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评介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 关于语言是符号系统的理论
  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以下简称HPSG)是一种语言理论,不只是研究句子,也研究小于句子的短语和词,以及大于句子的话语。其创始人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Carl Pollard和斯坦福大学的Ivan A.Sag。1994年他们合着的《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出版,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成熟。陆俭明先生在2003年6月16日主持的一次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曾说,现在的语言理论是小句法、大词库。HPSG就是这样的一种语言理论。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语言理论的许多变化都可以归到Chomsky。1970年以前,在转换一生成语法里,句法部分的转换规则承担了大量的语言描写的任务,造成转换一生成语法的生成能力过于强大。(注:转换语法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上下文无关语法生成能力的不足。然而,20世纪70年代,P.S.Peters和R.Ritchie(1971)等学者撰文论证Chomsky的转换语法实际上是一种“无限制的改写系统”(Newmeyer 1980:175)。这就是说,转换语法矫枉过正了。)于是,Chomsky提出不能让转换规则承担太多的语言描写的任务,语言学的各个组成部分应有合理的分工,有些语言事实应放到词库去描写。这就是Chomsky的词汇主义假设。既然转换规则的生成能力过于强大,约束语法生成能力的一个办法是放弃“转换”这一概念。HPSC,跟词汇—功能语法(Lexical-Functional Grammar,即LFG)、广义短语结构语法(Generalized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即GPSG)一样,采取的就是这样一种办法。这些语法都是生成语法,但不是转换语法。Chomsky不只削弱了转换规则,同时也大大削弱了短语结构规则。由于词与规则之间的关系是词选择规则,如果一个词的词条已经记录了该词的搭配关系,句法学的短语规则是不需要的。Chomsky说语法没有规则、只有原则的道理就在于此。HPSG跟LFG和GPSC相比,词的词条记录的信息更为丰富。值得注意的是,HPSG中的短语结构规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短语爷构规则,其数量少,概括力很强。
    1.1 符号的特征结构
  用特征描写语言由来巳久,最早见于音位学,后扩展到句法学,最典型的莫过于广义短语结构语法。GPSG把句法范畴定义为从特征到值的函数。(注:说得更确切一点,句法范畴是从特征到值的偏函数(Gazdar et al 1985:24)。有关这一概念,可参见方立(1997)。)HPSG继承了GPSG中的不少描写手段。
  下面的矩阵是对“she”(她)的特征结构所作的表达。从整体上观察这个矩阵,可以看到,这个特征结构由多个层层内嵌的特征结构组成。每个特征结构的左下方都有一个小写的斜体词,这是对特征结构的分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右侧的是左侧的属类。(注:确切地说,是一种偏序。有关这个概念,可参见方立(1997)。)从左向右看,这个矩阵所说的是,在符号系统中,she属于词,它有PHON(音位)和SYNSEM(句法语义)两个特征,其中,音位特征大致相当于Chomsky的管约论(Government-Binding Theory,简称GB理论)中的语音式(PF)提供的信息。PHON的取值应是一串音位,为了表达方便,HPSG用词的拼写形式表示。这也说明HPSG探索的重点是语言符号的SYNSEM特征。特征SYNSEM的值是synsem(小写表示特征结构塑造的语言客体),它也是一个特征结构,在这个结构中LOCAL(局部)是特征,其值是local,它又是一个特征结构,共含有三个特征CATEGORY(范畴)、CONTENT(语义内容)和CONTEXT(语境)。(注:既然从特征到值可以看做是函数,那么矩阵所表现的从特征到值层层相套的关系也就可以被看做是从函数到函数的关系。)CATEGORY和CONTENT分别承载着大致相当于GB理论中的D—结构和逻辑式(LF)所提供的信息。
  (1)
  附图H1NC170.JPG
