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贸易 江南市镇发展 奢侈风俗带动就业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海上贸易 江南市镇发展 奢侈风俗带动就业

陆楫:苏杭之境为天下南北之要冲,四方辐辏,故其民赖以市易为生,非其俗之奢故也。

是有见于市易之利,而不知所以市易者正起于奢。

《蒹葭堂稿 杂着》

乾隆间苏州人顾某:即以吾苏郡而论,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参药诸铺、戏院、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

有几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几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

李卓吾:吾熟读烂时文百余首,进场时做一日誊录生,便高中矣。

此虽戏言,委是实录。

陈献章: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江门心学。

学贵知疑。

于是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久之,然后见吾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间种种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衔勒也。

体认物理,稽诸圣训,各有头绪来历,如水之有源委也。

于是涣然自信曰:作圣之功,其在兹乎?

夫子之学非后人之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

吾闻之六经夫子之收,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其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

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着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主。

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闻见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

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

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每天埋首书册,寻寻觅觅,废寝忘食,仍然没有自得,找不到此心与此理可以凑泊吻合的境界。

于是构筑阳春台,每天在其中静坐思考。

《此日不再得》能饥谋艺稷,冒寒思植桑。少年负奇气,万丈摩青苍。梦寐见古人,慨然悲流光。吾道有宗主,千秋朱紫阳。

说敬不离口,示我入德方。义利分两途,析之极毫芒。

此后虽不断有人推荐,始终隐居不出,可见辞官并非矫情,确实不愿仕途。

在他看来,熙熙攘攘你争我斗的官场,无法清静,当然养不出“学贵自得”的端倪来。

弘治十三年,陈献章安然病逝,头戴朝冠,焚香礼拜,吾辞吾君。

托仙终被谤,托佛岂多修。弄艇沧溟月,闻歌碧玉楼。

葬于圭峰之麓、辛向之原,后改葬于皂帽峰下。

当训诂汩溺之余,名理棼呶之日,而学以静观默识为务,以致虚立本为宗,其深造自得之趣,坚直明懿之履,抑可谓醇乎醇者矣。

昭代学术知反约而求诸心,不为口耳支离之骛者,实其开先也。

门人林俊:其立志甚专,向道甚勇,涵养甚熟,德器粹完,脱落清洒,独超造物牢笼之外,而寓言寄兴于风烟水月之间,盖有舞雩陋巷之风焉。

上上昆仑峰,诸山高几重?望望沧溟波,百川大几何?

卑高入揣料,小大穷多少?不如两置之,直于了处了。

李承箕,每天端坐一室,洗涤身心,径造本真。有人劝他着书立说,他回答巧妙:

近世笺注繁芜,郢书燕说,鼎沸丝棼,思一铲去之,而更推波助澜耶!

湛若水,字民泽,追随白沙先生讲学。在京师与王阳明一起提倡心学,学者尊称为甘泉先生。

广收门徒,所到之处必建书院,祭祀白沙先生,遭致正统人士非议。

阳明先生公然承认他的学问“资于甘泉多矣”。阳明首肯:甘泉之学务求自得。

六经非他,乃是“吾心之常道”。

《易》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

《书》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

《诗》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

《礼》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

《乐》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

《春秋》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

六经是“吾心之记籍”,六经“具于吾心”,就好像“产业库藏”,具存于家中,记籍不过是“名状数目”而已

王守仁察觉后,半夜时分,把自己的衣服鞋子放在钱塘江边,布置投江而死的现场,还留下一首遗诗:

百年臣子悲何及,夜夜狂涛泣子胥。

然后搭乘一艘商船前往舟山,途中遇到飓风,漂流到福建,隐姓埋名于武夷山中。

十七岁时,在江西铁柱宫中遇见一位道士,相见如故。巧得很,居然在武夷山又巧遇。

坦然赶赴龙场驿。

既谪龙场,穷荒无所得书,日夕紬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而不当求诸事物,始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既以此自信,故其为教,以无善无恶为心之体,以有善有恶为意之动,以知善知恶是良知,以为善去恶是格物。

顾宪成:当士人桎梏于训诂词章之间,骤而闻良知之说,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岂不大快!

