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卧青灯古佛旁——读《谢小娥传》 唐代传奇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作者:柳笛                


                                                           

唐之传奇多为小说家言,虚构重于事实,而谢小娥却是少有的真实传主。她的事迹见录于当朝《列女传》,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孝妇贞女。古时的列女也多被赞之为“烈女”,可知这些女子在遭遇人生苦难时能坚守妇德良知,做出连男子都感佩的高尚之举。比起大部份湮灭于历史长河中的女性来说,列女体现了传统女性道德修养的最高价值。

因为谢小娥的关系,我翻开《新唐书》中“列女传”一篇,看看正史们敬重怎样品行的女子。有位女子,毅然剔去一只眼睛,向病危的丈夫明志绝不改嫁;有位女子,生父失明,她求丈夫休了自己,一心侍奉父亲和后母;有位女子,半夜家宅遭劫,她为保护婆婆免受强盗伤害,自己险些丧命;还有位女子,为了坚守对婚姻的忠诚,誓死不嫁与贼人为妻,结果被刳心食之⋯⋯

她们苦难的一生,百年后皆化作泛黄书页的几行墨色。时隔千年,那看似云淡风轻的白描,至今读来仍让人唏嘘不已。列女们没有白日飞升的神奇法术,没有笑傲江湖的酣畅人生,只是遵从对正邪善恶的心灵选择,用生命和血泪勾画出专属于女子的仁义礼智信。她们名垂史册,供后人敬仰,无疑是幸运的;但若她们的声名必须用这种方式来成就,我宁愿她们只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默默无闻地走过一生。

谢小娥以一种惨烈的方式让后人记住了她。她普通得就像邻家明眸善睐的少女,她的传奇更像是一个凡间女子的故事,她的经历也更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每个人似乎都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她的精神高度。

因为遥远,所以追思;因为贴近,所以心疼。

豫章郡是唐朝的繁华诗意地,虽出了一个骄纵失度的李元婴,却留下屹立千年的滕王阁。邂逅一场文人雅会,名为王勃的少年才俊写下不朽名篇《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谢小娥就生长在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胜地。父亲是谨慎低调的商贾,积攒下万贯家财,为妻女挣来一份安稳富足的生活。然事与愿违,小娥四岁时,母亲去世,从此父女俩相依为命。这位父亲一定是爱极了他的妻,所以终生不肯续弦;他也一定爱极了女儿,所以把后半生的爱只倾注于她一人。如是过了几年,他给女儿许了一个好人家。


 

无需“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小心翼翼,也无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欲说还休,小娥的爱情是明快爽利的,只是在花样的年华,遇到了如玉的良人。丈夫段居贞是重义气的豪侠,也是父亲经商的得力助手,因此他们三人经常乘船做生意,往来于江湖间。

《昔日贤文》中说:“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我想,倘若没有十四岁的那一场杀戮,你一定时常与夫君同登兰舟,将两岸湖光山色收进眼底,再上心头。春看草长莺飞,夏闻莲子飘香,秋观月影成双,冬赏万里江雪,有他在身旁,年年轮回的好景,只道是尽日看不足。

你们一定在前生积攒了足够的缘,才换来今生夫妻之份;也或许是这缘还不够深厚,上天过早地带走了他,还有与你相依为命的父亲。大难不死的你,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却发现天地间,与你相伴的只剩下一身的遍体鳞伤。父亲、丈夫、亲族都被不知名的江洋大盗灭口,一时间山河变色,那猿啼似鬼哭,那青山是疮痍,满江红透,只怕是沾染了谢氏宗族的血液。试问这世上,还有谁执你之手,许你一世清欢;还有谁抚你之伤,遮你半生流离?

