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教育现代化的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育现代化是“超前规划教育的发展,制定新的教育政策,全面改革教育制度,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即从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一种开放的、全信息的、着眼于未来的系统化教育新模式。”教育现代化所追求的目标是,把传统的学校教育转变到适应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轨道上来,培养出能够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
    一
  区域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国家教育的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实现国民教育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发展各地区的教育现代化。
  西藏是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区。和平解放前西藏的现代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和平解放后在党中央的关心与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现代教育才开始逐步建立。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曾先后召开过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历次座谈会上中央都把促进西藏教育的发展作为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使我区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级各类学校4000余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16所、普通中学100所、小学798所,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其教育结构趋于合理;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农牧区教育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在拓宽服务方向以及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等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教育面向经济、服务经济的局面开始形成;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整体素质比过去有了较大提高。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维护西藏社会的稳定,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区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与全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相比仍相对滞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现代教育思想尚未真正确立,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大,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还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二是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即人才缺乏,文盲较多。据统计,到1999年底,在全区30738名党政干部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只占25.45%,其余均为中专以下学历,而且初中以下的就占33.79%;2000年,我区青壮年文盲率仍高达39%。三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整体素质仍待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结构以及教师队伍均不合理,教育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也很突出。试想在教育落后、人才缺乏、文盲充斥的情况下要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要实现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要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就必须狠抓教育,促进西藏教育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总目标,我区必须为实现全国教育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笔者认为,实现西藏教育现代化,需要在国家教育发展总目标指导下,结合西藏本地区的文化传统、人口构成、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等特点,对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办学模式、教育投入、办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利于为本地区及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新型人才。
    二
  西藏教育现代化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等方方面面的现代化。本文力图结合西藏实际,有针对性的探讨教育思想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结构现代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实施教育思想现代化。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是外在的教育规律、原理、经验在人的主观世界中的反映,是影响人们教育和学习行为的内因,它对教育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其内涵应该是:有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观;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教学观;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等。
  现代教育思想和传统教育思想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核心就在于人才观的不同。传统的人才观认为,无论受教育者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如何,只要学会考试、学会升学便是人才;能够升学,有学历就有生存和就业的保障。这实际上是实施“应试教育”的结果,它不仅脱离了社会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且严重损害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区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还没有成为社会、学校、领导的普遍共识,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和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等问题上社会各方面、家长、学校的认识还不尽一致。“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区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从西藏实际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来思考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结合我区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薄弱的实际,要加强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汉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是提高我区人才素质的关键,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为适应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要加强英语和计算机的教学。西藏地处边陲,针对境外反华势力与达赖分裂集团相勾结,阴谋分裂祖国,敌我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很激烈的情况,必须加强德育教育,要始终把反分裂斗争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来抓,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努力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课程结构上,结合我区特点,应在中小学适当开设选修课和兴趣课,初步建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在选修课中适当补充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内容,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知识发展的现状,开拓视野,为以后升学、选择专业以及就业做准备。
  其次,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方法,代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学论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而现代教学论则认为,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教师灌输为主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法和学法在我区各级各类学校中还很普遍,要教育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重视对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指导,逐步改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把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作为基本指导原则开展教学改革实验。与此同时,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积极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图书资料建设中。在教育方法上要改变呆板生硬的理论说教,尽量把理论具体化和实践化。尤其在德育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切实提高我区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
  (二)加强师范教育,推进教师队伍现代化。
  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只能依靠现代化的教师去体现。《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在数量上要满足需要,在结构上要达到合理,在师德以及业务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要做到优良。按照这一标准,目前我区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数量不足,师资培养明显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占有很大比例。二是整体素质不高,文化程度低,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低的现象非常严重。三是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市、城镇教师相对富裕,水平也相对较高,而偏远地区及乡以下教师缺乏,水平也相对较低。四是教师出外进修、学习的机会少,知识更新慢、提高难,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从上述情况看,加快发展师范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第一,以调整师范教育布局结构为切入口,向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拓展。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区过去曾推行三级培训责任制,即自治区培训中学师资,地区培训小学教师,县负责培训民办教师。但是由于我区地域广,各地区差异较大,且培训条件普遍很差,使教师培训难以达到合格要求。同时,师范学校和培训学校二元并存的局面也使我区有限的教育投入分散,不利于教育经费集中和有效地使用。因此,要急需改变职前教育基地分散、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分割的局面,抓好各师范教育培训基地的重组工作,建立一所高水平的师范院校,配置先进的教学设施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使之不仅成为我区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职前新教师的基地,也能够成为职后教师的培训基地。
