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 簡體 傳統 |
钛媒体 TMTpost.com TMT|创业|创新 在讲今天想讲的事之前,我先转述一个故事,已经搞不清楚故事源头是哪里了,也无法考证真实性,但是无意中听到这个故事,我猛然意识到,跟今天的我们如此相似。 1953年11月13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消防队的电话总机在清晨三点半收到一个电话。二十二岁的年青消防员埃里希在值班。 “喂喂!这里是消防队”。电话的那端没人回答,可是埃里希听到一沉重的呼吸声。 后来一个十分激动的声音,说:“救命,救命啊!我站不起来!我的血在流!” “别慌,太太”,埃里希回答,“我们马上就到,您在那里?” “我不知道。” “不在您的家里?” “是的,我想是在家里。” “家在哪里,哪条街?” “我不知道,我的头晕,我在流血。” “您至少要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 “我记不得了,我想我撞到了头。” “请不要把电话挂掉。” 埃里希拿起第二具电话,拨到电话公司,回答他的是一个年老的男士。 “请您帮我找一下一个电话客户的号码,这客户现在正和消防总队通电话。” “不,我不能,我是守夜的警卫,我不懂这些事。而且今天是星期六,没有任何人在。” 埃里希挂上电话。他有了另一个主意,于是问那女人:“你怎样找到消防队的电话号码的?” “号码写在电话机上,我跌倒时把它给拖下来了。” “那您看看电话机上是否也有您家的电话号码。” “没有,没有别的任何号码。请你们快点来啊!”那女人的声音愈来愈弱。 “请您告诉我,您能看到什么东西?” “我…我看到窗子,窗外,街上,有一盏路灯。” 好啊──埃里希想──她家面向大街,而且必定是在一层不太高的楼上,因为她看得见路灯。“窗户是怎样的?」他继续查问,“是正方形的吗?” “不,是长方形的。” 那么,一定是在一个旧区内。 “您点了灯吗?” “是的,灯亮着。” 埃里希还想问,但不再有声音回答了。 需要赶快采取行动!但是做什么? 埃里希打电话给上司,向他陈述案情。 上司说:“一点办法也没有。不可能找到那个女人。而且,”他几乎生起气来,“那女人占了我们的一条电话线,要是哪里发生火警?” 但是埃里希不愿放弃。救命是消防队员的首要职责!他是这样被教导的。 突然,他兴起一个疯狂的念头。上司听了,吓坏了:“人们会以为原子战争爆发了!”他说。“在深夜,在哥本哈根这样一个大都会里 ……” “我恳求您!”埃里希坚持,“我们必须赶快行动,否则全都徒劳无益!” 电话线的另一端静默了片刻,而后埃里希听到答复:“好的,我们就这么做。我马上来。” 十五分钟后,二十辆救火车在城中发出响亮的警笛声,每辆车在一个区域内四面八方的跑。 那女人已经不能再说话了,但埃里希仍听到她那急促的呼吸声。 十分钟后埃里希喊说:“我听到电话里传来警笛声!” 队长透过收发对讲机,下令:“一号车,熄灭警笛!”而后转问埃里希。 “我还听到警笛声!”他答说。 “二号车,熄灭警笛!” “我还听得见… 。” 直到第十二辆车,埃里希喊说:“我现在听不见了。” 队长下令:“十二号车,再放警笛。” 埃里希告知:“我现在又听到了,但越走越远!” “十二号车掉回头!”队长下令。 不久,埃里希喊道:“又逐渐地近了,现在声音非常刺耳,应该刚好到了正确的路上。” “十二号车,你们找一个有灯光的窗户!” “有上百盏的灯在亮着,人们出现在窗口为看发生了什么事!” “利用扩音机!”队长下令。 埃里希经由电话听到扩音机的声音:“各位女士和先生,我们正在寻找一个生命有严重危险的妇女。我们知道她在一间有灯光的房间里,请你们关掉你们的灯。” 所有的窗户都变黑了,除了一个。 过了一会儿,埃里希听到消防队员闯入房间,而后一个男音向对讲机说:“这女人已失去知觉,但脉搏仍在跳动。我们立刻把她送到医院。我相信有救。” 海伦索恩达──这是那女人的名字──真的获救了。她苏醒了,几个星期后,也恢复了记忆。 看完这个故事,内心颇有些触动,就想到了今天整个我们所处的行业变革,包括媒体。互联网就像那扇唯一点亮的窗户,有一个传统的女人在奄奄一息求救,女人不知如何自救,你也不知道如何找到那扇窗户,如何闯进那里,救出她。当女人不再说得出话,也许市民还会带着嘲讽:瞧瞧,死了活该。 找到并救活那个女人的消防队员成了英雄,如果他最后还是没有找到或者没有救活呢?他会成为这个城市的罪人,因为他的冒险。惊扰了全城人的休息与睡眠。所以摆在你面前的选择本质上只有两个:敢或不敢。 但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价值就在这里: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借口。 恐惧止于行动。钛媒体从行业先锋,正开始逐步迈入稳定上升阶段。面对所有基于唱衰媒体唱衰内容,盲目鼓吹什么思维就是一切的,我始终只有两个字:不屑。 至少我仍坚持相信内容的价值,我们需要找出的是,移动时代,什么样的内容对用户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什么样的内容运营模式是可以规模化可复制的, 你连你自己擅长的核心竞争力都没有了,还去谈颠覆,听着颇有些无稽之谈。 我昨天兴致之至,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说: 《我是歌手》这个节目我觉得真的挺好的,一下拉高了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格调,秒杀中国好声音等等很多节目。因为即便KTV全面流行,人人都能唱两首,人人都能做歌手,歌手明星圈内也鱼龙混杂、权色交易泛滥……但台上成名歌手、职业歌手的竞技,才真正把“我是歌手”做成了一种身份认同,一种精神与信仰。我们应该出一个《我是记者》的节目,在人人都能做自媒体的时代,在泥沙俱下的传媒喧嚣中,职业记者谁说没有专业,谁说又不是一种信仰,又怎不需要一种社会身份认同呢? 有好多朋友回复说,为什么不?为什么钛媒体不做? 凌晨三点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电,在黑暗中唤醒了一个沉睡的世界⋯⋯ (作者为钛媒体创始人)
钛媒体 2015-08-23 08:44:1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