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编写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范文的选择、搭配、排列及组织形式等一系列问题,乃是语文教材编写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的编写者们在遴选、修订、改写、节录、编组范文或例段上,都费尽心机,殚精竭虑。可见,按什么标准选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颇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下面就不同的教育目的取向,通过横向考察的方式,对国外及港台地区的选文标准观呈现出来的特点加以比较研究。
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两类。一是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本位论。如《学记》提出,“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朱熹把“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列为教育目的。法国早期社会学家涂尔干主张“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为个人本位论。如夸美纽斯曾说“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在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的与均衡的发展”;杜威则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除了促进个体生长外,没有其他目的,故又称教育无目的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范围内考察,从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两方面来确定教育目的。(注: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除此以外,不管人们承认与否,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手段,文化传承的目的是为了文化的发展,以便促成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从文化传承的需要来考察教育目的,是为文化本位论(注: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这是近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教育目的论。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人才格局的影响下,由于受各自不同的教育目的影响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选文标准观。它们分别是文化本位选文标准、社会本位选文标准、个人本位选文标准。本研究主要以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选文标准为例来分析比较他们选文的特点。
一、文化本位选文标准
这一标准强调语文教育传递文化的作用,主张以文化发展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它认为教育的第一目的在于以文化为内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以培养完善的人格。法国的“经典化”标准和台湾的“传统化”标准都属于这一范畴。
1.法国的“经典化”标准
所谓经典化就是注重名家名篇的一种选文倾向。法国教材的选文非常注重名家名篇。由于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很高,法国人历来引以为荣,并竭力发扬光大,所以阅读课文的选材偏重于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尽量反映法国的文化与传统。这和别的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课文从公元前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到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名家名篇(很多都是节选),占到课本选文总量80%以上,较大部分是法国作品,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外国作品。比如法国的夏勃多里昂、拉辛、福楼拜、左拉、巴尔扎克、雨果、缪塞、莫里哀、司汤达、都德、拉封丹等以及古希腊的荷马、欧里庇得斯、英国的笛福、俄国的托尔斯泰、丹麦的安徒生、美国的斯坦倍克和爱伦·坡、智利的聂鲁达等作家的作品都选入了课本。(注: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概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至于中世纪的英雄史诗、16世纪的狐狸列那的故事、17世纪的古典戏剧、18世纪的启蒙哲学、19世纪的小说诗歌、20世纪的新小说等都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内容。(注: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编.中外语文教材评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法国不仅要求依据“经典”标准高质量选文,而且课本的选文数量非常大。如初中二年级的课文达90篇,课外读物90篇。这样多的课文一方面给了教师选择和灵活处理的余地,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机会。这种建立在选文“经典化”基础上的大量阅读无论是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2.台湾的“传统化”标准
