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我们不必再见了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七月的清兵卫 2020-08-11 09:31:10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七月的清兵卫(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73789878/

一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昆曲剧作,它们在立意上较为深远,往往使得这部戏获得表演艺术与人文价值的双重提升。今天我要说的,便是《牧羊记·望乡》。

首先我要阐明的是,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道德观去审视古人,或者说,只能以现代价值去体会这部戏在今天的文化延伸价值,但不能作为主要的解读方式。

钱振荣&柯军

李陵投降匈奴,苏武宁死不屈,这部戏如果简单地理解成忠奸对立,弘扬大义的主旋律,那么无疑是白看了,也糟蹋了前辈们的苦心。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想,投降始终是投降,尤其在以汉民族为核心的民族观念中,天朝俯视蛮夷的文化习惯难以改变,直至今日,仍是如此。

但如果设身处地地考虑到李陵的实际处境,相信很少有人不为之恸容。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出兵,在毫无后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在被俘后尚未来得及申辩,就被所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将一家老小满门抄斩。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帝王就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尽忠帝王就是尽忠国家。那么李陵的忠臣之志,实际上得到的是完全负面的反馈。他对武帝的忠与他对国家的忠是统一的,这使得他的所谓君父背弃了他的时候,还是无法毫无顾虑地反对这种所谓的“君恩”。

他只能说, “望巴巴有眼无由见,哭啼啼血泪空如霰。”他在面对苏武时,即便是往日交情极好的兄弟,也不能直抒胸臆。满门抄斩的极刑,他无法伸冤,无处诉苦。面对苏武的斥责,他无法说出心中苦,无法解释自己为何叛国,只是说, “把孝义忠心,因此上将刀割断 。”他不割断又能如何呢。因为他已经没有可以效忠的君主,也失去了一家老小。情和义,统统失去了可以寄托的对象。他的家与国,完全与他割裂了。

在中国人的思维里,家与国总是不分开的。忠孝节义是一套完整的古典伦理规范。当你处在正常的链条中时,你可以设想,家庭和睦,忠于君主又得到赏识,内外兼修。这是多少古代人的崇高理想。但实际上,这种看似正常的轨道,很少成为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我国多的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多的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孤臣,多的是满腔抱负无处施展的士大夫。这一套伦理规范,很难解释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失序之后,必须做出的反应;很难容纳报国无门,无处可去的诤臣;很难为私人领域的、个人的人生提供终极的意义。

似乎有些扯远了,我们回到这个框架内来。李陵的走投无路,实际上就是这一套伦理规范的崩溃在他个人身上的体现。除非我们遇见绝对英明的君主,一点错误都不犯,还能将心比心,和士大夫同进退,共温暖。否则我们无法担保任何一个忠直之臣,不会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就如同今天人们爱说的一句话,时代的雪花落到个人的身上,就是一场雪崩。

我国自秦汉以来,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制度确立。倾向于集体主义的道德压倒了了个体的道德。譬如说我们很少关心一场大胜的战役,但是死了十万人,这十万人就会是一个数字。我们很少关心,假如武帝将三丁抽一改成三丁抽二,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又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历史是由人书写的,是由人塑造的,但历史不会关照每一个人。

《牧羊记》的卓越之处在于,它反思了这样一种宏观历史叙事,它没有简单地将李陵塑造成谄媚无节的小人,(似乎投降敌国的人都该是小人)李陵甚至从始至终没有抱怨。相反,他反而屡次劝慰苏武,“把离愁且放宽”,他劝降苏武的核心原因甚至只是出于兄弟间的惺惺相惜,同命相连。虽然由于普遍的道德观的影响,这折戏的结尾是以苏武斥责李陵,李陵惭愧离去而结束。但它没有明显的在李陵和苏武的两套理念中做选择,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站队。

如果我们仅仅是以看待传统戏的范畴去看待这一折传统戏,那么它所容纳的情感色彩的丰富,人性的复杂,人生的无常,传统家国的破灭,这些因素都足以使它成为无比优秀的一折传统戏。但是如果我们前后联系,看到《牧羊记》的全貌,我们就很难简单地将它认为是一出偶然的人生悲剧。

在原剧中,苏武并非无懈可击。匈奴的元帅之女阿云以身相许,与苏武共患难,并生下一子。当汉武帝射雁得知苏武之附信,派人来匈奴讨取。单于允许苏武回国,却不许阿云随行。阿云将儿子托给苏武的朋友傅介公 ,自己却刎剑而亡。

在强烈的民族冲突,或者说国与国的战争与仇恨中,一位美丽的女子的人生就这样被断送了。需要注意的是,她嫁给苏武完全出于本心,却难逃成为政治牺牲品的命运。即便不是参与战事,个人的幸福也会被敌对的意识,无法消解的仇恨所瓦解。除了服从于民族大义,跟随众人的选择,其实已毫无选择的余地。

当我们谈爱国时,我们究竟在爱什么。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领土和人民的总和吗,还是在此诞生的一切文明的总和。如果是这样,文明为何无法关照人,尤其是个体的人呢?

我想即便苏武明白个中缘由,他还是什么都不能说啊。

只有往南一拜,好兄弟,今生不必再见。


综合 2022-01-09 11:23:53

[新一篇] 林黛玉該不該看《西廂記》和《牡丹亭》?

[舊一篇] 李楯:《牡丹亭》述說的是性而非愛情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