  第二,以学生综合性发展为基础,以教师专长为取向,重塑职前培养的人才规格。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应是培养那种简单的知识传播者,而应是培养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需要的具有自我发展和创造性的新型教师。这种新型教师应是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三方面相互贯通,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的人。不仅如此,师范教育还要突出教育学科的重要地位,加强教育学科中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教学,使预备教师具有竞争取胜的职业特质,为预备教师充分掌握教学艺术,让其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教书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要加强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调整师范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严格按照师资培养目标,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构造新的师资培养模式,培养新的源源不断的适合我区需要的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师。
  第三,大力推动职后教育工程的实施。我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师资中还普遍存在着大学毕业教大学,中学毕业教中学,小学毕业教小学的现象,使教师学历低、知识薄弱、业务水平低的问题相当严重。据1999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区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仅为67%(全国为95.95%),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77%(全国为85.5%)。为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有计划地对现有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分批培训,力求达到提高学历、更新知识、统一要求、严格把关的目的。对培训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可以不让其上岗,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善现职教师的学历层次,逐步使小学教师的学历向专科层次过渡,中学教师向本科学历过渡,大学教师向研究生学历过渡。
  (三)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结构现代化。
  现代化的教育结构,就其内部而言,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比例要合理,并相互衔接,相互沟通;而其外部而言,要求教育的发展规模、层次、种类和专业结构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我区教育结构中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其中职业技术教育滞后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目前,全国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平均比例达到50%,而我区中学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比例不到10%。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现代化劳动者素质的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对我区这样一个教育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则更为重大。当前,我区青少年在接受义务教育后能够升学的只能是少数人,特别是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更少,怎样把教育办得更有成效,唯一的途径只能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为依据,设置办学目标和专业。职业教育要充分考虑本地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环境,加强专业适应性。按照这一思路,在专业设置上首先考虑本地区缺什么职业岗位的技术人才,要因需办学,倡导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了解社会需求状况,对当前和未来的就业环境作深入调查,切实把握每一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让生产和用人单位对专业学科进行直接筛选,以准确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虽然这种专业设置方式的分工比较细,人才的可塑性也比较小,但职业针对性很强,能及时地为社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区各项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尤其旅游业发展迅速,以旅游为中心的导游、翻译等人才的需求量大增,此外,水电、建材、食品、纺织、商业、运输等行业发展也比较快,需要大量的技工人才。而我们输送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却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专门技术人才匮乏。为此,必须从社会需要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设诸如旅游职业技术、水电工业技术、商业服务等专门学校或专业。
  2、加强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推动农牧区的综合教育改革。我区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农牧业人口占全区人口的86%,现有在校生中的90%的学生都在农牧区。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区每年回到农牧区的毕业生约占毕业生的50%以上,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回乡的学生占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0%、45%、40%以上。大部分不能升学的毕业生既无长期建设农牧区的思想准备,又无在家务农的基本技能,未升学的学生回家后不能适应家乡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大挫伤农牧区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农牧区的职业教育是我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加强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推动农牧区的综合教育改革,使农牧区的教育更加适应农牧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对此,农牧区各类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把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转移到既为升学准备又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在农牧区形成普通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体系,树立农、科、教相结合的观念;要使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掌握一些实用科学技术知识,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能用其所学的技能知识,在农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
  在实施西藏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关系。从时间范畴来看,教育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既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革新,也是对传统教育的某种延续。强调现代教育,并不是说要全面否定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中有很多东西现今仍需要继承和发扬。目前,存在一种偏颇的认识,即凡是传统教育的内容似乎都是不可取的,诸如有人认为现代教育既然是倡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传统教育所提倡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脱离了系统知识的掌握是难以形成和发展的。从现代教育的形成来看,现代教育其本身就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创建和发展的,也只有从传统教育中不断汲取丰富的“养分”,现代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要正确处理吸收外地经验和结合自身实际的关系。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速度很快,也总结了很多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对西藏实施教育现代化有着示范和推动作用,西藏应该注重学习和借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地区的先进经验都是在当地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而西藏与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和借鉴中切不能照搬照用。西藏有着自身特殊的区情,我们必须在深入认识西藏区情的基础上,对外来经验加以分析和筛选,使这些经验能真正根植于西藏的“土壤”中。只有这样,才可能结出有西藏特色的硕果来。
  (三)要正确处理整体发展和局部发展的关系。西藏教育现代化应该是整个西藏地区意义上的现代化。但由于西藏地域辽阔,各地区在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决定了这些地区在教育发展上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西藏一定时期内都将存在,这是一种必然。要在条件不同、起点不同的情况下实现西藏整个教育的现代化,确实需要对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教育发展的战略上要从整体的角度去部署;在具体的实施上要先从局部入手,做到有重点的发展。为此,我们可以以点带面,由部分到整体、由低到高,分步推进,逐步深化。比如,可优先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或学校,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让这些地区或学校进行超前改革试验,积累经验,以此带动和促进其他地区或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最终实现西藏全区的教育现代化。
西藏研究拉萨94~98D5民族问题研究杨小峻20032003杨小峻,西藏民族学院管理科学系讲师,现为天津大学硕士生。 作者:西藏研究拉萨94~98D5民族问题研究杨小峻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0:51:06

[新一篇] 對西方教育現代化歷程的回顧與思考

[舊一篇] 對語文教學三個問題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