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第二章 至善论的政治哲学:自由之浮现 二、至善论与法国启蒙学派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二、至善论与法国启蒙学派

  当卢梭从至善论进入政治哲学时,至善论及其先验论的 哲学支撑,在法国正遭受启蒙学派的无情嘲弄。前文已述,卢 梭在哲学认识论上的立场是帕斯卡——笛卡儿主义。这种先 验论立场与他政治哲学上的柏拉图至善论,具有相互支撑的 逻辑支援关系。但是,从孟德斯鸠开始,启蒙运动的主流却是 向着与卢梭相反的方向流动——向着英国经验哲学逐渐靠 拢。他们把“道德和政治体系建立在物质世界那些严格的已知 条件的基础上,不声不响地偏离笛卡儿主义。”⑦

  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曾如此挖苦至善论:

   至善!这是什么字眼!简直等于问什么是至蓝,或至 味、至行、至读等等。

   柏拉图臆想了一种范型世界——即本原世界,臆想 了一些关于美、善、秩序、正义等等的观念,一若世间真有 一些世人名之为秩序、善、秩序、正义的永恒不变的东西, 而我们在尘世所面临的正义、美、善都是根据这些观念而 来的不完善的摹本。

   这种空想式的推论伤害着哲学已年深日久了。

   至善与至恶都是一些空想。⑧

   伏尔泰到英国后,接触到洛克的经验哲学与牛顿的自然 哲学,开始理直气壮地公开抛弃帕斯卡与笛卡儿。对英国哲学 的称颂,对本国哲学的奚落,构成他《哲学通信》的两大主题。 《哲学通信》第十四封信对比笛卡儿和牛顿,称前者的哲学“只 不过是一部巧妙的小说,顶多对于无知的人才象煞有其事” “在伦敦很少有人读笛卡儿的着作,他的作品实际上已成为无 用之物了”。第25封信攻击帕斯卡,数落帕斯卡《沉思条》有 57项错谬。针对帕斯卡人如芦苇的着名观点,伏尔泰挖苦说: “这乃是想环植芦苇来抹持橡树;我们尽可斩除这些无用的芦 苇而不必怕有损于橡树”。在该书通行本中,他又针对帕斯卡 式的追问,增补以下一段:

   我们丝毫不懂得我们的起源,这已经是很够的了,不必用一件人们所不懂的事去解释这个起源。……倘使我用一种晦涩的学说来解释这些晦涩的问题的话,我会不会受人欢迎呢?倘使说:“我毫不明白”,岂非更好一些?⑨

   由此可见,启蒙学派的主流方向是拒斥至善论至先验论, 与卢梭的方向是截然对立,泾渭分明。对启蒙学派而言,他们 只有一点不争,可取乐观估计:知识的绝对积累,理性的普遍 增长。除此之外,社会、政治、国家领域的改造,他们都取一种 审慎的、等待的、甚至是保守的立场。因为那是历史理性、工具 理性增长的副产品,是历史理性、工具理性渗透的结果,只能 瓜熟蒂落,不能强行扭取。对卢梭而言,这幅图画恰恰颠倒了 过来。他攻击的正是启蒙学派政治社会学说的前提:知识的积 累和历史理性、工具理性的增长。启蒙学派不争之处,是卢梭 大争之处;启蒙学派对未来寄予希望足可等待的地方,正是卢 梭充满忧患亟须颠覆重建的地方。因此,启蒙学派在政治思想 领域的表现是小心谨慎,接近英国风格,而卢梭则穷追猛打, 分外亢奋。下面分两个争论焦点评述:

   1、 先验论,还是经验论?

   卢梭对启蒙学派政治思维的最大不满,在于它的经验论根基。

  卢梭认为,政治研究“应有两门学问”,或者说把“这两门 学问结合起来”。前一门学问是“判断它们现在是什么样子”, 后一门学问是“知道它们应当是什么样子”;“在进行研究以 前,我们必须先定出一些研究的规则,我们需要一个标准来衡 量我们所研究的东西。政治学的原理就是我们的标准”。而启 蒙政治学的最大成就只不过是建立了“前一门学问”,拒绝思 考“后一门学问”。然而,没有后者的支撑,前者只不过是一些 琐碎的政治学材料。因此卢梭说:

   政治学也许永远不会发展起来了。在这方面居于一 切学者之首的格老修斯,只不过是个心跟很坏的孩子。 ……在近代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得上是有能力创立这 样一门既庞杂而又没有用处的学问的,此人就是着名的 孟德斯鸠。

   他避而不谈政治学的原理,而只满足于论述各国政府的成文法;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两门学问的内容更为不同的了。[10]

   在这里卢梭似乎已意识到政治思维中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区别。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意识。这一意识的重要后果,在论述完毕卢梭与法国启蒙学派的分裂、卢梭对英国政治学的排斥之后,我们将在本章第四节中讨论。

  对于卢梭上述穷根究底追寻第一原理,然后从头设计理想蓝图的哲学倾向,伏尔泰早年可能有同感。但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他声称已看透这些妄想:

   人们设计一切,到头来总是大错一场,

   这几乎是个规律,屡试不爽。

   每当我们构思一个伟大的设想,

   那就整天忙碌,象傻瓜一样。[11]

   霍尔巴赫则看出从先验原理出发的政治哲学在社会实践 上的后果,必定是一场不亚于自然界大地震的人文结构大震 荡。他说:“不,并不是通过危险的骚动,并不是通过斗争,通过 弑君,通过无益的犯罪……这些猛烈的手段总是要比它们试 图医治的罪恶更要残忍。……理性的声音既不是煽动性的,也 不是嗜血性的。它所主张的改革是缓慢的。然而唯其缓慢,方 能把一切安排得更好。”[12]