  在进一步对它们的值作探索以前,有必要对特征SYNSEM和LOCAL作更多的说明。
  SYNSEM是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的合二而一,为什么不分开描写?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引入结构共享(structure sharing)这一概念。所谓结构共享,就是两种不同的通路最后到达的是同一个结构。矩阵中的两个H1NC171.JPG来自不同的通路,它们的汇合点都是ref(指称)这个特征结构。当然,这个说法并没有真正回答为什么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需要合二而一。不过,正如我们在以后会看到的,类似于H1NC171.JPG的标记也可在特征SUBCAT(次范畴)的值中出现。结构共享是HPSG中最重要的描写手段,有点像GB理论里的“α-移动”,许多语言现象都可使用这一手段得到描写。
  HPSG区分LOCAL和NONLOCAL(非局部)两种特征。LOCAL特征以局部结构为其值,所谓局部结构就是指只含母子成分的结构,亦即一条直接支配规则生成的结构。NONLOCAL特征用于描写无界限依赖结构(unbounded dependency construction,简称UDC,也称做远距离依赖结构)。无界限依赖结构是Chomsky在早期理论里引入“转换”这一手段的理据之一。
  下面我们继续考察CATEGORY、CONTENT和CONTEXT这三个特征。
  CATEGORY的值是客体cat(系category的缩略)。该客体又有两个特征,即HEAD(中心特征)和SUBCAT。HEAD的值是符号的句法范畴(亦即词性),此处为noun(名词),它又是一个特征结构,CASE(格)为特征,nom(主格,系nominative的缩略)是值。可以看出,HPSG跟GB理论不一样。它没有独立的格理论,格的指派是在词条中完成的。SUBCAT的值是符号的价,即一个符号跟什么符号组合才能满足搭配关系。此处的值为<>,表示空的意思,即对搭配没有特定的要求。确切地说。所谓价是指补语(complement)。举一个具体的例子H1NC172.JPG。它表达的是一个动词“gives”的搭配要求:第一个NP(名词短语)为主语;第二个NP(acc系accusative(宾语)的缩略)为间接宾语;第三个NP为直接宾语,它们都是补语。可以看出,在HPSG中,补语的外延较宽,在GB理论中,主语属标志语(specifier)。在补语的分类上,HPSG跟词汇功能语法(Lexical Functional Grammar)为一派,GB理论和GPSG为另一派,熟悉GB理论的读者或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主语的格是如何指派的?跟GB理论不一样,HPSG并不设立INFL(屈折,inflection的缩略)这样一个抽象的成分,通过它给主语指派格,主语的格是直接由动词指派的,确切地说,是由定式动词指派的。但有一点HPSG跟GB理论是一致的,即非定式动词不能给主语指派格。
  CONTENT(与语境无关的语义内容)的值是ppro(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的缩略),该客体又有两个特征:INDEX(指标)和RESTR(制约条件,restriction的缩略)。INDEX的值是客体ref(指称名词,referential NP的缩略),它包含三个特征:PER(人称)、NUM(数)和GEND(性)。它们的值分别是3rd(第三人称)、sing(单数)和fem(女性)。指标所起的作用类似于GB理论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指标。RESTR是对INDEX的限制,符号{ }为空集,即无制约的意思。下面举一个普通名词book(书)的例子:
  (2)
  附图H1NC173.JPG
  book跟she不一样,它不是人称代词,所以用npro(非人称代词,nonpronoun的缩略)表示。index的下属是指称名词,表示存在的there,以及表示天气、时间的it。因此,此处的index实际上是指称名词。RESTR的值不是一个空集。而是一个psoa(参数事态,parametrized state-of-affairs的缩略),有关这一概念下面会有专门讨论。psoa又有两个特征:RELN(关系,relation的缩略)和INST(个例,instance的缩略)。它们的值分别是book和H1NC171.JPG。上面说过,像H1NC171.JPG这种标记都是指结构共享。
