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你用了短信吗?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钛媒体 TMTpost.com

TMT|创业|创新



钛媒体注:春节长假已快过完了,这个春节,你收到的短信祝福是不是越来越少,几乎快绝迹?这与去年春节景象相比,又显得更加萧条了。


让我们跟钛媒体作者一起来讨论讨论短信产业链的终结:


官方总是喜欢把短信的下滑解释为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替代,媒体也很喜欢这个理由。无他,一个是懒政不愿意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是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挑逗互联网厂商与运营商的仇恨总是能吸引部分注意力。


短信的确频临死亡,但绝非死于微信

是的,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我今年用微信发了几倍于短信的多少春节祝福;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至少以我个人的经验,看到那些祝福,与短信时代没有任何区别:内容还是那么粗糙、依然是批发的祝福,形式也了无新意。


唯一不同的是,有人会发个自己或者全家的视频,这算是微信超过短信的地方。


我相信,这样的祝福信息即使迁移到微信上来,也不会有生命力。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内容没有任何创新,微信这个通道就会比短信这个通道更有意思?


或者说,微信是让短信猝死的原因?充其量只是个药引子而已吧。


短信之死,首要原因是失去了外生动力

回顾移动梦网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短信增值业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内容生产、营销传播到业务创新,每一个环节都涌动着淘金的激情。


这种局面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力促动了个人点对点短信的节假日传播:大量的段子手投入了大量的激情展开了短信内容创作,一百四十个字的限制与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脍炙人口的短信段子喷薄而出,也激发了老百姓的积极参与热情。


随着2004年的到来,以及随后持续十年的垃圾短信严管,这些适合短信传播的内容越来越少,以至于通过短信批发感情突然在今天变得成本高昂起来。不信,你此时可以翻开你的手机,你会发现收到的大部分是原创了。


无他,连段子手们早已经转移阵地了。


所以,短信之死,首先是因为一个围绕他的生态链条的断裂。没有多少人能够在这块土地上获利,这些人只能抛弃这块土地。他们被迫迁徙到了微博、微信。


我想起了葛优大爷的一句话,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失去了人才环绕,短信不死,难道是人才蜂拥而上的微信死?


短信之死,次要原因四失去了内生动力

尽管短信依然带给电信运营商大量的收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上还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短信业务在运营商内部也早已经是被打入冷宫。


垃圾短信恐惧症在过去的十年已经蔓延到每一个组织细胞,渗透在组织的血液里,成了每一个运营商人在业务和服务时永远打不开的紧箍咒。


有识之士们都会绕路而走,实在躲不开也要遵循 宁可错杀一千的原则。内部的激励机制也早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随着电信运营商经营重心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些人开辟新的创新领域,于是大量的优质智力资源蜂拥而去,也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至少得到了内部的认可;这更加激励更多人去做短信之外的创新。


一些人无奈固守短信,为求自保,不得已竖起高高的壁垒,以至于束缚在短信上的枷锁越来越重。而这种自保也到了正向的组织激励。


内生的动力也已经失去了,人才流失和愈来愈重的枷锁,让短信也失去了发展的可能。


最后,短信之死,是死于技术进步


一项技术总有寿终正寝的时候,他的生命周期从繁荣到衰退,按照短信也已经值了。从语音到文字,再到视频,满足人们之间具有现场感的沟通需求,一直是通信运营商曾经梦寐以求的目标。


现在这个目标互联网厂商帮助全球的电信运营商提前一步实现了。但是运营商也在奋起直追。这就是在国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融合通信。


纯文字互动方式早已经不再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沟通需求。所以短信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单向的通知类、信息确认类、安全控制类的通道。比如各种验证码、各种消费提醒。


而能够表达感情和情感的沟通方式让位给了微信,微博。这是电信技术进步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步的综合结果。所以从这个角度,短信并不会死,它只不过是变得更加普通而已,退出以前盘踞的历史舞台,在商业短信领域找到自己应有的、不可替代位置,依然有很大的空间。


短信之死,绝非死于微信,微信替代短信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钛媒体 2015-08-23 08:45:36

[新一篇] 創業者需要什么樣的人生格局?

[舊一篇] 22條日常技巧助程序員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時間【0224】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