所谓传统化是指尊重传统文化,依照“文选”模式选文的一种倾向。台湾选文在注重心理教化的同时非常注意传统思想教化。1983年的台湾国文课程标准规定:“课文之选材,必须同时具有语文训练、精神陶冶及文艺欣赏三种价值(应用文注重实际应用价值),并切合学生心理发展及其学习能力。”1995年版的台湾国民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规定选文必须注重:“思想纯正,足以启迪人生真义,培养国民道德者”;“旨趣明确,足以唤起民族意识,配合国家政策者”;“理论精辟,足以启发思想,明辨事理者”;“情真意切,足以陶冶性灵,激励志气者”;“韵味隽永,词句优美者;篇幅适度,便于熟读深思者”。(注: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这些都是从思想教化的角度出发,力图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出那些能够以资借鉴的东西来。
台湾语文教材也发扬课程标准要求的依据传统选文的精神,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走来,又向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走去,始终没有离开民族语文教材的传统。我国汉民族语文教材传统有丰富的内容,最突出的是普遍采用“文选”模式,挑选文质兼美的范文作为教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材料,进而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现在的台湾语文教材基本沿袭了我国传统的“文选式”模式,表现在课文的编选上,特别重视较系统地编选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以中国文学的丰富营养滋润青少年,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这些传统的名家名篇,经过编者的精心编排,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爱国感情和民族自豪感的激发。其“启发思想”“明辨事理”“陶冶性灵”的选文标准,以及要求“内容合乎生活化、现代化、实用化”显然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社会本位选文标准
这一标准强调语文教育促进社会化进程的作用,主张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教育目的。它认为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社会的制约,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美国的生活化标准和香港的实用化标准都属于这一范畴。
1.美国的“生活化”标准
所谓生活化就是注重从社会生活出发的一种选文倾向。美国教材的选文非常强调生活的实际需要。它的指导思想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全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由于美国是各州和各学区自行制定大纲,没有全国统一的大纲,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所以其选文标准只能通过各州区的大纲和教材反映出来。我们可以就GINN语言教学大纲语言(第八册)来审视美国的教材选文标准。(注:朱绍禹,庄文中主编.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这册教材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使用的,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来选文。如: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交流”,单元提示就围绕生活中交流的需要设计为“这个单元学习词的功能,用你的思考把词组成句子,把句子组成段落和书信。你可以学到怎样制定计划、写作和编辑,以便帮助你高效清楚地进行交流”。(注:朱绍禹,庄文中主编.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并依此为目的编选出相关课文,如:《交流的功能》《使语言起作用》《段落的计划、写作和编辑》《商业信件和表》《商业信件:陈述某个问题》《写商业信件和信封》等,(注:朱绍禹,庄文中主编.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这些课文都是围绕社会生活“交流”的实际需要、依据单元主题来选文的。第二单元主题是“通知”,单元提示设计为“分享信息需要技巧。在这个单元你将学习收集事实,使用关键词和短语。通过使用复合主语和动词,你可以加强你的成句能力。通过选择代词和动名词把句子变成段落。当你计划和写作、编辑新闻报导、特写时,你将会分享信息。你还可以成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注:朱绍禹,庄文中主编.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其相关课文是《记笔记》《会谈与写引语》《新闻报道和特写》《计划、写作和编辑一篇新闻报道》《计划、写作和编辑一篇特写》《编导新闻广播》等,(注:朱绍禹,庄文中主编.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这些课文也是紧紧围绕社会生活中分享信息的需要依据单元主题来编选的。以下的单元主题分别是“表现”“报导”“创作”“劝说”“想象”“分析”等,都依据单元提示配置了相应的课文。由此可见,教材的选文尽量把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与学生身边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出美国教材选文的“生活化”标准。
又以阅读课本《以美国为中心》为例(注: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概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它共包括100篇课文,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和处理。绝大部分是美国着名的作品和报刊时文,只有一章选的是外国着名作家的作品。这些课文的题材大都与美国的社会、历史、科技、文化等有关,编者的意图是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成就而自豪。课文的题材涉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体育比赛、动物趣事、新大陆的开发、二次大战、科技成就、名人轶事等,并按内容来组成单元。单元主题是:新的起点、生活在美国的今天、美国的昨天、出现奇迹的时代、富于想象的传说、在国内外、外部的冒险者、美国名人以及我们的文学遗产。选文都立足于从学生的角度来观照生活。这也是美国选文标准注重“生活化”的表现。
2.香港的“实用化”标准