  Pollard和Sag不仅研究句法理论,而且也研究语义理论,尤其是情景语义学(Situation Semantics),因此他们的语义解释引入了不少情景语义学的概念。先谈谈“情景”。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物,他们之间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情景就是指局部范围内产生的这种关系。因此,情景是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的。
  每种关系都有一些论元角色(argument role),每个论元角色跟一定的物体相关。论元角色在HPSG中叫做语义角色(semantic role),相当于GB理论中的题元角色(θ-role)。语义角色的指派在HPSG中也是在词条中完成的。有些物体担当某种论元角色是合适的,有些就不合适。决定什么样的物体指派给某种论元角色是合适的条件就叫做合适性条件(appropriateness condition)。当每个论元角色都有合适的物体担当,我们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情景语义学中称做issue,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亦即必须做出判断:某关系是否存在于这些物体之中?无论我们用肯定方式还是用否定方式解决问题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事态(state-of-af-fairs)。情景语义学把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都称作归向性(polarity)。肯定常用1表示。否定用0表示。参数事态也是一种事态,某一关系的倾向性已经确定,但某些论元角色尚无具体的物体充当。不妨以“《LAUGHING,x·y;0》”(详见:Gawron & Peters 1990:17-18)为例。这个例子表达的是一种“笑”(LAUGHING)的关系。形成一种笑的关系至少需要两种论元角色,即笑的人和笑发生的时间,x和y表示这两种论元角色都没有得到体现,故名参数。如果把x靠到(anchor)Julius Caesar(恺撒,罗马独裁者),并且把y靠到2002年10月10日这个时间,那么这个参数事态也就变成了一个一般的事态。(注:“靠到”(anchor)不仅是情景语义学中的一个术语,而且也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很像逻辑中的“变元指派函数”(variable assignment function)。但二者的运作方式是不一样的:前者把“参数”指派给具体的人或物;后者则把具体的人或物指派给“变元”。有关“变元指派函数”可参见方立(1997)。)上面说过,0表示否定的归向性,综合起来也就是说,恺撒在2002年10月20日没有笑。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考察例(2)中的psoa(参数事态),它起的作用就是限制book(书)。具体地说,当book在a book(一本书)中有所指时,上面这个“index”必须靠到一个物体,使得某个物体是一本书这一关系能成立。“INSTH1NC171.JPG”要求的就是这样一个个例(如果是一个含有全称量词(如every)的名词短语,则必须靠到情景中的每一本书上)。可以看出,“index”就是参数。(注:上面,我们讨论了“靠到”与“变元指派函数”的关系,也提到了“参数”与“变元”两个概念。其实,这两个概念差不多也是等价的,区别在于“参数”是数学模型中的概念;“变元”则是逻辑中的概念。)
  CONTEXT(与语境有关的语义内容)的值是context这个客体。该客体含有特征BACKGR(背景,background的缩略)。所谓背景,主要指先设、约规含义等。该特征的值同样是一个psoa。这个psoa与CONTENT中的psoa的区别在于:CONTENT中的psoa涉及的是词语的字面意义,或称抽象意义;CONTEXT中的psoa涉及的则是词语的先设、约规含义等。就例(1)而言,后者要求所指对象必须是一位女性,这是先设意义。
    1.2 普遍原则
  一个由词或词组组成的合格短语在特征结构方面必然会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正如在GB理论中有一些普遍的制约语言结构的原则,HPSG中也有一些类似的原则。现在我们看看句子“Kim glves Sandy Fido”中的短语是如何受到制约的。下面的表达式(3)跟GB理论中的树形图表达式是有差别的,它也是一种图论表达式。它的特点是在每一条弧(为了方便起见画成了线)上都有一个符号,C指补语(complement的缩略),H指中心语(head的缩略)。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中心语(补语结构。当我们说某一语言客体是中心语、补语(主语,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等)或修饰语时,我们说的是某一语言客体的句法功能(亦称语法关系);当我们说它是词、短语(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或句子时,我们指的是所属范畴。在句子的合格性分析中同时提供两种信息,说明在理论的奠基人看来句法功能是不可替换的,是语言描写的基本手段。
