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姬君式)
  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而改善家庭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行动要素之一。
  中国有史以来,“男尊女卑”尽管在相当长时期内为主导思想,妇女没有取得男子平等的地位,但中国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出现过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科学家,在家庭教育中,历代中国妇女也承担着男子同等或更多的责任,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拥有深厚久远的教育传统,在学校教育极不普及的历史长河中,家庭成为保存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关键场所,家庭教育承担着培养后人的社会责任。追溯到史前文化时期,我国就有向氏族晚辈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场所,而承担这一责任的正是妇女。自有历史以来,我国妇女重视家教的范例广为流传。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圣王明君、有德有识之士和英雄豪杰、文学家、史学家,都是和他们的母亲的教育分不开的,如“叔敖母教子”、“孟母断机杼”、“岳母刺字”……虽受历史的局限,其中也有不少有口皆碑,传颂千百年而不衰,影响着后人,使我们这个在历史上对人类做过贡献,又经历过许多苦难和屈辱的中华民族,能始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历史事实有力地揭示了“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积极意义,也说明,这一主题对完成《内罗毕战略》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鼓励妇女与男子分担父母责任”和第256段提出的“世界上的妇女应当做为非正式的教育者和社会活动的媒介,与男子一起,在同情、容忍、互相关心和信任的气氛下培养年轻的一代的过程中起到特别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家庭:在一个变革世界中提供资源与承担责任”。据近几年对我国近百个良好家庭教育范例的剖析,进一步揭示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人类社会,为人际和谐、家庭和睦、社会稳定,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奠基,更加证明了在当代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必要。
  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早期教育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光辉。我国古代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提出:“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我国历代还流传着一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它十分形象地告诫一代代家长重视早期教育。我们形容儿童象“一张白纸好画美丽的图画”,通俗地表述了儿童时期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最大、教育效果最佳。如我国明、清时期即有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三字经》,熔铸科学文化思想道德为一炉,言简义长,词明理晰,三字成言,琅琅上口,如“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如襄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流传了近六个世纪,现已被译成英文,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儿童道德丛书》之一。明末清初的《朱子家训》更是早期教育的读物,其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等,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儿童特点。
  “仁”——“爱人”是家庭伦理的根本,首先重道德品质教育。我国儒家创始人,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11—前497)最早提出“仁”就是“爱人”的思想,把“爱人”做为道德的根本要求,“仁”也是家庭伦理的根本。“仁者爱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道主义的思想。中国传统伦理,尤重“为学的目的”,认为教育首先就是要改变人的气质、培养人的品德,即学习怎样做人。强调“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说首先重道德品质,次重文艺技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十分重视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对传统伦理道德本着去糟取精,继承发展,古为今用的原则加以继承和发扬,从小教育儿童要有仁爱之心,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心人,理解人,同情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有报国之心,热爱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有上进心,勤学更勤思,勤习更勤做,“自强不息”;要有正直诚实、勤劳节俭、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良好意志品德。从“幼小童稚”时就进行这些必要的道德准则、道德规范和礼仪教育,长大就不会对必要的社会道德规范产生“抵牾”的逆反心理,以达到培养一代代新人预期的教育效果。
  注重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是中华家教的优良传统。孔子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我国古代着名教育家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强调“知行合一”、“知行并进”。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按照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和法规要求,对儿童提出合理、适度、具体、明确的行为要求,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外乎从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培养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精神。当今社会传播媒介不断发展,在家教中尤重“知行统一”已成为教子之必需。
  家庭教育的特点就是儿童在与父母、家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在整个儿童时期接受家长为他的成长提供财物和给予感情上支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父母、家人的言谈举止、情操修养、生活习惯的好坏,都会无形地、直接地对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道德风尚、文明水准。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简明地阐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一个国家要提高民族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家长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
  中国家教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不断挖掘、借鉴、推广并结合新时代的要求,赋予新的内容,使其能在当今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小学德育》广州6-7G51幼儿教育姬君式19961996 作者:《小学德育》广州6-7G51幼儿教育姬君式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0:50:36

[新一篇] 在嘗試中實施“嘗試成功”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舊一篇] 在成人院校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