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一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南明史》

史可法:假虏以破贼,或云借虏以成功。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

吏科给事中章正宸:今日江左形势视之晋、宋更为艰难,户背腹心,三面受敌。

念先帝、先后殉社稷之烈。念三百年生养黔黎尽为被发左衽,断宜以进取为第一义。进取不锐,则守御必不坚。

给事中马嘉植:今日可忧者,乞师突厥,召兵契丹,自昔为患。及今不备,万一饮马长、淮,侈功邀赏,将来亦何辞于虏?

陈子龙:若夫约敌灭贼以报不共戴天之仇,如唐人用回纥之师,事诚有之,然必中国自有信臣精卒如李、郭之将,朔方、陇右之兵而后可。

若专恃他人之力,如宋人借金以灭辽,借元以灭金,则益其疾耳。

时人张怡:防守颇严。引领南师,如望时雨。既闻弘光登极,史公督师,无不踊跃思郊。使斯时乘其锐而用之,数十万义士因粮于众,

人自为战,大功可立也。

郑与侨,《倡义记》是役也,四海无主,只以绅衿忠愤、乡勇血诚,无奈江南诸政鼠斗穴中。

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

蒋德璟:昔唐、宋在江南时,河淮以北皆虏,故不得不偏安。今奴雏方幼,诸虏争权,河淮之北,奴骑不到。而闯寇闻亦久奔,间有一二逃将士兵假名行动而已。

中原士民,椎牛洒酒,以待王师之至。但使中外合力,文武同心,分道北征,指日清廓,大非晋、宋可拟也。

清河道总督杨方兴:不得江南,则漕运阻矣,将何以成天下?

史可法:我大将军吴三桂假兵贵国

以故所至山东豪杰稽首愿效驱策者,皆不敢用,慰遣而已。

左懋第违心北行,在前途渺茫之中,所做的只是不屈于清廷,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而已。

多尔衮:你们明早即行,我已遣兵押送至济宁,就去知尔江南,我要发兵南来。

左懋第要求赴昌于祭告陵寝。

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

高杰:彼欲得河南耶?请以北京与我互易之。

左懋第被拘禁北京,清廷多次劝降,坚贞不屈,弘光覆亡后,被处死。

御史沉宸荃:虏、贼今日皆为国大仇。自东沈失事三十年来,兵财尽耗于虏,故贼起而乘之。故目前之策,防虏为急,贼次之。

虏势已急,贼势已稍缓也。

史可法:屡得北来塘报,皆言虏必南窥,水则广凋丽舡,陆则分布精锐,尽河以北,悉染腥膻。

而我河上之防,百未料理,人心不一,威令不行。宗社之危,决于此日。

弘光时期,冯梦龙:而余更有虑者,在军政之未立。夫军政之未立,非无兵也,有人而若无兵,且其害更胜于无兵,是以虑也。

弘光朝廷兵将虽多,却麕集于江淮地区追欢逐乐,毫无进取之意。

史可法微服私行至淮上,竟被督工头目抓去当苦力,碰到刘泽清来察看营建情况,才扔下肩上的巨木大叫:学生效劳三日矣。

吏科给事中陈燕翼:今奴、贼相持,胜负未决,中国之利正在此时,行间将、吏,不闻一筹一策,用间用奇,而但知张口向内添官索饷。

朱由崧:寡人有疾,疾在好色。


2022-12-08 19:00:51

[新一篇] 書院圣地--白云莊 虞浩旭

[舊一篇] 《南明史》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