  (3)
  附图H1NC174.JPG
  从下往上看,该图说的是VP[fin](定式动词短语)“gives Sandy Fido(把Fido给Sandy)”有三个下属成分,即中心语gives(给)和两个补语Sandy(人名)和Fido(爱畜名)。再往上看,该图说的是S[fin](定式句子)有中心语“gives Sandy Fido”和补语“Kim”(人名)两个下属成分。此图出现了许多带数字的牌,挂同一数字牌的词短应理解为句法语义标记同一。显然,句法语义同一,必然指标同一,反之则不然。下面,不妨考察检查短语合格性的两条普遍原则:
  A.次范畴原则(Subcategorization Principle)
  在含有中心语的短语中,中心语的次范畴值是整个短语次范畴中的补语和子节补语的句法语义值按照间接程度由弱至强的联结。
  B.中心特征原则(Head Feature Principle)
  如果一个短语含有中心语,那么整个短语的中心特征的值跟中心语的中心特征的值结构共享。
  次范畴原则中的“间接”跟格有关系。所谓“间接程度由弱至强的联结”可以理解为“从主语到间接宾语到直接宾语(到其他补语)的联结”。可以看出,此结构符合次范畴原则,因为中心语“gives”的次范畴值H1NC175.JPG上面我们对尖括号〈〉已经作过说明,说它是表示空的意思。“空”有两种解释:一是对次范畴没有要求;二是次范畴的要求已经得到满足。(注:“满足”的英语说法是“saturated”。文章中我们讨论了情景语义学中的一些概念,包括“事态”、“参数事态”。跟这些概念相关的还有“未满足事态”(unsaturated states-of-affairs)这一概念。下面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什么是“未满足事态”(参见Gawron & Peters 1990:19-20):《EATING,eater:a;1》。大写词“EATING”表示的是一种“吃的关系”,吃者(eater)这一元角色已有“a”(一个具体的人)担当,“1”表示这个关系成立,显然,这是一种事态。但这一事态是不完整的,因为“吃的东西”(eaten)这一元角色并没有得到满足,故名“未满足事态”。同样的道理,图(3)中,我们还需要有一个“给物的人”才能满足句子表达的“给的关系”。)
  HPSG中的次范畴原则跟范畴语法(categorial grammars,常叫作CG)中的组合原则是一致的。(注:对图(3)中的结构运算方式,也可以看做是自下而上地消去相同的语类,可以概括为x/y·y=x。用句术语来表达的话,这就叫做泛函运算(functional application),有关这一概念,可参见方立(1997)。)
  (3)同时也符合中心特征原则:gives、gives Sandy Fido、Kim gives Sandy Fido挂的是同一个牌H1NC176.JPG,意思是说它们的中心特征的值是一致的,即verb[fin])。
  次范畴原则和中心特征原则加在一起相当于GB理论中的投射原则(Projection Principle)。这是否是倒退呢?并不能简单地这样讲。原则当然是越少越好,但原则少必须以原则所包含的内容少才真正有意义,GB理论中的投射原则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很丰富的。
  一个短语是否合格还要受到其他的一些普遍原则的检验。这些原则包括直接支配原则、量词继承原则、语义原则和标志特征原则。
  直接支配原则含有5种格式。其中,格式(1)实质上就是X阶理论中的第一种格式的结构,亦即:X’’→Specifier X’。格式(2)则相当于X阶理论中的另一种结构,即:X’→H1NC177.JPGComplement。格式(3)是对主谓倒装结构的描写,给人的感觉要比GB理论中的主语(助动词倒装规则(Subject-Aux Inversion)所作的描写更简单些。格式(4)用于描写诸如“that John left”或“for John to leave”等的结构。结构中的“that”和“for”为标记语,其后跟随的是中心语。在HPSG中,标记语被认为具有选择搭配的权利。如同中心语—标记语结构一样,中心语—修饰语结构中也有一个谁选择谁的问题。Pollard和Sag曾认为中心语选择修饰语,在1994年出版的着作中放弃了原来的立场,改而认为修饰语选择中心语。
  (4)
  附图H1NC178.JPG