所谓实用化就是指从社会实用的角度出发进行选文的一种倾向。香港教材的选文很注重实用化。我们可从课程标准的规定中窥其一斑。中国香港特区语文课程纲要(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中国语文科中一至中五课程纲要.香港政府印务局印行.1990)把读文教学分作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两部分来分别要求,其中精读教材的选文标准是:“文章的意识是否健康、写作技巧是否熟练、语文的运用是否配合学生的程度、内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同时亦尽量顾及文白、古今、韵散的比例,以及各种体裁、作法的配合,务使这些教材能照顾多方面的需要”。该大纲还考虑到各校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提供了数量较多的精读教材供教师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年选教二十至二十四篇,其中语体文不宜少于全年选取篇数的一半,文言文也不宜少于全年选取篇数的四分之一。此外,教师也可配合各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程度,兼选各种不同体裁的教材,使学生得到均衡的训练。关于略读教材的选择,原则上,文体和内容不限,作者的时代也不拘,不论文言文或语体文,韵文或散文,文学作品或实用文,只要教师认为适合学生的,都可以选作教材。教师可以在初中课本中选取未被选教的文章,可以在书刊、报章中选取适合的文章作教材,也可以自行撰拟教材。不过,由于略读教学的主要作用在加强和补足精读教学,所选教材要在课堂上施教,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要求教师在选择略读教材时,宜注意下列各点:教材的意识要健康;教材的语言文字要通顺流畅;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要配合学生的语文程度,学习兴趣,心智发展和实际需要;教材的篇幅长短要配合教学时间;如教学小组已拟订各级略读教学的教学重点,教师所选的教材宜与重点配合;所需略读教材,须得校方同意,方可在课堂上施教,以免教材的内容与校方的办学宗旨有所抵触。香港的课程纲要《补篇》中进一步提出,“所选的文章,内容或思想应较为实际具体,文字和写作技巧应较为朴实平易,使学生容易吸收和能够直接模仿运用”。
从香港特区语文课程纲要中可以看出,香港地区语文教材的选文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师个人的爱好,切合学生学习的心理与能力的实际需要进行,体现出鲜明的实用化倾向。
三、个人本位选文标准
这一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对塑造人的作用,主张以个人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它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谋求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造就个人,以服务于社会的需要。英国的“本体化”标准和日本的“人格化”标准都属于这一范畴。
1.英国的“本体化”标准
所谓本体化就是指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以其需要为主导的一种选文倾向。英国的教材选文非常注重从学生本体出发,力争在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既适应其接受典范文章熏陶的心理需求,又使其饱受时人时文的影响,从而使选文标准呈现出“本体化”倾向。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国家英语教学大纲修正案》第三、四阶段(第三阶段:7-9年级,第四阶段:10-11年级)的学习大纲中对“阅读”的要求就可反映出来。(1)为了满足初中阶段学生广泛阅读的特殊需要,要求所阅读的文学作品应包括各种文体,如戏剧、小说、短篇故事和诗歌,这些作品应该能拓宽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情感的理解,提供社会和集体的各个方面的视角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用充满想象,精确、有创见的方式来运用语言,以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来自其他文化传统的文章,这些文章应具有代表性并提供对各种问题的不同见解,以满足学生了解社会的心理需要。(2)为了让学生饱受典范文章的熏陶,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要求学生阅读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主要作家的作品及现代作家的好作品。(3)为了使学生饱受时人时文的影响,要求威尔士地区的学生阅读威尔士作家用英语写的作品,以及那些与威尔士有特殊关联的作品;并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形式的文体,如自传、传记以及一些描述现代生活和过去经历的信息、问题和事件的文章,这些文章应有趣且具挑战性,以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年龄特征;还要求向学生介绍各种形式的媒体,如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提供机会指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一些高质量的形式各异、有着不同目的、不同结构及表现方式的材料,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需求。由此可见,英国课程大纲关于“选文标准”是为了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提高能力素养为目的来建构的“本体化”选文标准。
