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农村教师  ——与某些教育研究人员商榷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农村教师是由公办教师和一部分代课教师组成的群体。据联合国统计,中国政府用占世界0.78%的基础教育经费,完成了占世界19.81%的适龄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教师功不可没。教育研究人员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理应成为教育界的良心,充满感情的对待他们,同情他们的不利处境,为他们的利益鼓与呼。但令人遗憾的是,近来一些影响因子很高的CSSCI教育类期刊上出现了部分对农村教师定性不实、感情冷漠、态度生硬、意见草率的言论,需要认真加以对待,否则容易伤害农村教师的感情,误导民众舆论,甚至误导政府决策。
  一、部分教育研究人员对农村教师的错误认识
  从部分CSSCI期刊里的相关文章来看,一些教育研究人员对农村教师能力、素质持怀疑态度,某些论断很武断。他们认为农村教师:(一)学历低、素质差、年龄老化;(二)盲目追求自身学历提高,却“上不好课教不好书……严重影响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①;(三)(因此)要打破农村教师“吃皇粮”的管理体制,坚决辞退“不合格”教师。这些论断反映了他们对农村教师的感情是冷漠的、态度是功利的、措施是幼稚的。
  二、对错误认识的讨论
  (一)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看待农村教师的素质
  农村教师是“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教育信息化程度低、科学技术素养差、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弱,他们的素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②”吗?“学历低”就表示“能力低”?“年龄大”就代表“素质差”③吗?
  我们认为,首先,个别教师的素质不高不能掩盖教师整体的辉煌业绩。农村教师对我国政府能在上世纪末顺利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发挥了“基石”性的作用,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不能一味强调、放大他们的缺点,否则容易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实际上,部分农村教师的“低素质”是与农村条件差、社会提供的支持性资源少、拥有的“文化资本”(布迪厄)少分不开的,并不是他们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努力不如人。
  其次,对农村教师的“素质”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农村教师的素质产生于他们所处的环境里,并受环境的制约与暗示。他们的素质结构最终要和农村的“要求”相适应。强大的外部期望(农村强烈的升学欲望)决定了农村教师的素质具有朴实无华、务实的特征,虽然缺少现代科技和新思想的“点缀”,但能适应乡亲们质朴的需要。因此,教育研究人员要看到农村教师“素质”的复杂性,不能简单的用学历、年龄等简单的标准来衡量。比如汪来九就学历很低(中师),年龄很大(1951年出生),但确是教师的优秀代表。
  (二)尊重农村教师的“非科班”学历,认同他们追求学历的行为
  学历不达标是部分教育研究人员诟病农村教师的主要借口。但当农村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提高了学历时,却仍然受歧视,说他们的学历不是原始学历,是“第二学历”,是“有学历无水平④”。究竟该如何看待农村教师的学历与追求学历的行为?
  首先,农村教师追求学历反映了他们是一个富有上进心的群体,是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明证。当前国家为农村教师提供的发展手段是很匮乏的,他们的事业上升空间也是很有限的。学历的提升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社会声望与上升的机会,这无可厚非。
  其次,接受在职学历教育仍能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部分教育研究者认为自考和函授只是一种“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收效甚微”⑤。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反映了他们缺乏起码的教育原理知识。任何一本教育学教材都告诉我们,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后发性的、迟滞性的、长效性的,它通过熏陶、陶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不能期望教师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尽管这些“非科班”教育形式存在种种不足,但仍然是农村教师接受再培训的主要渠道,对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眼界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际上,歧视农村教师的“非科班学历”正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一次性教育”的落后观点,与“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等先进理念背道而驰。而农村教师参加自学考试、接受函授教育却是贯彻“终身教育”的生动例子。
  (三)有感情的、成熟的管理农村教师,特别是“不合格”教师
  至于如何管理农村教师,特别是所谓“不合格”的教师,部分论者开出的药方是 “辞退”、“提前退休”、“退养”等。如有文章说要“建议国家采取提前退休和买断工龄等方式,将部分……不合格教师所占的岗位腾出来,以引进高校毕业生”⑥。还有的说要“退养”不合格教师,让“国家出台政策让全国所有‘民转公’教师一次性退出教师岗位,国家按其现有工资水平提供退养补贴,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问题。”⑦这种“砸饭碗”的管理逻辑是部分教育研究人员对农村教师感情冷漠的极端体现,它表明了对农村教师的误解和偏见已实实在在的危及到了他们的“生计”,有必要深入批驳。
  首先,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当初国家在缺教师的情况下,就默认这些学历不合格、能力不合格的人成为“教师”。这些农村教师顶着“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的另类称呼,领着极其微薄的工资,为农村孩子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而当现在师资储备充足了,他们“老了”,“不行了”,就对他们“动手”,这极大地伤害了农村教师及社会的感情。
  某些论者未经周全考虑就将农村教师“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不少多年从教的农村教师职业理想缺乏,工作倦怠,漠视学校的管理”与“吃皇粮”的管理体制直接对应起来,并认为这一体制“已成为农村教师发展的重要障碍”,要坚决“打破”。⑧农村教师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公务职能,当然应该“吃皇粮”!让教师吃“社会救济粮”、吃“农民粮”,只能是历史的严重倒退!这种极端的、“革命”式的改革方法已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教师管理的趋势是要强化教师的“体制内”身份。如日本、法国赋予了教师“国家公务员”的身份。
  其次,这种做法不具备操作性。首先,假使真如部分论者所言,要腾出“不合格”教师所占据的岗位,那么,“不合格”教师由谁来认定,认定标准是什么?辞退程序是什么?会不会助长“群众斗群众”、领导借机会“整群众”,会不会产生“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就当前现实来看,是很有可能的!其次,如部分论者所言,让“全国所有‘民转公’教师一次性退出教师岗位,国家按现有工资水平提供退养补贴”。给他们一切待遇,还不让他们工作,这极不现实也不必要,这既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脆弱的农村教育财政也根本无力承担!
  三、坚守“教育人”立场,正确的对待农村教师
  教育研究人员作为知识分子,由于其丰富的学养、悲悯的情怀以及专业的视角,决定了他们在对待农村教师时需要坚守“教育人”的立场,即既要坚守“感情立场”,又要坚守“专业立场”。教育研究人员是站在政府和社会中间的“第三方”,公义决定了他们要站在“博弈双方”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农村教师)。另外,教育研究人员作为专业人员,他们的所能使用的“话语”就是“教育”和“培训”,而绝不是“辞退”和“下岗”。
  任何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都体现为人的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然体现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的“三位一体”。只有牢牢把握这种科学的发展观,才不会在农村教师问题上犯错误。
  注释:
  ①②④⑦⑧于伟,张力跃等.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困境与破解[J].教育研究,2007,(3):32,33,32,34,34.
  ③⑥刘理,涂艳国.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5,(4):9,11.
  ⑤史静寰,延建林.聚焦农村中小学教师,关注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0.

上海教育科研23~24G3中小学教育吴华20082008
吴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30024)
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3~24G3中小学教育吴华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51:30

[新一篇] 我以我筆寫家鄉  ——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出路探索

[舊一篇] 我們的語文教師為何大多沒風格  ——談談語文教學缺失風格的原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