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活动,由于阅读者的年龄、阅历、需要等存在极大的差异,形成了阅读活动各自不同的能力要求和不同的加工策略,本文所涉及的是高中生的阅读和阅读能力,非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和社会一般人的阅读和阅读能力。高中生的阅读,遵循阅读的一般规律,根据阅读的共性来组织语文的阅读活动,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探讨高中生阅读动力性因素状态,扩大语文课堂阅读中对课文单个“篇”的集合,积累形成某一“类”阅读学习的思维方向和行为方式的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是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末期的高中语文教育的要求。
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的每一模块,均以“语文活动”单元带起阅读,活动单元中的参考阅读辅助语文活动的进行;每个阅读单元后均附有单元活动,弥补纯“阅读”的单调。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确立,旗帜鲜明地表明,高中阅读教学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处理好“篇”与“类”的关系。教材通过“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进经济”等主题活动的设置,创设了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使阅读的信息、阅读的心理、阅读的主体状态这三个因素互相作用,和谐发展,促使阅读有效性的产生和阅读效能的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认识自我”是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的活动学习的主题。中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随着社会化活动的增多,他们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在这个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会从对自己的机体状态的认识和对自己活动状态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自己思维、情感等整体的生命认识。这时候,他们非常关注自己,非常想了解自己。他们关心自己的外貌,关注自己的行为、个性品质和人格。他们很想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价值等等。高中生的这种渴望理解、渴望完善自己的愿望正是实施人文性浓厚的语文教育的契机。单元活动有两部分的阅读要求,一是三篇的阅读文章,二是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认识自我”的“一类”文章。阅读信息对阅读的效能有直接的关系。学校的阅读学习,就要关注什么样的信息才能被学生积极反映和有可能被内化,如果学生对阅读信息是抗拒的,阅读就没法展开。“认识自我”活动单元无论是主题本身的设定,还是活动指引的各部分内容,都是落在学生的注意范围内,能直接作用于学生,容易被学生内化。阅读的效益与效能常常受到主体状态的影响,虽然主体状态的变化是多因的,但其中主要的还是当前信息对阅读者的积极或消极的意义。“认识自我”类的阅读,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由于教材设置的主题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生活状态相一致,学生的阅读活动就变得欣快、愉悦、有效。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很少关注阅读主体状态,其结果必然会直接影响阅读者的心理状态,这是阅读效能低下的其中一个原因。广东版高中《语文》通过寻找切合高中生阅读主体状态的主题活动,带动阅读,提高阅读效能。
活动单元的语文学习有别于传统课堂上的语文学习。例如,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由三个基本的部分组成,一是活动指引,二是参考阅读,三是点击链接。活动指引包括反省与阅读,借鉴与寻找,交流与表达,整理与评价等四个基本环节,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范例。参考阅读选取了三篇阅读文章,第一篇是朱光潜先生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第二篇是毕淑敏的《我很重要》,第三篇是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人生独特的体验。这三篇文章的阅读与鉴赏可以在开展“反省与阅读”的活动环节中使用,它们只是起到“参考”阅读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选用,或者自行挑选其他更合适的文章来进行阅读。每篇参考阅读的后面都有两道思考探索题,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时采用,或者作为活动讨论的话题使用。点击链接是为学生开展活动而准备的相关知识。在活动指引“交流与表达”环节里,有写自述散文和开展演讲的活动的要求,如果学生不了解自述散文的具体要求,可以参考《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开展“认识自我,叩问青春”演讲活动中,如果想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可以参考《演讲的艺术》,汉姆生的《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举杯》,这些都对学生准备演讲有一定的帮助。活动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而这些阅读是学生根据活动的需要,自己或与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出来的,教材提供的三篇课文和点击链接,也只起到参考的作用,读不读,怎样读的权力掌握在学习的组织者和学生手里。要完成第一单元的语文活动,用传统的积累感悟法和点评分析法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不允许,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允许。这种“不允许”迫使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努力探求学生为本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能。
