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教师人文素质的呼唤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师的教学素质结构是复杂的、多项的,每一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文精神的修养。调查表明,现阶段语文教师人文素质极其匮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综合起来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的本质认识的偏颇
    目前的状况是,语文教师更重视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如何才能使知识体系更完整,而忽视了学生这个接受知识的主体,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将这些书本的抑或生活中的知识、经验传给他们,也没有明确我们究竟要将这些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其根源就是没有真正认清人的本质。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人的本质。一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客观实体的人,二是作为社会构建者的社会的人。只有认识了自然的人与社会的人这双重的人的本质,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教学对象,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而现阶段语文教师多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人的本质。
    1.忽略人的自然性。将人作为一种无生命、无情感的机器对待,经常注意不到人的永恒的本真的东西,当然,也不知道我们要顺应人的本质,把人培养成为有血有肉、知爱知恨、情理健全的本真的人。“当代文学发展到新时期所突出的人,则是更多强调个性化的人,实实在在的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是卸却各种面具与清除了各种标签的人”。语文教师应尽早地认识到这一本质,以纠正语文教学的错误倾向。
    2.忽略人的社会性。表现在教学上则是只重书本,只重知识点,将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其将来的生存环境完全隔离开来,关起门来教书,闭上眼睛说教,不管是浅易的文词还是深奥的公理定义,不管门外又有了什么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不管所教内容对学生是否有用,只顾照本讲来。如果这样,教师将成为误人子弟的千古罪人。
    教育是凭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即传播和继承科学文化的必要手段,是一种文化存在形式。可见文化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教育的执行者的教师应成为直接的文化传播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的承载者,只有具备雄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承担起教育的使命。而现阶段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贫乏的事实已严重阻碍了语文教育传承文化目标的实现。
      二、文化底蕴的匮乏
    1.知识结构类型不合理。这已使教学如井底之蛙,只见一隅,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新世纪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宽而不深的横式结构、深而不宽的纵式结构和既深且宽的T式结构。对于教师而言,则要求具备T式结构,既要有横向知识,又要有纵向知识。但现实表明,现阶段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面还很狭窄,凡是教学中涉及到了文学以外的或更加深入的内容,教者无论从主观出发还是从客观出发其结果都免不了“敬而远之”“躲嫌避让”,这无疑剥夺了学生接受文化的权利与机会。这样的教师是不达标教师,是不被学生欢迎的教师。
    2.民族文化欠缺。这使语文教学舍本求末,如无源之水,抱残守缺;如墙头芦苇,头重脚轻。世界文化璀璨辉煌,我们理应涉猎;中国文化渊源流长,我们更应用心钻研。身为炎黄子孙,我们首先应该视为珍宝的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挖掘汉语言文字的民族内涵、品味文学作品的民族精神的能力。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语文教师能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应该牢记,“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永远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三、丰富情感的遗失
    情感是人们由感受所引起的较为强烈的心理反映。也就是对外界环境、事物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如愤怒、喜悦、高兴、爱慕、恐惧等。心理学和教育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有动力作用,而且还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情感的教学使学习的主体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教育过程需要情感,丰富的情感是语文教师的生命。
    我们审视一下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几经改革,今天一个教学模式,明天一个教学方法,变来变去教学效果仍然不佳,这其中不乏教师情感遗失的因素。
    1.爱心不足,师生形同陌路。现阶段一部分教师缺乏对事业、对学生的一片热诚与真诚,因而不能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没有情感的教师等于自己给自己筑了一堵墙,一堵阻隔教师与学生成为知己的墙。因为爱心不足,致使师生形同陌路,有如天堑鸿沟横隔其间,使得学生无法“亲其师,信其道”,使得教学气氛不够和谐融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情感平淡,教学呆板。教师自身情感平淡,无论是教句逗篇章还是教诗词曲赋,都用同一张面孔、同一种腔调,只起到一个传声筒或一台知识含量较丰富的学习电脑的作用。这样,无论他知识有多渊博,挖掘有多深刻,都不会营造合理的教学气氛。久而久之,会引发学生的厌恶情绪,也会导致学生情感平淡,缺少激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3.认识肤浅,难以移情。“教学中的‘移情’,即把作者蕴涵在课文佳作中的思想情感和自己从课文佳作中所激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有效地‘移’给学生”。现阶段,受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或者感情特征的影响,许多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不能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底蕴,当然教给学生的也就很肤浅了。另外,有些教师虽然对作品进行了挖掘,但其感情消极,不能以正确的思想观点、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师只有以这样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才不愧为教育探索哈尔滨347~353G31中学语文教与学杜立书20042004本文为奥地利着名作家恩斯特·凯恩的作品。文章描述了一对情侣分别时的情景,文中对男主人公的心理刻画描写尤为出色。读者可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品味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对待爱情与聚散的不同态度。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88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濮岚澜张增元 河北沙河市实验LOSS AND GAIN杜立书 黑龙江哈尔滨学院初等教育学院,150080 作者:教育探索哈尔滨347~353G31中学语文教与学杜立书20042004本文为奥地利着名作家恩斯特·凯恩的作品。文章描述了一对情侣分别时的情景,文中对男主人公的心理刻画描写尤为出色。读者可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品味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对待爱情与聚散的不同态度。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88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濮岚澜

网载 2013-09-10 20:51:02

[新一篇] 對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文學教育的思考

[舊一篇] 對中學語文課文教學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