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艺术—第五章 利用理性思维的力量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五章 利用理性思维的力量

当我向我的患者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让他们运用天赋的理性力量来改变消极信念和行为时,大部分患者都明显地表示失望。对于其中某些人来说,这种方法似乎是不科学的,天真得难以令人置信的。然而,它却有一个好处——行之有效。我们下面可以看出,它是以科学成果为依据的。

人们广泛接受了这样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理性的、逻辑的、有意识的思维没有力量支配潜意识过程或人的机制,认为要改变消极的信念、感觉或行为,就需要从“潜意识”中挖掘和抽取内涵。

你的自动机制,或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绝对不是人为的。它象机器一样运转,本身没有“意志”。它总是根据你对环境所抱的信念和采取的解释作出适当的反应。它总是设法给你适当的感觉,达到你有意识地决定的目标。它仅仅根据你以观念、信仰、解释、意见等形式给它输入的数据进行运转。

你的下意识的机器的“控制钮”,正是“有意识的思维”。这部下意识的机器,正是通过有意识的思维——虽然可能是非理性的和非现实的思维——来发展其否定的和不现实的反应模式,因而,只有通过有意识的理性思维,才能使自动反应模式得到改变。

不要自寻烦恼

在潜意识中“埋藏着”过去失败的记忆、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东西必须得“发掘出来”,让人看到并加以分析,才能有效的改变个性。我们曾经指出,一切技艺的学习,都要经历试验和错误:先试验一下,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有意识地记下错误的程度,下一次试验时再纠正偏差,直到“命中”目标,或者说成功地达到原来的目的。这样,成功的反应模式就被记忆下来,并在以后的试验中再次出现或者加以“模仿”。一个人在学习掷铁饼、投标枪、唱歌、开汽车、打高尔夫球,同其他人进行交往,或者学习其他技艺,都要经历这一过程。于是,一切“伺服机制”都出于本性而包容着过去的错误、失败、痛苦和其他否定经验所组成的“记忆”。只要我们适当地把它们当作“否定的反馈资料”,并且认识到它们背离了人所希望的肯定目标,这些否定的经验就不会消失,而对学习过程产生有益的影响。

然而,要想对错误认识到这种程度,并能作出适当的纠正,就必须有意识地忘掉错误,记住并“储存”成功的记忆,这也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我们的意识思维和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要达到的肯定目标上,往日失败的记忆就没有什么危害。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招惹这些记忆,不要自寻烦恼。

我们的错误、过失、失败甚至屈辱,都是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东西。不过,它们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只要它们完成了任务,就应该被抛在脑后。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沉溺于错误之中,甚至因为它们而产生负罪感、时常责备自己,那么错误和失败本身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为一种“目标”,有意识地盘踞在想象之中。一个人最可悲的事莫过于死死纠缠在往日的幻想之中,不断地谴责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不断地诅咒自己过去的罪恶。

我永远也忘不了一位女患者,她用不幸的过去折磨自己,以至于丧失了现在能得到幸福的一切机会。她在痛苦和懊丧中生活了许多年。她生有比较严重的免唇,因此躺着不敢见人。多年以来,好的性格受到压抑,脾气暴躁,甚至完全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她没有任何朋友,因为她觉得谁也不会同一个相貌如此“丑陋”的人建立友情。她想方设法躺着大家,更糟糕的是,她以尖刻、防范的态度使人们疏远她。外科整形解决了她肉体上的问题。她试着调节自己,开始与人们和睦相处,但是发现过去的经历阻碍着她。她觉得,虽然自己的容貌改变了,却交不上什么朋友,也不感到快活,因为大学不会原谅她手术之前的所作所为。因此她重蹈覆辙,象过去一样感到不幸,直到她不再谴责自己过去的行为,不再沉溺于对往日不幸遭遇的回想时,她才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责备自己过去的过失和错误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你想改变的行为延续下去。如果我们一味纠缠在过去的错误上,并且愚蠢地得出结论说,“我昨天失败了,因此今天必然也要失败”,那么,过去造成的错误会对目前的行为产生恶劣的影响。不过,这并不“证明”潜意识的反应模式本身有重复和延续的力量,也不是说我们非要把埋葬了的失败的记忆“彻底根除”以后,才能改变我们的行为。根源是我们的意识,思维的心理,而不是我们的“潜意识”。因为我们所下的结论和选择我们注意的“目标意象”,是取决于我们个性的思维部分。我们改变主意,停止给“过去”输入能量的那一瞬间,过去及其错误就失去了控制我们的力量。

