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撰文|野云先生 来源|天涯博客 谈到明朝的那些钱币,首先不能不说说元末明初的那场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元朝末年,一连串的天灾人祸,一轮轮的通货膨胀,还有一年年元朝贵族的压榨盘剥,使社会的贫富矛盾日益尖锐,大量的农民散失土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虽然600多年后的今天,农民起义的滚滚硝烟早已散去,但我们手捧当年义军们留下的这些锈蚀斑驳的钱币时,钱眼中似乎仍能传来当年那不绝于耳的撕杀和呐喊之声…… 龙凤通宝 “龙凤通宝”为元末最早的农民起义领袖刘福通所铸。据《元史·顺帝纪》载: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山东颍州人刘福通以传播白莲教为名,散布其友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人主。元朝当灭,大宋当复。于是号召农民和信徒以红巾为标志,聚众数十万,连拔颍州等数十县,刘福通推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建都毫州,国号宋。前后共13年,刘福通率红巾军大小数百战,歼灭大量元军,从根本上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后来刘福通失败于起义军内部的战争。 “龙凤通宝”钱取龙凤呈祥之意,光背,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钱文用楷书,端正优美。铜质如黄金,十分精良。由于“龙凤通宝”铸行的时间很短,流通的地域仅限于山东的部分地区,所以传世极少,是中国古钱中的大名誉品之一。 天佑通宝 在元朝百万大军在围攻刘福通红巾军的关键时刻,张士诚的起义军英勇奋战,最后大败元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邮大战。在鼎盛时期,《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和《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都曾效力于张士诚这位农民起义早期的杰出领袖。施耐庵笔下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中就有张士诚等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 当然,张士诚后来在朱元璋和元朝军队的夹击下无奈投降了元军(资料中也有说是诈降的),最后被朱元璋所灭。现苏州市斜塘镇保留有张士诚墓。 高邮大战胜利后,张士诚命人把隆平府(今苏州市)承天寺的铜佛融化,铸造了“天佑通宝”铜钱,以取代元顺帝发行的至正纸钞在江浙地区流通,有效地稳定了江浙地区的物价和市场。 “天佑通宝”直读,楷书。因是铜佛所铸, 所以铜质精良,钱文美观大方。共有小平、折二、折三和折五等四种。其中小平钱背铭以"一"字,折二铭"贰",折三铭"叁",折五铭"五"。 “天佑通宝”行用时间短,流通区域狭小,存世量少,其收藏价值一直居高不下。 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是红巾军另一位着名领袖徐寿辉所铸。徐寿辉是湖北罗田人,原是贩卖土布的小商贩,他身格魁伟,相貌堂堂,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当刘福通等人发动农民起义的时候,对元朝统治早就不满的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便在湖北东部一带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并于同年八月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他的起义军也是头裹红巾,所以也称为红巾军。徐率领的红巾军,一举攻取了罗田县城。九月在湖北浠水建都,国号“天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之意,“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发行“天启通宝”铜钱。同年,徐寿辉称帝即位。徐寿辉在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位拥兵百余万,纵横驰骋大江南北,震撼大半个中国,最终导致元朝的封建统治土崩瓦解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创建天完政权,尽管前后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但对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朝,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说到徐寿辉铸造的“天启通宝”,不得不说一下中国钱币史上的一件奇事,那就是在中国古钱币的大家族中,有两种同名同姓同字却不同时代的“天启通宝”。一种是上面所说徐寿辉所铸的“天启通宝”,俗称“徐天启”。另一种是270年后、明朝天启年间铸造的“天启通宝”,俗称“明天启”。现在,我将两种“天启通宝”放在一起,不知朋友们能否将它们辨认出来。 1.钱文书写的笔划不同。“徐天启”的“天”字第一笔较长,而“明天启”的“天”字第一笔较短。“徐天启”的“启”字的“户”第一笔为撇,且是连笔,称为“连户”,而“明天启”的“启”字左上部的“户”字第一笔为点,称为“点户”。而且,两种钱的“通”字和“宝”字在写法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2.钱币铸造的铜质不同。“徐天启”用红铜(紫铜)铸造,而“明天启”绝大部分是用黄铜铸造的。 3.制作形式不同。“徐天启”的制作受元代“至正通宝”影响,钱的边缘较细,有元代遗风。而“明天启”的钱郭则显得较宽,这是明代中晚期典型的制作特点。 4.书写风格不同。