司经局洗马陈于陛:

献章之学,以致虚立本,以主静养为善之端倪,以勿忘勿助之间为体忍之则,以无所安排、自然应用为实得。

盖始尝求之圣贤典训,而无所凑泊也。然后舍烦之约,去耳目支离之用,存虚圆不测之神,真见心体隐然,参前倚右,日用应酬,阖辟卷舒,无不自得,

庶几乎圣人之道知而好,好而乐者也。

守仁之学,以圣人为必可至,以心之良知是谓圣,以万事万物之理皆不外乎心。其致良知之说,大意谓:心之本体即天理之昭明灵觉,

即良知,人能实致其知。天理常存,和融莹彻,充塞流行,天下事虽千变万化,以此应之,更无遗缺渗漏。其道明达而易简,其工夫直截而洒脱。

其文又取之大学、孟子,而禀裁于静虚动直,大公顺应之指,于圣人之道可谓识其大矣。

守仁之世近矣,然能树标帜于献章之后,而担荷甚重。献章之遇诎矣,然实启关钥于守仁之先,而造诣最醇。今遗书具存,谆谆乎仁义忠信之谈,娓娓于子臣弟友之际,其于弘阐圣教,醒寤后学,为效卓尔。

世之讥献章者曰“偏于静”,讥守仁者曰“偏于知”。以为窃陆九渊、杨简之绪而近禅。臣以为非笃论也……

使二臣得事圣门,方且躐游夏而希回赐,何疑于一从祀哉?

神宗:王守仁学术原与宋儒朱熹互相发明,何尝因此废彼?

守仁之学,有似孟子。

李贽:万历十一年,获悉龙溪先生讣闻,设灵祭奠,慨然叹息:先生圣代儒宗,人天法眼,白玉无瑕,黄金百炼,今其没矣,后将何仰?

何心隐 耿定向 万历五年

假以聚徒讲学为名,扰害地方。儒学通俗化,深入民间传道。

黄宗羲:遂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从之游者千余。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既毕,又这一村,前歌后答,弦诵之声洋洋然也。

冲决名教网罗的意味。

万历二年,李贽出任南京刑部员外郎,此时王襞在南京主持讲会,李贽前往听讲,拜王襞为师。是为阳明先生的三传弟子。

夫《春秋》者,夫子之史也,笔则笔,削则削,初未尝按古之圣人以为己之是非也。故游、夏虽文学,终不能出一辞以赞之,而况为之传为之注乎!

盖夫子之心则天下后世自知之,至其言之不可知者,初无害其为可知,又何必穿凿附会,以求合于一字一句之间也!

倘若人们都必须取足于孔子,那么孔子出生之前“终不得为人”吗?

日本人告诉他,他们的老师和宗主是中国人。要使日本人皈依基督,必须首先使中国人皈依。

皇帝终于明白真相,下达圣旨:书生结社,不过倡率文教,无他罪,置勿问。

崇祯十五年:朝廷不以语言文字罪人,复社一案准注销。

明军重占袁州后,到处寻淫掳掠,滥施屠戮,使当地人民遭到极大的灾难。

宜春江东居民某,左兵入其乡搜众山,所匿之人尽杀之。

吾等等待义军,有如大旱之望云霓。自发拘捕知县,关闭城门,准备迎接义军。

朱由检越是意识到自己的统治已经日薄西山,就越是倒行逆施,像输红了眼的赌棍一样,把希望寄托于孤注一掷,妄图侥幸取胜。

严令陕西总督孙传庭领兵出关,下令对各地结寨自雄的地主武装赦罪录功。

颁发赏格,有能擒李自成者给白银一万两,封爵通侯;能擒张献忠者赏银五千两,官极品,世袭。

口惠而实不至的把戏,宣布“免河南五府田租三年”,以体现“朝廷德意”。当时河南五府已经处于农民政权管辖之下,根本不可能到那里去征收租税。

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朱由检眼看农民起义的烽火一天天蔓延,恨不得将它一口吞下,加之他吝啬成性,唯恐孙传庭老师糜饷。听到主张持重的意见就大不悦耳,

狠狠地瞪了张凤翔一眼。周围的大臣心领神会,一个个便义形于色地支持出兵。

朝廷催促孙传庭出关的使者接踵而至,传庭顿足叹曰:

吾固知战未必捷,然侥幸有万一功,大丈夫岂复能对狱吏乎!

