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并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管理工作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有人把管理与科研比喻成学校办学的两个轮子,只有当两个轮子全部转动起来,学校才能真正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领导,很自然也应该是教育科研的带头人。但是,由于教育活动的多变性、多因素性和情境性等特点,决定了教育科研是一项复杂的、不可能总是获得成功的工作,每一个研究项目都存在着失败的可能。再加上各地对校长任职都有一定的期限规定,是否能够继续连任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目前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却很容易与上级行政管理之间,与学生家长追求“升学”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很容易影响学校和校长本人的暂时利益。因此,开展教育科研需要中小学校长具有足够的勇气和精神。从校长的角色地位出发,从开展教育科研的需要考虑,中小学校长应该具有的现代人的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2.面向世界,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3.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4.努力自我完善,构建正确价值观的人文精神;
  5.坚持百家争鸣,密切配合协作的民主精神;
  6.勇于探索、敢于改革,善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7.面对挫折,坚定不移,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
  这些精神既是校长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更是中小学校长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当他们具有了这些精神,他们才会真正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和崇高的科研精神,其教育科研活动才会迎着困难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
      三 行为障碍与教育科研能力
  调查显示,校长们的教育科研“念头”基本上都“消失于萌芽状态”了,因为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就已经陷入“有头无绪”的状态,行动起来更是可以预见的“困难重重”,于是大部分校长选择了“放弃”。他们的行为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教育科研能力造成的。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它一定要以相当程度的能力素养为依托。心理学认为,人的能力有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分。一般能力是指人们为完成各项活动所需要具备的心理特征,特殊能力是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二者有机地联系着。一般能力愈是发展,就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各种活动中发展特殊能力的同时,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要顺利地完成某种复杂的活动,往往需要二者的完备结合。中小学校长的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观察能力,较强的记忆能力,稳定的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练的言语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它是全面认识教育科研的特殊性,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只有当中小学校长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才能消除影响他们开展教育科研的行为障碍,加速由事务型校长过渡为科研型校长的角色转换进程,提高培训应该成为加速这一进程的“催化剂”。为此,我们有必要明确中小学校长应该具备哪些教育科研能力,它们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一)选择课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选择课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的一环。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大量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能否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发现一个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课题,并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发展需要,准确地判断自己能不能完成,该不该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这决定了该研究的成败。
    (二)制定计划的能力
  计划是对如何进行某一课题研究的整个研究过程的工作安排。一个好的计划,是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和课题研究质量的保证,将使研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计划要涉及到研究的目的意义、基本内容、思路和方法、对象和范围、步骤和进度安排、成果预测、经费预算以及课题组成员分工八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只有当中小学校长对课题研究的每一个方面都具有比较成熟的思考,并严谨周密地对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才能制定出一个好的计划,使课题研究具体化、可操作化。[4]
    (三)组织科研的能力
  中小学校长不仅要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科研型校长,而且要尽可能地调动本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在学校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因此,要能够根据学校教师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全面安排科研工作,选择科研项目,分配科研任务,建立科研队伍,筹措科研经费,制定科研制度,引导学校教师从“教学相长”到“教研相长”,并自始至终督促和指导教师的科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科研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实际困难,努力创造条件,使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够坚持到底,获得科研成果。
    (四)动手实践的能力
  中小学教育科研尽管也承担着发展基础教育理论的任务,但从我国教育科研的现状,以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来看,当前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应用研究,研究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难点问题。所以,他们的研究主要是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采用一定的科研方法,探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的教育模式与途径,真真正正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及实验,实实在在地创建学校办学特色,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育问题的理论思考。
    (五)信息处理的能力
  它体现为一个校长能够高速、高效地获得各种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最新信息,既包括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也包括教育实践的新动态,并且能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识别、分类、编码、分析、评估,内化到个人的知识体系中,然后将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和赋予其中的、个人的认识评价运用到教育科研中,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使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科研活动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的重要保证。
    (六)创新求异的能力
  即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这是教育科研能力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形成的,体现了一个人智力的高度发展。创新求异是科研的生命所在,它要求中小学校长永远以“大道无道”的执着精神,努力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冲破已有理论框架和已有教育经验的局限,在具体的研究情境中,善于从新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运用已知信息,提炼出具有指导性的教育思想精华,敢于尝试某种解决问题的新颖的、独特的方式方法。
    (七)评价分析的能力
  指能够科学、客观、公正地根据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通过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自己和他人所进行的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进行实事求是的鉴定性的分析评价,作出准确有价值的判断的能力。科学的评价分析是促使中小学校长改进教育科研工作,推广和应用教育科研成果,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效益,完善教育科研管理的必要前提。
    (八)论文写作的能力
  教育科研最终要通过文字载体,以不同的论文形式将研究结果表述出来。表述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范围和运用程度。如果表述得准确、概括、严密、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就能够让更多的同行接受和应用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得到推广,从而使教育科研发挥出更大的效益。相反,表述不好则会使教育科研效益大打折扣。可见,各种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也是中小学校长必不可少的科研素养。
  总之,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中小学校长只有通过积极地、自觉地根据以上能力要素和个人的科研能力特点,脚踏实地加强训练,才有可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逐渐消除导致教育科研活动不能顺利进行的行为障碍。
      四 消除障碍的有效策略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要发展一流的基础教育,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必然走上“科研兴教”的道路。然而,真正使“科研兴教”的理念内化为每一位中小学校长的自觉追求,消除他们开展教育科研的各种障碍,则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举之得,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主要的消除策略如下:
    (一)以校长提高培训为切入口,促使中小学校长进行知识补课
  知识和能力密不可分。能力是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形成的,当然,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那么,中小学校长为了获得和提高科研能力,就需要进行知识补课。
  补课的起点是提高《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教学质量。使中小学校长初步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具体方法、主要技术、理论基础、思维策略和管理手段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自身知识特点,围绕着研究课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当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知识还未掌握,就老老实实地去补课,从不会到会,知识面就一点点拓宽了。