然而经过数年的耳濡目染,父亲遗传给你理智清醒,丈夫教会你敢爱敢恨。小娥,这位在锦瑟华年坠入不幸深渊的孤女,遭遇巨变后迅速成长起来。逝者已矣,存者偷生的意义为何?仇家未明,父亲与丈夫死不瞑目,支持她活下去的,就是找出真凶的信念。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从此谢家庭阶上,不见芝兰玉树葳蕤,只有一个名为小娥的女子幸存于世。她辗转飘零于各地,靠乞讨为生,被妙果寺的尼姑收留。山穷水尽之际,佛法是小娥的柳暗花明,并宿命般地成为她的最终归宿。

魂兮归来,在追查真凶毫无头绪时,一缕魂魄入梦,带来破谜的启示。想必是小娥精诚所至,孝心感天,她的父亲和丈夫得到感应,先后悄然托梦,告诉她仇家的名字:车中猴,门东草;禾中走,一日夫。倘若没有这一段幽冥之事,小娥的经历只怕不能以奇论;而史书亦有段记载,我们或许应该相信,托梦是真实发生过的。在梦里,魂魄脱离了身体的限制,得以上天入地,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事物,接触到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人或事,可谓玄虚至极。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离真相更近。

那十二字的隐言,不知晓则报仇无门,知晓了又无从下手,成为此项谜案中的又一大谜题。天将降大任于斯,必定要给予她重重考验。天机不可泄漏,阴阳两界自有其社会运行的法则,神明的慈悲指示只能用谜中谜的形式设置一定阻力,要局中人凭藉其悟性、勇气、毅力,建立自己的功德。成大事者,须有非常之功,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娥若是有心人,一定会等来峰回路转的那一天。

她没有解题的智慧,却有超乎寻常的意志,为了揭开答案,她奔走于各地,遍访才人贤者,多年来求而不得。为了谜题,不知有多少人苦苦冥思,捻断数根须;也不知有多少人轻蔑笑她,满纸荒唐言;更不知多少难寐的中宵,小娥衷心拜求上天再给她一个明示。

元和八年,官瓦寺阁,谢小娥终于盼来了她的答案。一位叫齐物的僧人招待了好友李公佐——也是本传奇的作者,并告诉他孀妇谢小娥到处求访的谜语。李公佐出于同情,亦想证明己之才学,欣然接受了这项智力挑战。他凭栏而立,手指在空中点画,凝思片刻便解出答案。他急忙把小娥请来,询问原由。往事不堪回首,小娥哭泣良久,将先考、亡夫隐语托梦的奇事道出。李公佐从字谜的角度为她分析谜面中汉字拆分、组合的玄机,告诉她凶手是申兰和申春。

申兰、申春!每个字都是一块烧红的铁,寸寸烙印在心头。《诗经》有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何况是不共戴天的仇家?小娥感谢上苍,再次给予她生的希望,助她在复仇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离开了寺院,小娥挽起长发,褪去铅华,将女子的柔弱与美丽一并深藏,变成一个隐忍的复仇者。她以男子的身分行于世间,靠替人做工为生,暗访仇家的下落。此时的她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一旦被揭穿女儿身,等待她的不仅仅是报仇无望,更有可能引起仇家的警觉,将她斩草除根。约一年后,小娥寻至浔阳城——就是《琵琶行》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浔阳。

浔阳或许是唐时的伤心地,天下的失意人不约而同流落至此,淌下珠泪。琵琶女容颜不再,在午夜梦回时妆泪凌乱;白居易贬官至此,听到京都旧声,哭得青衫尽湿。商人重利轻别离,可是浔阳的秋江水太过凛冽,秋枫叶太过萧瑟,让当地的人心暖了又冷,悸动又枯槁?那里的商贾见利忘义,那里的船盗赶尽杀绝。在浔阳城,小娥悲喜交加,终于为她的工作找到最后一个雇主——申兰。

大盗申兰,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他怀疑天命、怀疑任何人,也比任何人都贪生怕死。可他居然愿意雇用一个不明身分的外地男子(小娥装扮的),而且还能够把生意进出的重要任务委托给他,足见宠信。我终于明白,为何小娥要用一年多的时间女扮男装,四处打工,原来是为了在此刻,在申兰的面前演一出完美的戏。老练如申兰,敢对一方富贾谋财害命,又能逍遥法外多年,令谢家的血仇成为无头公案,可推想其为人奸诈,思维缜密。若小娥贸然进入申家,他怎么会看不穿她的身分、猜不出她的来意呢?这一场复仇长跑,靠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意志,更是正邪双方智谋的博弈。