他怀着渺茫的希望,勉强上疏报告了出师的日期。

西安关帝庙誓师。托庇于武圣之灵。

在攻克太原后向北京进军途中,李自成发布了着名的永昌元年诏书。

上帝鉴观,实惟求瘼。下民归往,只切来苏。

咨尔明朝,久席泰宁,寖弛纲纪。

君非甚暗,孤立而汤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纯少。

民有偕亡之恨。

朕起布衣,目击憔翠之形。

天命靡常,帝心已改。为抹去朱明王朝正统地位的神圣光圈,为大顺政权取而代之作舆论准备。

发布前后,大顺农民军就按照原定部署,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畿辅地区进军了。

李建泰代帝出征的闹剧。

大顺军将士爬城而入,占领外城。朱由检感到火烧眉毛。

徘徊殿廷,忧懑计无所出。

内官张殷忽然跑上来说道:皇爷不须忧愁,奴辈有策在此。

忙问何策?

贼若果然入城,直须投降便无事矣。

朱由检大怒,一剑把张殷砍死。

直到这时,他还妄图突围逃命。

答复却是人心已散,无法可想。

领着太监王承恩爬到煤山顶四处了望。

逼使皇后周氏自缢,对长乐安公主怒喝:为何生我家?

把太子、永王、定王叫来,让他们换上平民衣装,嘱咐道: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为平民,在乱离中匿形迹,藏姓名,

见年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报父母仇,无忘吾今日之戒也。

大顺政权规定以水德王,衣服尚蓝。

这是由于明以火德王,取水灭火之义,反映了五德终始的天命循环思想。

山海关战役前,李自成承担的军国重务虽然很多,但还是抽空亲自接待明降官和京师城郊耆老,借以联络感情,了解民间疾苦。

文华殿召见明中允梁兆阳,梁叩头说:

先帝无甚失德,只因刚愎自用,至使君臣之谊否隔不通,以致万民涂炭,灾害并至。

自成回答道:我只为几个百姓故起义兵。

梁又叩头说:主上救民水火,自秦、晋抵燕,兵不血刃。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神武不杀,比隆尧舜,汤武不足道也。

臣遭逢圣主,敢不精白一心,以答殊恩。

自成很高兴,留坐款茶,谈得十分融洽。

吴三桂不顾民族大义,决定卖身投靠满洲贵族。

清廷派迟起龙等人充当使者,取道蒙古部落地区给大顺政权送来一封信。

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朕与公等,山河远隔,但闻战胜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称号,故书中不及。

照得朱贼杨某,昔年曾调天下兵马敢抗天兵。某幸早死于吾刃矣。

顺治元年初,范文程《致摄政诸王启》:

盖以为明劲敌者我国也,抑则流寇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

到了大顺军攻占北京,明王朝覆亡之后,清廷就在极短的时间几乎空国而来,“前后兴师未有如今日之大举”,因为多尔衮等人深知,

“成败之判,在此一举”。

一方是对迫在眉睫的危险视若无睹,一方是处心积虑以求一逞。

在这种情况下,前者的惨败和后者的大获全胜就是必然的了。

李自成农民军在山海关战役中用鲜血写下的教训,直到现在仍然值得记取。

这些保护汉族官僚地主的政令一公布,那些曾饱受农民军铁拳打击的明朝官绅地主,无不弹冠相庆,

“故朝野一时懽然服从,如大旱之得时雨也”。

“是月终旬,长安市上仍复冠盖如云矣!”

完全是一派全面复辟的景象。

放弃西安时,李自成令权将军、泽侯田见秀殿后,让他把带不走的粮食等库存物资和官舍全部烧毁,以免资敌。

田见秀以“秦人饥,留此米活百姓”为由,没有执行李自成的指示,只把东门城楼和南月城楼点燃。

李自成远望烟焰冲,信以为实。

小人之仁,使清军在西安得到了大量的补给。

陈之龙投降大顺,“借其兵权,以待天时”

倡率大小文武军民,望风投诚。

大顺军牛金星认为大势已去,不辞而别,儿子原任襄阳府尹,认贼作父,委任为黄州知府,升任湖广粮储道。

一直住在牛佺的官衙里,享受老太爷的清福,直至寿终正寝。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以一个封建落魄文人出身,被李自成委为文臣之首的牛金星所走过的生活道路确实是耐心寻味的。