  在像“every book”这样一种含有量词的结构中,普通名词“book”与量词“every”究竟是谁选择谁呢?Pollard和Sag认为是二者相互选择,下面的图(6)说明“book”是中心语,它的次范畴要求是<H1NC176.JPG>,即左边的限定词(det,determiner的缩略)“every”。而“every”通过标志特征(SPEC)要求“book”的整个句法语义结构作为它的选择对象。读者或许会问:为什么弄得这么复杂?首先,有些语言事实描写起来本身就很复杂;其次,这是Pollard和Sag所做的假设,认为像“every book”这样一类短语的句法语义是由限定语而不是中心语决定的,这就是他们所说的标志特征原则。这里有些符号还需作些说明:“forall”是全称量词的读法,像“every”和“all”都被看做是全称量词在自然语言中的体现;RESTIND是RESTR和INDEX的合一;量词没有从储存中取回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在更大的结构中它跟其他量词会形成什么样的辖域关系。图中“CONTH1NC179.JPG”是粗略的表达,完整的表达,请见例(2)。
  现在,从句子“Every student knows a poem”来重点考察量词继承原则。该句是一个歧义句。它有两种解释:(a)每个学生都知道一首诗(此处的“一首诗”应理解为不一定相同);(b)有一首诗每个学生都知道(此处的“一首诗”必然相同)。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可用逻辑式表达如下:
  附图H1NC180.JPG
  也就是说,当句子表达的是(a)时,全称量词H1NC181.JPG的辖域比存在量词H1NC182.JPG宽;反之,当句子表达(b)时,存在量词的辖域比全称量词宽。与GB理论这样的含有多层次表达式的语言理论不同,HPSG是只含有一个层次表达式的理论。它对于歧义现象的处理办法是,先将量词储存(QSTORE,quantifier-store的缩略)起来,然后在一定的节上把它们取回(RETRIEVED)并按照一定次序排列,使得它们能形成某种辖域关系。这就是量词继承原则的基本意思。(7)中的两个量词短语H1NC183.JPG都应在图论表达式的顶端取回,并按不同的序列排列,这样就得出了所讨论的句子中的两种意义。这种办法由Robin Cooper首先提出,故名库柏储存(Cooper Storage)。
    二 实例分析
  有些语言现象似乎是每种语言理论都必须作出描写的。这些现象包括:主谓一致、被动结构、补语结构、无界限依赖结构、名词短语之间的关系、补语的控制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能说明HPSG对其中的某些现象是如何描写的。
    2.1 相同动词和提升动词
  相同动词(equi verbs)指try(试图)、persuade(劝告)等动词。在转换—生成语法的早期理论里,例句“They try to run”中的“to run”被认为来自于某种形式的句子,其中包含一个跟母句主语相同的名词,该名词在句子的派生过程中最后被消去了。把相同的名词消去的规则叫做相同名词短语消去规则(Equivalent NP Deletion),严格地说,有关的动词应叫做“相同名词短语消去动词”,但是为了方便,本文就如同英文的说法一样把这类动词叫做“相同动词”。
  提升动词(raising verbs)是指tend(倾向于)、believe(相信)等一类动词。在例句“They tend to run”中“They”(他们)原先是内嵌句(即子句)的主语,在句子的生成过程中,被认为由提升规则把它挪到母句主语位置的结果。
  下面是有关“try”和“tend”的两个词条。可以看出,“try”和“tend”所含的句法范畴和语义内容是很不一样的。“try”要求有两个补语:NPH1NC171.JPG(主语);VP(动词短语)。该VP除要求是不定式外,还有一个句子层面上看不到的NPH1NC171.JPG(主语),这个主语应跟母句主语的特征结构相同,因此同标。注意数字牌H1NC184.JPG是指VP的语义内容.它跟“try”语义内容中的“SOA-ARG”(事态—论元角色)说的是一回事,故而同标。什么参数事态呢?“try”问条中的H1NC184.JPG就是指内嵌的参数事态。前面已经讲过,每种关系中都有一些论元角色,“try”也不例外,它有两个论元角色,一个是试图者(TRYER),另一个本身是一个事态,故名事态—论元角色(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动词不定式短语差不多就是一种句子,因此它描写的也是某种事态,事态不可能太具体)。
  (6)try
  附图H1NC185.JPG
  把(6)与(7)作一对照,不难发现,“try"的词条对母句主语指派了一个论元角色,而“tend”的词条则没有。这一对立有什么意义?它意味着英语中只有(8)中的句子,而没有(9)中的句子(星号表示句子为错)。
  (8)a.There tends to be disorder after a war.
  b.It tends to be warm in September.