忘掉过去,追求未来

在这里我们又能看到催眠术令人信服的证据。一个害羞而腼腆的“墙边之花”(舞会上找不到舞伴的女子)接受催眠。催眠者告诉她,并且使她相信或以为她是一个大胆、自信的表演者,她的反应模式马上就改变了。她现在相信什么就去做什么,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积极向往的目标上,丝毫不去考虑过去的失败。

D.布朗德在《醒来生活吧》一书中讲到一种观念,使她成为更多产、更成功的作家,并且挖掘了她过去从来不知道的才华和能力。在亲眼看到一次催眠示范后,她又好奇又惊讶,后来偶然读到心理学家F.F.H.梅耶斯的一句话,她说这句话改变了她的整个一生。梅耶斯的这句话解释说,被催眠者发挥的才华和能力,归功于在被催眠状态“净化”了过去失败的记忆。布朗小姐自问到:如果这在催眠状态下是可能的,如果一般人平时就有很多才华、能力、力量被过去失败的记忆所限制而得不到利用,那么,为什么在清醒状态下的人不能够忘记过去的失败,“认为他不可能再失败”,因而使这些力量得到运用呢?她决心自己试一试,在行动的时候先假设自己有必要的力量和能力,而且可以利用这些力量和能力。在一年之内,她的创作量增加了一倍,作品的销售量也增加了一倍。令人惊奇的后果出现了:她发现了一种公开演说的才能,觉得自己需要成为一个演说家,而且乐于成为一个演说家。但是在过去,她不仅在演说中没有表现出什么才能,而且非常不喜欢演说。

罗素的方法

B.罗素在《争取幸福》一书中说过:“我并不是生下来就幸福的人。小时候,我喜欢的圣歌是:‘厌倦了尘世,背负着我的罪恶受苦’。………青年时代,我厌恶生活,几近自杀的边缘。不过,我学习数学的欲望克服了自杀的念头。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相反了。我热爱生活,简直可以说,每过一年我对生活就更多一层爱恋…….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对自己的过分关注越来越少。同其象受到清教教育的人一样,我过去有一种习惯,常常沉浸在自己的罪恶、愚昧和缺点之中。我对于我自己来说无疑就是一个不幸的活标本。渐渐地,我学会了对我自己的缺点无动于衷,开始把注意力日益集中在外在事物上,注意世界上的各种情况,各种知识,以及我所关心的那些人。”

在这本书里,罗素谈到改变以错误信念为基础的那些自动反应模式的方法。“运用正确的技巧来改变潜意识的幼稚暗示,甚至改变潜意识的内涵,都是完全可能的事。当你因为某种行为感到懊丧,而理智告诉你那并非是邪恶时,检查一下懊丧情绪的起因,详细地向自己说明这些起因的荒谬之处。让你的意识信念充满活力,强调这种信念对你的潜意识有强烈的印象,足以搞衡在你孩提时代由你的保姆或母亲给你造成的印象。不要满足于理性时刻和非理性时刻的交替,要仔细审查这种非理性,同时下决心对它予以藐视,不允许它来主宰你。只要它把愚昧的思想和感情强加于你的意志,就把它们连根拔起来,清查一下,然后丢在一边。不要做一个优柔寡断、在理性和愚昧幼稚之间摇摆不定的人……。

“但是,如果反叛行为是了为成功地给个人带来幸福,使个人生活中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那就不要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你必须对理智所告诉自己的一切加以深思熟虑。大部分人在表面上抛弃了孩提时代的迷信之后,就觉得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类迷信仍然在暗中潜伏着。获得一种理性的信念之后,就需要仔细研究它,了解它的后果,在你的内心查一查是否有同它不一致的其他信念…..我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理性信念有足够的重视,不允许相对立的非理性的信念不受约束地产生或者支配自己,不管这种信念是什么。这实际上需要自己在有可能产生幼稚想法的时候用理性约束自己。但是,如果这种理性表现足够有力的话,它很快就能发挥作用。”用观念改变观念,而不是用意志改变观念

可以看出,B.罗素寻找与深刻的信念不一致的观念时所使用的方法,与普莱斯科特.雷奇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雷奇的方法是让人“看到”自己的否定观念与其他深刻的信念不一致。雷奇相信,“心理”的本性就是:构成“个性”内涵的一切思想和观念必须互相一致。如果意识到某种思想不一致,就必须排斥它。

我有一位患者是推销员,他一见到“大人物”就“吓得要死”。他跟我谈过一次话以后,就克服了这种恐惧与紧张。我在谈话时问他:“你见到一个大人物时,是不是愿意四脚着地爬进他的办公室里、拜倒在他脚下?”

