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内容提要:从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论觉醒,从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所获得的理解和确认,都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正象多数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中国传统哲学就其基本的理论内容来说,是由儒家、道家和佛家三个主要的哲学思想体系组成的。在当代,儒家思想作为构成中华文化这一社会生活方式的观念主体,其理论内涵正在经历着变迁和更新;佛家思想也在不断地被赋予一种现代诠释,继续填补着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的信仰的空间。现代新儒学和现代佛学认真严肃地探索着这些问题。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在获得新的理解和确认的同时,则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本文试图从道家思想的主要理论内容、历史状况和由此而发育出来的现代意义来简要地阐明这一判定。
  在道家最早的、也是经典的着作《老子》、《庄子》中,都可以看到一种十分清晰的儒家思想观念背景,这的确可以表明道家是在儒家之后兴起的一种思潮或哲学思想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与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仍然有它的独立的源头,具有轴心的性质。第一,道家思想具有独立的、新的理论主题。先秦的原始儒学(孔孟儒学)的思想体系中有三个最基本的范畴:“仁”、“礼”、“天命”,可以一般地界定说,“仁”是自我道德品性修养,“礼”是伦理的、政治的行为规范,“天命”是指即使是最好的自我修养,最努力的规范践履也改变不了的某种外在的客观必然性。这三个范畴的内涵表明个人的、社会的、在个人与社会之上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构成了儒家思想的整体。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论语·颜渊》),“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里仁》),“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尧曰》)。孟子也说:“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孟子·告子》上),“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尽心》下)。原始儒学两个最主要人物的这些为我们所十分熟悉的语言,表明了一种彻底的理性自觉:一是对道德修养和践履伦理规范的自觉,认为伦理道德的实践,正是人性的表现;这个实践过程,正是人性完善的过程。一是对某种人所无法逾越、克服的必然性的自觉,承认它的存在,但不屈服于它的存在;人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对儒家来说,任何遭际也不能改变他以伦理道德规范为准则和以践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人生实践。所以,原始儒家思想的理论主题可以概括地说,是唤醒人的道德自觉,召唤人的道德完成。儒家关注并努力以伦理道德为契机来解决人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方面、各层次上的问题。道家思想的理论主题与此不同。道家思想中的两个基本范畴是“气”与“道”,这两个范畴构成了道家思想的形下(有形)、形上(无形)两个理论层面。处于这样理论结构中的道家,则是从人的自然的方面、人在自然中的处境来观察、解决人的问题。道家认为,“通天下一气耳”,人如同万物,也是“气之聚”(《庄子·知北游》),人的根本,人的所有只是内涵为“气之聚”的生命,社会生活中的诸如伦理道德、工艺技巧等一切文化内容,对人来说都是多余的“骈枝”、“赘疣”。我们从《老子》和《庄子》中可以看出,道家有极为丰富而广泛的生活智慧,但是道家不是用这些智慧将社会的文明吸收、融进自己的生命,使生命的内涵更丰富、更光彩,而是运用这些高超的智慧,极其理性地、超理性地(不是非理性)使生命从文明的胶缠中超脱出来,避免受其浸染,受其干扰,实现生命的宁静而长久。道家思想中的“道”的内涵比较复杂,有时甚至显得混乱,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哲学意念(哲学意念之外的语言学意义上的含义,我们在这里不考虑),但是我们用现代哲学观念来加以诠释,还是可以把它解析清楚。从自然哲学的角度看,道家的“道”是指万物的最后根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42章,以下凡引《老子》只注章数。),“道”是“天地根”(6章);同时,“道”也存在于万物之中,是世界的总体、整体,所谓“道无所不在”(《庄子·知北游》),“道通为一”,“未始有封”(《齐物论》)。前者是就宇宙生成论意义上说的,后者是就宇宙本体论意义上说的。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看,道家的“道”是指生活智慧(即“德”),“处众人之所恶”,“功遂身退”皆是“道”的表现(8章、9章);“道”也是指最高的精神境界,《庄子》中在描述了具有最高精神境界的理想人格(“真人”、“至人”、“神人”等)的许多具体表现后说,“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大宗师》),“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天运》),换言之,这是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老子》、《庄子》对“道”的这些论述,表明道家思想中的“道”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实在”(“形上”),但并不具有超越的性质,它就存在于一切有形之物之中(“形下”);它虽然具有非人的视、听、言语所能把握的超验性质,但却是人通过超理性(“体道”)可能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这样,与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的理论主题可以说是唤醒人对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人的自然处境的自觉,呼唤人归向自己的真正的根源,归向自然,“复归于朴”(28章),“与道徘徊”(《盗跖》)。