  (9)a.* There tries to be disorder after a war.
  b.* It tries to be warm in September.
  这个道理并不难解释,“tend”的词条中对母句主语并没有派定语义角色而是随不定式动词短语中主语的语义角色而定,这就使得有可能在不定式动词短语的次范畴要求是表示存在的“there”和表示天气的“it”时,这些词可出现在母句主语的位置。我们知道,表示存在的“there”和表示天气的“it”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扮演任何语义角色的。我们同样知道,跟表示存在的“there”和表示天气的“it”形成对立的是指称名词短语(ref,referential NP的缩略)。也就是说,指称名词短语必须充当某种语义角色。“try"词条给母句主语(控制语)指派了语义角色.说明它所属的语类必须是指称名词短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8)中的句子是正确的,而(9)中的句子则是错误的。
    2.2 填补语—空位结构
  这种结构属于无界限依赖结构中的一种,其结构特点是某成分被挪到了一个非论元的位置并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了一个踪迹。下面考察在HPSG中是如何描写“H1NC186.JPG,we know Sandy claims Dana hates H1NC187.JPG.”的。此句中Kim和它的踪迹同标是同指的意思。HPSG中也采用踪迹这一概念,但不认为踪迹是句子成分移位的结果,而认为是词库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的词。下面这个矩阵是对此句中的踪迹的描写。从同标可以看出,该踪迹是名词且为宾格[[HEAD noun[CASE acc]]。
  附图H1NC188.JPG
  NONLOCAL(非局部特征)相当于GPSG的尾端特征(FOOT)(注:GPSG中的尾端特征还含有RE,它的值是反身代词和相互代词.参见(Gazdar et al 1985:80),相比之下,HPSG的取值范围较窄。)。它的值有三个特征:SLASH(斜线范畴);QUE(疑问词);REL(关系代词)。除第一个特征的值为单元集外,其余两个特征的值均为空集。这个词条说的是:踪迹并无语音形式;在句法语义方面,局部特征的值跟斜线范畴特征的值是同一的。词条似乎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但一旦踪迹出现在一个具体的结构中时,它的内涵还是很具体的。熟悉GPSG的读者会发现,HPSG对填补语(空位结构的描写跟GPSG是很相像的。一个显着的差别是,Pollard和Sag在他们描写词类结构中采用了两个特征:INHER(继承,inherited的缩略);TO-BIND(约束)。继承特征是使得母节能继承子节的非局部特征结构;约束特征是为了使得非局部特征向上递传到一定位置不再往上扩散,以防止产生不合格的句子,如:“* H1NC189.JPG did you wonder H1NC190.JPG Kim saw H1NC187.JPG?”。
  (11)
  附图H1NC191.JPG
  (11)是对全句所作的结构分析。此句子的结构描写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无界限依赖关系。因为此结构属主题化结构(topicalisation),而非特殊疑问句或关系从句,无界限依赖关系是通过引入一种非局部特征,即斜线范畴特征得到体现的;第二部分扩散无界限依赖关系,其运作方式很像GB理论中疑问词移动是必须遵守的属于界限理论中的一些条件;第三部分解除无界限依赖关系,其办法是通过对照填补语“Kim”的局部特征,如相符,即解除。
    2.3 名词短语之间的关系
  下面一组句子,是任何一种语言理论都必须做出分析的:
  附图H1NC192.JPG
  在GB理论里,这些同标的关系是由约束理论做出描写的。在HPSG中,也有相应的约束理论。虽然名称相同,二者有实质性的区别。在GB理论中,成分统帅(c-command)是个重要概念,因为“约束”这个概念是通过它得到定义的。但在HPSG中,“成分统帅”由“格统帅”(o-command,obliqueness-command的缩略)取而代之。“格统帅”是指:如果Y局部格统帅Z且X受Z的支配,那么Y格统帅X。HPSG对“局部格统帅”所作的定义是:
  (13)设Y和Z为局部值不同的两个句法语义客体,且Y为指称客体。如果Y格的间接程度小于Z,Y局部格统帅Z。
  GB理论中的论元约束也由“格约束”取代。“格约束”是指:如果Y和Z同标且Y(局部)格统帅Z,Y(局部)格约束Z;假如Z不受(局部)格约束,则称(局部)格自由。
  有了这些准备,我们就可以具体地考察HPSG中的约束理论。跟GB理论一样,HPSG中的约束理论也由三条原则组成:
  (14)A.一个照应语,如果在局部范围内受格统帅,它在局部范围内也必须受格约束。