“当然不愿意,”他气愤地说。

“那么你为什么在心理上卑躬屈膝呢?”我又问他:“你进一个大人物的办公室时,愿意象个乞丐一样伸着你的手,乞讨一角钱去买咖啡吗?”

“当然不愿意。”

“你明不明白,你过分关心对方是否赞许你,这本质上就等于乞怜于人?你难道不明白,你这样做就是伸出手去——乞求他的赞许,乞求他把你当人看吗?

雷奇发现,改变信仰和观念有两个重要手段。每个人几乎都恪守他自己的“标准”信念,这就是,(一)感觉或相信自己能够作份内的事情,表现自己的特色,有一定的独立性;(二)相信内心有一种东西是不允许受到侮辱的。

检查和重新评价你的信念

理性思维之所以难以认识,原因之一是它很少被人们使用。

挖掘一下在你的否定性表现背后存在的对自己、对外界或对其他人的信念。总不是“总要发生某种事情”使你错过唾手可得的成功机遇?也许你私下里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成功或者不应该得到成功。你是否不习惯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也许你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下,或者其他人都对你抱有敌意。你是否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也会毫无来由地感到焦虑和恐惧?也许你相信你所生存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敌意、缺乏友善、危机四伏的地方,或者是你“应该受到惩罚”。

请记住,行为和感觉都起因于信念。根据那些对你的感情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信念——对你自己问一个“为什么”。你是否希望做某件事,希望通过某种途径表现自己,却又感觉“我做不了”,因而畏缩不前?问一问你自己,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认为我做不到?”

再问一问自己——“这个信念是以事实为根据,还是以一个假设或者一个错误结论为根据?”

然后问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      这一信念是否有合理的原因?

2.      这一信念是否导致我犯错误?

3.      别人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否同我的结论相同?

4.      如果没有理由相信它,我为什么还要继续这样做,这样感觉?

不要随随便便把这些问题放过去,要好好动一动脑筋,用心考虑一下。要带着感情色彩看待这些问题。你是否发现自己欺骗了自己,贬低了自己——不是因为某一个“事实”,而仅仅是因为某一种愚蠢的信念?如果真是这样,就要努力唤起轻蔑甚至愤怒之情。轻蔑和愤怒有时候也可以解除错误观念的束缚。

一位老农夫说到他在一天之内彻底戒烟的事。那一天,他把烟草忘在家里,回家去取要走两英里,路上,他“算出”自己屈辱地被一种习惯“支使”着。他不禁勃然大怒,转过身又朝田野走去。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抽过烟。

着名律师克莱伦斯.达罗说他的成功是这样开始的:有一天,他想抵押一批财物借二千美元来买新房子,交易就要做成时,借款人的妻子在旁边插了一句,“别犯傻了——他永远也赚不够不够还债的钱。”达罗本人原来也很怀疑自己是否还得起借款,但是听到她的话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一天他气得简直要发疯,对这个女人、也对自己感到极端的轻蔑,因此下决心要取得成功。

强烈欲望的力量

要使理性思维有效地改变信念和行为,必须伴随以深切的感觉和强烈的欲望。

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者会得到什么,暂时假定这些是可以实现的,唤起一股强烈的欲望和热情。在心里不断地想着这些事情。你目前的否定信念是由思想加感情形成的。调动你的感情或者深切的感受,你的新思想和观念就会把旧的否定信念清除出去。

经过分析之后,你会发现,你在运用过去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忧虑!唯一不同的是你将否定的目标改变成肯定的目标。在你产生忧虑时,你首先在想象中非常生动地构思着一幅你不希望出现的结果或目标。你并没有努力或者运用意志力,但是你执着于“结局”。你不停地想,集中精力地想,在你心中想像它是“可能的事”。你受支配的观念是:事情“可能会发生”。

这样不断地重复,想到“可能的情况”,使结局对于你来说变得越来越“真实”,经过一段时间后,相应的情绪也会自动地产生出来——恐惧、焦虑和失望。这些情绪都适应着你所忧虑的那个不希望出现的“结局”。但是,如果你改变“目标图象”,你就能很容易地产生“良好的情绪”。你要不断地想象和思索一个你希望出现的结局,也可以使它的可能性越来越真实,于是相应的情绪——热情、欢乐、鼓舞、幸福,等等,也会自动地产生。耐特.邓拉普博士说,“要形成‘良好’的情绪习惯、革除‘不良’的情绪习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思想和思想习惯上的问题。‘人作为人就要在内心思维。’”