显然,这与儒家思想的理论主题是不同的。第二,道家思想具有新的、独立的观念起源。儒家思想一般皆可以在孔子和孟子以前的《诗》、《书》、《春秋》和“礼”、“乐”等文化典籍和典章制度中寻觅到它的观念渊源,然而道家对自然的发现,它的“气”、“道”等思想观念的形成,从《老子》、《庄子》中可以看出,是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起源于对当时手工劳动者的生活和生产经验的某种理论升华。例如,《老子》观察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77章)“天地之间,其犹橐qiǎn@①乎?”(5章)都是以一种自然景象来表述一种哲学意念。《老子》中还以“柔水”、“玄牝”、“辐毂”、“埏埴”、“飘风骤雨”、“大音”、“大象”等自然事物来描述、体现“道”的性质。《庄子》一书更是博物志,庄子思想正是从那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自然事物和生产、生活经验中导引出来、生长出来。其中,最为独特而重要的是,《庄子》中最高的、“得道”的精神境界,总是由最高的手工劳动的工艺境界,诸如“庖丁解牛”(《养生主》),“轮扁斫轮”(《天道》),“jì@②偻承蜩”、“梓庆削gōu@③”(《达生》)等具体显示和升华出来。当然,不能否认这也是老子、庄子思想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学表现方法,但是,更重要的则是这表明道家思想具有和儒家及其它先秦诸子完全不同的、独特的观念起源。总之,从中国传统哲学的源头和它的理论构成上看,道家思想开启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新的理论方向,与儒家思想共同建构了一个比较周延的哲学境界和人生境界。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过程中,道家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首先表现在通过《易传》,道家思想中的基本的自然哲学观念被秦汉之际的儒家学者吸收,儒家思想体系中增添了一个包含有世界本源、宇宙结构、万物生成等比较完备内容的自然哲学的宇宙图景,弥补了先秦原始儒学理论内容中的一个主要缺陷。作为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理论形态的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其理论论题和运思方法都有明显的道家思想痕迹。其次,自印度佛学传入中国后,从最初的对其特有的名词、概念的转译和对其基本观念如“般若”、“涅pán@④”的诠释,到最后最具有中国佛学特色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的形成,中国佛学逐渐摆脱印度佛学固有的理论轨道而转移到具有中国思想特色的理论轨道上来独立发展的整个过程都感受着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佛学的基本观念中,如天台宗的“实相”,华严宗的“法界”,南禅的“本心”、“自性”,都吸收、融进了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思想观念。完全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最活跃的理论观念因素。
  如果从更广阔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里来观察,道家思想则表现出了更多的、更具体的社会文化功能。首先,道家思想发育出一种宗教--道教。道教在东汉时代产生,虽然有它的更加直接的、根本的社会政治契因,但其攀附道家思想无疑也是一个显着的、基本的事实。原始道教把道家创始人老子作为自己的教主,道教关于“长生不死”的宗教目标和“积精累气”的修持方法等基本教义的论证,都是借援《老子》和《庄子》中的思想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道教是在道家思想的土壤里发育生长的。当然,在这里我们暂时忘记道家思想转变为道教过程中有非理性的、信仰的观念注入这一决定性的因素。其次,道家思想哺育出一种文学艺术风格和一种科学形态。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中对人的自然觉醒的召唤和对其觉醒过程中种种精神现象的奇特描写,构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一个不竭的灵感源泉和美感源泉,形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美学内涵最丰富的自然主义风格。以文学为例,就某个文学家来说,如苏轼,他的诗“出于《庄》者十之八九”(《艺概·诗概》),就整个中国文学来说,从贾谊《鹏鸟赋》以来,也可以说是在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哺育和影响下发展的。至于中国古代科学更几乎完全是从道家思想中生长出来。道家着作中有大量的关于天文、物理、生理、心理等前科学的经验事实的记述,道家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通天下一气”而“万化未始有极”(《大宗师》),“万物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寓言》),“万物皆出于机,入于机”(《至乐》)。正是这些模塑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基本形态,即在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而又充满无限生灭的有机过程的这样观念背景或理论框架内,来观察、描述和分析各种经验事实。最后,在更加一般的意义上可以说,道家思想还较充分地发挥了作为一种哲学才具有的特殊的文化功能,培养出一种逆境中的稳定心态。道家,特别是庄子思想揭示了人在自然中的处境,“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这一理性自觉在中国历史上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平衡作用。人世是一个有苦难的生存环境,每个人生平都会遭遇暂时的逆境处境或终生的逆境命运,逆境自然会带来巨大的心理扰动和精神痛苦。中国历史上,儒家和道家于逆境中有不同的平衡心境的方式。