  B.人称代词必须在局部范围内是格自由的。
  C.非人称代词必须格自由。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12)中的句子。英语动词like的次范畴要求是[SUBCAT<NP,NP>]。也就是说,左边的、作主语的名词短语局部格统帅右边的、作宾语的名词短语。“himself”是照应语。可以看出,它既受“John”的局部格统帅,又跟它同标,因此句(12a)符合原则A的要求,是个合格的句子。句(12b)也是一个合格的句子,注意:尽管人称代词“their”受“the children”的格统帅,但并不受局部格统帅。因此,“their”跟“the children”同标并不违背原则B的要求。句(12c)是一个填补语—空位结构。我们知道,踪迹跟填补语结构共享(亦即句法语义共享),所以“e”是一个非人称代词,它在局部范围内,即[I like e]是格自由的,因此该句符合原则C的要求。
    2.4 补语的控制
  HPSG有着不同于转换一生成语法的控制理论。HPSG的控制理论是建立在语义基础之上的并跟参数事态相关。
  Pollard和Sag认为控制关系(control-relation)大致表现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影响关系”(influence),涉及的动词有persuade,appeal,cause等。这些动词常称做“宾语控制动词”。“影响关系”有三个语义角色:INFLUENCE(影响者);INFLUENCED(受影响者);SOA-ARG(事态—论元角色)。前面已经讲过,不定式动词短语表达的也是一种事态,这种事态在“影响关系”中是“受影响者”采取或拒绝采取某种行动的结果。第二种情况为“承诺关系"(commitment),属于这类的动词有promise,intend,try等,这类动词常常叫做“主语控制动词”。“承诺关系”也有三种语义角色:COMMITOR(承诺者);SOA-ARG(承诺者答应做或不做某件事);COMMISSEE(受约者)。这里的第三种语义角色是可有可无的。第三种情况为“定向关系”(orientation)。涉及的动词包括want,hate,expect等。这类动词也称“主语控制动词”。“定向关系”有两种语义角色:EXPERIENCER(感受者)和SOA-ARG(感受者指向的某种参数事态)。这三种关系决定了什么样的关系应有什么样的语义角色,因而构成了HPSG中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即:在一个次范畴要求没有满足的短语里,如果它的语义内容为一个参数事态的事态—论元角色,而这个参数事态的关系属控制关系,那么,该短语次范畴的主语可根据控制关系的分类,跟“受影响者”、“承诺者”或“感受者”同标。这也就是说,句(15)必须有例(16)中的语义内容。
  (15)
  附图H1NC193.JPG
  (15)右下方的VP是一个次范畴要求未满足的短语,即作补语的不定式动词短语“to leave”应有一个主语而未表达出来,该主语应为NPH1NC179.JPG。从两个图中的数字牌H1NC184.JPG可以看出,该短语的语义内容等于参数事态H1NC176.JPG中的事态—论元角色(SOA-ARG),而这个参数事态的关系属控制关系,具体地说,属“影响关系”,根据控制理论,这个主语应跟作为“受影响者”的“me”同标。对于其他两类控制动词不再举例说明,但可判断,HPSG中的控制理论是比较简洁的并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量。
    三 结语
  本文只是对HPSG描写语言的基本手段作了初步的探索,并与其他的一些语言理论作了点滴比较。笔者对HPSG总的印象是:由词条承担主要的语言描写任务、设定了一些概括力强的短语结构规则和普遍原则,这三个方面的思想构成支撑HPSG理论整体框架的三大基石。由于批判地继承了关系语法、LFG、CPSG、CC、蒙太古语法、情景语义学,话语表达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v,常称DRT)、语用学以及GB理论中的许多描写手段,该理论不仅具有较广泛的描写语言现象的能力,而且所做的描写也比较自然。尽管如此,HPSG也存在着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举例来讲,HPSG要求特征结构中每一个特征都要有一个相对应的值来满足它,那么遇到无法为某一个特征找出一个合适的值来满足它的情况时怎么办?再如,在HPSG的理论框架中如何做到明确地区分和描写歧义和中性化(neutrality)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现象的问题。含有典型的中性化现象的句子可以举例为“This is someone who/* whom even close friends of____believe____must be watched like a hawk.”