用理性思维决定做与不做

请记住,你的自动机制可以很容易地发挥作用,或者是作为一种“失败机制”,或者是作为一种“成功机制”,这取决于你所供给它的数据和你所为它确立的目标。它基本上是一个追求目标的机制,而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你决定的。我们有很多人不自觉地、无心地抱着否定的态度,在自己的想象中习惯性地描绘失败的画面,从而也就确立了失败的目标。

还应当记住,你的自动机制对于你供给的数据不会进行推理和反诘,它只是占有这些数据,对它们作出适当的反应。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自动机制应当得到与环境有关的真实情况,而这乃是有意识的理发思维的任务:了解真相,形成正确的评价、估计和意见。在这层关系上,我们多数的人的倾向是低估自己而过高估计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的性质。艾米尔.居叶说,“永远应当把你要干的事想得容易一些,事情也就容易办了”。心理学家丹尼尔.W.约瑟林说,“我作过大量的实验,去寻找使人的思维迟钝的一般原因,实际上这好象总是因为人们有夸大脑力劳动的困难性和重要性的倾向,从们把事情看得过于认真,唯恐自己不能胜任。在平常的谈话中,有些人能滔滔不绝,但是一上讲台他却哑口无言了。你必须懂得,如果你能使邻居有兴趣,当然也就能使所有的人都有兴趣。这样,你就不会在大庭广众面前张不开口了。”

实践出真知

理性而有意识的思维的任务是检查和分析输入的信息,接受真实的信息,排斥不真实的信息。

很多人往往被朋友所说的一句不留心的话弄得意气消沉:“你今天早晨气色不太好!”如果他们觉得被人排斥和看

不起,他们会盲目地“咽”下这个“事实”:这句话意味着自己不如别人。我们大部分人每天都可能得到否定的暗示。如果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就不必盲目地接受这些暗示。“这也不见得”,这是一句很不错的格言。

有意识的逻辑思维的任务是形成符合逻辑的、正确的结论。“我过去失败过一次,所以以后还可能失败“,这既不符合逻辑,也没有任何道理。不经过自己的尝试,在没有任何相反的证据时就事先做结论说“我不行”,这是不合理的。有人在被问到是否能弹钢琴时说“我不知道”。“你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因为我还没试过”。我们应该向这个人看齐。

决定你所要做的事

理性而有意识的思维的任务,是决定你要做的事,选择你希望达到的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上,而不是关注你所不希望做的事。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你不想做的事情上也是不合理性的。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统帅,有人问他:如果突击部队从意大利海滩被击退到海上时,对盟军行动会产生什么影响,他回答道:“那将是相当不妙的,不过我从来不考虑这种可能性。”

办事要专心致志

你的有意识思维的任务还在于特别注意你手头的工作,注意你正在做的事和你身边发生的事,使你感官收到的信息,能够让你的自动机制及时参考你的环境,做出自然的反应。在棒球术语中,这就叫“眼睛盯着球”。

然而,你的理性而有意识的思维的任务不是去创造或者

 “完成“手头的工作。如果在该运用的时候没有去运用意识的思维,或者在不该运用的时候又想去运用它,都要惹出麻烦来。我们不能通过意识的努力,从创造性机制中榨出创造的思维。我们也不能凭借有意识的努力来完成该干的工作。正因为我们尝试过而不能如愿,我们才感到担心、焦虑、受挫折。自动机制是无意识的。我们看不到那轮子的转动。我们不知道水面下发生的事。因为它针对目前的需要自发地产生反应,我们事先不能确保会得到答案。我们不得不信任它。只有凭借信任与行动我们才能收到信号或发现奇迹。总而言之,意识的理性思维选择目标,收信信息,做出结论、评价和估计,然后才使自动机制运行起来。然而,它不对后果负责任。我们必须学会做自己的工作,根据最可行的设计行事,让结果去自由发展。


独眼易龙编辑整理 2013-08-28 12:59:07

[新一篇] 人性藝術—第四章 從錯誤信念的催眠中清醒

[舊一篇] 人性藝術—第六章 讓成功機制輕松地為你服務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