   2、 道德论,还是功利论

   卢梭在道德问题上的焦虑,已如前述。这一焦虑弥散于启 蒙运动前后,已先期表现为帕斯卡的《思想录》。伏尔泰生活于 那一时代氛围,也为此折磨有半个世纪。他不敢忘怀帕斯卡的 终极深度,以致战战兢兢地说出:“没有上帝,也要创造出一个 上帝。”然而,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绕着帕斯卡的终极深度,不敢 向井底张望一眼。到英国后则转向彻底的功利立场:

   什么是美德,我的朋友?就是做好事。让我去做好事, 这就够了。我们是不能进入你的动机的。[13]

  达朗贝尔对这一终极问题也不愿深究:

   社会是从纯粹人类需要中生长出来的,也是建立在 人类各种活动之上的。而宗教则并未参预社会的起源。 哲学家满足于揭示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引导人到达这一 位置,留给传教士的则是把人再次拖到祭坛的脚下。[14]

   狄德罗青年时代与卢梭一度有过共识:道德基于先验良 知。但到后来狄德罗认为这一点有碍经验理性的彻底性,遂放 弃了这一观点,转而提出道德基础不在内在良知,而在外在行 为:

   并不是各种思想,而是各种行为把善人与恶人区别 开来,有关各种灵魂的秘密就在这里。[15]

   启蒙学派的功利立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对牛顿 自然哲学的引用。伏尔泰从英国发回的哲学通信中,曾把牛顿 对物理世界的发现列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急切地向法 国人文世界引荐。牛顿对他们而言,是对帕斯卡的抵消,一如 洛克对他们而言,是对笛卡儿的抵消。他们以牛顿的物理规则 论证人文世界的行为规则,取消而不是填补神性消逝所遗留 的道德真空。无论他们是否有过流亡英国的经历,在思想上他 们确实都加入了英国辉格党[16]。如果没有卢梭出现,18世纪法 国社会政治思潮将会彻底汇入英国经验哲学,共同开辟19世 纪英国功利主义和20世纪美国行为主义之先河。事实上,英 国功利学派奠基人边沁,就是从爱尔维修的唯物伦理观中汲 取灵感,反过来在英国建立了功利主义理论体系。当代英美政 治学的支柱——行为主义非价值立场,与上述倾向也有着遥 远的亲缘联系。

  卢梭之出现,是18世纪法国思想生活中的逆反事件。卢 梭继续沿着帕斯卡—笛卡儿的方向向前滑行,并把这一方向 导入帕斯卡—笛卡儿未曾探究的政治哲学领域。当着启蒙学 派广征博引牛顿学说的时候,在卢梭的着作里几乎找不到一 处牛顿的名字。他扞卫的是另一个世界——人类内心世界,不 容牛顿的物理规则侵入。牛顿不能代上帝立言,牛顿的苹果也 不能取代先验良知。牛顿的世界是一个无道德、非道德、道德 命题无从提出的世界。启蒙学派向着这一方向迈出的每一步 以及由此产生的非道德化后果,他都不能接受。上帝纵不能返 回,但是上帝留下的道德真空必须填补。替补者只能是世俗形 式的道德至善论,而不能是外在的物理世界的经验法则。卢梭 所坚持的方向,是把道德问题从经验理性的方向,重新拨回先 验理性的方向,从功利论的方向,重新拨向至善论的方向。

  无庸置疑,在这一方向下,他不可避免地出现某种回归神 正论救赎传统的守旧色彩。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是第一次探索 人类生活于一个神性缺乏的世界如何重建道德理想,尤其是 如何重建政治程序中的道德理想,这又是一个探险的方向,崭 新的方向。尽管他后来得出的政治哲学结论有误,但是他开辟 这一方向的悲愿动机,则应该肯定,应该保留。18世纪的同时 代人几乎都在这一点上误解了卢梭。卡西勒断言,卢梭在那个 世纪只有一个读者,唯康德一人读懂了卢梭。康德后来说:“位 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前一句回应的是牛顿 发现的外在世界,后一句回应的就是卢梭发现并扞卫的内心 世界。康德既如此说,显然是认为这两个世界不能通约,更不 能取代。两个世界孰高孰低?康德把道德理性置于三大理性 之上,显然认为“道德律令”高于“灿烂星空”,内心世界比外在 世界更令他敬畏。如果说,启蒙学派的逻辑方向暗含着后来英 美政治学的行为主义方向,那么卢梭所开辟的另一方向,恰恰 预示着欧陆政治哲学至善论的立场——把近代世俗化历史过 程中的行为问题,与中世纪的至善论再一次焊接起来。

  在这个意义上说,英美政治学意味着与人类千年有神传 统的决裂,在当时的保守主义经验姿态中蕴含着最激烈的无 神论后果,而大陆政治哲学则在激进主义的面目下翻然呈现 出“保守”倾向——保守中世纪有神传统的救赎遗产。[17]卢梭 的信徒成为“上帝之城”留在这个世界上的遗民,成为上帝遗 忘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批教士:上帝不在,道德在;神性缺 席,至善论出席;宗教法庭瓦解,道德法庭取而代之;——这就 是卢梭的教纲,卢梭的方向。


朱学勤 2013-08-20 15:26:33

[新一篇] 道德理想國的覆滅 第二章 至善論的政治哲學:自由之浮現 一、至善論——柏拉圖的方向

[舊一篇] 道德理想國的覆滅 第二章 至善論的政治哲學:自由之浮現 三、至善論與英國政治學說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