。这是一个带有寄生空位(parasitic gap)的例句。尽管第一个空位应该缺少的是宾格性成分,第二个空位缺少的却是主格性成分,但是,这一例句中只有选择使用“who”是正确的表达,却不能选择使用“whom”。“who”在这种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就是中性化的性质。又如,在特征结构的描写过程中有时需要应用到以集合形式取值的特征,而HPSG所依托的是属于特征逻辑(feature logic)的逻辑体系,问题就在于现阶段的HPSG框架由于无法协调好集合与逻辑这两种不同概念间的相互匹配关系,因此也就难以保证HPSG的描写手段作到始终统一一致。此外,HPSG亟待解决的理论还包括是否需要词汇规则,假如需要,那么应该如何以形式化的方式来表述词汇规则,以及如何分析从语义角度看需要使用λ(抽象(λ-abstraction)来描写的诸如特殊疑问句的句式和带有“too”/“enough”的结构等。事实上,关于HPSG的悬而未决问题并不止这里已经列举的这些。近年来,Pollard等人(Pollard 2001a、2001b;Levy &.Pollard 2001)正致力于一揽子有效地解决HPSG所面对的问题。限于篇幅,笔者将另文专门评介Pollard等人针对HPSG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所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
语言教学与研究京31~43H1语言文字学方立/吴平20032003本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HPSG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绍用以描写自然语言符号的特征结构;然后解释一组制约短语和句子合格性的普遍原则。第二部分应用HPSG的基本原理描写一些较为复杂的语言事实。此外,本文还对HPSG的创始人就这一理论所做的最新修订工作作了简要的说明。中心语/特征结构/句法语义特征/结构共享/普遍原则  head/feature structure/SYNSEM/structure sharing/universal principlesA Review of 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This paper mainly consists of two parts.Part one addresses the fundamental notions in HPSG.It start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eature structures,which model the signs of natural languages.It then introduces to the reader the set of universal principles proposed to constrain the well-formedness of phrases and sentences.Part two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notions and principles to the description of some of the language facts that have resisted an easy treatment.This paper also briefly mentions the work the founders are currently doing to update their theory.方立 吴平 100083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语言教学与研究京31~43H1语言文字学方立/吴平20032003本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HPSG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绍用以描写自然语言符号的特征结构;然后解释一组制约短语和句子合格性的普遍原则。第二部分应用HPSG的基本原理描写一些较为复杂的语言事实。此外,本文还对HPSG的创始人就这一理论所做的最新修订工作作了简要的说明。中心语/特征结构/句法语义特征/结构共享/普遍原则  head/feature structure/SYNSEM/structure sharing/universal principles

网载 2013-09-10 20:49:40

[新一篇] 中小學課堂教學交往時間結構研究

[舊一篇] 中班常識“我喜歡的帽子”活動設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