农民政权缺乏眼光。要考虑阶级矛盾。

整合各个力量。

经营好稳固的后方。

李自成之死,仓猝遇难,带着近三十名随从,行进在大队人马之前,乡团练见来人不多才敢于上前寻衅。

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马下。大顺军“满营聚哭”

何腾蛟:《逆闯伏诛疏》天意亡闯,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窥伺计。

张献忠入川 割据政权

一六四四年春,大西军逆江而上,水陆并进,四川官军的防御力量相当薄弱,

越下牢,渡三峡,古称天险,如蹈无人之境。

江流湍急,两岸高山难行。

粮草不易。

张献忠乘坐大船,船上悬挂“澄清川岳”字样的黄旗

暂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归诚则草木不动,抗拒即老幼不留。

成都是明蜀王的封地,跨府连县的腴田沃土,积攒起惊人的财货,过着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

共建了三百多个王庄,“王膳”一天由一个王庄供应,一年之间才轮换一遍,富无与比。

已经占了利用都江堰水灌溉的十一个州县土地的十分之七。

朱至澍听闻京师失守,异想天开地希望得到四川地方文武支持,先就监国之位,然后黄袍加身。

世系太远反对。

明王朝在四川的统治已经面临末日,成都居民“每夜呼曰:闯至矣!明日又呼曰:献至矣!

惶惶不可终日。

一、设立官职 开科取士

改八股为策论,亲自写了一篇《万言策》,“历评古今帝王,以西楚霸王为第一”

二、军制

正规军四十八营,以孙可望为监军节制文武平东将军,刘文秀为挂先锋印抚南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

三、肃清内奸,厉行法治

凡王府室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四、经济措施

取富户追赃

铸造大顺通官运亨通

西王赏功

五、对西方传教士的态度

礼部尚书吴继善推荐明末来川传布天主教的耶稣会士利类思 安文思 才德兼优 可备顾问

待以上宾 深通天文地理,又知各国政治 赐以天学国师

耶稣会士 同张献忠 的接触 发现他

智识宏深,决断过人 天姿英敏 知足多谋 其才足以治国

是以尔等教律紧要诸书,尔等宜保存之,并耐心等候吾将全国平服后,即当送尔等还乡。

彼时烦尔等多遣天文学士及天文诸书惠寄来华。

尊重传教士们的科技知识,但对于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隐情却洞若观火。

谓其借传教为名,暗行其私意,侦探中国底蕴,报知外国。

南京弘光小朝廷成了四川官绅地主心目中的旗帜。官绅地主的疯狂反扑,迫使张献忠加紧了军事扫荡。

过激行动。逐渐丧失民心。

在历史上身居权力顶点的人物,一旦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是很难迷途知返的,往往在谬误的斜坡上越滑越远。

被拘百姓:大王万岁,大王是我等之王,我等是你百姓,我等未犯国法,何故杀无辜百姓?何故畏惧百姓?我等无军器,亦不是兵,亦不是敌,乃是守法良民。

不独无哀怜之意,反而厉声痛骂百姓私通敌人。随即纵马跃入人中,任马乱跳乱蹄,高声狂吼。

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惨象。

左丞相汪兆龄,屠戮政策。

张献忠常言:人命在我,我命在天,四方有路,在劫难逃。

张献忠带着少数随从出营观察,隔着一条名叫太阳溪的水沟相遇。被清兵箭中左胸,当即坠马而死。

清军乘势冲杀,其余战士在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艾能奇等大将率领下急速南撤,经重庆、遵义转入贵州,在云南建立着名四将军政权。

联合南明永历朝廷共同抗清。

麻痹轻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突然牺牲,不是由于兵力削弱到连自己的领袖都保护不了。牺牲时还掌握着几十万大军。

麻痹大意,情况不明时硬充好汉,卒致以身予敌。无独有偶的悲剧,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极为沉痛的教训。

南明皇宫内廷里悬挂着他叫大学士王铎书写的一副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

一六四四年旧历除夕,朱由崧不乐,大臣们还以为他是忧虑前形势不利或是思念先帝,一个个叩头请罪。

不料“朕未暇虑此。所忧者梨园子弟无一佳者,意欲广选良家以充掖庭,惟诸卿早行之耳。”