进入申府,小娥并不急于轻率地采取报复行动,反而“心愤貌顺”,步步为营。取得了申兰的信任后,小娥得以接近申家的内院,在府上找到了以前家中的金银宝物。这一来更证实申兰杀人越货的罪行,她只有忍泪吞声,潜伏在仇家等待时机。时间一长,另一个仇家也浮出水面,申春是申兰的堂兄弟,住在江北,两人时常狼狈为奸,名义上一同外出经营生意,谁又知是否继续谋财害命的勾当。在申府忍辱偷生了两年多,有一天,申春带着酒食拜访申兰,小娥得知后,私下感叹说:李公助我解开梦中之谜,我的志向马上就要实现了。当晚,申家兄弟和手下的盗贼摆下酒席,自以为快活尘世,竟不知是纷纷饮下夺命的送行酒。宴会结束,众盗贼离去,申春在屋里大醉,申兰昏睡于庭院。

小娥见时机已成,锁申春,拔出佩刀,手起刀落,砍下申兰首级。她把左邻右舍叫来作证,人赃并获。她还暗暗记下同谋者姓名,将申家一众邪恶势力一网打尽。古时律法虽也规定杀人偿命,但当地长官感于谢小娥的忠孝义行,为她向朝廷请命,不仅免于一死,还将美名远扬。

元和十二年,小娥功成身退,回到故里。从得知仇家姓名到为民除害,她坚持了四年之久。回想这一段经历,恍如隔世。一个不会武功的女子,周旋于两个强盗之间,善于隐忍步步为营,最终邪不胜正,为恶者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复仇行为看似不可为,却作为历史的必然而流传至今,不能不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项羽本纪》有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历史上也多有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争,可见力量的强弱并非成败的决定因素,道义在哪一方,胜利的天平就会向哪一方倾斜,何况冥冥中自有神助。

在豫章老家,富豪乡绅们闻说小娥的义举,争相上门提亲,希望把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贤妻娶回家中,光耀门楣。而经历过生离死别、大起大落的小娥,此时的心境,怕是与《十五从军征》的老兵一样,只有物是人非之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昔日的承欢膝下和鹣鲽情深,都已随着东逝的江水汇入无望之海,蒸发在日光月影之中。脱下男子衣衫,换回旧时霓裳,如花美眷终究都付与断井颓垣,只今唯有一个人的形影相吊。洒扫了庭阶、廊院,不知要向谁晨昏定省?煮好了羹汤、茶饭,不知要向谁举案齐眉?

我总认为,女扮男装应是女子一生中,自我成就最巅峰的时刻,比如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科举夺魁的孟丽君。她们具有大丈夫一般的胸怀与才干,但无意与世上男子一争高下,她们都以谦卑到尘埃里的姿态,温婉恭敬地对待生命中的每个人。而当身边的男性遭遇危难,她们没有软弱地等待救赎,反而迎难直上,勇敢地站在尘世的风口浪尖,接受上天更严峻的考验。正因如此,她们暂时抛开了伦理道德对女子的限制和约束,激发出最大的潜能,天高海阔任其超越,让世人懂得“巾帼不让须眉”的真正内涵。当临窗对镜、换回红妆,她们依然是父亲宠爱的女儿,丈夫怜惜的娘子,只是比之前赢得了更多的敬重和感恩。

而小娥,失去了亲人的照拂,无所谓苦尽甘来的大团圆,孤身一人的处境让她有更多机缘思索佛法。她忽然明白,人与人,再怎么情深意重,也不过是一世的长相厮守。若有来生,谁是谁的儿女,谁是谁的结发,化不开的情缘,丢不开的记忆,都敌不过一碗孟婆汤的温热。

当李公佐第二次见到小娥时,她已剃尽青丝,缁衣在身,口诵阿弥,心住彼岸,成为一心向佛的女尼——正如当年救下她的净悟师父。她依旧是十四岁那年娇美的容颜,只是眉宇间不再是小儿女的爱恨情愁,取而代之的是无量慈悲的宝相庄严。上天冥冥中,指引她一条报仇除害的传奇之路;而当完成使命后,她也甘愿舍弃人间的荣耀与幸福,在有生之年皈依佛法,再走一条出世间的漫漫修行路。

我相信,在路的那一头,会有一位女神,拈花微笑,普度众生。◇

责任编辑:谢秀捷



柳笛 2015-08-23 08:56:23

[新一篇] 汪精衛外交突圍記:哪些國家承認了汪偽政權? 知道主義

[舊一篇] 老外對慈禧的驚人評價,中國人怎么也想不到!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