“徐天启”的书写风格显得灵活飘逸,而“明天启”的书写风格则较为呆板。 当然,两种“天启”现在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们的价值。“徐天启”的铸行时间未及一年,而且行用的地区基本上限于湖北及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留存下来的及其稀少,是十分珍贵的农民起义的历史见证物。每一枚根据品种(有小平、折二、折三及楷书、篆书等)和品相不同,价值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之间。而“明天启”则在明代天启年间铸造极多,其价值基本上在数十元到数百元之间,大多数常见“明天启”价格在十元之内。 大中通宝 “大中通宝”是朱元璋在与元朝军队和其它割据势力进行长期战争时期所铸造的钱币,也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铸造的钱币之一。 朱元璋出身佃农,从小放牛,因生活无着,后入皇觉寺当和尚,并过了三年托钵乞讨流浪的生活。他对元朝蒙古贵族的统治极端不满,于是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时,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之中。为僧期间,他初识了文墨,托钵游历时,又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他在义军中表现出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才能很快脱颖而出,受到了郭子兴的器重和赏识。郭死后,由他统帅了这支起义队伍。为了扩大势力和影响,他率部投奔小明王韩林儿,南征北战,屡建战功,被小明王封为吴王。其后他的势力不断扩大,先是用军事和政治手段,击败各路义军首领,统一了抗元军事力量。然后占领江南,又出师北伐元军,逼走元顺帝,统一了全国。最后他定都南京,建元洪武,当上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大中通宝”就是在朱元璋受封吴王之后、建立明朝之前铸造和发行的钱币。“大中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共五个等级,用背文一、二、三、五、十标记。此外,朱元璋还在战争过程中不断发行带有各种地名的钱币,将北平、鄂、京、浙、济、广、福、豫等地名的简称铸于钱背,以标识自己占领的地域和赫赫的战功。所以“大中通宝”的版别特别复杂,有些版别因铸量极少现在已达到很高的价值,要想将“大中通宝”钱币的种类收集齐全是十分困难的。 现在,我们再从钱币的角度,来看看朱元璋的抗元战争为什么能最后胜利?而其它农民领袖的起义和抗争又为什么会最后失利呢? 在元末的农民大起义运动中,共涌现了六大反元军事集团。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铸造自己的钱币。除了上面说的刘福通的“龙凤通宝”、张士诚的“天佑通宝”、徐寿辉的“天启通宝”、朱元璋的“大中通宝”之外,还有陈友谅的“大义通宝”和明玉珍的“天统通宝”。限于篇幅,这两种钱币我就不在这展开讲了,它们的图示如下: 以上介绍的六种起义军钱币体系中,唯有朱元璋的“大中通宝”发行的时间最长,发行的数量最多,影响也最大。历朝历代以来,钱币既是经济的媒介,又是政权的体现。朱元璋正是在长期的抗元斗争中,从经济、军事和政治的需要出发,他所到之处安抚百姓,发展经济。在钱币政策方面,他严厉废止元朝和其它割据政权的一切钱币;大量发行自己铸造的钱币;大力打击当时普通存在的私铸钱币现象。这种三管齐下、长期坚持的钱币政策,正是朱元璋笑到最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直到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洪武,建立明朝后,他才正式宣布停用“大中通宝”,颁布“洪武通宝”年号钱。这就是后文所要讲到的内容了。
“天佑通宝”是另一支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所铸。张士诚小名叫张九四,以操舟运盐为业。因卖盐给官家,官家不给钱,张士诚一怒之下率众起兵。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了十七名胆大的盐民,积极筹备武装暴动。这天夜里,十八名热血盐民在家乡的草堰场起誓结盟,抄起挑盐用的扁担,在寒风中悄悄摸进盐警邱义的家中,把这个平日里为害乡邻的恶霸乱棍打死。随后,十八个人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接着一把火将房屋烧了个干净。张士诚等人的举动极大地鼓舞了草堰场附近的盐民,他们纷纷响应张士诚的号召,投身到反元的起义大军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士诚领导的盐民起义军就达到了上万人的规模,成为元末反元起义军中的主力军之一。后来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纵横于江浙一带,建立割据政权,并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切断了元朝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经济上沉重的打击了元朝统治者。
不错,粗看起来,这两种天启钱大小相同,文字也颇有些相似,特别是初学者很容易将他们湿淆起来。但如果认真观察,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关于朱元璋的画像,我说两句题外的话吧。以上这两张画像都是历史上留下来的,而且都有证据说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可是一张那么气势非凡,一张又那么其丑无比,到底哪个是真的朱元璋呢?史学界一直说不清,我当然也没见过朱皇帝。那只好两张都留存吧。
天涯观察 2015-08-23 08:53:3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