就英国教材反映的选文标准来看,其“本体化”倾向也很明显。以课本《牛津英语教程》为例,每册平均32篇课文,分精读和附加课文(每单元一篇,每册6篇)。作品题材反映的内容几乎都是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第一册设置专题《荒岛生活》,教材设计了三个荒岛,其自然生存条件各有利弊,要求学生结合本组自身条件(如:成员的健康状况、性格、兴趣爱好等),任选其一作为在其中生活一个月的自然环境,包括选带必要的装备。用这种适合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方法鼓励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创造条件,独立生活,与大自然作斗争,培养和锻炼勇敢和坚毅的性格和品质。再如第一册六个单元内容的标题分别是:“本地的英雄”“幻影”“校内外”“对自然的学习”“街头游戏”“魔鬼、女英雄和恶棍”。(注: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概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这些题材包括校内外生活、家庭生活、动物趣事、海洋和陆地、英雄和恶棍、死亡和幻想等,都是学生喜爱或关心的内容。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英国选文比较注重学生反观自我这一“本体”需求,并尽量以满足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学习为目的的“本体化”特点。
2.日本的“人格化”标准
所谓人格化就是有益于性格、气质及人性塑造的一种选文倾向。日本的教材选文非常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尤其是人性的培养。日本文部省于1998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的第一章总则第1款第一句话就是“学校依照法令和本章以下规定,以学生的人性和谐发展为目标”。在许多国语教育指导书中,也常常把“丰富学生的人格”作为国语教育的目标提出来。并在《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中要求教材选文必须“为加深人生思考,培养丰富的人性及刚健的意志服务”。同时,为养成自我思考力,培养创造的悟性和技能,要求教材选文“为培养交流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服务”,“为培养公正且恰当的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为培养科学的、逻辑的见解和思考方法服务”;为养成爱民族、爱社会、爱自然、爱人间的丰富情操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要求选文“为加深有关人类、社会、自然的思考服务”,“为加深对我国的文化与传统的关心与理解,培养尊重文化与传统的态度服务”,“在宽广的视野上,深化国际理解,为培养日本人自觉的以及国际协作精神服务”;为奠定学生对古典的古文和汉文的理解基础,养成爱好古典作品的态度,加深对国语及日本文化和传统的关心,要求所选教材“要采纳那些能够唤起学生关心古典文化的作品,容易理解的文言文和格言、成语故事,能使学生感到亲切的古文,以及与学生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作品”。由此可见,日本的语文《学习指导要领》关于教材的“选文”要求非常重视人格因素的挖掘。
日本教材中,课文的主题也十分强调青少年的思想、人格教育,反映在选文上就是以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作为选文标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学生要“觉醒”“掌握自己”,要有“自立心”,一方面则是让他们自觉地去认识社会现实。以学校图书株式会社出版的《中学校国语》为例,每册平均18-20篇课文,这些作品的题材大都结合学生的生活,如童年趣事、成长自立、动物花草、自然界变化、社会生活等。(注: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概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课文的编排也主要依据主题、题材来组织单元。如初中第一册课本单元标题如下:“新的启程”“心的萌动”“经验的基础”“心的喜悦”“掌握自己”“歌和笑的流传”“词汇的发展”“眼见的事物”。体裁有小说、随笔、诗歌、剧本、童话、日记及议论文、说明文等,这些都是依据有利于学生自觉人格培养,适合于学生学习、掌握祖国语言为基础来建构选文的。
以上所述的各种选文标准观,基本上是代表各个国家主流方向的选文标准观。尽管在教材选文的过程中不少国家会有意识地参照其他选文标准,但还是比较鲜明地呈现出他们各自的选文特点,甚至造成选文标准运用的单一性、片面性。因此,在对它们进行整体领悟、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我们就选文问题获得了很大启示:选文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培养情感、涵养品德以及鉴赏审美的载体和媒介,编选者有必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遴选,做到文化本位标准、社会本位标准、个人本位标准于一体,多方兼顾,综合考虑。即:从历史文化的传承需要出发,注重“传统化”和“经典化”标准;从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注重选文的“生活化”标准和“实用化”标准;从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阶段特征出发,注重选文的“本体化”和“人格化”标准。这就是国外及港台地区选文标准给我学科教育京347~353G31中学语文教与学王晓霞20042004本文为奥地利着名作家恩斯特·凯恩的作品。文章描述了一对情侣分别时的情景,文中对男主人公的心理刻画描写尤为出色。读者可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品味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对待爱情与聚散的不同态度。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88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濮岚澜张增元 河北沙河市实验LOSS AND GAIN王晓霞 北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00088 作者:学科教育京347~353G31中学语文教与学王晓霞20042004本文为奥地利着名作家恩斯特·凯恩的作品。文章描述了一对情侣分别时的情景,文中对男主人公的心理刻画描写尤为出色。读者可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品味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对待爱情与聚散的不同态度。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88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濮岚澜
网载 2013-09-10 20: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