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其实不懂历史 原创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记得念书时的历史课,从小学到高中历任历史老师报流水账,考试则是把书本里的原句抠除人名和年代,让你原封不动填进去就可以了,当然绝大多数时候是开卷的。在这样的体制下,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不喜欢历史。认为历史是无趣的,死板的。而历史其实是有趣的,美妙的,富有深意的。

历史对于普通人的价值不在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是公元626年还是627年。不在于林则徐在虎门到底烧了多少鸦片。也不在于明朝第五任宰相叫什么。某种程度上,历史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意义是,无论科技如何发展,5000年来,人性从未发生变化。所有的历史事件背后的斗争与妥协,背后的恩恩怨怨,背后的中庸与激进,背后的进步与倒退。无一例外,都是我们学习。从中,你能跳出现实的狭窄与局限用更宏大的视野看待人生与未来。某些时刻,我甚至觉得是野史也好,是正史也好,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当然说这句话很可能被一部分人骂。就像我以往所有关于历史的文章都会被骂,因为大家所看的版本、渠道、家庭背景、经历、信仰导致我们看待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偏差。有一次,我写明朝万历年间1592年的抗日援朝战争,结果一个小哥评论说:大哥,咱打的是1952年抗美援朝啊。拉黑取关!简直让我无言以对。

公元626年的一个夏日清晨,确切的说是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在教科书上该段毫无前因后果,但实则这是历时十余年的一次发酵,几乎很少有书记载李世民的变化,那个曾经驰骋中原的天策大将军,那个注定不平凡的人,他的生命依然逃不过亲人的反目。依然没有叫做两全其美的词语。我曾看过一本书,书中记载道:从李建成与李元吉倒下之后,李渊宣布退位后,李世民很少开怀的笑过,常常深陷在道德的谴责中,他让史官修改了大量玄武门之变前的记载使其行为正当化,而当他垂垂老矣时,他的儿子李泰起兵造反,他写过一封亲笔信告诫他,小儿子不要想做太子之类的话,写完的那一刻,他想起了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于是撕掉了那封信。他想这或许就是报应。

历史就是这样,别人看你在高处,看你万人之上,觉得风光无限,但真的怎么样,没人清楚。

当我们看明末历史时,教科书告诉我们,明朝末年,贪官四起,天下大乱。他没有告诉我们,最终吊死在煤山之上的崇祯皇帝是一个勤劳节俭,一心想恢复大明国运的人。但是他的老祖宗给了他一个千疮百孔的北京城,北京城里的文官们都不相信他,因为他不喜欢承担责任还抠门。另一方面,北京城三面环山,一面连接中原。历史上但凡北京被攻破,中原无险可守,外族骑兵可在数月内攻陷中原,有时,性格早就命运。有时,地理决定历史。

吴三桂或许只想做一个封疆大吏,是他的手下整天念叨着让他上位,只有大哥上位了,他们才能继续发达。而大哥迟迟不上位,可能小弟们就要重新找大哥了。所以高处不胜寒,大哥不是那么好当的。一些自己做企业的朋友们,听到此处常常感叹,确实如此啊。

历史就是这样,一个闪念带来了蝴蝶效应。一份执念带来一生的枷锁。

当我们回忆1937年的侵华战争时,我们很少把目光放在对日军的分析上,事实上,日军的海军、空军与陆军有极深的矛盾和隔阂的 ,这也导致了其数次重大战役中的巨大死伤。而陆军不同军团的利益分割亦或是军部与内阁的矛盾,使得其对战争事态的把握失控,导致半数以上主力师团深陷中国战场,战争全面走向失控与失败。如果,我们多花点时间研究下敌人的心理,会发现很有意思,敌人也是人啊。人类一切劣根他们都有。而这恰恰与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有极多的相似之处。只考虑短期利益,战争初期锋芒毕露,过度拉伸,随后四处吃紧,内部纠纷,到最后的全面崩盘。

历史就是不断的重复与重复,一切重复皆因人性的贪婪与弱点。

以上所有历史描述,基于个人阅读和学习,若与您的认知不符,其实我也不太在意。因为,说不清道不明。

本文作者:沈帅波 其微博 @我爱PPT 微信 进步主义(jinbuzhuyi)

欢迎加我个人微信rayshen07122进行交流



进步主义 2015-08-23 08:55:56

[新一篇] 企業口碑營銷推廣策略

[舊一篇] 在辦公室里,你是死的,大媽是活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