中国的传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经典文本的积累,认为通过一定量的阅读积淀后,学生会“悟”出许多的道理,阅读的“质”随之升华,阅读的能力随之养成。这种教学方式的心理过程是借助多次反复,对文本内容不断强化记忆,使个体知识与文本语言在反复多次的接触、沟通中,逐步形成学生个人的独特“领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是实施语文教育的语文教材促使形成并发扬光大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典范文本,《昭明文选》《唐诗别裁》《古文观止》等选文本和点评本,都是要求学生一篇一篇地“读”、一篇一篇地“背”,教师在对学生一篇一篇的监督、检查过程中,进行少许的评点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语文教育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现代,许多教育改革在寻求传统教学营养滋润、庇护、承传的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了这种方式。近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教材评点法,又借鉴了苏联的语文分析法,对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进行讲、授、评、析、练,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要求。这种阅读教学分析法的教学心理过程是教师对文章“义”“理”的阐释,与学生对这一阐释的认同或思辨,即教育心理学说的认知同化过程,推动学生认知的发展。两种的教学方式都重视“一篇一篇”的课文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积累法,以教材的内涵、功用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把学习结果的未来价值作为全部学习动因,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空间是狭小的,要有所创造有所发现是比较困难的。达到前人的认识水平是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文阅读分析法,强调改变传统积累阅读的机械识记,提倡理解运用,但由于评析法的全部努力是集中在文章的微言大义上,教师越讲越细,只有牺牲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来保证评析的深入细致,分析法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量反而不及传统教学,没有一定量的语文阅读经验的积累和体会,阅读能力不高就成为必然的结果。由于学生的阅读是建立在教师的讲解和评点上,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的原动力会减弱乃至丧失,“学会”了教师“一篇篇”的阅读分析,并不会解决“另一些”同类的阅读问题。阅读能力不高,吸收储备不足,表达交流的释放能力一定受阻,影响的是整个的语文水平。广东版高中《语文》的活动单元,通过参考篇目“篇”的学习和引导,通过学生收集“认识自我”自述文这“一类”文章的活动,通过演讲和写作的准备,让学生进入阅读和阅读积累的自然状态,提高阅读效能。
学校的阅读教学是什么?是学生今天成长、体现生命意义和生活质量的一部分,是学生明天踏进社会实践的一个源头。阅读的效能不但要体现在目前学生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在将来社会实践中。阅读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它因阅读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学习性阅读、工作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借鉴性阅读、考查性阅读、欣赏性阅读、涉猎性阅读、评价性阅读等等,这些成人的阅读都是带有一定的“任务”,阅读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都比较强。作为将要继续深造或踏入社会实践的高中生,其阅读学习必须也要适应将来的发展需要,能体现将来需要的学习效能是教育考虑的问题。广东版高中《语文》的活动单元,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任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既体现了学校教育中“规定性”“目标性”阅读学习中的特殊要求,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体现阅读有效性中强调阅读动力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在探讨阅读效能、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上,开创了一个语文月刊广州25~29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谭健文20052005本文是一篇怀念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文章,让我们通过普通百姓的眼光来看一下美国民众心目中的伟大形象。本文为美国波士顿学院菲利普·阿尔特巴赫教授所着,原文发表于2004年3月的《变化》(change)。转发本刊,获得作者授权。在此感谢北大蒋凯老师的联系与帮助。张东生/何华峰李春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Memories of a Friend in the Park彭尚炯 江苏常熟中学,215500 作者:语文月刊广州25~29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谭健文20052005本文是一篇怀念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文章,让我们通过普通百姓的眼光来看一下美国民众心目中的伟大形象。本文为美国波士顿学院菲利普·阿尔特巴赫教授所着,原文发表于2004年3月的《变化》(change)。转发本刊,获得作者授权。在此感谢北大蒋凯老师的联系与帮助。张东生/何华峰
网载 2013-09-10 20: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