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碶老街的“清明上河图”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北仑区新碶街道的一位朋友托人转送我一本图册,接到手上就觉得特别厚重,看到包装袋上印有“新碶老街风情录”几个手书字,亦拙亦稚,趣味横生,落款是贺友直书并题,心里马上就升腾起翻阅的欲望。“新碶老街风情录”有十幅绘画,绘的是七十多年前的新碶老街人民俗风情。第一幅“新碶头”,看画中民居错落、船埠繁忙、人物各异、近景远影、山水草木、形态灵动,脑子里一下子就跳出了北宋着名画家张择端的民俗画“清明上河图”。

  画册共有十多幅,“凉亭”表现的是镇海县小学校内外师生及居民的生活,“坝头”再现的是过去的人怎样将河里或海里的船通过船绞车调到海或河道里,其它如市日(集市)店铺,新碶人的油车(榨油作坊),唱新闻、谢年、行会组织串马灯舞龙等等,活脱脱地再现了新碶人过去的民居生活景象。

  说老实话,我对品画并不在行。但阅此画册后,马上就能够感觉到画工老到、笔下灵动,过去的历史又扑面而来。贺友直老先生是我国着名的连环画家、线描大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功力非凡。

  就工作岗位和研究的兴趣来说,我关注社区及社会建设。我总觉得现代的社区有过去“社区”的基因,或者说是含有过去生活的“元素”。贺友直老先生是新碶人,少小离家,晚年回到新碶,凭着幼时的记忆,绘画出七十年前的新碶老街风情,反映当时的居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形态。而过去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承接的脉络吧。比如说,画面中行会组织文化活动,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广泛自愿参与的组织形态,相当于今天的社区文化活动。

  现在的新碶也有鲜活的“清明上河图”。北仑是全国社区建设的示范城区,广大居民群众通过文化参与、服务参与、管理参与以及政治参与,找到了自己在社区中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寻找到了个人需要的服务支持,找到了生活共同需求的精神诉求和共同进步的载体。如牡丹社区的英语俱乐部,每周一次的活动不仅吸引了原社区的核心会员,而且还吸引了全区的英语爱好者,连大专院校中的外籍教师都慕名而来,形成了场场爆满的场景。一位老教师曾借用《还珠格格》中的歌词来形容居民群众与社居干部的关系,“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这从居民群众的视角中反映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找到了民需、民诉、民安、民乐的土壤,找到了自己安居、安定、安全的精神需求,营造出了一种人人依恋社区、个个维护社区的和谐氛围。

  贺友直老先生在2003年“非典”横行之际,花一年功夫给今天的北仑人留下了新碶老街的“清明上河图”,艺术地再现了当年老街的民俗风情,为新碶、北仑以至宁波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样,我认为,在加强社区以及社会建设的今天,贺老先生也为现代社会建设提供了思考的素材,也可以说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贺老先生有一段话:“一个人,对生养的父母及生长的家乡是不会忘记的,我的人体里有父母的基因,在艺术的性格里,就必然含有家乡提供的基因,能有今天,怎能不感恩家乡?”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仑新碶过去的“清明上河图”,也启示了现在的新碶人,创造出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新时代“清明上河图”。


陈志卫 2012-08-14 22:31:46

[新一篇] 於梨華的青河夢

[舊一篇] 我們的“穿山造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