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妖怪的“西游记”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看着网上有关孩子一再失踪的消息,我忍不住问自己:这种彻底的非暴力教育是正确的吗?它是不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做法?“爱与和平”真的足以对付残酷的现实吗?


小女孩反复将沙子捧到滑梯上,女儿总是耐心地将它们扫去,继续玩耍。随后,小女孩索性将沙子抛到女儿头上。女儿不知所措,哭着跑到我的面前。我说:“首先你要告诉她这样做不对,必须停止;如果她不听,你可以警告她;如果她仍不听,你可以回击她。”女儿问:“什么叫回击她?”我有些难为情地说:“就是……打她。”这个建议让女儿颇为惊讶,她说:“可是我比她大,怎么能打她呢?!”当时女儿4岁。


后来,女儿学会了一种大人式的处理办法:遇到小朋友捣乱,她摊开双手,撇撇嘴,摇摇头,做出无奈的表情,然后就让开,同时还要照看着对方。有一次,两个大男孩拒绝她和另外一个女孩参加游戏,她们也以捣乱取乐来回应。两个大男孩也用同样的动作表达了遗憾和无奈。


孩子们并非总是这样友善。至少有两次,她被年龄大的孩子欺负。幸运的是,两次都被老师和家长及时制止。大孩子被要求诚恳道歉,并买来礼物作为补偿,还邀请女儿去家里玩。后来,他们成为女儿最好的朋友。


女儿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们还住在中国。有一次,她和同龄的小朋友争抢玩具,四只小手都紧紧地拽住玩具。随即,我惊讶地发现,女儿竟然腾出一只手来,往对方脸上打了一拳。那个小朋友受袭后抱头大哭,女儿便夺得了玩具。


我一边为女儿的机灵反应而窃喜,一边也为她的暴力倾向而担忧。一个朋友听说之后,认为我的担忧纯属多余。他说:幼儿园是丛林社会,孩子们都如狼似虎,这点机灵和防卫能力还远远不够。我也从网上看到有些幼儿园凌霸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听说有些父母故意把孩子的指甲削尖当作武器。因此我也持有在中国家长中普遍存在的观念:教育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被欺负时则要勇敢还击。


还没有经历那样的“丛林社会”,女儿就到了德国。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问过几次老师,是否有人欺负她?老师总是回答说,你的女儿不欺负别人就好啦!语气中带着不满。可是老师举的例子,不过是女儿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过分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冲突反应过激,大声喊叫。很快地,女儿学会德语之后,老师和其他家长都说她非常友善,礼貌谦让,广交朋友。


我知道这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和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女儿很少有机会见到成人世界里的暴力冲突,不仅没人打架,连吵架都十分稀罕。爸爸妈妈也从来不使用暴力来让她服从,甚至连言语威胁也没有。


其次,幼儿园老师也没有采用斥骂和体罚来解决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她们会用道理来让孩子们辨别是非,反省自己。最严厉的惩罚就是“计时隔离(time-out)”,也就是让暂时不听劝阻、无法安静的孩子到另一个房间待一会儿。


再次,女儿看的动画,听的故事,唱的儿歌,全都洋溢着和平与欢乐。充满暴力、阴谋和偏见的格林童话,在中国仍然被当作经典传播,在它的出生地德国却难觅踪影——不是一点没有,看见了我也会帮她过滤或者改写。


其实我不用太费心,因为她自己一直对暴力带有抵触情绪。她才两岁的时候,听到大灰狼的故事就感到不安,灵机一动,劝说大灰狼去超市卖肉,而不要自找麻烦吃小羊。从此,她就以这样的思路,主动改写情节,化解了故事中一切不愉快的冲突。有时她干脆在我讲故事前约法三章:“这个故事中不要有大灰狼,不要有坏人。”好在还有《西游记》,石头变猴子的开头吸引了她,随后她就无法回避满世界的妖怪。然而她对妖怪逞能太久极不耐烦,总是篡改故事,让孙悟空一棒把妖怪打跑了事。


这种和平主义倾向首先带给我的困惑是,没有坏人就难有真正的冲突,没有冲突就难有精彩的故事。我只好在故事中加强抒情和描述,把叙述文变成了散文和说明文。的确,女儿对《神奇校车》等科普类读物充满了兴趣。事实上,我还给她讲了一大堆没有妖怪的“西游记”故事。


更重要的是,看着网上有关孩子一再失踪的消息,人们传播着“为了孩子安全,这些问题一定要考考孩子”之类的育儿劝诫,我忍不住问自己:我让女儿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吗?这种彻底的非暴力教育是正确的吗?它是不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做法?“爱与和平”真的足以对付残酷的现实吗?


我给自己的回答是:生活在开放社会的女儿,当然会了解世界的真相。根植于幼小心灵的“爱与和平”,正是她将来面对残酷现实的勇气和力量。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这里是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南方周末 2015-08-23 08:41:18

[新一篇] 高考改革方案:刪了什么,加了什么

[舊一篇] 藍翔校長榮蘭祥:真是要滅了我才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