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 簡體 傳統 |
有一段时间,因为琐碎无聊的办公室工作而烦闷,为了安慰我,@李松蔚 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有志青年,不幸当了公务员,做了琐碎无聊的办公室工作。他对面坐着一个大妈,非常热情,每天都跟他聊家长里短股市行情新闻八卦,聊得生龙活虎神采飞扬。他理也不是不理也不是,心烦意乱,只有打开电脑自带的扫雷或扑克游戏,才能抵御大妈的气场。 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个禅师,就向禅师求教: “大师,我怎么才能脱离这琐碎无聊的办公室生活呢?我真怕有一天自己会变得像大妈一样。” 禅师就跟他说:“小伙子,你还需要不断修炼啊,你的修为不如大妈啊。” “啊?”青年很不服气,“大妈有什么见识?我可是博古通今、胸怀大志、心里藏着更大世界的人啊!” “可是”,禅师说,“在办公室里,你是死的,大妈是活的。” 这个故事说的是,上班是一种修行。松蔚老师说,如果你觉得上班很疲惫呢,还要好好修炼,等道行深了,自然就活过来了。 我信以为真,就照着修炼了一段,可还是很疲惫。于是我就问他: “你怎么知道大妈是活的?万一大妈年轻的时候也是在修炼,修炼着修炼着,给修炼死了,她却以为自己还活着呢?说不定她还以为自己得道了呢。” “大妈当然是活的”,他说,“你没听说过活在当下吗?” 啊?原来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意思啊。 松蔚老师的说法其实挺有理论依据的。在一篇文章中,我曾经引用过《荒野的实践》作者,长期居住荒野的诗人盖瑞. 施奈德所说的一段话: “我们都是‘现实’的门徒,它是一切宗教的先师。在寒风凌厉的早晨,在佛堂里守着青灯古卷,和将孩子们赶进车里送他们去搭校车一样难。两者没有好坏之分,都是一样的单调枯燥,都体现了重复的美德。 杂务琐事并非麻烦一堆,别以为我们一旦逃开,就可以开始‘修习’,步上‘道’途——其实这些琐事就是我们的道。” 我经常在思考,为什么我经常处在杂务琐事中,却没有修行上道呢,难道是我修炼的方式不对?后来我想到了,他们这么说,因为他们的心是自由的,所以在哪里、做什么其实都一样。你在哪里,你就在这里。就像这段话的作者盖瑞.施耐德,年轻的时候到处流浪,求仙问道,过了很多年梭罗似的生活,人到中年,回归了世俗社会了,才有“哪里都是道”的领悟。在毛姆的小说《刀锋》里,主人公拉里抛弃上流社会的生活和美丽的未婚妻去流浪,在印度修成正果后,也是到纽约去当了一名出租车司机。他们并不对无聊琐事失望,相反,心自由了,他们对什么样的生活都充满热情。 这些自由人,他们不急着去什么地方,也不急着做什么。琐事跟他们的关系特别平等而单纯。他们不是被迫做这些琐事——琐事不是压迫他们的老板。他们也不是选择做这些事——他们也不是琐事的老板。他们只是和这些琐事“遇见”了,然后只是在“做”这些事。他们并不轻慢琐事,而是尊重琐事,庄严待它。而庄重的态度本身,就蕴含了禅意。他们哪里也不去,却反而自由了。而那些想要逃离的人,却到处看到囚牢,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逐渐演变成了压迫和反抗、控制和逃离、意义感和无意义感的撕扯。 盖瑞说“佛堂枯坐”跟“送孩子搭校车”没有好坏之分,这是“不评价”。不去评价一件事很难。日常生活中的事,你总会赋予它“好”、“坏”,“重要”、“不重要”的价值判断。它能帮助我们升职加薪吗?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吗?如果不能,那做这些事有什么意义呢? 评价并不总会带来“意义感”,却经常带来“无意义感”。“无意义感”的意思,大概是,我们总想去更多地方,见识更大的世界,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可琐事不仅没法带我们去,还阻碍我们去。当我们回顾一天的工作,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做时,疲惫伴随着失望自然就升起了。 评价和对意义的想象,把生活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痛苦的,另一部分是快乐的;一部分是琐碎的,另一部分是神圣的;一部分是忍受的,另一部分是享受的;一部分是交钱的,另一部分是收货的。交钱总是痛苦的,收货总是幸福的。所以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脱离前一部分,得到后一部分。而琐事不幸被我们看作了前一部分。 如果“琐事”是个人,估计他也得叫屈:凭什么你把我当作工具,去追求别人?你这么看轻我,我自然要报复你。于是你越想逃离,琐事把你箍得越紧。这么说,就有点像是夫妻吵架的家庭肥皂剧了。 所以你看,对待琐事的态度,其实就是民主态度,说众生平等,也得说“众事平等”,不能因为它是琐事而轻慢它,尊重它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而我们对生命的态度,除了沉下心来体验,还能做什么呢? 大妈最懂生活,她就在那里,安全又自在,当然是活的。 有一天早上,我去佛学院上课,结果佛学院的门给锁上了。那天天很冷,又下着雨。我在门口等了十几分钟,开门的同学才匆匆赶来。我正想抱怨几句,那同学说,老师,你看风景多美,抬头一看,雨后的远山烟雨蒙蒙,宛若仙境。如果不是我刚刚急着等开门,也许我多了十几分钟欣赏美景。那一瞬间,我觉得我悟到了什么。我悟到了什么呢? 大概是,要想心态好,还得风景好啊。 作者:动机在杭州,应用心理学博士 微信号 happinessclass,幸福课
CocoaChina 2015-08-23 08:56:0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