直到清兵已临近大江边,还忙于选美女。

为配制房中药,还命乞丐捕捉癞虾蟆,灯笼上大书:“奉旨捕蟾”

人称“虾蟆天子”

公开卖官鬻爵,选用文武都有定价。

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

一片纸醉金迷的虚幻太平景象中,南京新贵们一个个有如燕巢幕上,竞相经营自己的安乐窝。

多尔衮刚进北京时: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

汉族降官:江南物产丰盈,民风脆弱,可传檄而定,不禁食指大动

史可法连章告急。关键时刻,马、阮抽调黄得功等部西御左军。

有的廷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淮扬防御,不同意大军左调。

马悍然声称:宁可君臣皆死于大清,不可死于良玉之手。瞋目大呼:有议守淮者斩!

四月十八日,清军抵达扬州城下,派人招降。

弘光朝廷和潞王监国的相继倾覆,打破了南方汉族地主们“联虏平寇”、偏安江左的迷梦,终于看清了满洲贵族决不允许同时存在一个汉族政权

,从此抗清派才占了上风。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奉化县胡乘龙,雪窦山起义拍,自称“天萌国大将军”,改元宗贞,谓于崇祯去其头,剥其皮也。

没有经历一个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幼稚阶段。

筑城筑怨,遂不堪命。

当知县审问张儒为什么聚众为变时,他回答道:无他,不欲为奴耳。

清王朝在各地支持的,是依附于它的汉族官绅地主,维护的是封建统治秩序。

各地的奴变,都是在清政府同当地豪绅勾结下遭到镇压的。

《南明史》

史可法:在北诸臣死节者廖廖,在南诸臣讨贼者廖廖,此千古以来所未有之耻也!

1644年刘泽清致吴三桂信:三面环观,曾有谁不降贼?

他们在饱尝铁拳之后,不胜愤慨地说:“是岂兴朝之新政哉,依然流贼而已矣。”

人人饮恨,未及发也。

太祖初起亦然。其实在天下未定之时是礼贤下士的,对官员的大批屠戮是在坐稳了皇帝宝座之后。

皇太极去世前不久,对天下大势准确判断:

以朕度之,明有必亡之兆。何以言之?彼流寇内讧,土贼蜂起。。。攻城略地,莫可止遏,祖大寿之兵,洪承畴所领各省援兵,皆败亡已习。

如遇流寇,宜云尔等见明政紊乱,激而成变。我国来征,亦正为此。以善言抚谕之,申戒士卒,勿误杀彼一二人,致与交恶。

当时在清都沈阳的朝鲜使者向本国报告:

顷日九王闻中国本坐空虚,数日之内,急聚兵马而行。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成败之判,在此一举。

有抗拒者必加诛戮,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军民秋毫无犯。

派郭云龙催促清军火速来援,“速整虎旅,直入山海”

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清兵重点突破。这时正值风扬尘,能见度低,清军从容布阵。

少顷,风止,多尔衮一声令人,清军呼啸出击,万马奔腾,飞矢如蝗。

强弱易形,阵容大乱。

当初私下酝酿立君人选时,史可法曾经对姜曰广说:以齐桓之伯也,听管仲则治;听易牙、开方则乱。

今吾辈之所立者,岂其不惟是听,而又何患焉?

弘光帝即位不久,江西总督袁继咸朝见时面奏:封爵以劝有。无功而伯,则有功者不劝;跋扈而伯,则跋扈者愈多。

朱由崧表面上赞成意见,叹气说:事已成,奈何?

胜利来得容易,多尔衮头脑膨胀,蛮横推行民族压迫政策。

农民军联明抗清的新时期。

他们原以为可以雍容有度地在家乡或借寓之地过乡绅日子,等待朝廷局面改观时东山再起。自然,他们又一次失算了。

事实证明,弘光一朝的大臣当中没有一个安邦定国之材。

户科给事中熊汝霖上言:“臣观目前大势,无论恢复未能,即偏安尚未稳。孜孜讲究,止应有兵饷战守四字,今改为异同恩怨四字。”

青山古道


2022-12-08 18:59:09

[新一篇] 《海權1662 鄭成功收復臺灣》三

[舊一篇] 《南華錄 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