  补课的原则是自学为主。校长提高培训一共只有200个学时, “请进来,走出去”向专家学者学习,也是机会有限的学习行为,而知识面绝对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获得一定程度的拓宽。中小学校长只有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才能逐渐获得丰富的知识,以适应知识量激增的信息时代。
  补课的方法是“发现问题”,中小学校长不仅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而且还要会读书,即要注意读书的技巧和要诀。不论采用什么样的书方法,都不能以全盘接受的、毫不怀疑的态度去读书。而要以非绝对肯定的,批评的态度认真读书,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深入分析,力求从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拓宽知识面是手段,提高创造能力,培养那种特殊的思维习惯和认知品质才是目的。”[5]
  补课的目标是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它们由五个模块构成: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如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和当代科学技术的基本技能。目前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综合化,要求人们从事物的整体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校长如果仅仅具有“就事论事”的知识,就注定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以新的管理机制为突破口,激励中小学校长开展教育科研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加强对教育科研的领导,调动中小学校长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促使中小学校管理科学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此,要建立起新的管理机制:
  首先,制定教育科研工作的有关制度,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把科研成绩作为校长职务考核和学校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对于取得科研成果的校长给予个人晋级、评定职称、评选各种先进的优先政策,并根据不同级别的科研成果,进行不同形式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把激励和竞争有效地结合起来。
  其次,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来鼓励和支持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的中小学校,经费投入要重点倾斜,树立“对教育科研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的投资新观念。
  第三,建立三级教育科研网络。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好行政部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行政人员、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育科研格局,彼此共同协作,相互促进。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行政部门的规范领导下,在专家学者的技术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际,确定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第四,重视对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推广。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教育科研成果评价工作,还要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具有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促使教育科研成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和校长个人的社会威望,在社会上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研的良好风气,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
    (三)以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为中介,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科研能力
  中小学校长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必须做教育科研的“热心人”,扎扎实实地进行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以实践为中介完成内化和升华的。中小学校长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立足于本校实际,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有别于专业研究人员和高校教师的研究。它不强调理论建树,而是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为目标。所以,中小学校长要在本校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中,积极寻找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研究,坚持教育科研为本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方向,不盲目追求研究热点,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二是立足于个人特点。选择的研究课题的难度和大小定位要适度,选取的研究方法要恰当,既能满足课题的需要,个人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否则,就会因为能力的局限而不了了之,或因研究起点低,而无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与提高。正确定位的标准可以参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即教育学上俗称的“跳一跳,摘桃子”)。一般来说,研究课题要经历从单项研究→系列研究→综合研究的发展模式。而研究方法则是以总结经验为起点,逐步运用教育调查法、教育观察法等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和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干预性的研究方法,开展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
  三是立足于经验积累。任何教育科研活动,它的过程和成果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中小学校长要时时刻刻注意总结,自觉地发现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积累科研经验,才能尽快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深刻了解各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经历教育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历程,为实现科研能力质的飞跃奠定基础。
    (四)以学术交流活动为契机,改善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科研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是指全国、省、市、县的各种级别的教学研讨会、课题论证会、学科备课会等等。由于这些活动一般是“以文赴会”,这个“文”反映着最新的教育科研信息,能让中小学校长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准确地把握当今教育科研的趋势与发展,明确今后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向;这些活动主要是由教育科研中成绩斐然的同行参加,既为中小学校长提供了“以文识友”的良机,又使他们在与不同地区、学校的同行接触和学习交流中,寻觅到书本上、学校内不能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有效策略,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借鉴;同时,由于这些活动一般都聘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通过专家学者对自己科研工作或成果的“把脉”,可以准确找出问题的“症结”,及时改善教育科研,争取更好的科研效益。
  综上所述,广大中小学校长必须具有将一流的基础教育带进21世纪的使命感。而如何创造一流的基础教育,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新世纪的中小学校长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对学校和个人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将挑战看成机遇,自觉克服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各种障碍,努力把工作任务转化为教育科研任务,做科研型的校长。
                  收稿日期:1999—11—13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广州126~133G30中小学管理曾君20002000中小学校长从思想上已经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把教育科研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甚至不少中小学校至今没有尝试过开展教育科研。本文力图分析导致中小学校长对于开展教育科研,在思想认识与行动之间存在“落差”的主要障碍,并提出消除障碍的有效策略。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障碍/人格/能力/策略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rincipals/educationresearch/barrier/personality/ability/countermeasureOn the Barrier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rincipals inEducation Research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Zeng Jun  (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Dept. , Zhaoqing College ofEducation,Zhaoqing,Guangdong,526062)Although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rincipals are aware of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education research,they lay itaside in their routine work.Some principals even never try tostart a research work.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major barriers of principals i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o put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曾君,肇庆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广东 肇庆 526062 作者:广东教育学院学报广州126~133G30中小学管理曾君20002000中小学校长从思想上已经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把教育科研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甚至不少中小学校至今没有尝试过开展教育科研。本文力图分析导致中小学校长对于开展教育科研,在思想认识与行动之间存在“落差”的主要障碍,并提出消除障碍的有效策略。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障碍/人格/能力/策略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rincipals/educationresearch/barrier/personality/ability/countermeasure

网载 2013-09-10 20:53:23

[新一篇] 試論中學地理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

[舊一篇] 試論中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層級結構及其培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