孟子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利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处于逆境中的儒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伦理道德践履,而只是收缩了他的道德实践范围。充分的道德自觉使儒家能在任何逆境中获得一种宁静,一种安身立命。庄子说:“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田子方》)这表明,道家对人作为万物之一的自然处境的彻底自觉,能造成一种精神境界上的升华,能将构成人生困境、逆境的种种因素从认识上、感情上消融掉,人生困境、逆境引起心理上的失调、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平息下来,庄子说:“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耶?”(《山木》)当一个人高度理性地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存在最终将融进、投入一种永恒而真实的整体--自然之中时,他的主体就会获得一种无限的实在感受,一种持久的宁静感受。中国历史上,在儒家思想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环境中,发生了精神危机、处于逆境中的知识分子,从道家思想中、从伦理道德之外的自然的价值体系中寻找摆脱危机和困境的出路,是十分经常的事,完全可以理解的事。
  以上,我们回顾了道家思想的主要理论内容和历史状况,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道家思想在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严重挑战的背景下所可能发挥的理论功能,实际上也在其中显示出来。这种意义,这种功能,许多学者都已作了十分深入的、具体的探讨,我以为可以简约为两个方面:第一,道家思想是人在自然中处境的彻底的、理性的自觉,它召唤返归自然,向往并努力去实现心境没有任何负累的逍遥自由,从根本上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儒家的、在伦理道德目标实现之外的精神境界,一种物质的、功利的追求之外的人生追求。道家思想中的“道”,无形无迹而却在万物之中,具有认识上的超验性,却不具有实在的超越性。道家思想中这一极其理性的、思辨的根本观念,彻底否定了任何超越的存在。如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宗教界定为对某种超越的信仰,那么,道家思想也彻底否定了这一宗教目标。道家自然主义的精神生活方式,既非伦理道德的和功利的,也不是宗教性质的,道家思想为人类心灵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价值取向多元化是现代思想,也是人类精神成长的一个标志,道家思想是有益于、有助于人类进步产生的精神要求的。就处在现代背景下的、正经历着西方发达的工业化文明的强有力影响的中国传统思想、传统哲学而言,现在还很难估计到一段时期以后,西方思想会在多深多广的层面上融进中国传统思想、传统哲学而使其发生多大程度上的变化,但是,有一点可以判定,作为西方思想中的一个传统的、基础的宗教观念--对一种超越的实在或实体的信仰,是难以进入中国思想、中国哲学之门的,因为中国哲学中的道家思想筑起的坚实的自然主义的理性之墙,是西方宗教观念无法跨越的。具有形上性质的道家自然观念(“道”)和儒家的道德观念(如理学之“理”),将共同是中国哲学显示其独特内容、保持其独特面貌的最重要的观念因素。第二,道家思想是一个概念,观念极为众多的思想体系,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都有许多深入、准确的洞察,道家思想因此获得了、具备了某种特殊的理论品质,内蕴着许多理论生长点和与不同思想体系,甚至是异质文化之间的观念融合点。如果说,道家思想的这一理论品质在历史上曾有过卓越的表现,即如前所述,道家思想孕育生长了中国传统科学,影响并帮助了儒学理论形态的演变和中国佛学脱离印度佛学理论轨道的独立发展,那么,在今天这一理论品质更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道家思想为中国传统哲学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提供了真正的理论观念的桥梁。中国思想界从本世纪初对进化论观点的引进,到晚近对诸如存在主义等现代西方思潮的理解、诠释,都可以看到对道家思想的援用。事实已经表明,道家思想的深邃和广泛蕴涵着中国哲学在现在和将来能不断吸收和消化新的,异己的理论或思想而保持不断发展的观念因素和学术功能。现代西方学者在他们的理论视野里,甚至对道家思想的理论价值有更多的发现。例如,着名的科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n)在他那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道家思想保存着“内在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二分册《序》)。当代某些最出色的物理学家如汤川秀树、卡普拉(Frijof Capra)都认为,道家思想关于万物从世界统一整体中有机地、不断地生成的宇宙图式,对于解释量子力学理论所观察到的物理世界是富有启发性的、十分吻合的;道家关于人与自然为一的观点,是一种最深刻而完善的生态智慧。当代西方学者为解决他们在科学、哲学和宗教等文化领域内遇到的某些困难的理论问题以及后工业化社会人与自然尖锐对立的社会问题而向东方思想探寻时,能在道家思想中获得某种答案,这一令人欣慰的事实表明,道家思想作为一种精神遗产,在现在和将来,不仅对中国文化、思想的独立和发展,而且对整个人类的精神成长和社会进步都是十分宝贵的。
  总之,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论觉醒,其在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及在现代所获得的确认,都使我们可以这样判定:道家思想会是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绍燕)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筑去巩下加门字反体内加开
  @②原字铁去失加醵右
  @③原字病改丙为口
  @④原字般下加木
  
  
  
文史哲济南036-040B5中国哲学史崔大华19951995 作者:文史哲济南036-040B5中国哲学史崔大华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0:47:15

[新一篇] 道家哲學的原子論——兼論《老子》的氣、精、信

[舊一篇] 道家思想比較研究的簡要回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